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字數:3632 加入書籤
呂大哥他提前又是看衛星地圖又是實地圍著那個景區開小車轉悠了幾周的時間,最後又買票從景區裏邊嚐試著往外邊走了幾次,這才最終定下來在景區的北邊偏西的方向上試一試。一來是覺得能從這個方向上找出一條新路。二來是這邊離景區的核心區比較遠,景區工作人員巡查的頻率相對會低一些。第三呢是考慮日後帶人來可以走往返路線,不用非經過景區大門口出去。那邊靠公路也近一些,方便以後開大車拉大隊伍過去,但具體的路還是得憑著我們自己去山上探出來。而且考慮到路線的實際難度和接受程度,所以呂大哥那次找來的人基本上都是有些帶隊經驗的領隊。他那個意思很明白,如果探路成功了,大家是要付錢給他的,畢竟這件事是他組織和策劃的,我們這些第一批去探路的領隊當年肯定都能指著這條新路賺幾個,所以大家也都沒啥意見。一起合夥出力一起發財嘛,多勞多得誰也別埋怨誰。
我們當時都是按著進山兩天兩夜做的物資準備,就是考慮到可能當天進山到了晚上來不及下山的情況出現。正好攜帶的東西多行走的速度也會慢一些,可以和平時普通隊員的爬山速度接近,這樣也算是一舉兩得了。
當天我們是上午十點左右進的山,按呂大哥之前設計的路線在山上找路前行,一直到下午快兩點還都算是比較順利。結果在兩點前後我們遇到了第一個麻煩,是碰上了一條深溝攔路。這條溝在之前我們搜集的衛星圖片上沒有顯示,所以我們誰也不知道它的存在。關鍵它還是東西走向的一條深溝,正好擋住了我們的去路,至於它到底有多長我們是猜不出來的。不過這條溝倒也不是很寬,大概兩側相距隻有七八米的樣子,按理說如果有長的梯子或者是長大的木頭可以臨時搭一座簡易便橋通過的。但問題是我們這是來找路,找一條大多數戶外隊伍的隊員都可以走的路,我們顯然不可能在這裏真的搭一座便橋出來。再說即便搭了一座橋出來,那普通的隊員也不一定都敢走這種簡易的木橋啊。另外如果這裏突然出現了一座橋,那也太容易被景區的工作人員發現了,所以我們隻能商量另尋它法越過這條深溝。
一種意見是我們分兩隊沿著這條溝的東西兩側走下去,希望能在某一側找到地方可以跨過這條溝。另一種意見是我們嚐試著下溝,在石壁上以普通人能接受的難度找到一條路下到溝底,然後再從溝底找到一條路上到溝的另一側去。這兩種辦法誰都沒有絕對的把握能成功,於是我們就分了一下工,三個人向西三個人向東,另外三個人由呂大哥帶著嚐試著往溝底下走。剩下的我們幾個人暫時留在原地看守裝備和準備隨時接應有困難的人。
大概是過了兩個多小時,呂大哥他們那一路說是找到了一條小路順利地下到了溝底,正在努力向溝的另一側山壁上找路上行呢,問其餘向東西兩側探路的隊員有什麽進展沒有。通過我們這幾個留守隊員用手台聯係確定,向東西兩側探路的隊員此時還都未找到可以跨過深溝的地方。於是我們大家一致決定還是把希望放到溝底找路上,畢竟從這一側能找到路下到溝底,那就很有可能找到路上到溝的另一側。
於是我們在深溝上邊的人就重新集合了起來,大家順著呂大哥他們找到的路陸續也都下到了溝底。等我們這十幾個人的大隊伍下到溝底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六點多了,好在當時是夏天,能見度還夠,我們就打算繼續行動盡快再找到路上去。當時呂大哥他們四個人已經在溝底嚐試著找過三條路往溝上走了,但是都失敗了。不是走著走著沒路了,就是懸崖峭壁很難攀爬,一看就是大隊伍無法行走的險路。
最後是有一個隊員在溝底向東兩公裏左右的一個地方找到了一條勉強可以稱為路的土石混雜的小路向上攀爬。說實話,那條路也挺危險的,有兩個地方我看了,不先爬上去一個人綁好繩子,大隊伍來了也不好走。但畢竟是一條能走的路啊,我們當時也帶了兩條長繩,一條五十米,一條七十米,過這兩處地方不在話下。大不了下次自己帶大隊伍來時我們做領隊的背上兩捆繩子來唄,所以我們當時都還挺滿意的,認為這就是天意啊。
又經過近三個多小時的艱苦上行,我們全隊是順利地上到了深溝的另一側,成功地越過了這條深溝。當時已經是晚上九點半多了,於是我們直接在溝邊的山石上找地方紮營休息,等明天天亮之後再繼續找路。
當天晚上吃飯的時候我們大家商量之後一致認為,這條路看來即便可以走通那也至少是兩天行程的路線,以後帶大隊伍來時看來還是要穿過景區出去才行,否則怕時間來不及。周末兩天的時間走這條路線還是有些吃緊,可如果周末兩天的時間不夠,那這條路線的商業價值對於我們而言就大幅下降了。
一般像這種逃票進景區的路線,一天行程的路線性價比最高,隨時可以組織大隊伍過來活動嘛,其次才是兩天行程的。如果用時需要超過兩天了,那就變成長假路線了。如果不是特別知名的景區,那這種逃票路線就很有些雞肋的味道了,因為平常的日子裏你不可能組織到足夠的隊員來參加活動啊。不過我們這次來都來了,還是要盡力一探到底的,否則也對不住我們之前的一番辛苦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是夜無話,第二天一早五點鍾我們就都爬起來吃飯收拾開始出發了。一上午基本都是在爬升,其間還鑽了不少的林子,總之是一路向上走。到了十一點左右我們發現我們走到了山頂,這應該也是這個景區北側做為屏障的一處山梁。我們站在山頂上已經可以隱約地看到景區內的一些道路和遊客了,剩下的就是需要我們找路下去的問題了。隻要能從這處山頂下到景區裏麵,那我們就算勝利了,畢竟進了景區路就好走了,用不了兩三個小時我們就能走出景區了,那這條兩天行程的路線就算探路成功了。
可等到我們開始找路下山時才發現,這裏好像就找不出一條可以下到景區的路。我們圍著山頂在林子裏東一頭西一頭地來回試探,都沒有找到可以走下去的道路。最後找到的都是近乎八九十度的懸崖峭壁,除了做自由落體就剩下打岩釘綁長繩下去了。可問題是這裏懸崖的高度可都沒有小於一兩百米的,顯然不是我們隨便找一條長繩就能夠用的,繩子的長度一旦超過百米也是很昂貴的,一般的領隊還真就裝備不起。另外我們畢竟要考慮消費者,也就是普通隊員的接受能力,他們絕大多數人肯定不能用這種方式下山啊。
眼看勝利的果實就在前方卻夠不到,那得有多著急啊。於是我們就把隊伍散開了,仨一群倆一夥各自在附近搜尋,寄希望於有人能夠運氣大爆發,再找到一條可以步行進入景區的路,甚至是困難一些但隻要不需要做懸崖索降或空中飛人的路線就行。
但結果讓我們失望了,我們一直折騰到下午五點半了還是一無所獲。這時呂大哥把大家重新聚攏了一下,憑他以往的經驗判斷,我們這次的探路行動算是失敗了。看來想從山頂這裏進入景區是不太可能了,至於別的地方有沒有路可以進到景區裏麵我們也無從猜測了,我們現在必須往回走了,必須撤了。因為時間再拖下去,如果我們還是找不到進入景區的路,那我們攜帶的裝備物資就不夠用了。吃的東西還好說,一頓兩頓不吃還能扛一扛,可飲用水不夠就是要命的大事了,任誰都不可能在不喝水的情況下翻山越嶺,尤其還是在這種又是大爬升又是大下降的路線上渴著走路,那非出事不可。
一般出門爬山的人一天消耗的飲水量至少是一點五升起步,趕上道路不好走,或天氣炎熱,或是運動時間過長,那飲水量就還要上升。當時正好是夏天,我們之前的飲用水消耗可都不少,聽他這麽一分析,我們多數人都冷靜下來了,明白呂大哥說得是對的,無論如何我們現在都得往回走了。實在不甘心我們下次可以準備得更充分一些再來嘛,畢竟這是探路,失敗概率高一些也是正常的,如果每次都能成功那就不叫出來探路了,改叫出門撿錢得了。
於是我們大家統一了意見開始按原路往回走,這一走就走到了晚上十點多,我們才走回到早上出發的位置,也就是昨晚我們紮營的那條深溝的邊上。畢竟晚上天黑了能見度差,戴著頭燈趕路還是慢,比不得白天走路的速度。
喜歡戶外見聞錄請大家收藏:()戶外見聞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