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官員調配宮內定

字數:5145   加入書籤

A+A-


    隨著大軍出發,各項安排皆已妥當,永正皇帝卻又將重心轉移到了修道煉丹之上。一日,皇帝在宮中召見內閣成員,欲作一番安頓。
    眾人步入宮殿,恭敬地向皇帝行禮。皇帝高坐龍椅,目光落在賈瑀身上,緩緩說道:“如今兵部暫時沒了主政堂官,賈瑀,你暫時兼管著兵部吧,務必要為此次大軍做好後勤保障。”
    賈瑀聽聞,趕忙跪地領旨:“謝陛下信任,臣定當全力以赴,不敢有絲毫懈怠,確保大軍後勤無憂。”
    永正皇帝微微點頭,神色中帶著期許:“朕信你有此能力,切莫讓朕失望。”
    此時,內閣大臣們相互對視,麵麵相覷,心中雖對皇帝此時的安排存有憂慮,但在這威嚴的朝堂之上,也不敢輕易多言。
    賈瑀起身,恭敬地立於一旁。接著,他抱拳說道:“陛下,如今吏部缺兩個侍郎,兵部缺一個侍郎,此等要職長期空缺,恐對政務有所影響,還望陛下能盡快安排合適人選補充。”
    永正皇帝聽聞,微微皺眉,陷入了片刻的思索,而後說道:“內閣趕緊選出人選報上來,你先專心處理好兵部事務。”
    賈瑀應聲道:“是,陛下。”
    永正皇帝目光掃過眾人,嚴肅地說道:“朕修道煉丹,乃是為求長生,保我朝千秋萬代。但國事也不可荒廢,內閣諸位要輔佐賈瑀,處理好兵部事務。”
    內閣首輔林之煥率先拱手道:“陛下放心,臣等定當盡心竭力。”
    永正皇帝揮揮手,略顯疲憊地說道:“都退下吧,各司其職。”
    眾人告退,離開宮殿後,內閣成員們來到了內閣議事廳,準備召開會議商討相關事宜。
    林之煥坐在首位,麵色凝重地說道:“諸位,陛下既已如此安排,我們當盡快選出合適的人選填補空缺。賈大人,如今你兼理吏部和兵部,此次人選之事,不知你可有提議?”
    賈瑀拱手說道:“林大人,我認為,吏部侍郎之職,可考慮太常寺卿張時維和廣西按察使朱光祖。張大人為官清廉,善於處理繁雜事務;王大人則在地方治理上頗有建樹,經驗豐富。至於兵部侍郎,山東參議何三畏可擔此任,他曾經兵部郎中,且對軍事戰略深有研究。”
    馬東真微微一笑,語氣卻帶著幾分質疑:“賈大人,您所提人選,固然有其長處。然張時維雖清廉,卻稍顯刻板不知變通;朱光祖地方經驗豐富,可吏部事務與地方治理畢竟有所不同。至於何三畏,其履曆固然值得稱道,但其性情剛猛,於兵部協調各方之事,恐有不妥。”
    李鴻漢立刻反駁道:“馬大人,此言差矣。張時維的刻板恰是其堅守原則之體現;朱光祖的經驗自能遷移運用。何三畏之剛猛正當其時。”
    蘇龍輕搖折扇,不緊不慢地說道:“李大人,話不可如此說。堅守原則與不知變通實有區別,經驗遷移亦非易事,何三畏之猛,用之不當反成禍端。再者,張時維在處理複雜人際關係方麵,或有所欠缺;朱光祖對吏部的規矩章程未必熟悉。”
    林之煥沉著臉說道:“蘇大人,莫要急於否定。諸位所提皆有道理,還需綜合考量。”
    王成景這時開口道:“依在下之見,諸位所議皆有偏頗。張時維清廉之餘,確少了幾分靈活;朱光祖的地方經驗於吏部或難施展;何三畏之猛,用之不當反成禍端。且張時維在應對突發狀況時,應變能力不足;朱光祖在吏部眾多派係間能否周旋得當,亦是未知。”
    李可正也說道:“王大人所言甚是。且這人選不僅要考量當下,亦需著眼未來,能否為朝廷長久效力,方為關鍵。如今局勢多變,所選之人還需有敏銳的洞察力和果斷的決策力。”
    陳鵬年跟著說道:“李大人、王大人所言極是。然諸位所提反對之由,亦不可全然不顧。還需尋那既能勝任當下,又能著眼長遠之人。就如張時維,其雖清廉,可若因不知變通而誤了大事,豈非得不償失?朱光祖的經驗雖寶貴,但若無法適應吏部的特殊環境,亦是徒勞。”
    賈瑀微微皺眉,說道:“陳大人,如此說來,您心中可有合適人選?若隻是一味否定,恐難有結果。”
    馬東真輕捋胡須,說道:“賈大人莫急,否定並非目的,乃是為求更妥當之選。我倒覺得金陵按察使周壽來可任吏部侍郎,他為人圓融,善於協調各方關係。但周大人在原則問題上,有時過於妥協,此乃其短板。”
    李鴻漢反駁道:“馬大人,圓融之人往往原則性不足,吏部侍郎需堅守正道,以防徇私舞弊。且周壽來在處理重要事務時,決斷力稍顯不足。”
    王成景接著說:“那詹事鄭天懋如何?他在學術上頗有造詣,且有治理一方的經驗。”
    賈瑀搖搖頭,說道:“鄭大人雖有學識,但學術與實際政務處理差異頗大,且其於官場權謀之術未必精通。還有,鄭大人在處理緊急事務時,往往過於謹慎,可能錯失良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陳鵬年說道:“要不考慮一下刑部右侍郎孫子安,他在刑部表現出色。可孫大人在刑部所積累的經驗,於吏部未必適用。”
    林之煥沉思片刻,說道:“孫大人倒是個不錯的人選,可刑部與吏部事務有別,不知其能否迅速適應。而且孫大人性格剛直,在吏部這等需多方周旋之地,恐怕會四處碰壁。”
    李可正說道:“那兵部侍郎呢?難道就沒有更合適的人選?比如遼東趙可東,他在軍中威望頗高。”
    賈瑀說道:“趙大人雖有威望,但他在戰略謀劃上稍顯不足,難以應對複雜多變的戰局。”
    蘇龍說道:“那宣大巡撫錢大人如何?他心思縝密。”
    李鴻漢反駁道:“錢大人過於謹慎,在戰場上可能會錯失戰機。”
    眾人又陷入了激烈的爭論之中,言辭雖然溫和,卻針鋒相對,互不相讓。
    眾人相持不下,爭論許久仍無法達成一致。
    林之煥無奈地搖搖頭,說道:“諸位,如此僵持也不是辦法,看來隻能把備選名單寫成條陳送入宮中,由陛下裁決了。”
    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賈瑀說道:“那便盡快整理,莫要耽誤了正事。”
    於是,眾人開始著手整理備選名單,並詳細寫明每個人選的優缺點以及推薦或反對的理由。
    馬東真一邊書寫,一邊說道:“希望陛下能從中選出最為合適的人選,以解當下之急。”
    蘇龍也附和道:“是啊,此事關乎朝廷政務的順利運行,切不可馬虎。”
    李可正說道:“隻盼陛下聖明,能做出明智之選。”
    王成景接著道:“不管結果如何,我等也算是盡了力。”
    陳鵬年歎口氣道:“但願陛下能體諒我等的苦心。”
    不多時,條陳整理完畢,林之煥仔細檢查了一遍,確認無誤後,說道:“事不宜遲,速速送入宮中。”
    隨後,安排專人將條陳送入宮中,眾人則懷著忐忑的心情,等待著皇帝的裁決。
    永正皺眉看著條陳,問道司禮監高進忠、周錫安,趙化學、李順意幾個太監,“說說你們意見。”
    高進忠率先躬身說道:“陛下,依奴才之見,這張時維在過往為官中,行事果決,倒有幾分擔當,可任吏部左侍郎一職。”
    周錫安接著道:“陛下,朱光祖為人謹慎,心思細膩,吏部右侍郎之位或可勝任。”
    趙化學小心翼翼地開口:“奴才覺得餘靖在兵部素有威望,此次升任左侍郎,應是妥當的。至於趙可東,奴才對其了解不多,不敢妄言。”
    李順意忙道:“陛下,孫子安在戶部事務上也算有些經驗,或許能做好戶部右侍郎。”
    永正皇帝聽罷,沉思片刻,然後說道:“罷了,就依朕意,張時維為吏部左侍郎,朱光祖為吏部右侍郎。兵部右侍郎餘靖升為左侍郎,趙可東為右侍郎,孫子安為戶部右侍郎,柳才勇為刑部右侍郎,趙可東為工部右侍郎,陳春瑄為都察院右都禦史。隨後又由司禮監討論補齊通政司、大理寺、太常寺等衙門等堂官,地方各處三司也多有調整。”
    司禮監眾人齊聲應道:“遵旨,陛下。”
    司禮監將皇帝的旨意擬成回文,迅速發到內閣。
    內閣眾人收到回文,林之煥展開仔細閱讀,麵色凝重。
    賈瑀湊過來問道:“林大人,陛下是如何決斷的?”
    林之煥沉聲道:“張時維為吏部左侍郎,朱光祖為吏部右侍郎,餘靖升兵部左侍郎,趙可東為兵部右侍郎……”
    眾人聽聞,表情各異。
    馬東真皺眉道:“這其中一些人選,與我等之前所想頗有出入。”
    蘇龍歎道:“陛下聖意,我等唯有遵行。”
    李可正說道:“既已定奪,當速速安排相關事宜,確保政務不受影響。”
    王成景點頭道:“正是,新官上任,諸多事務需妥善交接。”
    陳鵬年接著道:“還需留意各方反應,莫要生出亂子。”
    林之煥說道:“諸位所言極是,那便各自行動起來吧。”
    於是,內閣眾人開始忙碌起來,為新的人事安排做著各種準備工作。
    喜歡紅樓之萬人之上請大家收藏:()紅樓之萬人之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