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畢竟常說“施恩不圖報”
字數:5648 加入書籤
李家神情嚴肅:“此地不宜久居。臨走之前,我見到幾名身著白袍秦官飛馬往縣城去了,怕是幾天之內就有官兵前來搜查,各位還需早做打算!”
陳勝眉頭緊鎖:“我們逃離家鄉後身無長物,又無通關文牒,進退失據。望李家兄長遠助到底。”
說罷深深鞠躬許久不願直起身體。
陳嬰將他扶起輕聲責備:“李兄已經恩同再造,救我們於水火之中,怎麽還能如此不知分寸相逼。”
雖然覺得眼前這出戲有幾分虛假,然而身為俠義之士,李家奉行的理念不僅是兼愛平等更是豪氣仗義。
既然決定相助,縱然過程曲折也不後悔中途而廢。
李家麵帶微笑說:“我建議兩種選擇供你參考。”
看到陳家兄弟湊近,李家伸手指說道:“首先向西南方向,在三郡之間的巨野澤有一個遊俠叫吳廣。他智慧勇猛且信守承諾。家族在當年案件中慘遭屠殺,與秦政結仇。前往那裏投靠想必穩妥。”
張良往前站半步對陳嬰提議:“吳兄大名如雷貫耳,正好借此良機同行如何。”
陳嬰稍擺手表示還有後續方案可以考量。
接著李家伸出兩根手指,“其二途徑南下跨江至浙南會稽郡尋找項氏一族。”
張良略探頭問:“是不是楚將軍項燕之後人?”
李家點點頭回答:“不錯。領頭人是項羽,其在當地頗具威望,所有要事均通過他安排處置。”
陳嬰彎腰拱手行禮:“勞煩李先生引領我等至浙南!”
...
觀察著林震那滿是困惑的神情,李岩再次皺眉詢問:“就隔著一個郡的距離,怎麽諸位居然全都不知情呢?”
林震輕咳幾聲,略顯局促地側目而視,而後轉向神情帶笑的周雲說道:“南海縣內的皇家造船廠有新型樓船即將下水,不知道公子是否有意前往一看?”
周雲跟隨林震緩緩走向外處:“新型樓船?新在何處?”
李岩頓時大吼出聲:“我還未講完,你急著走什麽?太過分了,我定會上奏朝廷……”
林震仿佛未曾聽見李岩怒喊,淡然言道:“所謂新型樓船,便是基於原本海船結構,依據皇上的構想圖樣,掛上數麵特殊設計的帆布,能夠迎風前行,頗為奇妙。”
周雲附和低聲歎道:“皇上出品,必定驚豔!從長安出發前,曾有幸參觀長樂苑內正在進行的一艘龐然大物,據說連槳都不需要,僅靠風吹動便能前進,真是難以置信!”
林震好奇追問:“公子可知陛下於南海郡大規模造船所為何事?”
周雲思慮半晌後,皺眉說道:“這事我不太明晰,隻聽聞過皇上偶爾提及,說接納朝貢國可增添所謂的天命值,還有要把教化之光傳遞到天涯海角……”
林震不自覺頻頻點頭稱道:“當今天下,唯皇上有著如此深遠目光與卓識遠見!”
講罷,他略偏頭瞄向周雲,悄悄低語:“南海郡那些種植園內,可是急需勞役麽?”
周雲一臉無奈地回應:“確實急需!原先籌劃好的再整治萬畝農場與規模相仿的蔗糖田,都因人手不夠推進遲緩……所以待大型樓船竣工,務必駛向更遠方才好。”
草原西北陰山之下,一群行色匆匆的人馬踏著大地奔行。
天幕低垂,厚重烏雲仿佛伸手便可觸及,讓人倍感壓抑窒息之感。
那看似一個普通遊牧部落,隊伍中有男有女、有年邁亦有稚童,牛車與馬車錯落其中。四周更有成百上千雪白綿羊,宛如棉花般被驅趕著前行。
若靠近細觀,便會發現這些人盡管身形模樣似草原牧民打扮,衣飾卻全然符合秦國民眾穿著——除了配色繁雜鮮豔,不同於普通人等。
實際上他們皆統一披著赭黃色麻衣,正是隸臣身份的標識。
這些人均是從匈奴戰場俘獲來的奴工,現如今歸入秦國統禦之中。對這些原屬於匈奴人的群體而言,無論是誰為宗主並沒什麽兩樣……
可是時移世易,此刻心中想法已完全不同!
在此之前,他們食不厭粗劣,能活著即算恩賜;而現在哪怕仍舊為隸臣階層,每個月卻可以領到一至二石穀糧,並按日發放六個五銖錢幣作報酬。
況且負責管訓的校尉屢次宣布年終考核成果優良者可以獲得特別榮譽,甚至改籍姓名權。連續三年保持佳績還能擺脫隸臣桎梏恢複良民自由身,若是五年持續名列前茅更可賞賜宅基地。
故此,每日照料牲畜倍加認真努力,直接造成當地狼群慘遭屠殺幾盡斷絕境地。
終於有一天,遙望地平線出現模糊黑影。
“來敵騎兵靠近中,大家提高警覺!”校尉大聲示警拔刃於鞘外衝陣前列防禦。
而其身後護衛奴隸也迅速取下自製木弓,動作嫻熟裝弦完畢準備就緒協同應對戰鬥威脅。
此類情境下,依照秦法但凡斬獲一個首級均可授予爵秩地位上升通道。
隻是接下來,校尉忽然懊惱叫苦道,“哎喲!原來是王將軍巡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時間,整個隊列士兵情緒消沉沮喪不已。與此同時,那些隸屬下的隸臣們先是流露出緊張神色繼而轉變為欣喜仰慕。
由壓迫對象轉化為庇護象征存在使得態度截然相反轉變。
遙遙齊呼,“上將軍威嚴赫
蒙晨忽然明白了,先前在鹹陽城時,幾乎每日都能嗅到這股味道,未曾想即便躲進了雲影宮,依舊再次聞到了。
然而,他並不打算發布詔書禁止燃燒稻草的行為。
不隻是因為當前的秦國尚未麵臨碳排放的壓力,更重要的是,在這個年代,焚燒稻草的好處遠超弊端。
在他記憶中的前世,還沒深入研究之前,他一直以為被焚毀的是靠近穀穗的部分。
那時候他很疑惑,這種專家眼中頗具價值的稻草怎麽會被如此輕易地銷毀?
但深入了解後才知,被燒掉的主要是由鐮刀切下的稻稈下方,靠近作物根部的部分。
這部分被稱為“茬”,和找茬同字。
要想處理掉這部分,在沒有旋耕機的時代,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勞動。
所以將它們燒掉,便是最合適的選擇。
當稻草在田地中燃燒時,土地表層溫度會上升,從而消滅一部分地下和秸稈內部的蟲卵和病菌,防止來年農作物受到損害!
並且燒過後的草木灰能為土地補充鉀肥,增強土壤肥力,達到增產的效果!
至於因此帶來的環境影響及溫室氣體排放問題。
嗯,站在蒙晨的角度看,尤其對於後者來說,甚至是有利而無害。
縱觀曆史發展,中原王朝的衰落很大程度與氣候條件的變化密不可分。
比如西漢末期,進入王政時代之時,全球持續處於間冰期,氣溫驟降、少雨幹旱導致蝗災頻發。記錄中黃金隻能換得一斛約三十公斤)粟米,社會經濟嚴重崩潰。
即便到了東漢初期建立之後,這段冰河時期的影響仍持續未消,史載“百姓饑餓相食,黃金一斤換豆五升”的慘烈場麵進一步加深了人們的痛苦。
直至東漢後期再次經曆間冰期,糧食絕收,餓殍遍野、“人吃人”的悲景隨處可見。“黃巾起義”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爆發,直接加速了整個漢朝體係的崩塌。
之後的各個政權交替也類似如此模式:氣候變化引發旱災蝗害,內部混亂外加外敵威脅造成人民難以存活……明朝最後一位帝王亦是在這樣惡劣環境下走上窮途末路。
所以為了國家長久穩定,這一時期的秦國必須加快推動工業與畜牧養殖業,尤其增加牛類養殖量,以盡可能提升溫室氣體排放!
也許隻有這樣才可以減輕未來冰河世紀對中國大地造成的傷害。
當然,不應將希望完全寄托於一條途徑,還應該嚐試探索別的方向。
基於以上思考,蒙晨投入大量資源於嶺南地區發展造船技術,並對海船進行升級改造的目的就是提升與東南亞區域之間海上往來能力。
按照他的計劃,越南等地自古以來都歸屬於中華範圍,寸土不能放棄。
同時為了在當地傳播文化知識以及生產技藝,他會委派擅長交際的李成在空閑時去周邊部落傳授種植經驗。這樣一來,在大秦北方遭受氣候變冷所導致莊稼減產情況下,當地民眾或許會基於感激之情把自己多出餘糧分享給秦國百姓共度難關。
畢竟常說“施恩不圖報”。
嗯,在帝國北方鄰邦的友鄰及更遠海島地區的居民想必也不會拒絕這樣的美意吧!畢竟風月雖不同地,但共享一片天穹,理當相互扶持。
片刻之後,鹹陽宮旁的小門緩緩迎來幾輛雙馬拉動的四輪馬車停下。
車上步下十幾個身穿囚服模樣的年輕女子。
她們有些人怯生生地瞧著持戟而立的守衛武士和高高的宮殿牌樓,另一些則低頭謹慎地排列整齊。
隨即從宮內走出幾名仆婦模樣人員,領頭女官向把門官員遞上了符牒。
"這些都是趙貴妃特別交代過需要送往宮中紡織部門幹活的隸妾奴婢們。”
女官帶著夾帶魯語口音的雅言解釋道。
“呂珊...禦府丞下屬管理織作的女官...”門吏小聲念著手中的身份令牌,隨後點頭歸還給她並審視了她一眼。
眼前之人盡管僅穿一件普通素衣,但她明媚的眼波反射陽光恰似孩童般的純淨美好,同時卻又流露出一股成熟的韻味配合其鮮豔的唇色,讓他心中泛起了漣漪。
喜歡大秦:開局得到瑤池蟠桃請大家收藏:()大秦:開局得到瑤池蟠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