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陽病脈證並治(六十)

字數:6265   加入書籤

A+A-


    話說有一天,咱們這位聰明伶俐的小弟子,眉頭緊鎖,一臉困惑地跑到張仲景仙師麵前,雙手合十,虔誠地問道:“仙師啊,弟子心中有個大大的疑惑,就是遇到那種心下痞,也就是胸口下麵感覺堵得慌,像是有個大氣球頂著,而且還特別怕冷的人,咱們中醫有啥好辦法呢?”
    張仲景仙師一聽,哈哈一笑,捋了捋他那長長的白胡子,說道:“哦,這事兒啊,簡單!對於這種心下痞,又惡寒的家夥,咱們有個獨門秘籍,叫做附子瀉心湯,保證藥到病除!”
    小弟子一聽,眼睛瞬間亮了起來,仿佛看到了救星一般:“附子瀉心湯?聽起來好厲害的樣子!那仙師,這方子到底怎麽配呢?”
    張仲景仙師微笑著,開始娓娓道來:“附子瀉心湯,這個方子啊,總共有四味藥。大黃二兩,黃連一兩,黃芩一兩,還有附子一枚,記得哦,這個附子要先炮製去皮,然後單獨煮取汁。”
    “等等,仙師,您說的這個‘兩’是多少啊?咱們現代人可不太明白這個計量單位。”小弟子一臉迷茫地問道。
    張仲景仙師哈哈一笑:“無妨無妨,古之一兩,約等於今之五克。所以嘛,大黃就是10克,黃連、黃芩各5克,附子嘛,一枚附子大約也就二三十克的樣子,看大小而定啦。”
    “哦,原來如此,那接下來怎麽做呢?”小弟子恍然大悟,繼續追問。
    “來來來,看好了。”張仲景仙師開始詳細講解製配方法,“先把大黃、黃連、黃芩這三味藥切碎,注意啊,別切得太碎了,得留點嚼勁,哦不,是留點藥性。然後呢,用剛燒開的沸水,啊不對,是麻沸湯,也就是滾燙的開水兩升,把這三味藥泡進去,就像泡茶一樣,不過咱們這可不是喝茶,是治病救人呢!”
    “那泡多久呢?”小弟子瞪大眼睛,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須臾之間,也就是一小會兒,感覺藥味都泡出來了,就用筷子或者漏網啥的,把藥渣子絞出去。這時候,你之前煮好的附子汁就派上用場了,把這附子汁倒進去,攪拌均勻,咱們的附子瀉心湯就大功告成了!”張仲景仙師說完,還不忘得意地拍了拍手。
    “哇,聽起來好神奇啊!那仙師,這方子裏的每一味藥都有啥作用呢?”小弟子滿臉崇拜,仿佛看到了中醫的博大精深。
    張仲景仙師清了清嗓子,開始逐一介紹:“先說大黃吧,這家夥可是個猛將,能攻能守,既能清熱瀉火,又能活血化瘀,對於心下痞這種淤堵的毛病,它可是最拿手的。不過呢,它有點猛,所以用附子來製約一下,防止它太過火。”
    “黃連呢,這家夥可是個苦口婆心的老中醫,擅長清熱燥濕,解毒瀉火。對於那種因為內熱引起的各種不舒服,它都能一一化解。而且啊,它還有個好處,就是能清心火,讓人的心情變得舒暢起來。”
    “黃芩嘛,也是個清熱燥濕的好手,不過它更擅長於清肺火。你想啊,肺為華蓋,主一身之氣,肺火清了,全身的氣機也就順暢了。這下你明白為什麽它也能治療心下痞了吧?”
    “至於附子嘛,這家夥可是個多麵手,既能溫陽散寒,又能回陽救逆。對於那種特別怕冷,陽氣不足的人,附子可是救命稻草啊。不過呢,附子有毒,得小心使用,所以咱們先炮製一下,去掉毒性,再單獨煮取汁,確保安全有效。”
    小弟子聽得如癡如醉,仿佛置身於中醫的奇妙世界之中:“仙師啊,您這麽一說,我就全明白了。這附子瀉心湯,簡直就是四味藥的完美組合啊!既能清熱瀉火,又能溫陽散寒,還能活血化瘀,真是妙不可言!”
    張仲景仙師笑著點了點頭:“沒錯沒錯,中醫講究的就是辯證施治,因人而異。附子瀉心湯這個方子,就是針對那種寒熱錯雜,心下痞滿,惡寒發熱的病症而設。隻要辯證準確,用之得當,自然能藥到病除。”
    說到這裏,張仲景仙師突然話鋒一轉:“不過啊,小弟子,你可得記住了,學醫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中醫的奧秘無窮無盡,咱們得不斷學習,不斷探索,才能造福更多的蒼生啊!”
    小弟子一聽,立刻站起身來,恭敬地行了一禮:“弟子謹遵仙師教誨,定當勤學不輟,為中醫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張仲景仙師滿意地點了點頭,心中暗自欣慰:這小子,孺子可教也!
    勤奮好學的小弟子,天天跟在張仲景仙師屁股後麵,像個小尾巴一樣,總是追問他各種醫學難題。這不,小弟子又眨巴著求知若渴的大眼睛,提出了一個讓他困惑已久的問題:“師父啊,我聽說有人因為誤用了瀉下的藥物,結果心下痞,就是胸口那塊地方堵得慌,不舒服。這時候,您會給他們開瀉心湯。可是呢,有的人喝了瀉心湯,痞還是不解,反而還渴得要命,這是怎麽回事?又該咋整呢?”
    張仲景仙師一聽,嘴角微微上揚,心想:“這小子,問題還真不少,不過也好,正好借此機會給他上一課。”於是,仙師捋了捋他那長長的白胡子,緩緩道來:“哦,這個問題嘛,可是個經典案例。本來嘛,用了瀉下的藥,結果傷了脾胃,心下就痞了。這時候,咱們用瀉心湯,調和調和腸胃,一般來說,痞就解了。可是呢,要是碰到那種痞不解,還渴得要命,口燥心煩,連小便都不利索的家夥,咱們就得換個思路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小弟子一聽,眼睛瞪得圓圓的,就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啊?換個思路?那換什麽思路?用什麽方子呢?”
    仙師神秘一笑,說:“這時候啊,咱們就得請出五苓散這位大將了!”
    “五苓散?聽起來好高大上啊!師父,快說說,這五苓散到底是何方神聖?”小弟子迫不及待地問。
    仙師清了清嗓子,開始講述五苓散的奧秘:“這五苓散啊,可是個好東西,由豬苓、澤瀉、茯苓、桂枝、白術這五味藥組成。每一味藥都是精挑細選,各有千秋啊!”
    “首先說這豬苓吧,它可是個利水的高手,能把體內的多餘水分給排出去,特別適合那些水腫、小便不利的人。澤瀉呢,也是個利尿的好幫手,它不光能利尿,還能清濕熱,對於那些因為濕熱導致的小便不利,可是有一手哦!”
    “再來說說茯苓,茯苓可是個健脾安神的好東西。它既能健脾,又能滲濕,還能安神定誌,對於那些脾胃虛弱、心神不寧的人來說,簡直就是福音啊!”
    “桂枝呢,這個大家可熟悉了,它可是個溫陽散寒的能手。它不光能溫陽散寒,還能通經活絡,對於那些因為陽氣不足導致的一係列問題,比如怕冷、四肢不溫、痛經啥的,它都能搞定!”
    “最後說說白術,白術可是個健脾止瀉的專家。它既能健脾益氣,又能燥濕止瀉,對於那些脾胃虛弱、腹瀉不止的人來說,簡直就是救星啊!”
    小弟子聽得津津有味,就像是在聽一個精彩絕倫的故事一樣。仙師見狀,繼續往下說:“這五味藥啊,組合在一起,就像是五位大俠聯手作戰一樣,各顯神通,共同對付那個‘痞不解,其人渴’的敵人。它們既能利水滲濕,又能健脾止瀉,還能溫陽散寒,簡直就是無敵的存在啊!”
    “不過呢,這五苓散可不是隨便吃的哦。它得按照一定的比例來配製。你看啊,豬苓、茯苓、白術都是十八銖換算成現代就是9克),澤瀉是一兩六銖換算成現代就是8克),桂枝是半兩換算成現代就是2.5克)。把這些藥材都搗成粉末,然後用白開水調和成糊狀,每次吃一小勺方寸匙那麽大),一天吃三次。吃完之後啊,還得多喝點熱水,讓身體出點汗,這樣病才能好得更快哦!”
    小弟子一聽,眼睛又瞪圓了:“啊?還得出汗?這又是為啥呢?”
    仙師笑了笑,說:“這是因為啊,這五苓散能利水滲濕,把體內的濕氣給排出去。而出汗呢,也是排濕的一種方式。所以啊,多喝熱水,讓身體出點汗,能更好地幫助身體排濕哦!”
    說到這五苓散啊,其實它不僅僅能治療“痞不解,其人渴”的症狀哦!它可是個多麵手呢!
    比如說啊,有些人因為脾胃虛弱,總是拉肚子,這時候,五苓散就能派上用場了。它裏麵的白術和茯苓啊,都是健脾止瀉的好東西,能把脾胃給調理得服服帖帖的,讓拉肚子的問題迎刃而解!
    再比如說啊,有些人因為體內濕氣太重,總是感覺身體沉重、乏力,連走路都費勁。這時候啊,五苓散也能大顯身手!它裏麵的豬苓和澤瀉啊,都是利水滲濕的高手,能把體內的濕氣給排得幹幹淨淨的,讓你感覺身輕如燕、精神煥發!
    還有啊,有些人因為陽氣不足,總是感覺手腳冰涼、怕冷。這時候啊,五苓散裏麵的桂枝就能發揮作用了!它可是個溫陽散寒的能手哦!能把體內的陽氣給補足,讓你再也不怕冷了!
    有一天,咱們這位好奇寶寶小弟子,眨巴著大眼睛,一臉懵懂地問:“師父啊,我有個問題想請教。就是那個傷寒病,出了汗,看似好了之後,胃裏卻開始鬧騰,心口窩那兒感覺硬邦邦的,這該咋整呢?”
    張仲景仙師一聽,哈哈一笑,捋了捋長髯,故作神秘地說:“哦?你這小家夥,今天算是問到點子上了!這事兒啊,得從一個神奇的方子說起——生薑瀉心湯!這可是我的獨家秘製哦!”
    小弟子一聽,眼睛立馬亮了,仿佛看到了救星:“師父,快說說,這生薑瀉心湯到底是啥寶貝?怎麽做?又能治啥?”
    張仲景仙師清了清嗓子,開始他的爆笑藥方課:“好吧,既然你這麽好學,為師就好好給你講講。這生薑瀉心湯啊,專門對付那些傷寒剛好,胃卻開始‘罷工’的朋友們。你想想,傷寒一場,出汗排毒,看似勝利了,結果呢?胃這個‘後勤部長’卻鬧情緒了,心下痞鞕就是心口窩那兒堵得慌,硬邦邦的),幹噫食臭打嗝都是食物發酵的臭味),脅下有水氣感覺肋骨那邊濕漉漉的不舒服),腹中雷鳴肚子咕嚕咕嚕叫個不停),甚至還可能拉肚子。這時候,生薑瀉心湯就該閃亮登場了!”
    “來來來,咱們先看看這方子裏的明星陣容:生薑四兩、炙甘草三兩、人參三兩、幹薑一兩、黃芩三兩、半夏半升、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記住啊,古代的一兩咱們現在換算成5克,所以生薑就是20克,炙甘草、人參、黃芩都是15克,幹薑5克,半夏嘛,大約是現在的30克左右因為半夏半升比較難精確換算,咱們就大概估摸著來),黃連5克,大棗嘛,就是12顆啦!”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小弟子一邊聽一邊點頭,嘴裏還小聲念叨著:“生薑20克,炙甘草15克……師父,這些藥材都是幹啥用的啊?”
    張仲景仙師笑了笑,繼續他的幽默講解:“別急,咱們一個個來。生薑,那可是暖胃的小能手,能把胃裏的寒氣驅得無影無蹤,還能止嘔,讓你的胃舒服多了。炙甘草呢,就像是胃裏的和事佬,既能補氣,又能調和各種藥材,讓它們不打架,齊心協力為你的身體服務。人參嘛,大補元氣,讓你的身體有足夠的能量去對抗這些小毛病。幹薑和生薑雖然都是薑家的,但幹薑更擅長溫中散寒,對於胃裏的寒氣,那可是手到擒來。”
    “黃芩和黃連,這倆可是清熱燥濕的高手,專門對付那些因為濕氣太重而鬧脾氣的胃。半夏呢,化痰止嘔,對於那種打嗝帶臭味的症狀,半夏可是有一手的。最後,大棗,別看它不起眼,那可是調和脾胃的小甜心,能讓整個方子更加溫和,不會傷到你的正氣。”
    “好了,藥材都介紹完了,咱們來看看怎麽做這個湯吧。首先,你得把這些藥材統統放進鍋裏,加上滿滿一鬥水咱們現在大約換算成1000毫升吧)。然後,開大火煮,煮到水剩下大約一半600毫升左右),這時候,把藥渣撈出來,隻留下藥水。接著,再把藥水倒回鍋裏,小火慢燉,直到藥水濃縮到大約三分之一也就是300毫升左右),這時候,生薑瀉心湯就大功告成了!”
    小弟子聽得津津有味,眼睛裏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師父,這湯喝起來啥味兒啊?會不會很苦?”
    張仲景仙師哈哈大笑:“你這小家夥,就知道問味道。其實啊,這湯的味道嘛,因為有生薑和大棗的調和,苦中帶有一絲甘甜,還有生薑的辛辣,喝起來還算爽口。不過啊,記住,這可不是什麽美味佳肴,是藥三分毒,得對症下藥才行哦!”
    “至於怎麽喝,很簡單,一天分三次喝,每次喝大約100毫升,溫溫的喝下去,讓藥液緩緩滋潤你的胃。不出幾天,那些胃裏的不舒服啊,就該跟你說拜拜了!”
    小弟子聽得連連點頭,滿臉敬佩:“師父,您真是太厲害了!這方子聽起來就像是一場精彩的戰鬥,各種藥材各司其職,共同打敗敵人!我以後也要成為像您一樣厲害的中醫!”
    喜歡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請大家收藏:()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