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加速衝鋒!直抵宛城腳下

字數:5847   加入書籤

A+A-


    隨後,賈詡開口說道:
    “丞相,其實要穩定當前局勢並非難事。
    您手握八……七州土地,轄下接近兩千萬人口!”
    “既然鍾德先生主動提出率部前往,憑張遼將軍之勇,帶五萬人馬應該足以穩守徐州!”
    “北方有田豫在那裏鎮守,丞相隻需增派兩萬兵卒,並宣稱總數有十萬之眾,便足以震懾諸胡。”
    “當年丞相平定烏桓的赫赫威名猶存,無論是鮮卑還是匈奴都不敢輕舉妄動!”
    “而隴西的軍力由夏侯淵將軍指揮下的十幾萬兵馬,加上鍾繇穩固住關中,據守城池,應當足以防禦。”
    “現在秋天已至,各地諸侯即便欲要興師動眾,也須先考慮天候狀況。
    而丞相若能挺過三個月的時間,等到冬季來臨,局勢必會更為明朗。
    接著利用這幾年好好發展,注重百姓的安居樂業,不久後便能重新募起百萬大軍,在天下的爭雄中立於不敗之地!”
    賈詡這番宏論說罷,即便是荀彧、荀攸、程昱與曹操本人,都露出了讚許的目光。
    果然是賈詡啊!
    當年他在宛城險些害死了曹操,還造成了曹昂、曹安民以及典韋的犧牲,這份手腕和才智由此可見一斑。
    而今這幾句話,更是徹底消除了曹操內心的最後憂慮。
    賈詡是最怕死之人,他既然開口了說問題不大,這說明按此部署行事應是穩妥的!
    因此,曹操聽到這裏便即刻問道:“那文和覺得,麵對寇封之敵,我們又當如何布陣迎戰才好?”
    話音落下,賈詡露出微笑繼續說道:“丞相不必過於擔憂,北方和中原經過數年的修養整頓後,戰爭能力絕對比南方要強。”
    “更何況,寇封頂多也就占據到豫州罷了,而據我所知,盡管寇封正與孫權合縱,兩人卻有著宿怨。”
    “現今丞相親自調兵撤離豫州一帶,給了寇封一個容易占領的目標。
    這樣一來,孫權便會害怕寇封勢力擴張得過快,不會坐視不理。”
    “同時,隻要確保鍾德和張遼將軍能夠遏止江東軍隊前進的步伐,江東今後的戰略目標便又會重回奪取荊州。”
    “丞相您應該了解,兩大強者的同盟一旦力量懸殊,必然會爆發內部矛盾。”
    “倘若江東的勢力無法向前推進一步,那麽他們與寇封之間的對立便幾乎確定。
    到時候,丞相您可以選擇隔岸觀火,或者聯合孫權共同對抗寇封!”
    這大概是他自從進入曹營以來最為詳盡的一次發言了。
    今日之言語正是曹操希望聽到的內容!
    身為一位君主,遭受失敗其實並不算什麽致命,重要的是能否從失敗中振作起來再度崛起。
    顯而易見,曹操具有這樣的能力和抱負。
    而賈詡此次的建言,則讓他心中的信心更加堅定。
    “好!就按文和所說辦,命張遼與程昱兩人統率五萬軍眾馳援徐州,李通也將同行,目標是要阻止孫權與周瑜的推進!”
    “這場戰爭我們隻需固守,絕不與對方正麵硬剛,各位懂我的意思了嗎?”
    見到曹操再度派遣援軍奔赴徐州後,幾人均互相對望了一眼,隨後露出了些許可心的微笑!
    “丞相大可寬心,此戰我們定不讓周瑜和劉備奪去徐州的一分土地!”
    話音剛落,程昱、張遼及李通三位將領便率領逾萬的鐵騎,與四萬自豫州退回的兵眾,奔赴徐州而去!
    既然已定下了破壞孫權與寇封聯盟之計,曹操便欲將其間的嫌隙推至極點。
    雖然名義上孫權與寇封聯手,且寇封已得荊北之地與豫州,若曹操不經力戰便撤退,豈不是給了寇封更大的好處?就是要製造孫權的誤解,加深他對寇封的怨憤!更何況,先前他們本就互為死敵,倘若非因曹操入侵,他們又何嚐能攜手共事!而現在,盡管孫吳已經出兵,然而寸土無獲,並蒙受兵損,再者,孫權也不想看到寇封勢力壯大!將來曹操若能聯合孫權對抗寇封,則合情合理得多!如斯安排之下,即使寇封部下武勇非常,終將難逃失敗的命運!
    如此這般,唯有借孫權之力牽製寇封,曹操方得以圖謀中原,在兩者間坐享其成。
    雖說孫權自身實力欠佳,然因有關羽、張飛等三兄弟之力助其一臂,亦足可與寇封抗衡。
    再說周瑜及東吳水師並非無名小卒,焉可輕覷?
    考慮到這些,曹操心中釋然,遂再抽調二萬兵馬向北方挺進,宣稱總數達十萬之眾,前去救援田豫。
    與此同時,在另一邊線,寇封正帶領著五萬雄師,直抵南方向北延伸的第一大鎮——宛城。
    宛城之內現有三萬兵力,且均是精悍勇健之輩;因其位於  地帶,故這些兵士亦未曾有過水土不服的問題。
    加之防守該地的是曹魏軍中最著名的守城大將曹仁,據說他固守之功,乃至連城內的鼠類亦感到懼怕,緣於在他最艱難的時期,甚至將所有的老鼠作為糧食來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宛城地形險峻,易守難攻。
    即便如此強大的一支軍隊抵達宛城外,也一時間難以找到有效的破敵之策。
    麵對如此局麵,寇封召集旗下將領於大帳中商討對策。
    "羅成,你領軍兩萬率先試探性攻擊,以評估城中防禦實力是否存在破綻!"
    接受寇封命令後,羅成行禮答應回報,隨後帶領部隊準備行動。
    待羅成離開後,寇封轉頭詢問龐統:"軍師,依你之見,這場戰鬥我們該如何進行呢?"
    龐統聞言後沉吟片刻,無奈表示:"主公英明,屬下實在無策應對。
    請責罰屬下失職之過!"
    早先擊敗曹操之所以有方,是因找到了對方的明顯漏洞;但麵對現在的堅城之困,似乎並無快捷之道。
    除卻淹沒宛城一計,然此舉耗費巨大,且宛城附近的河水並未暴漲,難以實行這一策略。
    就算強行突破宛城牆壘,在寇封攻占城市之後,也無從利用這城來抵禦曹操可能發起的南侵。
    思索半晌,寇封亦無奈地說出了自己的判斷:
    “將當初設置在葫蘆口的兩千餘投石機送來!”
    “即便將他們的護城河填平,城門砸開,我也一定要完全拿下宛城,使它成為荊州北部的堅壁!”
    此時,曹仁帶著五千兵卒立於宛城的城牆上,俯視著正在緩緩形成陣型的寇封部隊,放聲大笑:
    “哼,以前在葫蘆口的失敗,是因為我們不熟悉水上作戰,故此中了寇封的詭計才落敗!”
    “然而守城可是我的專長,我實在不信,區區五萬兵力就能攻克我有三萬人馬守衛的宛城?”
    “今天我要為子和、元讓  雪恨,令寇封命喪黃泉!”
    言及此,曹仁猛然高聲命令:
    “士兵們,做好準備!待敵方踏入射擊範圍,采用三分射擊法!”
    ……
    遵從曹仁的指令後,城牆上的數萬軍士皆張弓搭箭,分成三隊,輪流上前並向天空拉弦。
    對守城的士兵而言,傾斜四十五度角射箭能達到最遠射程,
    隻有這樣,在敵人接近城牆的過程中才能給予最大程度的損傷。
    而目前,羅成率領的大軍即將進入到射擊範圍。
    若任其靠近到距離城牆一百多步處再射擊,則無法最大化地造成傷害。
    發現曹仁已經布置好防備,羅成迅速命令前線三千士兵說:
    “所有士兵,舉起盾牌結成陣列,依次向前!”
    “刀盾兵跟隨在盾牌兵身後,一旦到達城牆腳下即刻開始攻打!”
    羅成厲聲喝斥後,前線的千五百名盾牌兵邁出了整齊的步伐,各執一麵與人身同高的防護盾前進,
    緊隨其後的是同樣數量的刀盾兵,這些戰士左手執刀,右手握盾。
    雖然這樣的圓形小盾隻能保護住身體的一半左右,但因為輕便的緣故,盾牌兵可以攜帶更大的重裝盾牌,不會如後者般無法立即衝到城牆下進攻。
    攻城之戰的核心在於通過試探找出敵人的弱點,並借此一舉取勝;當然,找不到突破口時就隻能正麵強攻。
    有幾個盾牌兵沒有正確地防禦角度,直接被城牆上飛來的箭雨穿透倒在地上,
    但由於盾牌的有效防禦,跟隨其後的刀盾兵傷亡尚不嚴重。
    見到箭雨對盾牌不起作用,曹仁神色微變,即刻下令:
    “調整攻擊目標,向盾牌後麵的目標射擊!”
    聽令之後,城牆上的軍隊迅速轉換了瞄準點,密集地朝刀盾兵射擊,導致後者的傷亡人數迅速攀升。
    見狀,羅成立刻手持防護盾焦慮地呼喊:
    “加速衝鋒!直抵宛城腳下,先讓雲梯登上城牆!”
    受到羅成鼓舞,將士們的行軍速度驟然加快,僅耗時半炷香工夫便已迫近宛城牆根。
    看見羅成部隊正逼近並準備攀爬城牆,曹仁立即指揮停止了箭矢的射擊。
    "備好石頭和木材,隻要敵人接近城牆,即刻投擲!先摧毀攻城梯,絕不能讓這群匪徒登上城樓!"
    在護盾的掩護下,作為前鋒的三千兵馬終於抵達了宛城腳下。
    盡管有盾牌護身,但傷亡的步兵仍多達幾百人,這意味著衝向宛城路上犧牲的戰士比例接近三分之一!
    喜歡三國:開局觸發被動自爆係統請大家收藏:()三國:開局觸發被動自爆係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