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二十八)
字數:5695 加入書籤
話說有一天,咱們這位聰明伶俐的小弟子,眨巴著那雙充滿好奇的大眼睛,蹦蹦跳跳地跑到張仲景仙師麵前,一臉呆萌地問:“師父啊,我有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就是還沒給您把脈呢,病人就先把手交叉捂在胸口上,您呢,就試著讓他咳嗽一聲,結果他愣是一聲不吭。這到底是唱的哪一出啊?難道病人是在跟我們玩‘你猜我猜不猜’的遊戲嗎?”
張仲景仙師一聽,頓時樂了,他捋了捋那飄逸的長髯,笑眯眯地說:“哈哈,你這小家夥,問題還真不少呢!來來來,讓為師給你細細道來。”
仙師清了清嗓子,開始了他那既風趣又充滿智慧的講解:“首先啊,咱們得知道,這叉手自冒心的動作,可不是什麽時尚潮流,也不是病人在擺pose拍照。它其實是身體在向我們發出求救信號呢!你想啊,正常人誰會沒事把手捂在胸口上?除非是心裏不舒服,或者是胸口有啥不對勁的地方,對吧?”
小弟子點了點頭,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但顯然還沒完全明白過來。
仙師見狀,繼續往下說:“接下來,為師再給你解釋,為什麽為師要讓他咳嗽一聲。這咳嗽啊,看似簡單,實則大有學問。它能反映出人體的氣機是否通暢,肺氣是否宣發得當。要是正常人,聽到師父讓他咳嗽,肯定很配合地‘咳咳’兩聲,就像每天早上起床刷牙一樣自然。但這位病人呢,卻愣是一聲不吭,這說明了啥?”
小弟子撓了撓頭,眼睛瞪得圓圓的,一臉迷茫。
仙師這時故意賣了個關子,停頓了一下,才緩緩說道:“這說明啊,他的耳朵可能聽不見!為啥呢?因為他沒法按照師父的指示去做啊!這就好比你在路上喊一個聾子,你喊破喉嚨他也聽不見,是一樣的道理。”
小弟子一聽,眼睛瞬間亮了起來,仿佛發現了新大陸一樣:“哦~原來是這樣啊!那師父,這耳聾又是咋來的呢?”
仙師微微一笑,開始深入中醫理論:“這耳聾啊,可不是一夜之間就突然冒出來的。它往往跟咱們的身體狀況息息相關。比如說,這人之前可能得了風寒感冒,然後呢,一頓亂吃藥,或者發汗過度,把身體裏的正氣都給耗沒了。正氣一虛,邪氣就容易趁虛而入,跑到耳朵這裏來搗亂,導致聽力下降,甚至耳聾。”
小弟子聽得津津有味,還不忘插嘴問道:“那師父,這正氣是啥啊?為啥這麽重要?”
仙師耐心地解釋道:“正氣啊,就是咱們身體的防禦係統,就像是身體的保安大隊。它負責巡邏、站崗,防止外邪入侵。要是正氣不足了,就像保安大隊人數不夠了,那外邪不就趁機溜進來了嗎?所以啊,咱們平時得好好保養身體,別讓正氣給虧了。”
小弟子恍然大悟,拍了拍腦門說:“原來如此!那師父,這耳聾還能治好嗎?”
仙師點了點頭,說:“當然能治啦!不過啊,得根據具體情況來。如果是發汗過度導致的,那就得補補正氣,調和陰陽。就像給身體加油打氣一樣,讓它重新煥發活力。至於具體怎麽治,那就得靠咱們中醫的望聞問切四診合參了。”
說到這裏,仙師突然話鋒一轉,開玩笑地說:“不過啊,你小子可得記住了,以後看病的時候,別光顧著跟病人聊天,忘了把脈。要是把脈把晚了,病人突然來個叉手自冒心,再讓你試咳一聲,你可別傻乎乎地愣在那裏,不知所措哦!”
小弟子一聽,頓時笑得前仰後合,連聲說:“師父您放心,我一定牢記在心!不過師父啊,您這醫術這麽高明,有沒有什麽獨門秘籍啊?能不能傳授給弟子幾招?”
仙師一聽這話,也忍不住笑了起來:“秘籍?哪有什麽秘籍啊!中醫啊,講究的是勤學苦練、融會貫通。你得把書本上的知識學紮實了,再結合臨床實踐經驗,才能慢慢領悟其中的真諦。就像炒菜一樣,你得先學會切菜、備料,再掌握火候和調味技巧,才能炒出一盤色香味俱佳的佳肴來。學醫也是如此啊!”
小弟子一聽這話,頓時收斂了笑容,認真地點了點頭:“師父您說得對!我一定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爭取早日成為像您一樣醫術高超的大醫!”
仙師欣慰地笑了笑,拍了拍小弟子的肩膀說:“好樣的!師父看好你!不過啊,學醫這條路可不好走哦!你得有恒心、有毅力才行!”
小弟子挺直了胸膛說:“師父您放心!我一定不怕苦、不怕累!就算前方是刀山火海、萬丈深淵,我也要勇往直前、一往無前!”
仙師一聽這話,頓時笑得合不攏嘴:“哈哈!你這小子啊!還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不過啊,師父還是要提醒你一句:學醫啊,不光要有熱情、有幹勁,還得有細心、有耐心才行哦!不然的話,很容易就會誤診、漏診的!”
小弟子一聽這話,連忙點頭稱是:“師父您說得對!我一定牢記在心!爭取早日成為一名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好醫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張仲景仙師,正坐在他那充滿草藥香的醫館裏,捋著長長的白胡子,享受著午後的悠閑時光。突然,一個機靈可愛的小弟子蹦躂了進來,一臉好奇地問:“師父,師父,我有個問題憋心裏好久了,就是想問問,發汗之後喝水這事兒,有啥說道不?”
張仲景仙師一聽,眼睛一亮,心想:這小子今兒個是想跟我探討中醫養生啊,行,那我就給你來一場別開生麵的“中醫飲水大講堂”!於是,他清了清嗓子,故作神秘地說:“哦?發汗後飲水?這事兒可大了去了,聽我慢慢道來。”
小弟子一聽,立馬豎起耳朵,眼睛瞪得圓圓的,生怕錯過一個字。
“首先啊,咱們得明白,發汗是什麽?那可是身體在跟外邪作戰,出了一身大汗,把敵人趕出去的大動作。這一戰打完,身體自然是又累又渴,想趕緊補充點水分。”張仲景仙師說到這裏,停頓了一下,仿佛在醞釀一場大戲。
小弟子迫不及待地問:“那趕緊喝水唄?難道還有啥講究?”
“講究?那必須的!喝水這事兒,在中醫眼裏,可是一門大學問。”張仲景仙師搖了搖頭,嘴角勾起一抹神秘的微笑,“你想啊,剛發完汗,毛孔都張開著,這時候你要是咕咚咕咚猛喝一通,就像是突然給身體來了個洪水泛濫,身體能受得了嗎?”
小弟子一聽,眼睛瞪得更圓了:“洪水泛濫?那……那會咋樣?”
“咋樣?喘唄!”張仲景仙師哈哈一笑,拍了拍桌子,“你想啊,水一下子灌進來,肺得趕緊工作,把這多餘的水汽排出去,可它剛打完仗,還沒喘口氣呢,這下好了,得更拚命地幹,能不喘嘛!”
小弟子一聽,恍然大悟,又忍不住問:“那……那用水直接澆身子呢?是不是也一樣?”
“嘿,你這小子,還挺舉一反三的嘛!”張仲景仙師笑得眼睛都快沒了,“用水澆身子,那更是直接給身體來了個‘透心涼’。毛孔本來開著透氣呢,你這一下子,直接給堵上了,身體裏的熱氣出不去,全憋在裏麵,能不喘得更厲害嗎?”
小弟子一聽,嚇得直吐舌頭:“這麽嚴重啊!那以後發汗後,喝水都得小心翼翼的了。”
“沒錯,喝水也得講科學,講策略。”張仲景仙師收起笑容,認真地說,“發汗後,先別急著大口喝水,先緩緩喝一點溫水,讓身體有個適應的過程。等過一會兒,身體緩過來了,再適量補充。記住,喝水也要‘細水長流’,別一股腦兒往裏灌。”
小弟子連連點頭,心裏暗暗佩服師父的學問。
“還有啊,喝水這事兒,還得看個人體質。”張仲景仙師又補充了一句,“有的人體質偏熱,發汗後喝點淡鹽水,能平衡體液,防止脫水;有的人體質偏寒,那就得喝點溫熱的薑糖水,既能暖身,又能補充能量。總之,喝水也得因人而異,不能一刀切。”
小弟子聽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插嘴問:“師父,那您平時發汗後,都喝啥水啊?”
張仲景仙師一聽,哈哈大笑:“我?我這老骨頭啊,一般就喝點淡淡的菊花茶,既清熱又解渴,還能順便養養肝。”
說完,張仲景仙師站起身來,拍了拍小弟子的肩膀:“記住,中醫養生,講究的是平衡與和諧。喝水這事兒雖小,但裏麵學問大著呢。以後啊,多讀書,多實踐,慢慢你就會體會到其中的妙處了。”
有一天,小弟子撓著頭,一臉疑惑地湊近張仲景仙師,問道:“師父啊,我這心裏頭有個大大的問號,就想問問您,這發汗之後,喝水吃藥的事兒,裏頭有啥講究不?”
張仲景仙師一聽,哈哈一笑,捋了捋他那飄逸的長須,說道:“喲嗬,小家夥開始琢磨發汗後的喝水哲學啦!來來來,讓我這老中醫給你說道說道。”
“首先啊,咱們得明白,發汗這事兒,就像是給身體來了一場大雨洗禮,把體內的邪氣、濕氣啊,一股腦兒往外趕。這汗一出,人是痛快了,但身體也虛了呀,就像剛跑完馬拉鬆,渴得要命,對吧?”張仲景仙師邊說邊做了個大口喘氣的動作,逗得小弟子咯咯直笑。
“這時候啊,要是猛地灌一大杯水,或者一股腦兒把藥灌下去,那就麻煩了。為啥呢?因為這時候的身體,就像個剛被大雨淋濕的泥娃娃,裏頭外頭都是軟的,脾胃啊,也處於虛弱狀態。你這時候給它來個‘水漫金山’,它不抗議才怪呢!”說著,張仲景仙師還做了個“洪水滔天”的手勢,小弟子笑得前仰後合。
“所以啊,發汗後,水藥不得入口為逆,這話可不是隨便說說的。逆者,不順也。身體正虛弱著呢,你強行給它灌水,那就是逆著身體的性子來,它不跟你急才怪!輕點的,可能就是肚子脹、不舒服;重點的,再一發汗,脾胃受不了,直接吐下不止,那可就慘了,得不償失啊!”張仲景仙師一臉嚴肅,但眼神裏卻透著幾分調侃。
小弟子一聽,瞪大了眼睛,驚訝地說:“哇,原來喝水也有這麽多講究啊!那發汗後,到底該怎麽喝水吃藥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張仲景仙師微微一笑,說:“別急,我這不是正要講嘛。發汗後啊,要想喝水,得少量多次,溫水最好,就像春雨綿綿,潤物細無聲嘛。這樣既解了渴,又不會給脾胃造成太大負擔。至於吃藥,那更得講究了,得根據體質、病情,還有發汗的程度來,不能一概而論。總之啊,得讓身體慢慢恢複,別急功近利。喝水這事兒,看似簡單,其實大有學問。喝什麽水、怎麽喝、什麽時候喝,都是有講究的。像那些碳酸飲料、奶茶啊,雖然好喝,但喝多了對身體可沒好處。還是那句話,溫水最好,少量多次,既解渴又養生。”
說到這裏,張仲景仙師突然話鋒一轉,笑道:“不過啊,小家夥,你也別太緊張。中醫嘛,講究的是平衡、和諧,凡事都有個度。隻要咱們掌握了這個度,喝水吃藥也能成為一種享受。就像品茶一樣,慢慢品味,才能體會其中的妙處。”
小弟子一聽,眼睛一亮,說:“師父,您這麽一說,我感覺喝水吃藥都變得高大上了呢!以後我可得好好品味,不再狼吞虎咽了。”
張仲景仙師哈哈大笑,拍了拍小弟子的肩膀說:“這就對了!學醫啊,不僅要學知識,更要學態度。對待身體要像對待最珍貴的寶藏一樣,細心嗬護,才能健康長壽。”
小弟子興高采烈地離開了,心裏暗暗發誓,以後一定要做一個懂得品味生活、懂得愛護身體的中醫人。
喜歡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請大家收藏:()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