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麻衣(二)

字數:5508   加入書籤

A+A-


    撚紗成線:旋轉中的纖維凝聚
    在部落的工坊裏,破紗後的麻縷如輕柔的發絲般散在各處,老人與智人們接下來便要開始撚紗工序,賦予這些麻縷更強的凝聚力,使其成為可供編織的麻線。
    老人坐在一個矮凳上,身旁放著一小堆已經破好的麻縷。他先從中抽出幾根麻縷,將它們的一端並在一起,然後用左手輕輕捏住。右手則開始順時針轉動,麻縷在手指間緩緩旋轉、纏繞。隨著撚動的持續,麻縷逐漸緊實,開始形成一根纖細的麻線。老人一邊撚紗,一邊對智人們說道:“這撚紗啊,講究的是力度均勻,手要穩,讓麻縷能緊緊抱在一起。”
    智人們圍坐一旁,眼睛緊緊盯著老人的雙手,仔細觀察著他的動作。隨後,他們也各自拿起麻縷嚐試起來。有的智人因為用力不均,麻縷要麽撚得太鬆,要麽在中途就散開了。老人看到後,走過去手把手地教他們如何調整力度和手勢。他拿起智人手中的麻縷,放慢動作示範,讓智人感受正確的撚動節奏。
    在撚紗過程中,老人還會時不時地停下來,將撚好的麻線在大腿上輕輕搓揉,使麻線更加緊實光滑。他告訴智人們,這樣做能去除麻線中的一些小疙瘩,讓麻線的質地更加均勻。智人們也依樣照做,工坊裏一時間充滿了“嗡嗡”的撚紗聲和輕微的麻線摩擦聲。
    為了加快撚紗的速度,老人還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根粗細適中的樹枝,將麻縷的一端固定在樹枝上,然後一隻手轉動樹枝,另一隻手則引導麻縷的走向,這樣大大提高了撚紗的效率。智人們看到後,紛紛效仿,不少智人兩兩一組,一個轉動樹枝,一個負責撚合麻縷,配合得十分默契。
    隨著時間的推移,地上堆積起了越來越多撚好的麻線。這些麻線粗細均勻,泛著淡淡的麻黃色光澤,它們蘊含著老人與猿人們的辛勤努力與智慧。
    在山穀的日常勞作中,老人一直在思考如何提高麻線的產量。有一天,他望著轉動的陶輪,靈機一動,決定帶領智人們製作一台麻線紡紗機。
    老人首先指揮智人們收集材料。他們從樹林中砍來粗細合適的樹枝,這些樹枝將作為紡紗機的框架。然後,老人又挑選了一些質地堅硬、表麵光滑的木棒,用來製作紡錘和傳動部件。
    製作開始時,老人先將樹枝搭建出一個長方形的框架,用藤條緊緊地捆綁固定。接著,他在框架的一側安裝上一個可以自由轉動的紡錘。這個紡錘就像一個小小的車輪,是紡紗的關鍵部件。為了讓紡錘能夠持續轉動,老人還製作了一個簡易的腳踏板裝置。他用一根長木棒連接腳踏板和紡錘,當腳踩下腳踏板時,木棒就會帶動紡錘轉動起來。
    在紡錘的旁邊,老人設置了一個麻線引導裝置。它由兩根交叉的細木棒組成,麻線從這裏穿過,可以保持整齊的走向。一切準備就緒後,老人開始向智人們演示如何使用這台麻線紡紗機。
    他把一束麻縷放在紡錘旁邊,將麻縷的一端固定在紡錘上。然後,他腳踩腳踏板,紡錘開始快速轉動起來。老人用手輕輕地拉動麻縷,使麻縷均勻地纏繞在紡錘上,形成麻線。智人們看到這神奇的一幕,都興奮地圍了過來,躍躍欲試。
    有的智人在剛開始使用紡紗機時,手忙腳亂,不是麻縷纏繞在一起,就是腳踏板的節奏掌握不好。但是,在老人的耐心指導下,他們逐漸掌握了技巧。通過這台麻線紡紗機,智人們能夠更加高效地生產麻線,為山穀的麻製品製作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當撚好的麻線足夠多的時候,老人和智人們開始了牽紗這一重要工序。牽紗就像是一場精心編排的舞蹈,需要耐心與技巧,為後續的編織工作奠定基礎。
    老人在部落的空地上清理出一塊寬敞的區域,作為牽紗的場地。他先將一根長長的木杆橫放在兩個支架上,這根木杆就像一座橋梁,將承載著麻線的重量。然後,老人拿起一束麻線,將其一端係在木杆的一端,開始有條不紊地繞著場地邊緣行走。他一邊走,一邊將麻線從手中放出,如同放風箏一般,麻線在空中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
    智人們跟在老人身後,每人手中都拿著一束麻線。他們模仿著老人的動作,將麻線的一端係在木杆上,然後沿著老人走過的路線行走,把麻線均勻地散布在場地中。有的智人步伐過快,導致麻線過於鬆散;有的則走得歪歪扭扭,麻線的分布不夠均勻。老人便停下來,耐心地指導他們,告訴他們要保持穩定的步伐和合適的速度,這樣才能使麻線均勻地分布在場地中。
    在牽紗過程中,老人還會根據編織的需要,調整麻線的間距和數量。如果是編織細密的麻製品,他就會增加麻線的數量,並縮小間距;如果是編織較為粗糙的物品,麻線的數量則會相對減少,間距也會拉大。他用簡單的手勢和聲音向智人們傳達這些信息,智人們雖然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原理,但他們認真地聽從老人的指揮,努力使牽紗工作達到最佳效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當所有的麻線都被牽好後,空地上便呈現出一幅奇妙的景象。縱橫交錯的麻線如同一張巨大的蜘蛛網,在陽光下閃爍著柔和的光芒。這些麻線現在已經準備好,等待著被編織成各種實用的麻製品。而老人和智人們在牽紗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也如同這些麻線一樣,交織在一起,構成了部落技藝傳承的美好畫麵。
    收麻線打鏈條。這一環節既考驗著手藝,又充滿了創造的樂趣,將為山穀裏的智人部落帶來別樣實用的麻編物件。
    老人先是來到那片掛著麻線的場地,仔細端詳著這些麻線的狀態,,他開始動手收取麻線,在整經完從開頭的位置剪斷然後打結兩邊都打,
    接著,便是打鏈條的關鍵步驟了。老人拿起一根麻線的一端,開始繞著手指纏繞幾圈,形成一個小小的圓環,這便是鏈條的起始環。然後,他把旁邊的一根麻線穿進這個圓環裏,再繞著圓環的外沿繼續纏繞,讓兩根麻線緊緊地交織在一起,一個鏈條扣就此成型。“看呀,就是這樣一環扣一環,鏈條就能慢慢變長啦。”老人一邊做著,一邊向圍在身邊的智人們耐心地講解著步驟和訣竅。
    智人們看得十分專注,迫不及待地拿起麻線嚐試起來。有的智人在穿線的時候不小心弄散了圓環,有的則是纏繞的力度不夠,鏈條扣顯得鬆鬆散散。老人見狀,走過去手把手地教他們,告訴他們穿線要穩,纏繞時手勁得均勻,這樣打出的鏈條才結實好看。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鏈條一點點地變長。打鏈條的過程中,老人還會時不時地拿起鏈條檢查一番,看看鏈條扣是否規整,麻線之間的連接是否緊密。要是發現有不完美的地方,他就會停下手中的活計,仔細地調整修正。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條條麻線編織而成的鏈條出現在眼前。這些鏈條有的會被用來製作堅韌的繩索,
    當麻線編織成鏈條後就準備就緒了,穿筘這一重要工序便拉開了帷幕,它如同一場嚴謹的列隊儀式,能讓麻線排列得更加規整有序,為後續精準的編織打下堅實基礎。
    老人先從工坊的角落裏取出了製作精良的筘。這筘是用質地堅硬且經過精細打磨的竹片製成的,竹片之間有著均勻的縫隙,就像一個個整齊的小通道,起著梳理和定位麻線的關鍵作用。
    老人把筘穩穩地放置在一個特製的架子上,使其保持水平且固定好位置。然後,他拿起一束麻線,仔細地將麻線的一端依次穿過筘上的縫隙。他的動作很慢,眼神專注,每穿過一根麻線都確保其位置準確,不偏不倚地處在對應的縫隙之中。“這穿筘呀,可得仔細著,麻線穿得整齊了,後麵編出來的東西才好看又結實呢。”老人一邊穿,一邊向身旁專注觀看的智人們叮囑著。
    智人們圍在四周,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老人的操作,好奇又認真地學習著。隨後,他們也紛紛動手嚐試起來。起初,有的智人因為手不夠穩,麻線總是穿錯縫隙,或者沒能完全穿過就卡住了。老人看到後,趕忙走過去,耐心地握住智人的手,示範正確的穿筘手法,告訴他們要順著縫隙的方向,平穩地推送麻線,不能心急。
    在穿筘的過程中,老人還會不時地整體查看一下已經穿過筘的麻線情況,看看是否有麻線纏繞在一起,或者排列不夠整齊的地方。一旦發現問題,他就會停下手中的活,小心地解開纏繞的麻線,重新調整其位置,讓所有麻線都整整齊齊地通過筘的梳理。
    隨著越來越多的麻線穿過筘,那原本略顯雜亂的麻線束逐漸變得井然有序,像是接受了統一指揮的士兵隊列,每一根麻線都處在自己該在的位置上。這些經過穿筘的麻線,將以更規範的姿態進入下一工序刷漿。
    當穿筘的工作順利完成,那些排列整齊的麻線靜靜等待著下一步的處理,而刷米漿就是其中關鍵的一環,能讓麻線更加堅韌且便於後續的編織操作。
    老人先是吩咐智人們去準備製作米漿所需的材料。智人們從部落的糧倉中取出適量的糙米,將其放在石臼裏,用石杵一下一下地舂搗起來。伴隨著“咚咚”的聲響,糙米漸漸被舂成了細膩的米粉。隨後,智人們把米粉收集起來,倒入一口陶製的大鍋中,再加入適量的水,慢慢攪拌均勻,接著生起火來開始熬煮。在灶火的舔舐下,鍋裏的水開始翻滾,米粉也隨之慢慢變得濃稠,米漿就這樣漸漸熬製而成了。
    米漿備好後,老人帶著猿人們來到了經紗所在之處。他拿起一把用柔軟的茅草綁製而成的簡易刷子,蘸取了一些米漿,然後站在經紗前,從最上方的麻線開始,輕輕地、均勻地刷起來。米漿就像一層薄紗,緩緩附著在麻線之上,讓麻線的表麵瞬間有了一種別樣的潤澤感。“這米漿啊,能讓麻線更結實,還能防止它們在編織的時候散開呢。”老人一邊刷著,一邊向智人們講解著刷米漿的作用。
    智人們好奇地看著,也紛紛拿起刷子效仿老人的動作。不過剛開始,有的智人刷得太重,米漿一下子糊了一大片,有的則刷得不均勻,這兒厚那兒薄的。老人看到後,笑著走過去,握住智人的手,耐心地示範正確的力度和手法,告訴他們要像給麻線溫柔地穿上一層保護衣一樣,動作要輕緩且連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在刷米漿的過程中,老人還會不時地檢查麻線的各個部位,確保每一根麻線都能被米漿充分包裹。若是發現有遺漏或者刷得不夠好的地方,他就會再次蘸取米漿仔細補上。陽光灑在刷了米漿的麻線上,那些麻線仿佛被賦予了一層淡淡的光澤,它們靜靜地待在那裏,越發牢固,仿佛在積攢著力量,等待著接下來緯紗穿梭、編織成型的那一刻。
    經過大家一番細致的刷米漿工作,所有的經紗都煥然一新。這一道道刷上米漿的麻線,承載著大家的期望。
    製作卷布架的準備工作
    在山穀的日常勞作中,為了更好地卷布坯,老人決定製作一個卷布架。他先帶著智人們在木工坊中尋找合適的材料。他們挑選了幾根粗細均勻、質地堅硬的樹枝,這些樹枝將作為卷布架的主要框架。同時,還收集了一些藤條,用來捆綁和固定樹枝。
    老人開始動手製作卷布架。他先把兩根較長的樹枝平行放置在地上,作為卷布架的底部框架。然後,取兩根較短的樹枝垂直放置在長樹枝的兩端,用藤條緊緊地捆綁起來,形成一個長方形的框架。接著,在框架的一端,老人安裝了一個可以自由轉動的木棒,這根木棒就像是卷布架的“核心”。為了讓木棒能夠穩定地轉動,老人還在框架上設置了兩個小小的凹槽,木棒的兩端就放置在凹槽中。
    喜歡哎!天道推著你發展請大家收藏:()哎!天道推著你發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