第634章 成腳踏兩條船的渣男了?

字數:7395   加入書籤

A+A-


    “咱也要種!”朱元璋說完,目光便忍不住在院子四周逡巡了一圈,周圍是他這些天剛剛翻好的地,空氣裏的泥土腥味格外親切好聞。
    這段時間他這麽著急把這片地翻好。
    不僅是看不得大好的土地浪費在栽種那些沒什麽卵子用的花花草草上,更是一早就在等著紅薯種子了。
    “第一茬紅薯太少,偷出來一個都算冒了風險,也算蔣瓛為咱盡了心。”
    “但按照這紅薯的產量估算,第二茬可就不得了了。”
    “而且連紅薯藤都能當種。”
    “偷起來可就方便多了,嘿嘿嘿。”
    朱元璋叮囑完之後,自語呢喃著盤算道。
    陸威頓時有些無語:一口一個「偷種子」……這洪武大帝……偷感是不是有點太重了?
    他在心裏腹誹了一句,麵上自然十分恭敬地道:“是,此事微臣也會重點和蔣指揮使提的。陛下可還有其他事情要吩咐微臣去做的?”
    朱元璋沉吟思索片刻。
    而後才道:“沒什麽其他事情了,你去辦去吧。”說完,一張老臉上帶著期待之意,搓著手。
    “微臣告退。”說罷,陸威這才轉身而去。
    ……
    與此同時,燕王府。
    朱棣甫一回自己府上,便立刻直奔道衍和尚所在的院子裏,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剛剛得到的好消息跟他通氣兒。
    “道衍師父……好消息!”
    “父皇那邊剛剛收到應天府的情報,朱允熥那小子……嗬,又給父皇那邊下了一劑猛藥,哈哈哈哈!”
    雖然他又一次被自家老爹給攆出來了,可今天朱棣的心情儼然十分不錯。
    道衍和尚盤坐在院中涼亭下的蒲團上。
    手中碾動的佛珠驟然停下,他緩緩睜開眸子,站起身來,目光之中泛起些許期待地看向朱棣,單手立掌,打了個招呼:“見過王爺。”
    隨後便沒有說話了。
    顯然,他在等著朱棣的下文。
    朱棣對道衍和尚自然沒什麽好藏著掖著,當下直接把剛才在朱元璋院子裏發生的事情言簡意賅地轉述了一遍。
    聞言,道衍和尚麵上露出喜色:“好!上一回這小皇帝誤打誤撞把貧僧一番謀劃給瓦解了,咱們這邊陷入被動,可他現在這一出,這是在逼著私宅裏那位下決心呐。”
    一時之間,他頓時有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朱元璋尚且知道些皮毛。
    可對道衍和尚來說,卻是依舊沒搞明白這兩道題目的玄機,自然更覺得朱允熥不可理喻。
    別說他隨口出的兩道題目。
    就是大明皇朝三年之內唯一出的一個恩科狀元,也沒有這麽封賞的道理吧?
    此刻自然覺得這是個天大的好消息。
    說完,道衍和尚臉上隨後又露出一種……一言難盡的表情,他屬實覺得這有點太離譜了,忍不住吐槽道:“這小皇帝他……?是把那張椅子坐膩了不成?”
    除此之外,他一時還真想不到什麽別的什麽可能性。
    朱棣嗬嗬一笑,道:“普天之下權柄最高之處,坐膩肯定是不可能有人坐膩的,隻是朱允熥那小兒……太蠢罷了。”
    “以史為鑒,過往的曆朝曆代,聽信讒言者,寵信小人宦官者……都不知道多少。因此亡了國的都大把。朱允熥一個十幾歲的小娃娃,怕是也不會明辨什麽是非對錯,幹出這樣的事情,也不足為奇。”
    朱棣臉上帶著嘲諷、不屑的笑意,道。
    在他看來,十幾歲正是不知天高地厚、最自我的時候,年少氣盛帶來的往往就是看不清後果,自以為是的一意孤行。
    這個判斷若放在一個普通的十幾歲少年身上。
    你絕不能說朱棣有錯。
    隻可惜這次是朱允熥這個bUg。
    而對於朱棣給朱允熥的這份評價,道衍和尚也沒覺察出有什麽不對,反而是認可這個說法的。
    “阿彌陀佛。”他和朱棣並肩站在涼亭之下,單手立掌宣了一聲佛號,而後附和著道:“嗬嗬,不錯,少年意氣、年輕氣盛的十幾歲年紀,正是不信邪的時候。”
    “自今年開年以來,應天府的小皇帝都不知道固執己見地做了多少荒唐決策,每一次都跟昏頭了一樣。”
    “站在他背後那位軍師,都好似突然消失了一樣。”
    聽到道衍和尚附和自己。
    朱棣心下更欣喜,立刻接著他的話道:“隻怕不是突然消失,而是他根本就勸不住朱允熥的一意孤行。那位軍師的能耐,你我都一清二楚,若非是他勸不住朱允熥了,朝廷那邊怎麽可能接二連三地搞出這麽多滑天下之大稽的事情?”
    “自從去年小有功績之後,那位軍師的作用,越來越小了。哈哈哈哈哈哈!”
    說起這事兒,朱棣都高興得忍不住朗聲笑了出來。
    心中覺得無比暢意。
    開乾元年這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相當於是越來越坐實了朱允熥背後那位軍師的存在,也說明他們的判斷一直以來並沒有什麽失誤——否則何以解釋今年這些昏頭操作?
    而與此同時,朱允熥把這麽一個實力恐怖、還不圖名利、不圖錢權的好軍師徹底晾在了一邊,直接飄了,放飛自我。
    “本王這個笨得瓷實的好侄兒,這也太給本王省心了。哈哈哈哈哈哈!”剛才在朱元璋麵前,他得極力表演他的茶藝,現在回自己地盤上來了,朱棣也用不著繼續演了,而他心裏又格外痛快,自是笑得開懷。
    與此同時,一直以來都吃了那位「軍師」不少癟的道衍和尚心裏也痛快——要不是應天府那邊有這麽個人一直在妨礙自己,現下這時候,怕是他都已經屠龍技大成,成功把燕王扶上那個位置去了。
    帶著心裏的這份怨氣。
    即便不輕易喜怒形於色的道衍和尚,此刻也是揚眉吐氣地眯著眼睛道了一句:“諸葛孔明之所以是諸葛孔明,除卻他那一身才華,沒有萬事對他言聽計從的阿鬥,一樣成就不了他這「武侯」。”
    言下之意。
    小皇帝背後那人,謀算得再厲害,也漸漸沒有用武之地,已然難成氣候了。
    聽到道衍和尚說的這話。
    朱棣卻是在不經意間收起了他臉上的笑容,同時若有所思地雙眼微眯,看向遠方,眼裏露出渴求與渴望:「這個諸葛孔明智計高深,朱允熥那黃口小兒不要,本王要啊!」
    想到這一點,朱棣心跳都默默加快了些許。
    他沒忘記去年那一環扣一環,別出心裁的謀算——簡直令人拍案叫絕!
    「正好!正好!應天府那位臥龍先生現在已經被朱允熥漸漸冷落,心中自然而然便會與朱允熥那小兒之間生出嫌隙來,到時候本王招攬他為本王效力,便也就更加順利了。」
    「好侄兒,這是不是又算你送你四叔的大禮?」
    朱棣心裏暗暗彌漫著雀躍。
    當然,道衍和尚在旁邊,朱棣麵上肯定是不可能表露出任何心思來的,畢竟這多少傷人了些。
    反正眼下這情況。
    自家老爹接二連三被氣得夠嗆,就算心裏有所顧慮,可被這再一再二又再三的騷操作一激……隻怕也很快就要做出自己想要看到的決定了。
    到時候以洪武大帝的名義,揮兵打進應天府去。
    有的是機會禮賢下士。
    「屆時,本王有如此謀士相助,本王可不似朱允熥那等蠢人,辨不清是非黑白。與他成就一段君臣佳話,又何愁大明不興?」
    這時候的朱棣,宛如一個年輕小夥,見到了心儀的姑娘,腦子裏在頃刻間就把往後的戀愛、結婚、生娃、兒孫滿堂……給想了一圈。
    這八字還沒一撇的事兒。
    他已經腦補到「君臣佳話、大明盛世」的階段了。
    “王爺?在想什麽?”道衍和尚轉過頭來,發現朱棣有些怔怔出神的樣子,還以為他心裏在思慮什麽呢,趕緊問道。
    朱棣的思緒從應天府拉了回來。
    看到眼前道衍和尚的臉,當場有些心虛和尷尬,下意識輕咳一聲掩飾自己的尷尬,而後隨便找了個借口道:“哦,本王是在想……不知父皇……何時能作出正確的決定。”
    這個借口倒是很合理。
    畢竟朱元璋把朱棣攆走時候的說法,就是自己要從長計議、好好思索一下這件事情,他們接下來就是等朱元璋作出決定了,當然會格外關心這個問題。
    所以道衍和尚也不疑有他。
    當下還認真地分析道:“貧僧以為,王爺倒是不必對此事太過心急。按照王爺方才的描述,陛下約莫已經生氣到了極點,他也的確該生氣——自己的嫡親孫兒坐著他的位置便也罷了,還有一步一步把他的大明皇朝搞得烏煙瘴氣的趨勢。”
    “現在又是錢糧流水一樣往外花出去,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朝廷官僚體係、人才征用體係又被他壞了規矩……他要是還能忍得下去,他就不是洪武皇帝了。”
    對於這一點。
    道衍和尚是一點不懷疑的。
    洪武皇帝朱元璋這個人的性格特點太過鮮明了,他就不會是什麽畏首畏尾、瞻前顧後的主兒,同時他也是一個把大明、百姓看得很重的皇帝。
    這就決定了朱元璋必然會做出他們想要看到的決定。
    哦……如果沒有朱允熥這個bUg的話。
    聽了道衍和尚這話。
    朱棣原本有些急迫的確平靜下來不少,心裏也更加篤定最後情況會往他想要的方向發展。
    這次的情報都快被自家老爹的肺管子給戳爆了。
    這一回。
    總不能再出什麽亂七八糟的變故了吧?
    朱棣麵上扯起一個笑容,對道衍和尚這一番說法從善如流:“不錯,道衍師父所言有理,本王也是……心急了些。現在優勢在你我,而父皇作出正確的決定又是必然的,此次也必然能夠成功起事!”
    雖然他麵上沒有表現出什麽異樣來。
    可是此刻朱棣看著替自己認真分析、謀劃的道衍和尚,頓時覺得自己像是個吃著碗裏的看著鍋裏的渣男。
    他剛剛思緒都飛到應天府那位「諸葛孔明」身上去了……
    然而。
    當朱棣剛剛說完「此次也必定能夠成功起事」這句話後。
    當下便覺得自己的鼻子好似有些癢癢,他伸出食指摸了摸鼻子,接著便沒來由地、不可控製地打了幾個大噴嚏:“阿嚏!阿嚏阿嚏!”
    道衍和尚微微一驚,立刻帶著些許關切地問道:“王爺您沒事吧?可是著了風寒?如今雖已經是開了春,天氣也在漸漸暖和起來,可冬日的寒意終究沒有徹底散去,王爺當保重好身子,以圖來日才是。”
    “貧僧與王爺都知道。”
    “私宅裏那位做出決定,或許也就是這些日子的事了,而一旦那位做出了決定,整個北平,王爺麾下的燕軍……當然也包括王爺自身,就必須鉚足十二分的精神與勁兒了。”
    道衍和尚的聲音裏,一半是關心,另一半則是提醒。
    或者說,道衍和尚現在已經篤定,起事勢在必行。
    在他看來。
    這場布局謀劃多年的計劃,很快就要迎來關鍵時刻了,而朱棣這個燕王,到時候肯定不能掉鏈子。
    聽到道衍和尚這話。
    朱棣心思一暖——無論這是道衍和尚的關心還是提醒,這都是在為自己好。不久之後的起事最大的受益者是誰?還不是他朱棣麽?
    當下,朱棣吸了吸鼻子,故作輕鬆地道:“道衍師父不必擔憂,本王沒事,身體也好得很呢!許是剛剛回來吹了風的緣故罷了,你讓本王立刻打個一百仗都不成問題!”
    說話的同時,朱棣心裏也暗暗有些心虛與過意不去。
    暗道:「道衍師父自十年前就跟隨本王,也一直看好本王、相信本王,如今更是費盡心力幫本王成就大業,即便日後本王得了應天府那位“諸葛孔明”,也當記道衍師父大功。」
    道衍和尚想得遠,想到了日後起事的種種。
    朱棣想的更遠。
    都開始糾結自己兩個謀士的功勞與待遇了,好似那所謂的「諸葛軍師」已經成功為他所用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