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陽明病脈證並治十一)

字數:6097   加入書籤

A+A-


    有一天,小弟子蹦蹦跳跳地跑到張仲景仙師麵前,一臉好奇地問:“師父,師父!我聽說陽明病裏頭有個說法,說‘實則譫語’,這是咋回事兒啊?是不是病人一犯病就開始說胡話,跟中邪似的?”
    張仲景仙師一聽,哈哈大笑,捋了捋他那長長的白胡子,說:“小徒啊,你這問題問得有意思!咱們中醫啊,講究的就是陰陽平衡,五行相生相克。陽明病呢,簡單來說,就是陽明經出了問題,陽明經啊,在中醫裏可是個管消化、管能量的大戶,要是它鬧脾氣了,那身體可就得亂套了。”
    “來,咱們先說這‘實則譫語’。你想啊,陽明經要是實了,也就是陽明熱盛,能量過剩,身體裏的火苗子呼呼地燒,燒得人都快成烤全羊了。這時候呢,大腦也跟著遭殃,就像電腦cpu過熱,程序就開始亂碼,人就開始說胡話了。這就叫‘實則譫語’。你想想看,是不是跟電腦中毒了,屏幕上一堆亂碼亂跳差不多?”
    小弟子一聽,眼睛一亮,拍手笑道:“哈哈,大師您這麽一說,我就明白了!那譫語是不是就是病人開始胡說八道,什麽‘我是外星人,來地球考察’之類的?”
    張仲景仙師笑得差點岔氣,拍了拍小弟子的肩膀說:“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不過啊,病人的胡話可不一定都那麽有趣,有時候可能是恐懼、煩躁,或者是說些讓人聽不懂的話。反正啊,就是大腦被那股子熱勁兒給攪亂了。”
    “那咱們再說說這‘虛則鄭聲’。鄭聲啊,就是重複地說一些沒有意義的話,比如‘嗯嗯啊啊,好好好’,就像錄音機卡帶了似的。這又是咋回事兒呢?”張仲景仙師故意賣了個關子。
    小弟子撓了撓頭,想了想,說:“是不是陽明經虛了,能量不夠,大腦也跟著營養不良,所以說話就沒頭沒尾的,反複重複?”
    “孺子可教也!”老中醫大師豎起了大拇指,“沒錯,陽明經要是虛了,身體裏的能量就不夠用了,大腦也跟著犯迷糊。這時候呢,病人說話就沒啥邏輯,反複重複一些沒意義的話,就像咱們有時候熬夜熬狠了,第二天說話也顛三倒四的,差不多就是這個理兒。”
    “那師父,您說這譫語和鄭聲,哪個更嚴重啊?”小明一臉認真地問。
    張仲景仙師歎了口氣,說:“說實話,這兩個都不是啥好事兒。譫語呢,說明身體裏的火太大了,得趕緊想辦法滅火;鄭聲呢,說明身體太虛了,得趕緊補充營養。不過啊,要是病人出現了直視、譫語、喘滿這些症狀,那就比較麻煩了,可能預示著病情危重,得趕緊搶救。”
    “直視?喘滿?這是啥意思啊?”小弟一臉茫然。
    張仲景仙師解釋道:“直視啊,就是眼睛直直地盯著一個地方看,眼珠子都不轉一下,這說明病人的精神已經渙散了;喘滿呢,就是呼吸急促,胸口憋悶,這說明病人的呼吸係統也受到了影響。這些症狀加在一起,就說明病人的病情已經很嚴重了,可能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小弟子聽得一愣一愣的,忍不住問:“那師父,您說這陽明病要是治不好,會不會真的就……”
    張仲景仙師搖了搖頭,說:“中醫講究的是辯證施治,因人而異。雖然陽明病有時候病情危重,但隻要咱們辯證準確,用藥得當,還是有可能挽回的。當然啦,預防總是勝於治療,咱們平時還是得注意保養身體,別讓陽明經出問題。”
    “那師父,您說這陽明病要怎麽預防啊?”小弟子一臉求知欲。
    張仲景仙師想了想,說:“其實啊,預防陽明病就跟咱們平時養生差不多。首先呢,得注意飲食,別吃太多辛辣、油膩、刺激的食物,免得陽明經上火;其次呢,得注意休息,別熬夜,免得身體透支;再者呢,得注意情緒管理,別老發脾氣,免得肝氣鬱結,影響陽明經的疏泄。總的來說啊,就是得讓身體保持在一個平衡、和諧的狀態。”
    小弟子聽了,點了點頭,說:“師父,您說得太對了!我以後一定注意,好好保養身體,不讓陽明經出問題。”
    張仲景仙師笑了笑,說:“這就對了!小徒啊,你記住啊,咱們中醫啊,講究的就是天人合一,順應自然。隻要咱們平時注意飲食、休息、情緒管理這些方麵,就能讓身體保持在一個健康、平衡的狀態。當然啦,要是真的生病了,也別怕,趕緊找大夫看病,辯證施治,總能找到解決辦法的。”
    說到這裏,張仲景仙師突然話鋒一轉,開玩笑地說:“不過啊,小徒啊,你可別仗著自己年輕就瞎折騰啊!要是真把陽明經給折騰壞了,到時候別說譫語、鄭聲了,恐怕連話都說不出來了呢!”
    小弟子一聽,嚇得趕緊擺手,說:“不不不,師父,我可不敢!我以後一定好好保養身體,不讓陽明經出問題。”
    張仲景仙師哈哈大笑,拍了拍小弟子的肩膀說:“好小子!記住你今天說的話啊!咱們中醫啊,講究的就是預防為主,治療為輔。隻要咱們平時多注意保養身體,就能少生病、不生病。當然啦,要是真的生病了,也別怕,趕緊找大夫看病就行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說完,張仲景仙師就揮揮手,讓小弟子回去了。小弟子呢,也開開心心地離開了診所,心裏暗暗發誓:以後一定要好好保養身體,不讓陽明經出問題!
    有一天,小弟子眨巴著求知若渴的大眼睛,一臉認真地湊近張仲景仙師,開口就問了個讓人忍俊不禁的問題:“仙師啊仙師,我這心裏頭有個大大的疑惑,就想問問您,那陽明病啊,為啥一發汗就多呢?這裏麵有啥門道不?”
    張仲景仙師麵帶微笑,眼神慈祥地說:“哈哈,小家夥,你這問題問得好,也問得巧。陽明病啊,在咱們中醫裏頭,那可是個熱鬧的家夥,它跟太陽病、少陽病那些個兄弟不一樣,陽明主裏熱,要是得了陽明病,那身體裏頭就像燒開了的水壺,熱氣騰騰的。這時候,你要是想著用發汗的方法來退燒,嘿,那可就得小心了。”
    小弟子撓頭道:“為啥呢?不是說發汗能解表散熱嗎?”
    仙師搖頭晃腦,細細道來:“話雖如此,但陽明病不同啊。你想啊,這身體裏頭已經熱得跟蒸籠似的了,你再拚命往外發汗,那不是火上澆油嘛!陽明病發汗多,其實就是身體在告訴你,這熱啊,得從裏頭往外散,但你要是強行用外力幫它散,散了表麵的熱,裏頭的火沒滅,那可就糟糕了。輕則傷津耗液,重則……哎,不說了,說重點吧。”
    小弟子緊張地問:“重點是啥?會不會有啥生命危險?”
    仙師故作神秘道:“若是發汗發過了頭,那可是會亡陽的喲!亡陽啊,就是身體的陽氣大量流失,陽氣是啥?那可是咱們生命的小火苗,沒了它,你說會怎樣?”
    小弟子恍然大悟道:“哦~就像冬天裏沒有暖氣,那不得凍成狗啊!”
    仙師笑出聲來:“哈哈,雖不中亦不遠矣。亡陽之人,會出現譫語,就是胡說八道,那是因為心神不寧,陽氣不足以支撐精神活動了。再者,脈短,脈短意味著氣血嚴重不足,生命力在衰退,這可是個大大的不妙啊!要是遇到這種情況,預後往往不佳,所以說‘脈短者,死’。”
    小弟子一臉驚恐道:“那……那豈不是完了?”
    仙師拍拍弟子的肩膀,安慰道:“別急別急,事情還有轉機呢。要是脈自和,也就是說,雖然發汗多了點,但脈象還算平穩,那就說明身體的自我調節能力還在,陽氣雖有損失,但還未到不可挽回的地步。這時候,隻要及時調養,補充津液,固護陽氣,還是有救的,所以說‘脈自和者,不死’。”
    小弟子鬆了一口氣:“原來如此,看來發汗這事兒,還真得悠著點。”
    仙師點了點頭,繼續說:“沒錯,中醫講究的是平衡,陰陽平衡,寒熱平衡,發汗也是一門藝術,得恰到好處才行。陽明病發汗多,那是身體在抗議呢,告訴你:嘿,哥們兒,悠著點,咱這火可不是那麽好滅的!”
    說到這裏,咱們不妨再插個題外話,說說這陽明病到底是個啥玩意兒。陽明病啊,簡單來說,就是腸胃係統出了問題,熱氣積聚在裏麵,排不出去,就像鍋裏煮著開水,蓋子卻蓋得緊緊的。這時候,你要是想著打開蓋子發汗),那熱氣病邪)是會出來一些,但鍋裏的水身體的津液)也會大量蒸發掉,弄不好還把鍋底給燒穿了亡陽)。
    所以啊,治療陽明病,關鍵是要找到那個“鍋蓋”的開關,讓它自然排氣,而不是強行打開。這就得用到中醫裏的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等方法了,比如白虎湯之類的方劑,那都是對付陽明病的高手。
    有一天,咱們的小弟子蹦蹦跳跳地跑到張仲景仙師麵前,一臉好奇地問:“師父啊,我有個事兒特好奇,傷寒病要是又吐又瀉之後,病情還是不見好轉,這背後有啥玄機呢?”
    張仲景仙師一聽,嘿,這小子還挺愛鑽研嘛,於是笑眯眯地說:“喲,小家夥挺有心啊,來來來,聽我慢慢道來。”
    仙師清了清嗓子,開始了他的“傷寒解密之旅”:“傷寒這家夥,要是折騰得你又是吐又是拉的,完了還不肯善罷甘休,那就得小心了。尤其是當你五六天,甚至十多天都不拉粑粑,這時候,太陽都快下山了日晡所),你卻開始覺得身體裏像有團火在燒,熱得不行,而且啊,你之前怕冷的症狀居然沒了,反而開始胡言亂語,好像見到了鬼一樣。這還不算完,要是病情再嚴重點,一發病起來,連親媽都不認識了,手還到處亂摸,像是在找什麽東西,眼神直勾勾的,看著都讓人心裏發毛,還微微喘著氣,一副緊張不安的樣子。這時候啊,你得趕緊摸摸自己的脈,要是脈弦,嘿,還有救;要是脈澀,那可就得小心了,情況不妙啊!”
    小弟子一聽,眼睛瞪得圓圓的,心想:“這傷寒病也太會玩心理戰了吧!”
    仙師看小弟子一臉驚愕,接著說道:“不過呢,也別太擔心,如果症狀輕點的,就隻是發燒加上說胡話,這時候,咱們的大承氣湯就該閃亮登場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承氣湯?聽起來好厲害的樣子!”小弟子眼睛一亮,仿佛看到了救星。
    仙師點了點頭,開始詳細介紹起大承氣湯的配方:“這方子啊,簡單卻又不簡單,裏麵有四味藥:大黃四兩換算成現代就是20克,記住啊,古代一兩約等於現代5克),厚樸半斤也就是25克,去皮後炙烤),枳實五枚炙烤過,數量嘛,看大小,大約也是幾十克),還有芒硝三合這個比較特殊,大約是15克左右)。製作起來也不難,就像是在調配一場中藥界的‘四大天王’演唱會。”
    “首先呢,你得把一大鍋水大約十升吧)燒開,然後把厚樸和枳實這兩位‘搖滾老炮兒’先下鍋,煮啊煮,煮到水剩下大約一半五升)的時候,把藥渣撈出來。接著,讓大黃這位‘搖滾新星’加入進來,繼續煮,煮到水再少一半,大約剩下兩升。這時候,把大黃也撈出來,再把芒硝這位‘神秘嘉賓’撒進去,稍微在火上滾一滾,一兩沸就行,別煮太久,不然‘神秘感’就沒了。”
    “煮好之後呢,這湯藥得分兩次喝,溫溫的喝下去,舒服得很。要是喝完第一次就拉粑粑了,那就別再喝第二次了,咱們得講究個‘適量原則’,別貪杯哦!”
    小弟子聽得津津有味,心裏暗自琢磨:“這中藥配方,簡直就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音樂盛宴嘛!”
    仙師看小弟子若有所思的樣子,知道他已經入了門道,於是進一步解釋起這四味藥的作用:“大黃啊,那可是通便界的扛把子,清熱瀉火,攻積導滯,啥便秘、啥熱毒,在它麵前都得低頭;厚樸呢,行氣消脹的高手,肚子脹得跟氣球似的?找它沒錯;枳實,理氣寬中的能手,還能幫助大黃一起把腸道裏的垃圾往外推;芒硝呢,就厲害了,軟堅瀉下,還能清熱,就像是給腸道來了一場大掃除,讓一切阻礙都消失得無影無蹤。”
    “所以啊,這四味藥加起來,那就是強強聯合,對付傷寒後的便秘、發熱、說胡話這些症狀,簡直是手到擒來,藥到病除!”仙師說完,還拍了拍小弟子的肩膀,一副“你學會了嗎”的表情。
    小弟子一聽,眼睛亮得像星星:“師父,您這解釋得太生動了,我現在感覺我都能開藥方了!”
    仙師一聽,哈哈大笑:“小家夥,還早著呢,中醫這門學問,深著呢,得慢慢磨,慢慢悟。不過啊,有你這份熱情,我相信你遲早能成為一名出色的中醫。”
    喜歡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請大家收藏:()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