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騎他頭上拉屎都行!
字數:7783 加入書籤
傅友文也尷尬一笑,連忙附和著道:“是是是!這時候還講這麽多做什麽?如此祥瑞,還不知這畝產到底能達到多少呢!挖紅薯要緊,挖紅薯要緊,嘿嘿……”
說完,詹徽和傅友文二人便心虛地轉過頭去背對著秦逵。
手忙腳亂地拿起旁邊的鋤頭。
好似什麽都沒發生一般,一本正經地開始揮鋤頭挖了起來。
隻是比起一開始。
顯然要更加賣力了很多。
“嘁!”秦逵衝著傅友文和詹徽的背影翻了個白眼,發出了一個極其鄙夷的聲音。
不過他現在知道禦花園這一堆平平無奇的藤蔓真正的價值,估摸出這產量必然相當驚人,當然也同樣好奇最後的結果。
所以他也就不再糾纏。
也自顧自賣力地挖了起來。
一下子,整個禦花園裏,無論是公侯武勳,還是穿個紅色官袍的朝臣,脫衣服的脫衣服,擼袖子的擼袖子,又是鋤頭挖、又是上手拽……雖然動作相比於真正有經驗的農民來說顯得笨拙,可整個都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樣子。
糧食不足的年代,收獲糧食,本來就是一件令人喜悅的事。
更何況隨著一鋤頭一鋤頭地挖下去,一個個紅薯被刨出來……許多人也和傅友文一樣,在這過程之中漸漸意識到——這片平平無奇的藤蔓之下埋藏的東西,的確不同尋常!
正所謂人多力量大。
隨著眾人的辛勤且賣力的勞作。
地裏那一片片原本格外茂密健碩的藤蔓、葉子……都被掀翻了開來……乍一眼看去,好似變成了一片狼藉。
可取而代之的。
卻是一座座壘得跟小山一般的紅薯堆。
空氣裏滿是泥土的腥味和植物根莖、葉片上的汁液味道。
“來!快稱一稱咱這邊這一堆!看看有多少斤數!”
“秤砣再往那邊挪上一點點,誒!對了對了,平上了,這裏是三百二十七斤六兩!打算盤的快加上去!”
“快!這一堆還沒稱過,上稱!可別給漏掉了!”
“齊活!這裏有一百八十三斤二兩,算盤打上!”
“還有還有,那邊還有!”
“……”
當眾人把地裏的紅薯藤都掀得差不多之後,下一步當然就是開始計算成果。此刻,文臣和武勳們仿佛短暫地忘記了他們之前的矛盾和衝突,抬秤杆子的抬秤杆子,搬紅薯的搬紅薯……把他們之前堆成一座座小山的紅薯一一稱量記錄。
戶部的官員則是做起了他們的老本行。
跟在旁邊算盤珠子扒拉得劈啪作響,而每撥動一次算盤珠子,他們的心跳便快了一分。
專門算賬的老手。
這麽明顯的數據。
即便不需要最後的精確數字,都知道最後結果一定驚人。
到了最後,把所有的紅薯都進行了一遍稱重過後,所有人便把幾個拿算盤珠子的戶部官員圍在了中間。
每個人的眼珠子都死死盯著不斷被波動的算盤珠子。
因為太過著急而無意識地搓著滿是泥沙的雙手、跺腳……神情急切且焦灼。
“你們戶部的人到底行不行?還說是專門算賬的呢!算個畝產量算得那麽慢!”
“快了快了,這麽大一片地,總得給下官些時間不是?您諸位著急,下官也著急呀!”幾名打算盤的戶部官員就這麽一點不講究地坐在地上,手裏的算盤珠子都快掄出火星子來了。
禦花園的空氣裏充斥著劈裏啪啦的響聲。
時間的流逝仿佛變得格外緩慢。
終於。
幾名戶部官員停下了手裏的動作,卻是全部都盯著自己手裏的算盤,張著嘴巴瞪著眼睛,呆若木雞,如同石化了一般。
看得周圍一直在等待結果的其他人更是焦急。
紛紛出聲催促道:
“這到底怎麽個說法啊?給個準信兒啊!”
“就是!最後的結果到底是多少哇!算盤不打了,話也不會說了不是?真他娘的能急死個人!”
“……”
此間的文臣武勳加起來人數不少,頓時陷入一片嘈雜。
好在幾名戶部官員也因此回過神來。
他們抬起頭來,臉上帶著激動且不敢置信的表情,伸手顫抖地指著算盤,顫顫巍巍地道:“畝……畝產……”
而後便把手裏的算盤一丟。
連滾帶爬地到了朱允熥的麵前,抬起頭來,宛如看著神明,道:“啟稟陛下!畝產……畝產竟達到了三千四百七十一斤四兩的數目!”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這紅薯……紅薯……真乃祥瑞之物!這個數目,達到了普通糧食畝產的十倍甚至不止!”
“祥瑞!此乃祥瑞啊!”
“畝產數千斤,陛下誠不欺我!陛下誠不欺我!”
“……”
幾名戶部官員全身顫抖地把這個數字說出來,一時之間或是狀若瘋癲,或是仰天大笑……
他們戶部本來管的就是大明皇朝的錢糧。
每年操心著能收上來多少,國朝一年的開支能不能夠用,怎麽把這些捉襟見肘的錢糧合理分配、支出……
其他各部伸手要錢糧而戶部卻捉襟見肘的情形,他們一年到頭也不知要應付多少次。
多年下來。
他們腦子裏都是有一筆賬在的。
沒人比他們這些戶部的官員,更明白這個結果的意義!
與此同時。
旁邊等這個結果已經等得格外焦急的眾人,仿佛是有人在指揮他們一般,齊齊張大了嘴、瞪大了眼,滿臉都是不敢置信:
“什麽!?你說這玩意兒畝產達到了多少!?”
“三千四百七十一斤四兩!?確定沒算錯?”
即便他們在收獲的過程之中對畝產量已經有了個心理準備,知道會遠超普通的糧食作物,可在這個結果出來之前,他們依舊沒敢往這個數字上想。
特麽的這誰敢想!!?
聽起來就覺得荒唐、離譜、一點都不真實!
“絕對沒有算錯!下官身為戶部清吏司官員,日日和這算盤打交道,這能耐總是不會差的!況且核算總重量的時候,下官等人都是各打了一遍算盤……不可能出錯!”幾名負責核算的官員信誓旦旦地保證道。
在場眾人也知道,這的確是人家吃飯的飯碗,想來的確不會有什麽問題。
當下齊齊倒吸了一口冷氣。
雖然事實已經擺在了眼前,但他們還是覺得活在夢裏。
短暫沉默了片刻,立刻有人打破了這般劇烈震撼帶來的沉寂,幽幽歎了一句:“此為不世封聖之功呐!!”
“哈哈!哈哈哈哈哈!不錯!有如此畝產的作物,大明百姓日後何愁吃不飽肚子!?”
“好!真好!這玩意兒真好呐!”
“去你媽的,什麽叫「這玩意兒」?這是祥瑞!祥瑞懂不懂,嘴巴放幹淨點!”
“遙想當年,為著能吃上一口糧,咱先是落草為寇,後又跟著故去的太祖洪武皇帝風裏來血裏去,拚死拚活的一刀刀砍出如今這般世道……咱一開始,隻是想吃上一口哇!”
“當年暴元肆虐的時候,也不知多少人吃不上這口飯。”
“可以後不會了!以後都吃得上了!”
“……”
瘋了,回過神來之後,不僅僅是那幾個算賬的人瘋了,這些平日裏在外麵足以呼風喚雨的公侯武勳、六部堂首、朝廷要員……頃刻之間全都瘋了!
大明立朝攏共不過二十六年。
此間絕大部分人都經曆過元末那段吃不上飯、遍地餓殍的時候,和朱元璋一樣,他們大多都是親曆者!
洪武皇帝朱元璋一生的悲慘經曆,看似特殊悲戚,往大了說,其實也隻是一個縮影,並不特殊……餓殍遍野、民不聊生、易子而食、連年災禍戰亂……那才是一整個時代,那段黑暗動亂的年代,不關乎於某一個個體,而是從那時候走過來的所有人!
如今看著這菜園子裏一堆堆的紅薯。
他們一早就已經親自吃過、嚐試過的糧食:畝產三千多斤,吃起來好吃、飽肚子。
與此同時,那個令人不敢置信的數字在腦海裏不斷回蕩著,被召集到這裏的文臣武勳如何可能保持冷靜?
許多人也不知是不是想到了從前那些遙遠的陳年舊事,紅了眼睛的有,涕淚橫流的有,又哭又笑的有……
而後便是想起來什麽一般。
一個個地先後都朝著朱允熥跪了下去:
“大明萬年!陛下萬年!”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陛下聖明呐!先皇泉下有知……必然也能含笑九泉了!”
“此番陛下乃是創了我華夏千秋萬世之功!”
“陛下萬歲!”
“……”
山呼萬歲之聲,一開始是幾個人從過度的興奮之中回過神來,零零碎碎地開始喊著。
隨後很快便猶如溪流匯聚到大海一般。
所有人都開始齊齊高呼,這高亢的萬歲聲裏,帶著辛酸、帶著悲愴、帶著激動、帶著喜悅……還有一萬分的敬意,在整個禦花園裏,震耳欲聾。
此間唯一兩個能夠保持的理智的。
也就隻有一早就完全有所預料的朱允熥和馬三寶了。
在這群人中。
朱允熥和馬三寶這主仆二人倒是顯得有些格格不入,朱允熥單手負後,看著周圍的紅薯目光微微一凝,心裏則是冷靜著計算著,呢喃道:“三千四百七十一斤四兩……這個畝產,相比於第一茬,還多了兩三百斤的畝產量。禦花園裏這片菜園子是一直被老朱精心打理照顧的,條件優厚,這個結果,情理之中吧。”
“之後剩下的事……一個是將此召告天下,另一個就是找更大的地方繼續繁育,擴大種植了。”
“三寶,這第二茬的紅薯你種得很好,很不錯。朕已經讓王應辛那邊提前成立了一個單獨的農業司負責此事,但紅薯的特性、種植經驗,還需要你和王應辛那邊交接。”
在朱允熥眼裏。
現在才隻有紅薯這一個品種,一個紅薯也隻不過是他諸多計劃中的一環,高興固然是格外高興的,但確認了結果之後,就該把目光放到下一步行動上了。
馬三寶臉上依舊還充斥著興奮之色,立刻應聲道:“是!陛下,奴婢明白該怎麽辦了。”
雖然朱允熥聲音不大。
但他嘀嘀咕咕的聲音,終究還是被幾個最靠近的大臣給聽到了,幾人麵上不由露出一個怪異的神情。
心裏也忍不住驚恐地嘀咕道:「老……老朱??陛下這嘀咕的……該不會是太祖皇帝吧??這……這是不是有些離經叛道,過於不孝了?哪兒有當孫兒的管自家爺爺這麽喊的?」
不過耳邊不住響起高呼「萬歲」的聲音,周圍目之所及的地方還是大大小小的紅薯堆……
所有聽到了這兩個字的人。
又立刻不約而同地忽略掉了這個大逆不道的稱呼。
心中隻道:「陛下一手尋到如此祥瑞,又一手將其培育成如今這般規模,有此功勞,什麽事情蓋不過去?」
「再說了,太祖皇帝要知道這事兒,別說喊一句“老朱”了,說不定騎他頭上拉屎他都得笑嘿嘿的。」
隨後便當做什麽都沒聽到一樣,再次融入了隊伍。
在久久停息不下來的山呼聲持續許久過後,人群之中也有人終於想起了自己的職責。
負責記錄曆史的史官趕緊掏出自己早就準備好的紙筆,渾身顫抖地開始記錄起來,連寫下來的字都因為激動而顯得不太工整:
【開乾元年二月二十七,朝中公侯武勳、要員大臣,皆被一道聖旨召入皇宮,於禦花園覲見聖駕。】
【初,群臣皆不知所召為何。及至禦花園,上坐於烤爐前,不知正在作何。豈料,上忽取出一似煤炭之物,邀群臣食之。】
【彼時正值朝臣因事力諫開乾皇帝之際,眾臣心中皆是惶恐不安,皆以此為毒物,不敢食之。】
【至都察院右都禦史袁泰嚐試,方知此物可食,且味甘甜美。】
【上言,此為寶物,畝產數千斤。】
【朝臣大驚,不敢之心,上遂命諸人掘地取物。】
【……】
史官強行按捺住自己心中激動的情緒,將自己所見所聞如實地一一記錄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