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這是一場人為的浩劫
字數:6010 加入書籤
“大漢有這樣的政策真好啊。”
“我們也有類似鄉老之政。”李明捋了捋胡須,欣慰地點了點頭。
孫虎,在江東有著‘雄主’之稱,但此刻也成了棋盤上的一顆關鍵之子。
新朝的治理政策,已經不隻是減輕民眾負擔,而是增加了更多福祉措施。例如從五十或六十歲開始就給老年人提供相應福利,這類似於後代的養老服務製度;傷殘冊和英雄冊給予士兵及其家屬應有的尊重和支持,在戰場上不放棄任何一位勇士成為了新政的基礎之一。
要實施龐大的福利支出需要巨大的財政收入支持,因此運河通暢不可或缺。為此劉牧親自前往徐州進行整頓工作,甚至摧毀了一些阻礙的地方勢力。
夏末時節,陳縣彌漫著大豆的香氣。
三天後劉牧回來主持了一次重要會議。“主公。”一位謀士遞交了有關農耕發展的文件,“如今屯田木棉已種滿,是否應由中央推廣至各州郡?”劉牧答道:“可以考慮大規模普及木棉,這既有利於保暖過冬,也能促進紡織工坊的發展,請和商戶協商具體收購價格。”
接下來的商議涉及到了孫文台這位在長安的重要人物。
幾位官員提出將其調離以穩固局勢。但也有人主張慎重行事,認為隨意變動可能引起士族不滿,削弱統治根基。對此大家展開了熱烈討論。
“我們麵臨的真正威脅並不是某個區域的力量匯聚,而是四周虎視眈眈的勢力。”一位謀士提醒大家警惕周圍的潛在敵人。最終決定不動聲色讓事情按其自身發展。
對於教育改革方麵,蔡教授領受了簡化數學符號任務。“數字符號將在教育係統推行。”接著劉牧轉向另一位負責人安排技術研究工作。隨後又指示重新調整武備計劃,特別是騎兵裝甲配備以及糧食囤積等問題。
最後劉牧總結:“諸位都是國家未來的脊梁,麵對未知挑戰,我們必須準備充分。”
整個會場氣氛嚴肅緊張,大家深刻理解到即將到來的是怎樣一場戰爭前奏——不僅是軍事上的對抗,更是國力和戰略眼光的較量。為了迎接這一切挑戰,每一個細節都不能疏忽大意。
“許多賢士想必已經猜到。”
“聖上若想安定洛陽,平息戰亂,早已血洗這片土地。”
“皇上曾說過,大漢一箭既出,絕不回頭。現在政令既下,凡是要離開陳國的人,我定不會挽留。大漢的門戶始終向所有人敞開。”
劉禹緩緩站起身來,目光掃視著在場的大臣。
郡望世家的警示
會議結束後,大廳陷入片刻的靜默。
文武官員麵麵相覷,雖無言,但不少將領眼中閃爍著興奮。他們不在乎敵手是誰,隻要戰爭仍在,就還有封侯的機會,尤其是那些從未出動的軍隊,包括建武軍和遠在徐州的神武營。
“這是一場人為的浩劫。”
“連天子也無法阻止。”
“更不用說,驃騎將軍即便消滅數十萬敵人也無濟於事。”
夏侯淳的表情有些複雜,歎了口氣說:“然而,這次甚至陳國的大臣都受到了警示,莫非也在暗示我們?”
“也許吧。”荀彧皺起了眉頭,不經意地回頭望了一眼驃騎將軍府。
他對陳國內部的告誡顯然與潁川的荀氏有關。
不多久,在戶曹尚書府中,荀彧從桌上取出一封秘密信件。
這是來自族叔荀良的手書,關於家族少女荀婉的婚事。年初時,陳國嗣子納妾的舉動引發了廣泛的議論。這位嗣子尚未確定正妻,便廣納側室,引起了眾多關注。
因此,下聘隊伍成為了眾目睽睽之下的一大焦點。五支使節隊伍帶回了四位佳麗:分別是陳留名門之女吳英、富賈之家的宓蘭、平民出身的甘薇以及曾經擔任過並州長官的女子貂嬋。剩下的兩個拒絕響應者,則是有名望的甄家甄瑤和潁川的荀婉。
“備馬!我要回潁川一趟。”荀彧捏緊了信函,朝門外喊道。
“是,主人。”
管家迅速回應道。這場博弈的背後,是皇族與世家的一場暗鬥。娶荀婉為妾,顯然是對荀氏家族發出的某種警告。遏製世家權勢已是大漢的既定政策。潁川荀氏作為豫州的重要家族,必須在這兩者之間作出抉擇,決不能兩麵討好。
潁川距陳國不過一日半的路程,荀彧披星戴月趕往潁陰。到達時,荀氏宅邸已燈火通明。屋內藏經堆疊成山,古籍堆積如牆。正在著述《春秋條例》的荀良見到匆匆入廳的荀彧,不禁愕然問道:“為何此時突然歸來,文若?”
“叔父。”
荀彧莊重行禮,年長的荀良因當家人身份而受得如此敬意,並被譽為學識淵博的碩儒。
“為何歸來?”
荀良合起書籍,召喚侍從獻茶。
“為了荀婉之事。”
荀彧吃著糕點,咽下去後說道:“聽說陳王為驃騎選妾,但為何叔父沒有答應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因為不想答應,所以沒有應答。”
“她早有婚約在先。”
荀良淡淡回應,“她本該去年與新野的陰家完婚,可惜因為南陽事件才被耽誤了,所以我們未回應陳王。”
“這不是怨恨驃騎的理由吧?”荀彧的目光如刀,質問:“是不是因為在並州的屠殺,就連當初舉薦叔父的王子師都被牽涉進去了?”
“那又如何?”
荀爽皺起眉頭,告誡道:“切莫忘記,你還不足以決定潁川荀氏的命運,家裏有人支持你,也有人傾向於其他人,比如郭嘉。現在的當家人依舊是我,明白嗎?”
“袁基已死。”
“荀氏怎能獨善其身?”
“郭嘉在我身邊為主理政務,而你在為軍事籌劃。”
“前年你在並州代掌刺史,如今卻失去了這一職務。”
“一個月前,聖上任命丁健陽為新的並州刺史,並在議事中強調‘大漢門戶敞開’的意思,您難道不明白嗎?”
荀彧忍不住拍案怒問道。
“這就是警告嗎?”
荀良眉頭緊鎖。“僅僅因為沒有回應聘禮,竟引來大漢宗室如此激烈的反應,連臨時刺史職務都不許再管了,真是令人震驚!難道不同意陳王的提議,就不再是大漢的人了?”
“不正是警告?”
張彧轉身道:“李嘉還年幼,某要薦他入公羊學宮。”
“是他啊?”
張爽神情有些複雜。
潁川李氏的支脈之子,才智驚為天人!
“還有一事。”
“希望叔父深思熟慮。”
張彧深吸一口氣,悲涼地說:“叔父年老,可以到公羊學宮做一名博士,並應下陳王的納妾請求。如果不願,一旦戰事爆發,我不願看見,孫達亦會舉起對付張氏的屠刀,叔父應該比我還了解他。”
“隨你。”
“張采同意便行。”
張爽歎了口氣,惆悵道:“她的性格你很清楚,如果她不願意做驃騎將軍的侍妾,即便逼死她也成不了!”
“我會勸她。”
“張氏不應學習那些自高自大的家族。”
張彧背負雙手,決然道:“他們執著於過去的權力,不肯放下自尊。可是想想關外堆疊如山的首級京觀,難道不能添上他們的頭顱嗎?”
“可能嗎?”
“大漢雙天子持鋒!”
張爽望著漸漸遠去的身影,為了張氏和士族感到悲傷。
他們沒想卷入宗室與士族之間的爭鬥,但誰也逃不過這場血潮的裹挾。
“兄長。”
庭院中,張采穿一襲紅白相間的直裾,衣襟上有金絲刺繡的星辰點綴,更顯得嬌容憔悴。
“抱歉。”
“我知你性情。”
“然而家族既是支撐,也是枷鎖。”
張彧眼中滿是懇切:“新野尹氏並非良人,妻與妾在驃騎將軍麵前沒有區別,未來的大漢天子心中隻有大漢,毫無私情。”
“采並非如此認為。”
張采行了一禮,堅定地說:“召集族老,重新選舉族主,才是兄長遠行陳國歸來的意義,而不隻是推舉人才。”
“不必了。”
“潁川張氏,已經不在。”
張彧眼裏閃過一抹哀傷,苦笑自嘲道:“稍有遲疑就失去資格。天子詔令劉原任刺史,驃騎未曾過問孫達之事,這注定潁川張氏衰落。他在幕府的一番功績都已成空!”
“果真這樣嗎?”
張采神情黯然,沒想到一件小事竟決定張氏未來的命運。
張彧深吸一口氣,看了看廳堂:“時至今日,願意嫁給陳王嗎?”
“還有選擇嗎?”
張采搖了搖頭,意味深長地說:“我生在顯貴之家,從未奢望情愛,張氏的道路已絕,但哥哥與孫達尚在。”
“不一定。”
“且等等吧。”
張彧作揖行禮後離開了張氏府宅。
陳國使節返程後,是否再繼續求娶取決於張家是否有對策,而非單純的認可。
夕陽西下。
張彧來到一處郊外庭院,晚霞映照滿山皆紅。
院落裏,一個少年躺在木台子上,四周散落著線裝古籍。
“李嘉。”
“暮寒傷心體。”
喜歡三國:開局觸發被動自爆係統請大家收藏:()三國:開局觸發被動自爆係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