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下山

字數:5322   加入書籤

A+A-


    晨光熹微,天神廟的藏經閣內靜謐非常,唯有君賢翻動書頁的沙沙聲。曆經無數個日夜的精研、實踐與反複打磨,此刻,他輕輕合上那本傾注心血的《地經》,眼中滿是欣慰——這部承載著他對修行全新領悟的典籍,終於編撰完成,足以為後世修行者撥開迷霧、照亮前路。
    君賢起身,踱步至閣窗前,極目遠眺,山巒連綿起伏,恰似他一路走來的修行征途。回首往昔,從初窺《地黃經》門徑時的青澀懵懂,到受天神提點後在修行路上的艱難探索,再到如今《地經》功成,樁樁件件,曆曆在目。他深知,是時候開啟新的旅程了。
    不多時,天神廟大殿內,弟子們齊聚一堂,神色間滿是敬畏與不舍。君賢穩步上前,手中莊重地捧著《地黃經》,目光緩緩掃過每一位弟子,開口說道:“徒兒們,為師今日將這天神廟與《地黃經》托付於你們。《地黃經》乃我天神廟傳承根本,其間智慧深邃,望你們潛心鑽研,莫負所托。”言罷,他將經書遞予年長的大弟子。
    弟子們跪地叩首,年長的大弟子眼眶泛紅,哽咽道:“師父,您這一走,何時歸來?我們舍不得您。”君賢俯身,逐一扶起弟子,目光堅定而溫和:“為師欲下山遊曆,尋找心中的大道,以此突破境界,此次劫難凶險,不知何時歸來,等突破後自然回歸。而且這天地廣闊,諸多百姓深陷苦難,為師當以所學,助他們脫離困境。況且,塵世亦是修行大課堂,你們日後自會明白。”
    簡單收拾行囊後,君賢背上行囊,踏出天神廟大門。下山之路,蜿蜒曲折,他腳步沉穩,心境澄澈的走在下山的蜿蜒小道上。山路兩旁,野花肆意綻放,彩蝶翩躚起舞,可他滿心都在思索著如何將自身所學惠及山下的芸芸眾生,對這山間美景無暇顧及。
    不多時,一陣嘈雜聲傳入耳中。君賢加快腳步趕至事發地,原來是一位老獵戶在追捕獵物時,不慎跌入山穀,被救起後已是遍體鱗傷、昏迷不醒。君賢迅速上前,單膝跪地,輕輕翻開老獵戶的眼皮查看,又將手指搭在其脈搏上,片刻後,他微微皺眉,情況不容樂觀。
    他環顧四周,見不遠處有一清泉,趕忙奔過去,用隨身帶著的幹淨布巾蘸取清水,小心翼翼地為老獵戶擦拭臉上和傷口處的塵土與血跡。緊接著,他從行囊中熟練地取出銀針,在火上快速燎過消毒,隨後精準地刺入老獵戶身體的幾處穴位,手法輕盈又果斷,每一針都蘊含著他多年修行醫術的深厚功底。隨著銀針的落下,老獵戶的臉上似乎有了些許細微的反應,痛苦的神情略微舒緩。
    君賢並未停歇,又迅速打開藥包,從中挑選出幾味草藥,放入口中細細嚼碎,而後均勻地敷在老獵戶那鮮血淋漓的傷口上。草藥的苦澀氣息瞬間彌漫開來,君賢一邊敷藥,一邊輕聲呢喃:“老人家,莫怕,有我在。”眼神中滿是關切與專注。處理好外傷,他扶起老獵戶,讓其靠在自己懷裏,右手抵住其後背,緩緩運氣,將一股柔和的內力輸入老獵戶體內,助其疏通堵塞的經脈,調和紊亂的氣血。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老獵戶的呼吸逐漸平穩,眼皮也開始輕輕顫動。終於,在君賢持續的救治下,老獵戶緩緩醒來。他睜開迷茫的雙眼,看到眼前的君賢,眼中滿是感激:“多謝恩公救命之恩,若不是您,我這把老骨頭今日怕是要交代在這兒了。”君賢微笑著扶起他,說道:“老人家,您吉人自有天相,往後可得多加小心。”
    君賢繼續前行,幾日後來到了一個熱鬧的集市。此時的集市卻彌漫著哀傷的氛圍,原來是一位年輕的母親,懷中抱著突發急症、昏迷不醒的孩子,正焦急地四處呼救。君賢毫不猶豫地撥開人群,快步走到母子麵前。
    他先是仔細觀察孩子的麵色,又輕輕翻開孩子的嘴唇查看舌苔,隨後將手放在孩子的額頭,感受體溫。緊接著,他冷靜地對孩子母親說:“大嫂,莫慌,我略通醫術,讓我來看看。”說罷,他從行囊裏取出一個自製的簡易聽診器,放在孩子胸口,專注地傾聽孩子的心跳與呼吸聲。片刻後,他心中已然有了判斷,孩子是感染了熱毒,邪氣攻心。
    君賢立刻行動起來,他讓孩子母親找來一個幹淨的碗,從藥包裏倒出幾味清熱解毒的草藥,用集市上買來的熱水衝泡,待水溫稍涼後,親自喂孩子服下。喂藥過程中,孩子牙關緊閉,藥水不時溢出,君賢耐心地一點點撬開孩子的嘴巴,輕聲哄道:“乖孩子,喝了藥就會好起來的。”眼神中滿是慈愛。
    服下藥後,君賢並未放鬆,他將孩子輕輕平放在地上,雙手在孩子的胸腹間有節奏地推拿按摩,引導藥效更快地發揮作用,驅散體內熱毒。隨著君賢的推拿,孩子的麵色漸漸有了些許紅暈,呼吸也變得平穩起來。不多時,孩子緩緩睜開眼睛,虛弱地叫了一聲“娘”。孩子母親喜極而泣,“撲通”一聲跪地,對君賢連連磕頭:“多謝恩公,多謝恩公救了我孩子的命。”君賢趕忙扶起她,說道:“大嫂,快起來,孩子沒事就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此後,君賢一路前行,每遇有傷病之人,都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無論是在田間勞作中暑暈倒的農夫,還是在山林中被毒蛇咬傷的樵夫,君賢都憑借著精湛的醫術和一顆熱忱的善心,為他們解除病痛,帶去生的希望。他的善舉如同一顆顆溫暖的火種,在這煙火人間迅速傳播開來。
    一路上,君賢憑借精湛醫術,為傷者正骨敷藥,為病者祛寒退熱。所到之處,百姓傳頌其善舉,他卻總是謙遜一笑,繼續前行。
    一日,君賢路過一小鎮,聽聞鎮西有孩童落水。他飛奔至河邊,見一女童在水中掙紮,毫不猶豫跳入水中,將女童救上岸。女童嗆水昏迷,君賢運用急救之法,助她吐出積水,恢複意識。女童家長趕來,千恩萬謝,君賢叮囑幾句後悄然離去。
    又行數日,君賢來到一座大城。城中乞丐眾多,衣衫襤褸,食不果腹。他心中悲憫,尋得一空屋,支起簡易醫攤,為患病乞丐免費診治。同時,他還向城中富戶募捐衣物錢糧,分發給眾人。
    在這過程中,君賢結識了一位落魄書生。書生屢試不第,心灰意冷,幾欲輕生。君賢與他徹夜長談,分享人生哲理,鼓勵他重拾信心:“人生挫折在所難免,一次失敗何足掛齒?隻要心懷壯誌,定有出頭之日。”書生如夢初醒,重拾書本,發奮圖強。
    隨著助人之舉增多,君賢深感知識傳承之重要。他決定在一城郊村落定居,開辦學堂。
    學堂初創,條件簡陋,僅幾間茅屋、幾張桌椅。但君賢不辭辛勞,親自動手修繕,製作教具。招生消息傳出,附近孩童紛紛前來,眼中滿是對知識的渴望。
    君賢選定的這個新地方,是一處山清水秀的寧靜村落,四周青山環抱,一條清澈的溪流蜿蜒而過,溪邊垂柳依依,仿若世外桃源。他親手搭建的學堂就坐落在村子的東邊,幾間質樸的茅屋錯落有致,屋前有一片開闊的空地,用作孩子們日常活動的場地。
    清晨,第一縷陽光還未完全驅散山間的薄霧,君賢便已起身,身著一襲素色長袍,精神矍鑠地來到學堂。他先是仔細清掃著地麵,將夜裏飄落的樹葉、雜物一一清理幹淨,讓學堂的每一處角落都整潔有序,為即將開始的課業營造舒心的環境。
    不多時,孩子們陸陸續續地來了,他們的歡聲笑語打破了清晨的寂靜。孩子們來自村子裏的各個家庭,有衣衫略顯破舊但眼神明亮的農家子弟,也有父母早亡、跟著年邁祖父母生活卻依舊充滿朝氣的孤苦孩童。君賢站在學堂門口,微笑著迎接每一個孩子,摸摸這個的頭,拍拍那個的肩膀,眼中滿是慈愛與期許。
    “先生早!”孩子們脆生生地向他問好,聲音在山間回蕩。
    “同學們早,快進教室吧。”君賢溫和地回應著。
    待孩子們都入座後,君賢便開始了一天的授課。課堂上,他拿起一本自己精心編撰的教材,這教材既涵蓋了經典的詩詞文章,又融入了他多年修行所悟的人生哲理。他用那沉穩且富有感染力的聲音誦讀著詩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孩子們跟著齊聲跟讀,稚嫩的童聲交織在一起,雖青澀卻充滿力量。每講解一句詩詞,君賢都會旁征博引,講述詩詞背後的曆史故事、作者的生平經曆,讓孩子們不僅僅是死記硬背,更能深入理解其中的韻味與深意。
    講到做人的道理時,君賢會放下書本,踱步到孩子們中間,目光堅定地看著他們:“孩子們,為人處世,當以誠信為本,就如同我們每日呼吸的空氣,不可或缺。一旦失信,便如同那無根之木,難以長久……”他舉例村子裏鄰裏互幫互助的點滴,讓孩子們切實感受到誠信在生活中的重要。孩子們聚精會神地聽著,小臉上滿是認真,不時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課間休息時,學堂頓時熱鬧非凡。孩子們如脫韁的野馬,奔跑到空地上嬉戲玩耍。君賢也沒閑著,他走到孩子們中間,看著他們玩鬧,時而為摔倒的孩子輕輕拍去塵土,輕聲安慰;時而參與到簡單的遊戲中,與孩子們一同歡笑,那爽朗的笑聲回蕩在整個村子上空,讓原本寧靜的村落充滿了生機活力。
    午後,陽光熾熱起來,學堂裏卻清涼依舊。君賢安排孩子們練習書法,孩子們個個正襟危坐,小手握著毛筆,一筆一劃地在宣紙上學寫著剛學的漢字。君賢則在課桌間穿梭巡視,他彎下腰,耐心地糾正孩子們的握筆姿勢,手把手地教他們如何運筆,讓每一個筆畫都剛勁有力或飄逸靈動。有個孩子寫得有些急躁,筆畫歪歪扭扭,君賢便在一旁輕聲鼓勵:“不著急,慢慢來,你看這一橫,就像我們腳下的路,要穩穩當當才能走得遠……”孩子聽了,深吸一口氣,重新靜下心來書寫。
    除了文化知識,君賢還注重培養孩子們的生活技能。他帶著孩子們來到學堂後的菜園,教他們如何翻地、播種、澆水。孩子們興奮地拿著小鋤頭,學著先生的樣子勞作,雖然動作生疏,但個個幹勁十足。“同學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我們親手種下這些蔬菜,既能體會勞作之苦,又能收獲豐收之樂……”君賢一邊示範,一邊教導著孩子們。在汗水的澆灌下,菜園裏的蔬菜茁壯成長,孩子們也懂得了勞動的價值。
    傍晚,夕陽的餘暉將學堂染成一片金黃。課業結束,孩子們收拾好書包,一一向君賢道別。君賢站在學堂門口,目送孩子們離去,眼神中滿是欣慰。他知道,在這一方小小的學堂天地裏,知識的火種已在孩子們心中點燃,未來他們將帶著所學、所悟,奔赴各自的人生旅程,去發光發熱,而這,正是他下山育人的意義所在。
    課堂上,君賢講學深入淺出,不僅教授詩詞文章,還傳授為人處世之道。他常說:“讀書識字,更為明理。望你們日後無論身處何地,都心懷善良,正直做人。”
    課餘,君賢帶領學生農耕勞作,讓他們體會稼穡艱辛;組織辯論探討,培養獨立思維。在他悉心教導下,學生們進步顯著,從懵懂孩童成長為知書達理的少年。
    多年過去,學堂聲名遠揚,各地學子慕名而來。君賢的弟子遍布四方,他們傳承師訓,或懸壺濟世,或教書育人,或造福鄉梓,成為各行各業的中流砥柱。
    而君賢,依舊守在學堂,看著莘莘學子來來去去,心中滿是欣慰。他知道,自己下山之路,雖遠離天神廟的清幽,卻在這煙火人間,走出了一條更廣闊的修行之道——以善為燈,以愛為引,點亮他人,溫暖世間。
    喜歡哎!天道推著你發展請大家收藏:()哎!天道推著你發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