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封賞高定布局圖
字數:4626 加入書籤
這一日,賈瑀緩緩踱步,來到了內閣公房。
此時,李鴻漢早已等候在內,且時間已然不短。
賈瑀麵帶微笑,開口說道:“世叔,您來得可真早啊!”
李鴻漢抬眼瞧見賈瑀,爽朗地大笑起來:“習慣了,人年齡一大,睡眠也就少了。況且這等要事,我怎能不早來。”
賈瑀緊接著又說道:“小侄這一年在外奔波忙碌,多虧世叔您在京中費心照看。日後小侄定當報答世叔的恩情。”
李鴻漢擺了擺手,回應道:“咱們兩家那是什麽關係?你還說這麽見外的話。再說,照看也是應當的。”
賈瑀笑著應道:“世叔說的在理。不過小侄心中著實感激。”
就在這時,隻見王天培、葉高一前一後走進了公房。
王天培拱手行禮道:“賈大人,李大人,久等了。”
葉高也跟著說道:“是啊,讓諸位久等,實在抱歉。”
賈瑀微笑著回應:“無妨無妨,咱們開始吧。今日咱們聚在一起,所商議的乃是關於平播和廣西有功將士的封賞之事。”
葉高搶先發表看法:“依我之見,此次將士們戰功赫赫,應當重賞,方能激勵士氣。賈大人您領導有方,這可是大功一件啊!僅僅一年就平定兩場叛亂,賈瑀真乃高人。賈大人,我覺得這次不重賞不足以顯朝廷的誠意,也不足以對其他將士形成激勵啊!”
王天培斜睨了葉高一眼,說道:“葉大人所言極是,賈大人的功績有目共睹,這重賞自然是應當的。隻是這重賞的尺度還需仔細斟酌。賈大人,您覺得這賞該如何定奪?”
李鴻漢插話道:“不錯,賞罰須得當,不可過,亦不可不及。但賈大人此次功勞甚偉,咱們也得考慮周全才是。賈大人,您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葉高又道:“李大人,那您覺得怎樣的封賞才算合適?我覺得呀,咱們不能虧待了將士們,錢財、官爵都得給足了。”
李鴻漢沉思片刻,說道:“我看可以在財物和官爵上都有所表示。隻是這官職的晉升,還得斟酌再三,畢竟官場之事,牽一發而動全身。”
王天培反駁道:“財物尚可,這官職晉升,還需謹慎,以免造成官場混亂。賈大人,您覺得呢?”
葉高不悅道:“王大人,難道您覺得將士們的功勞不值得晉升官職?賈大人,您給評評理。”
賈瑀趕忙說道:“二位莫要爭執,咱們心平氣和地商議。如今朝堂局勢複雜,這封賞之事若處理不當,恐會引起諸多麻煩。”
李鴻漢也附和道:“是啊,都是為了朝廷,為了將士們,莫傷了和氣。咱們得權衡各方利弊,不可草率行事。”
葉高說道:“賈大人,此次能有這般成果,全靠您統籌帷幄,這封賞之事,您的意見最為重要。我們想聽聽您的意見。”
王天培也緊跟著說:“沒錯,賈大人,您說怎麽賞,咱們都聽您的。隻是這其中的分寸,還得您來把控。”
賈瑀卻假意推脫道:“這兩次出征之事,皆是由我領銜。我若參與這封賞之事,多有不妥,還是三位大人拿主意吧。”
葉高忙道:“賈大人,您這是哪裏的話,您不參與,咱們心裏可沒底。您在這兩次出征中的威望和影響力,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您就別推脫了,說說您的想法吧。”
王天培也說道:“是啊,賈大人,您的意見至關重要。這官場的規矩和門道,您比我們清楚得多。”
李鴻漢說道:“瑀兒,你就別推辭了,咱們一起商量著來。如今這局勢,咱們得同心協力,才好應對。”
葉高接著說:“賈大人,咱們可都是真心為了將士們好,您就別藏著掖著了。”
王天培也勸道:“賈大人,您就說說吧,我們都等著聽呢。”
賈瑀猶豫了一下,說道:“那我就說說我的淺見。我覺得將士們確實功不可沒,重賞是應當的。但在官職晉升上,要根據實際功績和能力來,不能一概而論。”
葉高連忙應道:“賈大人說得在理,那具體怎麽操作呢?”
賈瑀繼續說道:“比如那些在戰場上表現極為出色,有勇有謀的將領,可以適當晉升官職。而對於一般的將士,可以在財物上多些賞賜。”
李鴻漢點頭道:“嗯,這樣較為妥當。”
王天培也表示讚同:“賈大人考慮周全。”
葉高說道:“那就按賈大人說的辦。”
眾人熱烈討論之際,最終大家皆表示同意加大對有功將士的封賞。
然而,最後葉高、王天培、李鴻漢三人仍是按照最高的規格對將士們進行了封賞。馬得功、高大任等八人,獲封侯爵之位,榮耀加身。林啟賢、朱勁鬆等人則被賞賜兵部侍郎的官銜,得以在仕途上更進一步。公孫羽、鄭鹹安等也各自獲得升遷,前途一片光明。焦城、林龍等亦按照功勞的大小,一一被授予相應的官職。
川貴地區的各土司,有的得以升官,有的獲得賞賜。而那些在戰場上奮勇殺敵、不幸戰死或受傷的將士,也都一一得到了撫恤和妥善安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此次成功地平定嶽金鵬和南安郡王之亂,其背後所蘊含的意義可謂極其深遠且重大。要知道,那嶽金鵬所隸屬的勢力,乃是一個傳承了數百年之久的古老土司家族。這個家族曆經歲月滄桑,積累下了深厚的底蘊與龐大的勢力範圍。而南安郡王,則是那位負責鎮守南疆地區的重要藩王,手握重兵,威名赫赫。
在這兩場驚心動魄的戰役之中,我軍將士奮勇殺敵,勢如破竹。不僅一舉擊潰了叛軍的防線,還成功地繳獲了難以估量的巨額財富。這些財富包括堆積如山的金銀珠寶、珍貴無比的古玩字畫以及數不勝數的奇珍異寶等等。如此海量的財富被源源不斷地運送回府庫,使得原本略顯空虛的府庫瞬間變得充實起來,一時間財寶充盈,琳琅滿目。
也正因為如此,為了與賈瑀結下這個善緣,眾人在論功行賞之時都沒有吝嗇,給予了應有的豐厚賞賜。
趁著當下內閣局勢對自身頗為有利的時機,賈瑀猶如一隻蟄伏已久、伺機而動的獵豹一般,開始精心策劃起一場足以改變朝堂格局的大計來。他先是不動聲色地收集情報,分析各方勢力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然後在心中默默勾勒出一幅詳細的謀略藍圖。
待到時機成熟之際,賈瑀稍稍施展了幾個精妙絕倫的小計策,便輕而易舉地讓吏部那位向來與他不對付的劉侍郎,不得不接受被調任到福建擔任巡撫的安排。這一著棋走得實在是妙不可言,不僅成功地將眼中釘從關鍵位置挪開,還為接下來的計劃鋪平了道路。
隨著劉侍郎的離去,原本就人才濟濟的吏部竟然一時出現了沒有侍郎任職的罕見情況。然而,這對於早有預謀的賈瑀來說,卻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隻見他迅速抓住這個空當,如魚得水般地在吏部內部展開一係列巧妙布局。他一方麵暗中拉攏那些立場搖擺不定的官員,另一方麵又果斷打壓那些可能會妨礙他計劃實施的反對者。
賈瑀深知,要想徹底掌控朝廷的人事大權,僅僅依靠這些手段還是遠遠不夠的。於是乎,他在做出每一項決策之前都會反複斟酌思考,務必確保其精確無誤且萬無一失;而在付諸行動時更是小心謹慎、步步為營,絕不給對手留下任何可乘之機。正因如此,在這場激烈無比的權力博弈當中,賈瑀始終牢牢占據著上風,逐漸成為左右朝局走向的關鍵人物。
至此,他手中所掌握的權力愈發強大,也更便於為自己所屬派係中的眾人謀取到更為理想的官職。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盡管賈瑀在這場權力鬥爭中取得了顯著成果,但他所有的舉動皆是在合乎律法規定以及正常的官員調動與轉遷程序之下完成的,並未引起太多人的警覺或非議。
就在這個時候,朝堂之上風雲變幻,局勢錯綜複雜。而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焦點,無疑是齊王、楚王以及趙王這三位皇子之間激烈的明爭暗鬥。他們各自懷揣著野心與抱負,都渴望能夠登上那至高無上的皇位。
與此同時,朝廷中的兩位重臣——首輔葉高和次輔王天培也卷入了這場權力的漩渦之中。首輔葉高堅定地站在了齊王一邊,憑借其過人的智慧和謀略,不遺餘力地為齊王出謀劃策;而次輔王天培則選擇支持趙王,同樣運用自己的政治手段和人脈資源,幫助趙王在這場殘酷的爭奪中立穩腳跟。
於是乎,在朝堂之上,齊王派係和趙王派係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較量。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各種權謀詭計層出不窮。有時是唇槍舌劍的辯論,有時又是暗中較勁的布局,整個朝廷都被籠罩在一片緊張壓抑的氛圍之下。
相較之下,賈瑀的一些布局反而沒有那麽引人關注。
喜歡紅樓之萬人之上請大家收藏:()紅樓之萬人之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