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榨油工藝

字數:5734   加入書籤

A+A-


    為了讓智人們能更好地在日曬雨淋中勞作與出行,老人帶領智人做蓑衣現在缺個鬥笠,所以老人帶著智人們去尋覓合適的材料。
    他們穿梭在竹林間,挑選那些粗細適中、質地堅韌且竹節均勻的竹子。竹子的柔韌性好,又足夠輕便,是製作鬥笠的上佳之選。選定竹子後,眾人齊心協力將竹子砍伐下來,並搬運回部落。
    回到部落,製作鬥笠就正式開始了。第一步是對竹子進行加工處理。先把竹子截成合適的長度,每一段大致是鬥笠半徑的長度左右。接著,用柴刀小心地將竹子破開,削成寬窄均勻的竹篾。竹篾的寬窄直接影響鬥笠的精細程度與牢固程度,所以老人一邊削,一邊向智人們強調著技巧,要確保竹篾既不會太寬顯得粗糙,也不會太窄而容易折斷。削好的竹篾還要放在水中浸泡一段時間,使其變得更加柔軟,便於後續的編織操作。
    編織鬥笠的關鍵在於起底。老人先拿起幾根竹篾,以交叉的方式擺放好,嗯,跟編竹籃差不多,然後開始一圈一圈地編織,逐漸形成鬥笠的底部圓形框架。在編織過程中,要不斷地添加新的竹篾,並且把每一根竹篾都編織得緊實有序,使底部的結構牢固穩定。智人們圍在老人身邊,認真地看著、學著,也紛紛動手嚐試,遇到編錯的地方,老人便耐心地指出並幫忙糾正。
    底部編好後,就開始編織鬥笠的帽身了。此時,編織的角度和竹篾的走向要有所變化,要逐漸向上收攏,讓鬥笠呈現出一個倒扣的圓錐形狀。老人手法嫻熟,手指靈活地穿梭在竹篾之間,將它們編織得錯落有致。智人們緊跟其後,模仿著老人的動作,雖然一開始略顯生疏,但慢慢地也掌握了訣竅,鬥笠的帽身就在眾人的努力下一點點成形了。
    為了讓鬥笠更加牢固耐用,在編織到一定程度後,老人會挑選一些更細更堅韌的竹篾,沿著鬥笠的邊緣和帽身的關鍵部位進行加固。這些加固用的竹篾如同鬥笠的“筋骨”,讓它能夠經受住風雨的考驗。
    鬥笠的頂部也有特別的處理。老人用一根較粗的竹篾圍成一個小圓圈,然後將其固定在鬥笠的頂端,起到支撐和美觀的作用。同時,在鬥笠的內層,老人還會墊上一層柔軟的幹草或者棕櫚葉纖維,這樣戴在頭上會更加舒適,也能更好地吸汗。
    當鬥笠的主體編織完成後,還需要進行最後的修飾與完善。老人帶著智人們用一種從植物中提取的天然顏料,鬥笠塗抹上一層淡淡的顏色,這不僅能讓鬥笠更加美觀,還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水的作用。然後,在鬥笠的邊緣係上兩根用麻類植物纖維搓成的繩子,方便佩戴時係在下巴處,防止鬥笠被風吹走。
    經過一番精心製作,一頂頂鬥笠呈現在眾人眼前。它們形狀規整,編織紋理細密,散發著竹子獨有的清香。智人們戴上自己親手製作的鬥笠,無論是在驕陽似火的日子裏勞作,還是在細雨紛飛的天氣中趕路,都能得到很好的保護,而這鬥笠蓑衣都製作的技藝,也在部落中代代相傳。
    在部落的生活裏加點料。老人要製作醬油,
    首先是原料的挑選,黃豆成為首選。老人帶領部落成員在田地裏精心挑選顆粒飽滿、色澤金黃且無黴變的黃豆。這些黃豆承載著釀造醬油的使命,被收集起來帶回到部落中。
    接著是黃豆的處理環節。將黃豆倒入大陶盆中,用足量的清水浸泡。浸泡時間需精準把握,大約持續一天一夜,讓黃豆充分吸收水分,變得圓潤而飽滿。浸泡後的黃豆體積膨脹,豆皮微微綻開,此時將其撈出,瀝幹水分。
    隨後進入蒸煮工序。把瀝幹的黃豆放入巨大的蒸籠裏,鍋底添足水,燃起熊熊烈火。隨著熱氣升騰,黃豆在蒸籠內逐漸熟透。蒸好的黃豆變得綿軟,用手輕輕一捏,便成泥狀,豆香也隨之四溢開來。
    待黃豆蒸熟後,就要進行製曲步驟。老人將蒸好的黃豆均勻地攤放在竹席,讓其自然降溫。當溫度降至適宜時,撒上米糠和酒曲,攪拌均勻,讓每棵黃豆都包裹住。在適宜的溫度與濕度下,與黃豆開始奇妙的互動。部落的一間小屋被專門用來放置這些接種後的黃豆,屋內保持著溫暖且通風良好的環境。在接下來的幾天裏,曲黴菌在黃豆上迅速生長蔓延,黃豆表麵逐漸布滿一層白色的絨毛,隨後絨毛轉為黃綠色,這便是曲菌生長成熟的標誌,此時的黃豆已變成了風味獨特的“豆曲”。再將豆子撥到一起並不斷的輕輕拍打,使表麵的黴菌脫離。然後倒進缸裏清洗,清洗完倒進麻布袋在用清水衝洗掉黴菌的殘渣再濾幹。
    豆曲算是製作完成,後將其便迎來了發酵的關鍵階段。老人指揮部落成員將豆曲轉移至陶製的大缸中,按一定比例加入鹽和清水,攪拌均勻。然後再豆曲上覆蓋一層海鹽並壓實,鹽不僅能調味,還起到防腐抑菌的關鍵作用,確保發酵過程順利進行。然後將陶做的大缸蓋蓋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在漫長的發酵時光裏,大缸被安置在部落營地中一露天處溫度相對穩定且能曬到陽光的角落。隨著時間的推移,缸內的豆曲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緩緩發生著變化。最初的幾天,缸內會泛起一些微小的氣泡,發出輕微的“咕嚕”聲,這是發酵正在活躍進行的信號。隨著發酵的深入,豆液顏色逐漸變深,由最初的淡黃色轉為紅褐色,濃鬱的醬香味也慢慢散發出來,彌漫在整個部落營地。
    經過數月的耐心等待,醬油終於釀造完成。此時,揭開缸口的布,一股醇厚濃鬱的醬香撲鼻而來。將缸內的液體撈出煮開再仔細過濾,去除雜質,得到的便是色澤紅亮、味道鮮美的醬油。
    在油菜成熟的季節,部落成員們開始準備收割油菜籽。首先要觀察油菜的狀態,當油菜的角果呈現出黃色,且大部分角果都已經成熟飽滿時,便是收割的最佳時機。
    收割時,智人們使用鐮刀等工具,將油菜植株從根部割斷。在收割過程中,動作要盡量輕柔,避免油菜角果破裂,導致油菜籽掉落。收割好的油菜植株被整齊地堆放在田地裏。
    接著是脫粒過程,部落成員們把收割來的油菜植株搬到一塊平整的空地上。他們或是用木棒輕輕敲打油菜植株,使油菜籽從角果中脫落;或是將油菜植株鋪在地上,用碌碡iu zhou 就是石碾子)來回碾壓,讓油菜籽分離出來。
    脫粒完成後,要對油菜籽進行篩選。可以使用簸箕或篩子,通過簸動或篩選的方式,去除其中的雜質、莖稈碎片和未成熟的角果,留下純淨飽滿的油菜籽晾曬,為後續的榨油工序做好準備。
    製作榨油機的第一步是選材。老人帶領部落成員們深入山林,尋覓那些高大粗壯、質地堅硬且紋理筆直的木材。像橡木、檀木等木材,因其具備良好的抗壓性和耐磨性,成為了製作榨油機的理想之選。經過眾人齊心協力的砍伐與搬運,合適的木材被運回了部落。
    接下來便是對木材進行加工處理。首先,將一根巨大的原木作為榨油機的主體框架,使用石斧和石鑿將其表麵修整平滑,並按照設計的尺寸,在原木上開鑿出一條深深的凹槽。這條凹槽將作為放置待榨油料的空間,其寬度和深度都需要精確計算,以確保能夠容納足夠的油料,同時又能承受住榨油過程中的巨大壓力。
    在凹槽的一端,要安裝一塊可以活動的木板,這塊木板將作為榨油時的施壓部件。老人選用一塊質地均勻、厚度適中的木板,通過在木板的兩側安裝木軸,使其能夠在凹槽的兩端靈活轉動。為了保證木板在施壓時的穩定性和平衡性,還在木板的上方和下方分別設置了一些輔助的木條,這些木條與主體框架緊密連接,形成一個穩固的結構。
    在榨油機的另一端,需要設置一個用於施加壓力的裝置。老人設計了一個由杠杆原理驅動的施壓係統。選用一根長而堅固的木杆作為杠杆,將其一端固定在主體框架上,形成一個支點。在杠杆的另一端,係上一根粗壯的繩索,繩索的下方連接著一塊沉重的石塊或一段經過加工的金屬塊。當需要榨油時,通過人力將杠杆的長臂下壓,利用杠杆的放大作用,使石塊或金屬塊上升,從而對凹槽內的油料施加巨大的壓力。
    為了使榨油機的操作更加方便和高效,老人還在榨油機的周圍設置了一些輔助設施。例如,在放置待榨油料的凹槽上方,搭建了一個簡易的料鬥。這個料鬥可以預先將油料儲存起來,在榨油時,通過控製料鬥下方的開口,使油料能夠均勻地落入凹槽中,避免了油料的堆積和浪費。
    在榨油機的下方,放置了一個收集油脂的容器。這個容器通常是用陶土燒製而成,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耐腐蝕性。在容器的上方,設置了一個過濾裝置,以確保榨出的油脂純淨無雜質。過濾裝置可以是用多層細密的植物纖維或動物毛發編織而成,能夠有效地過濾掉油料中的殘渣和雜質。
    當榨油機的各個部件製作完成後,便進入了組裝和調試環節。老人帶領部落成員們將各個部件按照設計要求進行組裝,仔細檢查每一個連接點和活動部件是否靈活順暢。在調試過程中,他們會先放入少量的油料進行試榨,觀察榨油機的運行情況,對壓力的大小、油料的投放量等參數進行調整和優化,確保榨油機能夠達到最佳的工作狀態。
    晾曬好後,將油菜籽放入石臼中,用石杵進行舂搗。這一步是為了破壞油菜籽的外殼,使內部的油脂更容易被榨出。舂搗時需要有一定的節奏和力度,避免油菜籽濺出石臼。
    接著把舂搗後的油菜籽放入鍋中,小火慢炒。這可以進一步去除水分,同時激發油菜籽的香氣,讓油脂更加醇厚。炒的過程中要不斷翻動,確保受熱均勻,直到油菜籽顏色變深,發出“劈裏啪啦”的聲響,表明即將炒好。
    炒好的油菜籽出鍋後,需要趁熱進行壓榨。用編好的圓竹枯,將油菜籽用布包好,放入榨油機的木槽中,然後通過在木梁一端施加重物或人力杠杆作用,使木梁下壓,對油菜籽包施加壓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隨著壓力的增加,油菜籽中的油脂會慢慢滲出,滴落到榨油機下方的容器中。一開始,油滴比較緩慢,隨著壓力持續增大,出油的速度也會加快。榨油過程需要持續一段時間,直到出油量逐漸減少。
    榨出的油呈現出金黃色,香氣撲鼻。
    油渣富含氮、磷、鉀等多種營養元素,施入土壤後能有效改善土壤結構,使土壤更加肥沃。將其撒在農田中,經過一段時間的分解,土壤會變得更加疏鬆,透氣性和保水性都能得到增強,有利於農作物根係的生長和發育。
    它還可以為農作物提供豐富的養分,增強農作物的抗病蟲害能力。像種植蔬菜時使用油渣作為肥料,蔬菜的葉片會更加翠綠,植株也更加健壯,產量和品質都能得到提升。其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質和脂肪,對於家畜來說是一種營養豐富的補充飼料。比如,將油渣混合在豬飼料中,能夠使豬的皮毛更加光亮,肉質也更加鮮美。還具有獨特的香味,能夠增加飼料的適口性,提高家畜的食欲。牛、羊等家畜都比較喜歡食用含有油渣的飼料,這有助於它們更好地攝取營養,促進生長。
    油渣可以作為堆肥的重要原料之一。與落葉、幹草、動物糞便等混合堆肥,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能夠轉化為富含腐殖質的優質堆肥。這種堆肥可以進一步改善土壤的酸堿度,使土壤更加適宜農作物生長,還能增強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活性。
    油渣具有一定的可燃性,可以作為燃料使用。在部落的爐灶中,將其點燃後能夠產生熱量,用於取暖或烹飪食物。尤其在冬季,當部落需要取暖時,榨油殘渣可以和木材一起燃燒,為人們提供溫暖。而且它燃燒時相對比較穩定,火焰持續時間較長。
    油渣可以製作成簡易的清潔用品。例如,將殘渣與一些具有清潔作用的植物混合,製成“天然洗潔精”。這種混合物在清洗餐具或衣物時,能夠幫助去除油汙和汙垢,使物品更加清潔幹淨。
    在建造房屋或其他建築時,榨油殘渣可以作為添加劑使用。當與泥土、茅草等混合時,能夠增加建築材料的黏性和韌性,使建造出的房屋更加堅固耐用,牆體不易開裂,好處多多。
    喜歡哎!天道推著你發展請大家收藏:()哎!天道推著你發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