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二十六)
字數:6235 加入書籤
話說有一天,有個小弟子跑過來,一臉迷茫地問:“師父啊,我遇到了個難題。如果一個人先是被發汗了,然後又用了瀉下的藥,但病還是沒好,反而還煩躁得不行,這該怎麽辦啊?有沒有啥神方可以救救他?”
張仲景仙師一聽,捋了捋長胡子,笑眯眯地說:“哦,這個問題啊,簡單!發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煩躁者,茯苓四逆湯主之。這可是我的獨門秘籍哦!”
小弟子一聽,眼睛一亮:“茯苓四逆湯?聽起來好高大上的樣子!師父,快給我講講這方子怎麽配,每種藥材都是幹啥用的?”
張仲景仙師哈哈一笑:“別急,我這就給你細細道來。”
首先,咱們來看看這個茯苓四逆湯的配方:
茯苓:30克古代一兩換算成現代5克,所以六兩就是30克)
人參:10克二兩就是10克)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大約1520克,視附子大小而定)
甘草:10克炙,也就是炒過的,二兩就是10克)
幹薑:7.5克一兩半就是7.5克)
先把這些藥材準備好,茯苓切片,人參切片,附子去皮破八片這樣更容易煮出藥效),甘草炙過,幹薑切片。
然後,把這些藥材統統放進鍋裏,加上五升水大約就是十瓶礦泉水的量)。大火燒開,轉小火慢慢燉,燉到鍋裏隻剩下三升水大約就是六瓶礦泉水的量)就可以了。
煮好後,把藥渣過濾掉,留下那香濃的藥汁。
這藥汁啊,要分三次喝,每次喝七合大約就是一碗多一點),一天喝完。
張仲景仙師繼續講解各種藥材的作用:
“茯苓可是個好東西,它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你想啊,這人先是被發汗,又被瀉下,身體裏的水分肯定流失了不少,但濕邪可能還沒完全去掉。茯苓就能幫你把身體裏的濕邪利出去,同時還能健脾,讓你的脾胃功能恢複正常。這樣一來,煩躁的心情也能得到緩解啦!
人參可是大補之物,它能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這人病了這麽久,身體肯定虛弱得很。人參就能幫你把元氣補回來,讓你的身體重新充滿活力。而且啊,人參還有安神益智的功效,能讓你煩躁的心情平靜下來。
附子可是個猛藥,它有大辛大熱、回陽救逆、散寒止痛的功效。你想啊,這人病得這麽厲害,陽氣肯定不足了。附子就能幫你把陽氣找回來,讓你的身體重新暖和起來。而且啊,附子還能散寒止痛,如果你身體哪裏有疼痛的地方,它也能幫你緩解。
甘草可是個和事佬,它能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在這個方子裏啊,甘草就能起到調和各種藥材的作用,讓它們能夠更好地發揮作用。而且啊,甘草還有補脾益氣的功效,能幫你把脾胃功能恢複得更好。
幹薑可是個溫中散寒的好東西,它能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你想啊,這人身體這麽虛弱,肯定容易受寒。幹薑就能幫你把身體裏的寒氣驅走,讓你的身體重新暖和起來。而且啊,幹薑還能回陽通脈、溫肺化飲,對身體的好處可多了去了!”
說到這裏啊,小弟子又問了:“仙師啊,這個茯苓四逆湯到底是根據什麽中醫理論配出來的啊?”
張仲景仙師微微一笑:“哈哈,問得好!這個茯苓四逆湯啊,其實是根據中醫的陰陽五行、髒腑經絡等理論配出來的。
你想啊,這人先是被發汗,又被瀉下,身體肯定虛弱得很。在中醫看來啊,這就是陰陽失調、髒腑功能受損的表現。而茯苓四逆湯呢,就能幫你把陰陽調平衡、把髒腑功能恢複好。
茯苓能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人參能大補元氣、補脾益肺;附子能回陽救逆、散寒止痛;甘草能補脾益氣、調和諸藥;幹薑能溫中散寒、回陽通脈。這五種藥材相互配合啊,就能起到溫陽益氣、散寒除濕、安神定誌的作用。這樣一來啊,你的病就能得到根治啦!”
小弟子一臉懵懂地跑來,眼睛裏閃爍著求知的小星星,問道:“師父啊,我聽說發汗之後,有的人會惡寒,這是因為身體虛了對吧?還有的人呢,不惡寒,就一個勁兒地發熱,這又是咋回事兒?這兩種情況,有沒有什麽神奇的方子可以搞定呢?”
張仲景仙師一聽,嘿,這小子問題還不少呢!不過,既然求知欲這麽旺盛,那就好好給他上一課吧!於是,張仲景仙師清了清嗓子,緩緩道來:“小徒啊,你問得好啊!發汗後惡寒,那確實是身體虛了,陽氣不足,所以外界的風寒就容易趁機而入,讓你感到冷颼颼的。而不惡寒但熱呢,那就是身體裏的實熱在作祟了,這熱勁兒可是不小啊!這時候,咱們得和胃氣,用什麽方子呢?調胃承氣湯,走起!”
小弟子一聽,眼睛瞪得圓圓的,仿佛看到了什麽絕世秘籍一樣:“調胃承氣湯?聽起來好厲害的樣子啊!師父,快給我講講這方子怎麽配,每種藥材都是幹啥用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看著小弟子那副求知若渴的樣子,張仲景仙師不禁心中暗笑,這小子還真是挺好學的嘛!於是,便開始詳細講解起來:“調胃承氣湯啊,這個方子可不簡單,它裏麵有甘草、芒硝和大黃三味藥。咱們先說甘草吧,甘草這家夥,可是中藥裏的‘和事佬’,它能調和各種藥材的藥性,讓它們在一起不打架,還能補脾益氣,緩急止痛。你看它長得圓滾滾的,就像個和藹可親的老大爺,總是在藥材堆裏勸架呢!不過啊,這裏的甘草得炙一下,炙甘草藥性更溫和,更適合用來補虛。”
“然後呢,就是芒硝了。芒硝這家夥,可是個‘瀉火高手’,它性寒味鹹,能清熱瀉火,潤燥軟堅。你想啊,身體裏那麽多實熱,不得找個東西來泄泄火嗎?芒硝就是幹這個活的。它一進到身體裏,就像個滅火器一樣,嗖嗖地把那些熱勁兒都給滅了。”
“最後啊,就是大黃了。大黃這家夥,可是個‘腸道清道夫’,它性寒味苦,能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活血化瘀。你看它長得那個樣子,就像個威猛的大將軍,手裏拿著大刀,一路披荊斬棘,把那些堵塞在腸道裏的垃圾都給清除掉。這樣一來,身體裏的熱勁兒就能順暢地排出去了。”
小弟子聽得津津有味,仿佛已經看到了調胃承氣湯在身體裏大展神威的樣子。於是,我繼續說道:“好了,咱們知道了這三味藥的作用,那接下來就得說說怎麽配了。按照古方的比例啊,甘草二兩換算成現代就是10克),芒硝半斤換算成現代就是25克),大黃四兩換算成現代就是20克)。把這些藥材準備好之後呢,咱們就開始煮。”
“先把甘草和大黃放到鍋裏,加上三升水換算成現代就是600毫升左右),然後開火煮。煮到水剩下一升左右的時候換算成現代就是200毫升左右),就把藥渣撈出來。這時候啊,鍋裏的藥水就像是一鍋濃縮的精華,看起來黃澄澄的,還挺誘人的呢!接著啊,咱們就把芒硝加進去,再稍微用小火煮一兩沸,讓芒硝完全溶解在藥水裏。這樣一來啊,調胃承氣湯就算是做好了。”
小弟子一聽,眼睛又亮了起來:“師傅啊,那這湯喝起來是啥味兒啊?會不會很苦啊?”
張仲景仙師哈哈一笑:“苦?那是肯定的啦!不過啊,良藥苦口利於病嘛!你要是想身體快點好起來啊,就得勇敢地喝下去!而且啊,這湯雖然苦了點兒,但是喝完之後啊,你會覺得身體裏好像有一股清流在湧動,那些熱勁兒啊、不舒服啊都隨著這股清流被帶走了。那感覺啊,別提有多爽快了!”
小弟子一聽,仿佛已經感受到了那種暢快淋漓的感覺,臉上露出了向往的神色。於是,張仲景仙師繼續說道:“不過啊,喝這湯也是有講究的。你得一口氣把它喝完,別拖拖拉拉的。這樣一來啊,藥效才能充分發揮出來。喝完之後呢,你可能會覺得肚子裏咕嚕咕嚕的,那是藥效在發揮作用了。別擔心啊,這是正常的反應。等過了一會兒啊,你可能就會去廁所‘釋放’一下了。哈哈哈!”
小弟子一聽,忍不住笑了起來:“師父啊,您這說得也太生動了吧!不過啊,聽起來這調胃承氣湯還真是挺厲害的呢!那以後要是再遇到發汗後惡寒或者但熱的情況啊,我就知道該怎麽辦了!”
張仲景仙師欣慰地點了點頭:“是啊!中醫啊,就是這麽神奇。不同的症狀啊,就得用不同的方子來對付。就像打仗一樣,得根據敵人的特點來製定戰術。所以啊,你要想學好中醫啊,就得把那些藥材啊、方劑啊都熟記於心。這樣一來啊,遇到什麽情況都能遊刃有餘了!”
有一天,小弟子滿臉疑惑地跑過來,眨巴著大眼睛問張仲景仙師:“師父啊,我想知道那個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裏麵幹得跟沙漠似的,這種情況該咋整啊?有沒有啥神奇的方子能救急?”
張仲景仙師一聽,嘿,這小子今兒個是碰到難題了,得好好給他上一課。於是他清了清嗓子,慢悠悠地說:“小徒兒啊,這太陽病啊,要是發汗發過了頭,大汗一出,那胃裏麵可就遭殃了,幹得跟被太陽烤焦的土豆似的。這時候啊,人會煩躁得跟熱鍋上的螞蟻一樣,翻來覆去睡不著,就想喝水,但記住啊,得少少地給,別讓他一下子喝個飽,得慢慢來,讓胃裏麵的氣兒順了,這病啊,自然就好了。”
小弟子一聽,眼睛瞪得圓圓的,似乎還意猶未盡。張仲景仙師接著說道:“但要是這時候脈還浮著,小便不利索,還有點微微發熱,口渴得跟好久沒喝水似的,那咱就得請出大名鼎鼎的五苓散來對付它了!”
小弟子一聽“五苓散”,眼睛更亮了,仿佛看到了救星。於是,張仲景仙師開始詳細講解起這五苓散的製配方法和藥材功效來。
“這五苓散啊,可是個好東西,裏麵有豬苓、澤瀉、白術、茯苓、桂枝這五味藥材。咱們先把它們一一介紹一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先說這豬苓吧,它可是個利水的高手,能把身體裏麵多餘的水濕給排出去,就像給身體請了個排水工一樣。而且啊,它還能增強脾胃的功能,讓脾胃更好地運化水濕。”
“再來說說澤瀉,這家夥也是個利水的猛將,利尿效果杠杠的。它不僅能幫我們把身體裏麵的水濕排出去,還能防止水濕在體內積聚,形成痰濕、水腫啥的。簡直就是身體裏麵的‘清道夫’嘛!”
“接下來是白術,它可是個健脾益氣的能手。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白術能增強脾胃的功能,讓脾胃更有勁兒去運化食物和水濕。這樣一來,身體裏麵的水濕就不會積聚了,氣血也會更加充足。”
“然後是茯苓,這家夥也是個利水滲濕的好手。它不僅能利水滲濕,還能健脾寧心。對於那種因為水濕內停導致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啥的,茯苓可是有一手的。”
“最後是桂枝,它可是個溫經通脈、助陽化氣的暖男。桂枝能溫暖我們的身體,讓氣血流通得更加順暢。這樣一來,身體裏麵的水濕就更容易被排出去了。”
“好了,介紹了這麽多藥材,咱們來看看這五苓散是怎麽製配的吧。豬苓去皮後十八銖換算成現代就是7.2克),澤瀉一兩六銖換算成現代就是8克),白術十八銖換算成現代就是7.2克),茯苓十八銖換算成現代也是7.2克),桂枝半兩換算成現代就是2.5克)。把這些藥材都搗成粉末,混合均勻,就成了五苓散了。”
“吃的時候呢,就用白開水白飲)調和一下,每次吃一小方寸匙大約就是一小勺吧),一天吃三次。吃完了還得多喝點熱水,讓身體出點汗,這樣病就好得更快了。不過啊,記得要按照這個方法好好休息和調養哦,別又跑去瞎折騰了。”
小弟子一聽,眼睛裏麵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仿佛找到了寶藏一樣。但張仲景仙師還沒完呢,接著給他講起了中醫理論和脈象理論來。
“小徒兒啊,中醫啊,可是個博大精深的學問。就說這脈象吧,它能反映出我們身體的很多情況呢。脈浮啊,就說明邪氣還在體表,還沒深入到身體裏麵去呢。這時候啊,我們就得想辦法把邪氣給趕出去。但要是小便不利索呢,就說明身體裏麵的水濕代謝出了問題。這時候啊,我們就得用利水的藥材來幫忙了。”
“而且啊,這五苓散啊,不僅僅能治療太陽病發汗後胃中幹的情況哦。它還能治療很多其他因為水濕內停導致的病症呢。比如水腫啊、痰濕啊、小便不利啊啥的。簡直就是個‘萬能藥’嘛!不過啊,話說回來,雖然五苓散很厲害,但也不能隨便亂用哦。得根據具體病情和體質來選擇合適的藥材和劑量才行呢。”
喜歡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請大家收藏:()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