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皇位之爭漸迷離

字數:5181   加入書籤

A+A-


    葉高和王天培終於在永正皇帝愈發冰冷的目光中,感受到了那如冰刃般透骨的寒意。兩人不由自主地停下了激烈的爭論,仿佛被瞬間凍住,大氣也不敢出。
    永正皇帝目光如炬,那淩厲的眼神仿佛能穿透眾人的靈魂。他緩緩扶了扶額頭,略顯疲憊地說道:“多說無益。內閣即刻擬一道旨意,讓京中四品以上官員,外官二品以上官員上奏折,舉薦太子人選。”
    眾人聽聞此言,心中皆是一驚,猶如平靜的湖麵被投入巨石,掀起驚濤駭浪。賈瑀率先站出來,恭敬地拱手說道:“陛下,此事事關重大,如此行事,恐怕會引發各方勢力的爭鬥,還望陛下三思。”
    李可正也緊接著說道:“賈大人所言極是,陛下。讓官員們舉薦太子人選,難免會有人為了自身利益而結黨營私,擾亂朝綱。陛下,此舉是否過於冒險?”
    永正皇帝冷哼一聲,那聲音中充滿了威嚴與不容置疑:“朕意已決,不必多言。朕倒要看看,這些官員心中到底屬意何人。難道朕還怕了這局麵不成?”
    李鴻漢也趕忙說道:“陛下,此舉或會讓朝堂陷入混亂,還請陛下慎重啊。”
    永正皇帝眉頭緊皺,不耐煩地說道:“朕心中有數,你們照辦便是。”
    內閣眾人麵麵相覷,深知此事已無轉圜餘地,隻能無奈地遵旨行事。
    回到內閣,眾人皆是愁眉不展,如霜打的茄子般垂頭喪氣。葉高忍不住說道:“這可如何是好?陛下此舉,無異於在朝中投下一顆重磅炸彈,不知會炸出怎樣的亂局。”
    王天培重重地歎氣道:“是啊,這勢必會掀起一場軒然大波,不知會有多少人因此陷入爭鬥之中,難以自拔。”
    賈瑀沉思片刻,眉頭緊鎖,說道:“事已至此,抱怨無用。我們當盡快擬好旨意,確保措辭嚴謹,盡量減少可能引發的混亂。”
    眾人紛紛點頭,神色凝重地開始著手起草旨意。
    葉高邊寫邊說道:“這旨意可不好擬,得字字斟酌,稍有不慎,怕是會引起更多麻煩。”
    李鴻漢接話道:“沒錯,既要體現陛下的旨意,又不能太過直白,引發不必要的猜測。”
    王天培煩躁地說:“真是頭疼,這可真是個棘手的活兒。”
    旨意下達之後,京城內外頓時炸開了鍋。官員們各懷心思,有的為了自身前途,如同熱鍋上的螞蟻般開始四處拉攏關係,妄圖在這場風波中謀取利益;有的則憂心忡忡,猶如驚弓之鳥,生怕卷入這場難以預測的風波。
    就在這混亂不堪的局勢中,又傳來令人震驚的消息。永正皇帝竟下旨釋放前齊王蕭緯,雖說尚未恢複其爵位,但好歹允許他回府。不僅如此,皇帝還冊封了蕭緯的長子為齊王世子。此外,皇帝更冊封了一位道士為通化真人,而此道士正是北靜王所推薦的郝衝之。
    這一係列的舉動使得原本就複雜的局勢愈發撲朔迷離,如同一團亂麻,讓人難以理清頭緒。
    朝中大臣們紛紛揣測皇帝的真實意圖,有人認為釋放齊王是皇帝念及舊情,為日後重新啟用齊王埋下伏筆;有人則覺得這不過是皇帝的一時心軟,齊王再無翻身之日。
    而冊封王衝之為通化真人,更是讓眾人議論紛紛,有人說北靜王借此進一步鞏固了自己在朝中的地位,也有人覺得這不過是皇帝沉迷道術的又一荒唐之舉。
    內閣之中,眾人再次聚集,商討對策。葉高憂心忡忡地說道:“陛下此舉,實在讓人摸不著頭腦,不知這朝局將會走向何方,是否會陷入無盡的黑暗與混亂。”
    王天培附和道:“是啊,這接二連三的人事變動,讓人應接不暇,我們如同在迷霧中摸索,當如何應對這詭譎莫測的局勢?”
    賈瑀沉思片刻,目光堅定地說道:“諸位稍安勿躁,此時我們更需冷靜觀察,切不可盲目行動。稍有不慎,便可能萬劫不複。”
    王子騰說道:“賈大人所言有理,我們需看清這背後的利益糾葛,謹慎謀劃,再做打算。切不可輕舉妄動,以免陷入無法挽回的境地。”
    葉高歎氣道:“可這樣幹等著也不是辦法,總得想點應對之策。”
    李鴻漢憂心道:“是啊,這局勢越來越複雜,真不知如何是好。”
    而在京城的各個角落,各方勢力也在暗中謀劃。齊王蕭緯回府後,雖閉門謝客,但他的心腹們卻在暗中活動,秘密聯絡各方勢力。他們或許在等待時機,準備重新崛起;或在謀劃著如何應對當前的複雜局勢,以保自身周全。
    與此同時,那些支持不同皇子的勢力也在加緊運作。他們四處收集情報,分析局勢,試圖在這場即將到來的風暴中搶占先機。而一些原本保持中立的官員,也在各方的拉攏和壓力下,不得不開始選擇陣營。
    京城中的氣氛愈發緊張,仿佛一場巨大的風暴即將來臨。而在這風暴的中心,永正皇帝依舊穩坐朝堂,他的心思如同深不見底的潭水,讓人難以捉摸。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聽到旨意,趙王認為自己的機會來了,分別拜訪了北靜王和王天培。
    北靜王府中,趙王一臉殷切地說道:“水兄,此次父皇的旨意,於我而言乃是天賜良機。還望水兄多多助力,事成之後,定當重謝。”
    北靜王水溶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精明,應道:“殿下,您放心,小王定當全力以赴。隻是這局勢複雜,各方勢力皆在暗中較勁,我們需得小心謀劃,切不可操之過急。”
    趙王急切道:“水兄,本王如今心急如焚,若不能趁此機會一舉成功,往後怕是再無翻身之日。還望王兄能多多費心,為本王拉攏更多的支持。”
    北靜王沉思片刻,說道:“殿下,您先莫急。小王會利用各種場合,向那些貴勳們暗示您的優勢和潛力。但您自己也需謹言慎行,莫要給他人留下把柄。”
    趙王連連點頭:“水兄所言極是,本王自當小心謹慎。隻是這貴勳之中,可有那態度堅決支持本王之人?”
    北靜王壓低聲音道:“殿下,目前已有幾位貴勳私下向我表露了支持之意,但他們也有所顧慮,擔心陛下的態度會突然轉變。”
    趙王皺眉道:“這可如何是好?水兄可有法子打消他們的顧慮?”
    北靜王輕輕搖頭:“此事急不得,還需從長計議。殿下,您且耐心等待,我自會想辦法。”
    趙王著急道:“水兄,本王可等不得啊,時間緊迫,機會稍縱即逝。”
    北靜王安撫道:“殿下,越是這時候越要穩住,切不可自亂陣腳。”
    而在內閣次輔王天培的府上,趙王同樣言辭懇切:“王大人,本王的未來可就仰仗您了。您在士林之中威望甚高,還需您多多費心。”
    王天培拱手道:“趙王殿下言重了,下官自當不遺餘力。隻是這拉攏人心之事,需得循序漸進,不可過於張揚,以免引起他人警覺。”
    趙王皺起眉頭,說道:“王大人,時間緊迫,本王實在等不及了。您務必加快速度,為本王爭取更多的支持。”
    王天培回道:“殿下,下官明白您的急切心情。但欲速則不達,若太過激進,反而會弄巧成拙。下官近日已在士林之中散播一些對您有利的言論,隻是效果還不顯著。”
    趙王無奈道:“也罷,一切全憑王大人安排。但王大人可要記住,本王的榮辱皆係於此。”
    王天培說道:“殿下放心,下官定會盡力。隻是這士林之中,人心複雜,還需慢慢引導。”
    趙王急切道:“王大人,本王相信您的能力,可莫要讓本王失望。”
    王天培倚仗自己內閣次輔,江南士林領袖的身份,大肆為趙王造勢。他利用自己在江南士林的影響力,召集眾多文人墨客為趙王歌功頌德,撰寫讚文。一時間,關於趙王的種種美德和功績在江南地區廣泛流傳,引得眾多百姓對趙王心生敬仰。
    在朝堂之上,王天培更是不遺餘力地為趙王爭取利益。他常常在與其他大臣的爭論中,巧妙地將話題引向趙王的優點和才能,試圖讓更多的人認可趙王。甚至在一些重要的決策中,他也會以趙王的名義提出建議,試圖左右朝廷的決策方向。
    一次朝堂爭論中,王天培說道:“諸位大人,依我之見,趙王殿下的提議甚為合理,此事當從趙王殿下之議。”
    李可正反駁道:“王大人,趙王殿下的提議未必周全,還需再斟酌。”
    王天培怒聲道:“你這是何意?難道趙王殿下還能有錯不成?”
    與此同時,北靜王水溶也同時為趙王在貴勳中拉攏。他憑借自身尊貴的身份和廣泛的人脈,頻繁舉辦宴會,邀請眾多貴勳參加。
    在宴會上,北靜王水溶總是巧妙地提及趙王的種種優點和潛力,暗示趙王將來可能帶來的種種好處。他深知這些貴勳們最在乎的是自身的利益和家族的榮耀,便以此為切入點,描繪出一幅趙王掌權後他們將獲得更多榮華富貴的美好圖景。
    柳芳說道:“北靜王,這趙王當真能如您所說?”
    北靜王笑道:“那是自然,本王豈會信口開河。”
    侯孝康猶豫道:“可這局勢未明,還是小心為上。”
    北靜王說道:“諸位放心,本王自會安排妥當。”
    有些貴勳被北靜王的說辭打動,開始暗中支持趙王。而另一些則保持觀望態度,既不想得罪北靜王,又不想過早卷入這場權力的爭鬥。
    隨著北靜王水溶的拉攏行動不斷推進,趙王在貴勳中的支持力量逐漸增強。
    喜歡紅樓之萬人之上請大家收藏:()紅樓之萬人之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