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陽明病脈證並治十二)
字數:6210 加入書籤
話說有一天,咱們這位聰明伶俐的小弟子,眉頭緊鎖,一臉求知若渴的模樣,蹦躂到張仲景仙師麵前,張口就問:“師父啊,我這心裏頭有個大大的疑問,就像那饞貓盯著魚骨頭,不拔出來心裏癢癢。您說說,這陽明病啊,要是碰上個人多汗,汗水跟不要錢似的往外淌,這該咋整呢?有沒有啥靈丹妙藥,能讓這津液別再這麽任性地往外跑了?”
張仲景仙師一聽,嘿,這小子今兒個是動了真格了,便捋了捋長髯,笑眯眯地說:“小子,你這問題問得好,問得妙,問得為師我都想拍手叫好!陽明病啊,要是碰上多汗,那可是有講究的。你想啊,這汗一出多了,津液不就虧了嘛,胃裏頭可就幹燥得跟旱季的沙漠似的。胃一幹,大便能順暢嗎?當然不能,大便就會變得跟石頭一樣硬邦邦的。大便硬了,人就開始說胡話了,為啥?因為腸道裏的熱氣往上衝,把腦袋都給燒糊塗啦!這時候啊,咱們得請出小承氣湯這位‘腸道清道夫’來幫忙啦!”
小弟子一聽,眼睛一亮,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連忙追問:“師父,這小承氣湯到底是啥寶貝?怎麽做?快給我細細道來!”
張仲景仙師故作神秘地一笑,說:“別急,聽我慢慢道來。小承氣湯啊,那可是由大黃、厚樸、枳實這三位大將組成的‘鐵三角’。大黃呢,是四兩換算成現代計量,就是20克,記住啊,古代一兩咱們就當它5克來算),這家夥可是個猛將,能清熱瀉火,通便攻積,就像是腸道裏的推土機,把積滯的垃圾一掃而空。厚樸呢,二兩10克),這家夥溫和多了,能行氣消脹,燥濕除滿,就像是腸道裏的按摩師,給腸道做做spa,讓它放鬆放鬆。枳實呢,三枚大約也是15克左右,這得看大小,咱們就這麽估算著),這家夥可是個多麵手,既能行氣又能化痰,還能消積導滯,就像是腸道裏的交警,指揮著交通,讓一切都井然有序。這三味藥啊,一起下鍋,用水四升換算成現代計量,大約是800毫升),煮到隻剩下一升二合大約是240毫升),然後把藥渣過濾掉,分兩次,溫溫地喝下去。要是第一次喝了就拉了肚子,那就別再喝了,剩下的留著下次備用;要是不拉,那就一口氣全喝了,別猶豫!”
小弟子聽得目瞪口呆,心想:“這藥方真是絕了,簡直就是腸道的超級英雄啊!”不過,他轉念一想,又問道:“師父,這藥材的作用我雖然懂了,但為啥非得是這三味藥組合在一起才行呢?單獨用不行嗎?”
張仲景仙師一聽,哈哈大笑,說:“你這小子,問題還真不少。告訴你啊,藥材配伍那可是有大學問的。就像炒菜一樣,單炒一個菜,味道可能平平無奇,但要是把幾個菜搭配在一起炒,那味道可就絕了。大黃呢,是主攻手,負責清理腸道的垃圾;厚樸呢,是輔助手,負責調理腸道的氣機;枳實呢,是協調手,負責疏通腸道的擁堵。它們三個在一起,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威力,讓腸道恢複往日的通暢和活力。”
小弟子一聽,恍然大悟,連連點頭,說:“師父,您這一番講解,真是讓我醍醐灌頂啊!原來中藥配伍還有這麽多講究,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張仲景仙師滿意地點點頭,說:“孺子可教也。不過啊,你得記住,雖然小承氣湯是個好東西,但也不能濫用。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都不一樣,用藥得因人而異。就像你吃飯一樣,不能看到好吃的就一個勁兒地往嘴裏塞,得根據自己的胃口和需要來吃。所以啊,用藥也得講究個‘適量’和‘對症’,這樣才能藥到病除。”
小弟子一聽,連忙點頭稱是,心裏暗暗發誓:“以後一定要好好學習中醫知識,爭取成為一名像師父一樣醫術高超的大夫。”
小弟子,眉頭緊鎖,一臉疑惑地跑到張仲景仙師麵前,就像個十萬個為什麽的小寶寶,開口就問:“師父啊,我這心裏頭有個大大的疑問,得請您這活神仙給解答解答。您說說,這陽明病要是碰上了譫語、發熱潮、脈滑還跳得飛快的情況,咱們得用什麽藥方子來搞定它呢?”
張仲景仙師一聽,嘿,這小子今天這是想考驗考驗我啊!不過咱是誰?醫聖是也!於是,仙師捋了捋他那飄逸的長髯,笑眯眯地說:“小子,問得好!陽明病嘛,要是出現了譫語連連,好像跟鬼神聊天似的;發熱潮得跟夏天的海浪一樣,一波接一波;脈象又滑又快,跟兔子賽跑似的,這時候啊,咱們就得請出小承氣湯這位大將了!”
小弟子一聽,眼睛立馬亮了起來,就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小承氣湯?聽起來挺有意思的,師父,快給我講講這方子是怎麽配的,還有這些藥材都是幹啥用的?”
仙師一看小弟子這求知若渴的樣子,心裏那叫一個樂嗬,於是便開始娓娓道來:“聽好了啊,小承氣湯這方子,簡單卻不平凡,主要由大黃、厚樸、枳實三位大將組成。咱們先說這大黃,古代四兩,換算到現在就是20克,這可是個厲害角色,清熱解毒、瀉下攻積,就像腸道裏的清道夫,能把那些堆積的垃圾、毒素一掃而空,讓你的肚子舒坦得跟做了個spa似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再說這厚樸,二兩換算成現代計量就是10克,它可是個溫中行氣的高手,就像個按摩師,能幫你的脾胃揉揉肚子,促進消化,讓那些脹氣的、不消化的症狀統統消失無蹤。”
“最後這枳實,三枚炙過之後,咱們也得算上大約15克,它可是個理氣寬中的好幫手,能把那些鬱結的氣機給理順了,讓你的身體內部交通順暢,不再堵車。”
小弟子一聽,眼睛瞪得圓圓的,嘴巴微張,一副驚呆了的小表情:“哇塞,原來這三味藥這麽厲害啊!那它們是怎麽組合起來發揮作用的呢?”
仙師繼續講解:“這三味藥啊,就像是三個好朋友,分工明確又配合默契。大黃主攻,厚樸輔助,枳實調節,一起煮成湯,就像是一場精彩的交響樂,每個音符都恰到好處,共同演奏出治愈疾病的樂章。煎藥的方法也不複雜,把這三味藥用四升水,也就是現在的八斤水,放到鍋裏小火慢燉,煮到隻剩下一升二合,也就是大約兩碗多一點,然後把藥渣過濾掉,分兩次溫服。記住啊,第一次喝了就拉粑粑了,那就別再喝了,免得拉虛了;要是沒動靜,那就把剩下的全喝了,保證藥到病除!”
小弟子聽得津津有味,還不忘插科打諢:“師父,您這比喻真是太生動形象了,聽得我都想立馬去廚房開灶了!不過話說回來,這方子真有那麽神嗎?”
仙師一聽,哈哈大笑:“神不神,你試試就知道了!不過啊,咱們中醫講究的是辨證施治,同樣的病,不同的人,方子可能就得調整。所以,學中醫啊,不僅要記住方子,更要理解背後的醫理,這樣才能靈活運用,成為真正的醫者。”
小弟子連連點頭,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師父,我明白了,這就像做飯一樣,同樣的食材,不同的人做,味道就是不一樣。中醫也是這樣,得因人而異,因病而異。”
仙師滿意地點點頭:“孺子可教也!不過啊,我還得提醒你一句,這小承氣湯雖然好用,但也不能濫用。陽明病譫語、發熱潮、脈滑疾,這是實證、熱證的表現,要是碰上虛證、寒證,用了這方子,那可就得不償失了。所以啊,學中醫,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手下有方。”
小弟子一聽,趕緊拿出小本本認真記錄下來,還不忘調侃一句:“師父,您這簡直是醫學界的段子手啊,講個藥方都能講得這麽生動有趣,要是您去說相聲,肯定也能火一把!”
仙師一聽,笑得前仰後合:“哈哈,你這小子,真是越來越會說話了。不過啊,我還是更喜歡做我的醫聖,畢竟,治病救人,那可是咱的天職啊!”
說完,師徒倆相視一笑,繼續沉浸在中醫的海洋中,探索著那些古老而又神奇的智慧。
話說回來,這小承氣湯啊,雖然看起來簡單,但其中蘊含的醫理可不少。大黃這味藥,性寒味苦,是瀉下的猛將,能夠蕩滌腸胃,清除體內的實熱。但你可別小看它,它可不是一味地猛攻猛打,而是有章有法。在《神農本草經》裏,大黃就被譽為“將軍”,意為它像將軍一樣,勇猛而有序,既能攻敵,又能自保。
厚樸呢,則是個溫文爾雅的君子,它性溫味辛,能夠行氣消脹,寬中除滿。在中醫裏,氣是生命活動的動力,氣滯則病生。厚樸就像個調解大師,能夠調和氣機,讓身體內部的交通恢複順暢。
至於枳實,它可是個多麵手,既能行氣又能消積。在《本草綱目》裏,李時珍就稱讚它“利氣,寬腸,治胸膈痰滯,脅脹食積”。你看,這枳實就像是個全能選手,既能解決氣滯的問題,又能消除食積的煩惱。
這三味藥組合在一起,就像是一個完美的團隊,既有攻擊力又有防禦力,既能清除體內的垃圾又能調和身體的氣機。所以,當你遇到陽明病譫語、發熱潮、脈滑疾這種情況時,不妨試試這小承氣湯,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哦!
有一天,咱們的小弟子,一臉呆萌地跑過來,眼睛裏閃爍著求知的光芒,仿佛發現了新大陸一般,張口就問:“師父啊,弟子心中有個大大的疑惑,那個陽明病啊,要是給病人服了承氣湯之後,他既不放個痛快的小屁轉失氣),第二天也不繼續‘排毒’大便),這究竟是唱的哪一出啊?”
張仲景仙師一聽,嘿,這小子今兒個是打算給我來個難題啊!不過嘛,既然徒弟有疑問,師父自然得傾囊相授,還得講得讓他笑中帶悟,悟中帶笑。於是,他清了清嗓子,緩緩道來:“這事兒啊,咱們得從頭捋一捋,陽明病嘛,就像是身體裏的‘小火山’,熱氣騰騰,急需泄洪。承氣湯呢,就像是那及時的‘滅火器’,專門對付這股子‘邪火’。”
“但是啊,你知道嗎?每個人的體質都是獨一無二的,有的人是‘烈火真金’,吃了承氣湯,‘噗嗤’一下,小火苗滅了,肚子裏的‘氣球’也癟了,放幾個響屁,那叫一個痛快,第二天,‘排毒通道’暢通無阻,整個人都輕盈了。可有的人呢,偏偏是‘溫室裏的花朵’,體質虛弱,雖然也是陽明病,但內裏卻是‘空有其表’,虛得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就像你問的這種情況,吃了承氣湯,既不排氣也不排便,第二天還繼續‘便秘’,這背後的原因啊,很可能是裏虛——也就是說,他的身體內部已經沒有足夠的‘動力’去推動那些‘垃圾’往外排了。這時候,你再給他上承氣湯,那可就是‘雪上加霜’了,因為他的身體已經承受不住這樣的‘猛烈攻勢’了。”
“咱們中醫講究的是‘辨證施治’,就像做飯一樣,你得知道客人喜歡吃什麽口味,才能做出一桌讓人滿意的佳肴。治病也是如此,得根據病人的體質、病情來選擇合適的藥方。如果一味地按照書本上的方子來,那可就成了‘照本宣科’的庸醫了。”
“所以,當遇到這種情況,咱們得先摸摸病人的脈象。脈象微澀,就像是幹枯的河流,水流不暢,這就提示我們,病人的內裏已經虧虛,不能再給他用那些猛烈的瀉藥了。這時候,咱們得換個思路,用點溫和的法子,比如補補脾胃,讓身體慢慢恢複元氣,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說到這裏,小弟子似懂非懂地點點頭,但眼神裏還是帶著一絲疑惑。看來,不給他來點生動的比喻,他是不會輕易放過的。於是,張仲景仙師繼續發揮他的“幽默大法”:
“想象一下啊,你的身體就像是一個大大的工廠,陽明病就像是工廠裏的生產線出了問題,產品堆積如山,急需清理。承氣湯就像是派來的‘清潔工’,正常情況下,‘清潔工’一來,三下五除二,生產線就恢複了正常。但要是這個工廠本身就‘營養不良’,動力不足,連‘清潔工’都帶不動,那你還指望他能幫你把生產線上的垃圾都清理幹淨嗎?”
“所以啊,這時候咱們得先把工廠的‘電源’給接上,讓它有足夠的能量去運轉。比如,給脾胃加點‘油’,讓它們能夠正常地消化食物,吸收營養,這樣,身體才會有足夠的能量去推動那些‘垃圾’往外排。不然,你就是給他再多的承氣湯,也隻能是‘望洋興歎’了。”
小弟子一聽,眼睛一亮,仿佛瞬間打通了任督二脈,恍然大悟道:“哦~原來如此!師父,您這比喻真是太形象了,我這下算是徹底明白了!”
張仲景仙師欣慰地點點頭,心中暗喜:這小子,總算是開了竅了。不過,為了讓他更加深刻地記住這個知識點,還得再給他來點“猛料”:
“對了,我再給你講個笑話吧。有一天,一個陽明病的病人去找醫生看病,醫生說:‘你得吃承氣湯。’病人吃了之後,第二天又來找醫生:‘醫生啊,我吃了你的藥,怎麽還是不排便呢?’醫生問:‘你昨天放了幾個屁?’病人說:‘一個也沒放。’醫生說:‘那你這病難治啊!’病人問:‘為啥?’醫生說:‘因為你的肚子已經‘罷工’了,連放個屁的力氣都沒有了,你還想讓它排便?’病人一聽,差點沒暈過去。”
小弟子一聽,哈哈大笑,連眼淚都笑出來了。張仲景仙師說:“看吧,這就是裏虛的表現。所以啊,咱們治病,不能隻看表麵現象,得深入探究病因,才能找到真正的解決辦法。”
喜歡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請大家收藏:()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