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兵變

字數:6164   加入書籤

A+A-


    這次營嘯除了賈參將被殺外,兩營士兵在踩踏中死傷了近一百人,戶部下撥大同的過年的錢糧大半用來撫恤死傷,賈參將的老婆則攜著兒子天天來察院哭鬧。
    按太祖高皇帝定下的撫恤製度,陣亡士兵家屬可獲得三年全額軍餉為喪葬費,折算為三十六石大米,並終身有每月五鬥米糧補助;若家屬中有子弟願意繼承士兵職位,則僅發放喪葬費沒有月補;若無繼承人,三年後補助減半;軍官戰死後,除了撫恤金外,其子可以升一級繼承父親的官位。
    這也是為什麽大明邊關的將門、軍兵世家特別多的原因。自己戰死無所謂,但能給兒子一份穩定的光明前途。
    大明優厚的撫恤製度對於草原上能打的韃子更有吸引力。自太祖時期始,很多韃子投入大明,入列正經編製的明軍,因軍功被朝廷封伯侯或擔任錦衣衛指揮使、總兵遊擊的韃官不計其數。
    但是賈參將在張巡撫、王太監、江總兵聯署的報告中並不是陣亡,而是死於意外。因此賈家的撫恤金減半,其子襲官不能升級。
    巡撫的權力太大,通常一任隻有三年。如果在張文錦任上不解決賈參將的待遇問題,下一任巡撫根本不會為張文錦擦屁股。賈參將的妻子不得不去鬧。
    張文錦厲聲斥退了賈參將妻子的無理要求,但是答應會按戰死的標準給予賈家撫恤。
    元旦前幾日,又有一些士兵到察院遞呈詞,要求取消征收“荒糧”。
    此時處於衛所耕戰兵與職業營兵的分化期,不過大明王朝到死都沒有完成專業兵的轉型,真正的職業戰兵要等到大規模的家丁隊伍出現。
    太祖高皇帝的軍屯製,初衷是實現軍隊糧食的自給自足,減輕普通百姓的負擔,所謂“朕養兵百萬,不費民間一粒米”。
    然而,邊鎮的親王、太監、軍官等人大肆侵占屯田土地,導致士兵的土地逐漸減少。士兵本就很難繳納屯糧,還被迫為軍官耕種。張文錦就任大同巡撫後,不僅沒有減輕軍人的負擔,反而以備荒的名義多征收每軍三鬥“荒糧”。
    亂兵殺害上官卻沒有受到懲罰,使得其他的大同邊軍看到了希望,開始要求不征“荒糧”,甚至要求不征屯糧。
    當日在察院大堂上,太監、知府建議息事寧人安撫亂軍,本來就不應該同意!那時張文錦隱隱感覺隻要退讓,後麵將麻煩不斷。
    果然麻煩越來越多了!
    張文錦將為首的幾名小旗、什長喚入大堂,喝道:“本巡撫所征荒糧,非為自用,還不是為了一旦遇到災年,爾等不至於饑荒!這個道理無須解釋,快快退下!”
    堂下跪著的軍兵抬起頭來,似有不忿之色。張文錦冷笑一聲道:“本巡撫在安慶時,親上戰場,手刃數名畏敵而逃的帶隊官長!你們家最好不要在元旦之日辦喪事!”
    趕走了無理取鬧的軍兵,張文錦知道後麵還會有更大的麻煩。他決定潛出大同,去京師向朝廷匯報大同已經失控了,請求朝廷派客軍前來掌握局麵。
    張文錦打定主意明日以巡視的理由出城,晚上在收拾行李時,他聽到察院外突然人聲鼎沸,然後一道火光照亮了天空。
    稍頃親兵匆匆來報,數量不詳的亂兵衝進大同府衙到處放火,打開監獄釋放囚犯,並搶劫了城裏的軍械庫和糧庫,現在他們正往察院而來。
    張文錦立刻想到了去年的甘州之亂,當即立斷從後院翻出去,趁著夜晚翻入離察院不遠的代王府。
    代王也看到府衙的火光,聽到城裏的喧囂和哭喊聲,嚇得趕緊令仆役、王府錦衣衛緊閉大門,然後就看到一個人從牆外翻進來,摔倒在地。
    代王直叫苦也,連忙讓王府錦衣衛千戶過去察看,來人卻是巡撫張文錦。千戶把張文錦扶了過來,隻聽張文錦說道:“代王爺,大同兵變,下官借王爺府避一避!”
    自靖難之後,宗藩製就失去了讓藩王拱衛大明的初衷,當年被太祖用來戍邊的代王,如今也就是最多在王府邊上轉轉,不能出城,其見識與能力不足以應付眼前的奇幻場麵。他呆若木雞,問左右長史和錦衣衛千戶道:“這可如何是好?”
    幾人還沒有商量出結果,就聽得亂哄哄的人聲朝王府而來,看到王府前的大街上亮如白晝,有人在嘭嘭嘭拍打王府大門:“代王爺,開門,開門!”
    代王府的錦衣衛千戶首領連忙令手下及仆役頂住大門,又隔著大門喊道:“這裏是代王府,爾等莫要在此做亂!若王爺有個閃失,你們就是十惡不赦之罪,快快離開!”
    門外一片哄笑之聲,隻聽門外亂兵亂七八糟說道:“叫王爺出來說話!不然我等投火把進來了!”
    代王爺無法,叫人搬來梯子,在仆役的幫助下,顫巍巍登上梯子爬上牆頭。
    隻見王府外的大街上人頭攢動,烏壓壓到處是軍兵,一眼看不到頭,黑暗中不少軍兵高舉著火把,在火光的映照下,他們的臉上明暗不定,表情凶神惡煞又莫名地亢奮。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之前代王所到之處,軍民都是低三下四聽他使喚,他從來沒有看到軍士有如此神色,隻得顫聲問道:“眾位軍爺,深夜前來小王宅第,有何指教?”
    門外軍兵一陣哄笑,有人嚷著:“代王爺,我等看到張巡撫翻進你家了,請王爺把張巡撫交出來,不然麵上須不好看!”
    軍兵們七嘴八舌道:“王爺,待會兒我等破牆而入,張巡撫又能跑哪裏去?不要浪費時間,逼我等造反!”
    代王有生之年第一次聽到有人與他“你我”相稱,又聽到軍兵以造反二字相威脅,心裏冰冷,連聲道:“軍爺稍待!不要衝動!”說完爬下梯子,拱手對張文錦道:“張巡撫,你有守土安民之責,還是出去安撫亂兵比較好,莫要讓小王為難!”
    張文錦見王府眾人都用不善的眼神看著自己,便咬咬牙道:“也罷,我試上一試!”
    代王大喜道:“如此甚好!”說罷一揮手,仆役打開側門,把張文錦推了出去,又趕緊關上門。
    張文錦邁出門,喝道:“我乃張文錦,爾等……”,話未說完就見幾把刀槍迎麵刺了過來,他猝不及防,哼一聲倒在地上。
    亂兵又將刀槍在張文錦身上紮了幾下,見張文錦死透了,又亂哄哄道:“一不做二不休,我們去都司府和總兵府!”
    亂兵哈哈大笑,喝道:“同去,同去!枉活幾十年,都不如今夜快活!”
    代王府眾人提心吊膽等了約一刻鍾時間,隻聽門外嘈雜聲離開王府,火把之光也消失不見。王府錦衣衛千戶悄悄打開側門,在門前氣死風燈的照耀下,隻見張文錦仰麵朝天倒在地上,身上幾個大洞,血水還在汩汩流淌,便吩咐手下軍兵用一條錦被裹住張文錦屍體送去察院,再令仆役衝刷台階。
    代王哆哆嗦嗦坐在書房裏,聽錦衣衛千戶匯報完畢,問王府左右長史道:“兩位先生,如今該怎麽辦?”
    左長史躬身回道:“請王爺盡快稟明聖上,讓朝廷解決。”
    代王這才想起來自己是天家在晉北的象征物,連聲道:“兩位先生現在就寫奏疏,我來用印,天亮就發出去!”
    代王與屬官商議奏疏措辭時,又有仆役來報大同城內鎮守太監府、都司府、總兵府、縣衙方向皆亮起火光。
    亂兵舉著火把,像無頭蒼蠅一樣在大同城裏竄來竄去,他們衝進大同城內的各個官府卻找不到人,諸位大同鎮長官早已不知去向,眾人喝道:“燒了,燒了,都燒了”,在大同城內的官府衙門裏四處投擲火把,興奮得手舞足蹈。
    城裏居民大都是軍兵家屬,亂兵們沒有失去理智對居民區下手,反而不少居民前去糧庫搬糧食,很快城內糧庫被搬運一空。
    大街上到處是來來往往的大同軍民,鬧來鬧去,天色亮了起來,亂兵越聚越多,不少人身上都纏著絲綢,荷包裏鼓鼓囊囊的。他們的亢奮勁過去後,在黎明曙光下不知所措。
    郭巴子見狀,拉著郭鑒、柳忠等人登上一個高台大聲說道:“諸位,我們隻是反官府,又不是造大明的反!
    你們無需恐懼,隻需心心相印,日後追究責任時,也不過是針對我們幾個有罪之輩而已!到時候砍我們幾個人的腦袋,這事就揭過去了!”
    台階下軍民訇然叫好,郭巴子又說道:“你們現在去緊閉城門,莫讓宣化鎮或胡虜有機可乘!”
    眾軍兵應承一聲,呼朋引伴向大同各城門而去。剩下的軍兵與郭鑒、柳忠同隊,有人問道:“老郭,我們現在怎麽辦?”
    郭巴子思考片刻說:“察院大獄裏還關著朱振副總兵,我們請他當首領,他肯定有辦法!”
    眾人又是大聲叫好,拎著刀槍又向城北察院而去。
    察院的監獄檔次比府縣監獄要小很多,因為察院輕易不關押犯人,要關也隻關押犯官。大同前副總兵朱振因貪汙被張文錦彈劾,一直羈押在察院被調查。
    大明王朝的法律對官員貪汙案處罰非常嚴格,有一個小官因賬目有幾兩銀子的差額,被關進監獄反複審查,羈押了五年都沒有結案。所以朱振也不知道自己什麽時候能出去。
    但是今夜大同城裏顯而易見發生了大事,鐵窗外火光衝天,到處是喧囂與騷動聲。朱振立刻就猜到發生了兵變。
    天亮時監獄門被打開,進來幾名士兵倒頭就拜,口稱“請朱將軍恕罪”,然後把朱振扶出監獄。
    朱振很明智,顯然土兵不可能為了救自己而發生兵變,他來到察院衙門,隻見院子裏跪了一片士兵,請朱振出頭領導他們。
    朱振疑聲問道:“張巡撫呢?”
    跪著的軍兵大聲回道:“被我們捅死了!屍體就在察院後宅!”
    朱振的心涼了半截,又趕緊問道:“那其他官員呢?鎮守太監、江總兵、府尹大人呢?”
    “都跑了!太監總兵參將遊擊知府知縣,有頭有臉的老爺全跑了!”
    朱振再也忍不住,一腳踢翻一名士兵,罵道:“狗殺才,你們是豬呀!豬腦子,難怪讀不進書!你們隻須趕走巡撫即可,自有朝廷處罰他,為什麽把他殺了!”
    士兵麵麵相覷,又有人道:“朱將軍,人已經殺了,下一步怎麽辦,請將軍給俺們做主!”
    眼前局麵無法推脫,朱振沉思一會,恨恨道:“既然你們請我做主,我就跟你們約法三章:一不得侵害宗室;二不得劫掠府庫官銀;三不得殺人放火!隻要你們答應這三條,我願意帶領你們,否則我現在就死給你們看!”
    院子裏眾軍兵大喜,再三叩首道:“願聽從將軍!”
    朱振歎口氣說:“去請幾位八仙來,到後宅好好收斂張巡撫吧!”
    城北門的守軍今日無比放鬆,東一堆西一攤閑扯淡,議論昨晚的兵變。隻見一名軍官打馬過來,喝道:“開門,我要出城!”
    一名士兵回道:“嘿,現在城裏的長官可不多,大人是哪個營的?”
    那軍官一亮腰牌:“老子是代王府錦衣衛千戶首領,出城去急遞鋪發奏疏報告朝廷!”
    幾名士兵過來驗過腰牌,問道:“大人還回城嗎?”
    千戶大人沒好氣回道:“不回城,老子喝西北風去?休要聒噪,莫耽誤正事,快快開城門!”
    守城士兵忙不迭打開城門,千戶打馬出城直達郊外急遞鋪,對鋪兵連聲道:“大同兵變,快發六百裏加急到北京!”
    喜歡我在錦衣衛跟大儒辯經請大家收藏:()我在錦衣衛跟大儒辯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