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陽病脈證並治(四十二)

字數:5664   加入書籤

A+A-


    話說有一天,咱們中醫界的小萌新,小弟子,一臉懵懂地跑到張仲景仙師麵前,眨巴著大眼睛問:“仙師啊,我這心裏頭有個大大的疑惑,非得您來給我解解惑不可。您知道嗎?就是那個傷寒病,肚子脹得跟鼓似的,還淨說胡話,寸口那脈呢,又浮又緊,這該怎麽整啊?”
    張仲景仙師一聽,嘿,這小家夥問題還不小呢,但臉上卻是笑眯眯的,仿佛在說:“小家夥,今兒個就讓你看看什麽叫真正的中醫智慧!”
    仙師捋了捋長髯,慢悠悠地說:“這事兒啊,得從頭捋。傷寒嘛,就是外感風寒邪氣,邪氣這家夥可不老實,到處亂竄。肚子脹得跟懷了孕似的,那是因為脾胃受了邪氣欺負,消化不動食物了,氣兒都堵在那兒。至於說胡話嘛,那是心神不寧,邪氣都跑到腦子裏搗亂去了。寸口脈浮而緊,這可是外感風寒的典型脈象,浮說明邪氣在表,緊呢,就像是繩子綁著一樣,說明寒氣束住了氣血。”
    小弟子聽得一愣一愣的,心想:“這中醫術語可真夠繞的!”
    仙師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哈哈一笑:“別急,咱們繼續。關上弦脈,這可是關鍵。關上啊,就是寸口脈再往裏的位置,它對應的是咱們的五髒六腑。弦脈呢,就像琴弦一樣緊繃繃的,這說明啥?說明肝氣不舒啊!肝是將軍之官,喜歡條達舒暢,這一不舒,它就發脾氣了,直接欺負起脾胃來了。這在中醫裏啊,就叫‘肝乘脾’,簡稱‘肝欺負脾’,哈哈,夠形象吧!”
    小弟子一聽,差點沒笑噴出來,心想:“這中醫解釋起來,還真是接地氣,連‘欺負’都用上了!”
    仙師接著說道:“所以啊,這病啊,名字就叫‘縱’。縱啥呢?縱的是肝氣,它太囂張了,不守規矩,到處亂竄。怎麽辦呢?咱們得治治它,讓它知道誰是老大!怎麽治?刺期門穴!期門啊,就是肝的募穴,就像是肝的大門,刺激這裏,就能直接跟肝對話,讓它消消氣,別老欺負脾胃了。”
    小弟子一聽,眼睛一亮:“刺期門?聽起來好酷啊!是不是像武俠小說裏那樣,一針下去,邪氣就嗖嗖往外冒?”
    仙師被他逗樂了:“哈哈,你這小子,想象力倒是挺豐富。不過啊,雖然沒那麽神奇,但針灸確實有其獨到之處。期門穴啊,一針下去,肝氣就能得到疏導,脾胃也就能鬆口氣了。當然了,這針灸可不是隨便紮的,得找專業醫師來操作,不然紮錯了地方,可就麻煩大了。”
    小弟子連連點頭:“明白明白,安全第一嘛!那仙師,這病治好了,以後還會複發嗎?”
    仙師搖了搖頭:“複發不複發,那得看患者自己了。中醫講究的是治未病,就是還沒生病就得預防。要想不複發,就得注意調養身體,別讓肝氣老是鬱悶,也別讓脾胃老是受累。這人啊,就像一台機器,得定期保養,不然早晚得出問題。”
    小弟子,一臉懵懂地跑過來,眨巴著大眼睛問張仲景仙師:“師父啊,我有個問題想請教。你說這傷寒發熱,渾身冷得直打哆嗦,還渴得要命,老想喝水,這到底該咋整啊?”嘿,這小子,一口氣問出這麽多症狀,看來是真被這個問題給難住了。
    張仲景仙師一聽,心裏暗笑,心想:“這小子,肯定是又偷看了我的《傷寒雜病論》,結果看得一知半解,現在來我這兒找答案了。”不過,咱作為師父,當然得耐心解答,還得讓他聽得明明白白,樂樂嗬嗬的。
    於是,他清了清嗓子,慢悠悠地說:“小子啊,你這問題問得好!傷寒發熱,嗇嗇惡寒,大渴欲飲水,這症狀聽起來是挺難受的。不過呢,你得先搞清楚,這背後的原因可不簡單。”
    “你看啊,傷寒發熱,那就是外邪入侵,身體正氣在和邪氣打架呢,所以體溫就升上去了。嗇嗇惡寒呢,就是身體覺得冷,這是因為邪氣把陽氣給堵住了,陽氣到不了體表,所以你就感覺冷颼颼的。至於大渴欲飲水嘛,那是因為身體在打仗,消耗了大量的水分,所以你就渴得要命,想喝水來補充。”
    “但是啊,小子,你可別光顧著喝水,這背後的病機你還沒搞明白呢。我告訴你啊,這時候你的肚子肯定是脹脹的,因為寒氣把脾胃也給凍住了,脾胃運化不了水濕,水濕就堵在肚子裏了。所以啊,你雖然渴,但喝水也得適量,喝多了反而更脹。”
    “還有啊,你可能會自汗出,這是因為身體想通過出汗來排邪,但邪氣太盛,正氣不足,所以汗出得也不痛快。小便呢,可能也不咋順暢,因為水濕都堵在肚子裏了,下不去嘛。至於寸口脈浮而澀,關上弦急,這都是脈象上的表現,說明肝氣不舒,肺氣不暢,肝木克肺金了,這就叫‘橫’病。”
    “那咋治呢?我告訴你啊,這時候你得找期門穴,這可是肝經的募穴,刺激它能疏肝理氣,調和肝肺。肝氣一舒,肺氣就暢了,水濕也就能運化了。所以啊,刺期門穴,就是治療這個病的關鍵。”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說到這裏,張仲景仙師看著小弟子一臉恍然大悟的表情,心裏暗喜:“這小子,總算是聽明白了。”不過,咱還得再給他加深點印象,讓他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能迅速反應過來。
    於是,他又開玩笑地說:“小子啊,你可得記住了,以後遇到這種傷寒發熱、嗇嗇惡寒、大渴欲飲水的病人,千萬別急著給他們喝水,得先問問他們肚子脹不脹。要是脹的話,那就得考慮是不是肝乘肺了,是不是得刺期門穴了。不然啊,你給他們喝再多水,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反而還可能加重病情呢!”
    有一天,一個小弟子蹦躂到張仲景仙師麵前,一臉求知若渴的樣子,就像一隻餓了三天三夜終於看到肉骨頭的小狗。他眨巴著眼睛問:“仙師啊,我有個問題想不通,就是那個太陽病二日,病人煩躁得很,結果有人給他背上來了一記熱乎乎的熨鬥大法,這一熨,嘿,大汗如雨下,這到底是咋回事兒呢?”
    張仲景仙師一聽,胡子都差點笑歪了,心想這小子真是會問。他捋了捋長髯,慢悠悠地說:“這事兒啊,得從太陽病說起。太陽病,說白了就是外邪入侵,咱們身體的陽氣就跟敵人幹上了,這時候呢,病人可能會有點發燒、怕冷啥的。要是這時候病人煩躁不安,那說明邪氣正跟陽氣鬥得難解難分呢。”
    “然後呢,也不知道是哪個二愣子,想給病人來個‘溫暖療法’,直接拿熨鬥給背上來了一下。這一來,好家夥,火力全開,直接把邪氣給推進胃裏頭了。胃裏頭本來就有水有火,平衡得很,這一下子外來戶闖進來,水就被烤幹了,胃裏頭就開始鬧騰了。病人呢,就更煩躁了,煩躁到一定程度,就開始說胡話了,這就是咱們說的‘譫語’。”
    小弟子一聽,眼睛瞪得跟銅鈴似的:“啊?這麽神奇?那後來呢?”
    張仲景仙師繼續娓娓道來:“這一鬧騰,十天半個月的,病人可能會突然打個冷顫,然後開始拉肚子。這時候啊,你可別慌,這可不是病情加重了,而是邪氣在往外排呢,是身體要好轉的跡象。所以啊,這時候咱們得沉得住氣,別一拉肚子就給止瀉藥,那可就把邪氣又給堵回去了。”
    小弟子聽得一愣一愣的,又問:“那要是這時候病人腰以下不出汗,想尿尿又尿不出來,還犯惡心,腳底下還怕風,大便幹燥,小便應該多才對,結果又不多,這又是咋回事兒呢?”
    張仲景仙師一聽,這問題問得有點水平啊,於是更加來了興致:“這事兒啊,說明邪氣在身體裏頭搗亂呢。腰以下不出汗,那是邪氣把下焦給堵住了;想尿尿尿不出來,那是因為膀胱被邪氣給騷擾了;犯惡心呢,那是胃氣上逆;腳底下怕風,那是邪氣在下焦作祟;大便幹燥呢,那是因為津液被邪氣給榨幹了;小便不多呢,那是因為邪氣把水道給堵了。”
    “這時候啊,病人拉完大便後,可能會突然覺得頭疼得厲害,就像被誰敲了一悶棍似的。這時候你可別慌,那是因為邪氣往上衝呢。還有啊,這時候病人的腳底板肯定是熱的,那是因為胃氣往下走呢,胃氣一下行,邪氣就被帶著往下排了。”
    小弟子聽得目瞪口呆,半天才回過神來:“仙師啊,您這一番話,真是讓我醍醐灌頂啊!原來中醫這麽神奇,這麽深奧啊!”
    張仲景仙師笑了笑:“中醫啊,那可是咱們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要想學好中醫,不光得背書上的理論,還得多觀察病人,多思考。就像你剛才問的那個問題,看似複雜,其實隻要理解了中醫的陰陽平衡、邪氣入侵這些基本概念,就能迎刃而解了。”
    “所以啊,小夥子,要想在中醫這條路上走得遠,走得穩,就得多下功夫,多琢磨。別整天想著找捷徑,中醫這玩意兒,可沒有捷徑可走。”
    小弟子連連點頭,心裏暗暗發誓,一定要好好跟著仙師學習,將來成為一名懸壺濟世的大醫家。
    說到這裏啊,咱們得插一嘴。中醫啊,那可是咱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它講究的是陰陽平衡、五行相生相克,講的是天人合一、整體觀念。所以啊,要想學好中醫,不光得背書上的那些條條框框,還得用心去感悟、去體會。
    就像咱們剛才說的那個太陽病二日的例子啊,其實啊,它講的就是一個邪氣入侵、陽氣抗爭的故事。邪氣來了,咱們身體的陽氣就得跟它幹架。幹架的過程中呢,就會產生一些症狀,比如發燒、怕冷、煩躁啥的。這時候啊,咱們就得根據症狀來判斷邪氣的性質、位置,然後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就拿那個熨鬥大法來說吧,本來是想給病人來點溫暖療法,結果呢,卻把邪氣給推進胃裏頭了。這一推進啊,胃裏頭就亂套了,水被烤幹了,胃就開始鬧騰了。所以啊,治療的時候啊,咱們得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來製定治療方案,可不能一刀切、一鍋煮啊。
    還有啊,中醫講究的是預防為主。就像咱們平時說的“治未病”,那就是要在疾病還沒發生的時候就采取措施來預防它。所以啊,咱們平時啊,得多注意鍛煉身體、合理飲食、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啥的,這樣才能讓身體保持在一個健康的狀態,才能遠離疾病的困擾。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說到這裏啊,咱們再聊聊那個腳底板發熱的事兒。可能有人會問了:“腳底板發熱跟中醫有啥關係啊?”嘿,您還別說,這腳底板發熱啊,在中醫裏頭可是個大學問呢!
    咱們中醫講究的是經絡學說,認為咱們的身體裏頭有好多條經絡在運行氣血、溝通表裏。其中啊,有一條經絡叫做足陽明胃經,它可是從咱們的頭麵部一直走到腳底的。所以啊,當胃氣下行的時候啊,它就會沿著這條經絡往下走,走到腳底的時候呢,就會讓腳底板發熱。
    所以啊,下次您要是覺得腳底板熱乎乎的,可別急著脫襪子啊,那可能是您的胃氣在下行、邪氣在往外排呢!這時候啊,咱們得沉得住氣、耐心觀察,看看身體還有啥其他反應。要是真的覺得不舒服了、不對勁兒了,那咱們再去找大夫看看也不遲啊。
    再聊聊那個大便幹燥、小便不多的事兒吧。可能有人會問了:“大便幹燥跟小便不多有啥關係啊?”嘿,您還別說,這事兒啊,在中醫裏頭啊,也是講究得很呢!
    咱們中醫啊,認為咱們的身體裏頭有好多津液在滋潤著各個髒腑器官。這些津液啊,就像咱們身體裏的潤滑油似的,讓咱們的身體能夠正常運轉。所以啊,當邪氣入侵、陽氣抗爭的時候啊,這些津液啊,就可能會被消耗掉一部分。
    就像咱們剛才說的那個太陽病二日的例子啊,當邪氣把下焦給堵住的時候啊,大腸裏的津液就可能被消耗掉一部分,導致大便幹燥。同時呢,邪氣還可能把水道給堵住,導致小便不多。所以啊,治療的時候啊,咱們得想辦法把這些邪氣給趕出去、把水道給疏通開、把津液給補充上才行啊。
    喜歡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請大家收藏:()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