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暗中相助
字數:6105 加入書籤
第一節:鑒史情
冬日的蔡府暖閣,靜謐而莊重。沉水香嫋嫋升騰,如縷如絲,將整個空間縈繞在一片悠然的古韻之中。蔡太傅身著一襲深灰色長袍,端坐在雕花楠木椅上,花白的胡須在香霧中若隱若現,他正專注地看著案上翻開的《貞觀政要》,書頁停留在“納諫”篇。
金華羽一襲青衫,風塵仆仆卻難掩儒雅氣質,腰間玉佩隨著他的走動在紗簾後投下細碎光影。他抱拳行禮,身姿挺拔:“蔡太傅,久仰您的學識與威望,此番冒昧前來,實因要事相求。”聲音清朗,帶著幾分焦急與誠懇。
蔡太傅抬眸,目光溫和卻不失威嚴:“王大人傳來信鴿時,老夫正在校勘《通鑒》。金華君為友犯險,倒有魏鄭公當年風骨。”言語間,對金華羽的義舉頗為讚賞。
金華羽心中一暖,再次拱手:“晚生不過做了該做之事,不敢與先賢相比。還請太傅明示二位友人的下落。”他的眼神中滿是急切,張誌誠和李文遠的安危如巨石般壓在他心頭。
這時,紗簾後忽然傳來箜篌聲,婉轉悠揚,彈奏的正是《漢宮秋》,隻是那清音裏帶著三分涼意,似在訴說著曆史的滄桑與哀怨。蔡敏姬纖指靈動,於弦間演繹著別樣的情愫。
蔡太傅眉角微動,目光從金華羽身上移開,望向紗簾:“我朝最重家國大義,王大人既薦賢弟,可解得了‘玉帶橋’那樁舊案?”這一問,如投石入水,打破了短暫的平靜。
金華羽眉峰微挑,心中一驚,案上茶盞竟無風自晃。他稍作思索,緩緩開口:“晚生愚鈍,但知《通鑒》載唐太宗焚玉帶以明誌,太傅所指……莫非是當年蔡相國平反的那樁冤案?”他的聲音沉穩,卻也帶著一絲試探。
簾影後箜篌聲驟止,蔡敏姬玉指扣案,發出清脆聲響,伴隨著青瓷茶盞迸出的細響:“家父不過依律斷案,何勞外人置喙?”語氣中帶著些許不悅與維護。
蔡太傅輕咳一聲,打破這略顯尷尬的氣氛:“賢侄莫要誤會,老夫正欲將當年卷宗相贈。”說罷,他突然擊掌,兩名小廝抬進一個黃綾包袱,上麵“欽定”朱印未幹,在暖閣的光線下格外醒目。
“賢侄且看——”蔡太傅示意金華羽上前查看。
金華羽瞳孔微縮,他深知這卷宗的分量,也明白其中必有深意。他上前一步,雙手接過包袱,心中五味雜陳。
蔡敏姬冷笑道:“這可是父帥剛從內帑取來的,金華君好大的麵子。”話語中帶著一絲嘲諷,卻也藏著對金華羽的好奇。
“敏姬。”蔡太傅語氣轉冷,對女兒的態度表示不滿,轉而又對金華羽笑道:“賢侄若能三日破案,救友不難。”他探手入袖,半卷《資治通鑒》飄然而落,“隻是這樁婚約……”
箜篌聲驟起,蔡敏姬唱著《長門賦》的調子:“若得詔書日,當乞彩箋書。”弦音戛然而止,“金華君的《通鑒》注疏,敏姬倒是讀了半卷。”她的聲音從紗簾後傳來,帶著幾分玩味。
金華羽拾起書卷,指尖觸到夾頁暗槽,內有細帛繡著“東廠”二字。他心中一凜,瞬間明白了這其中的複雜與危險,但他依舊含笑作揖:“多謝太傅成全,晚生告退。”他的鎮定與從容,讓蔡太傅暗自點頭。
紗簾輕晃,蔡敏姬的銀簪劃過素屏,留下淺淺月牙痕,似在宣泄著她內心的複雜情緒。
蔡太傅望著青衫背影,撫須笑道:“這孩子倒有幾分膽色。”
“膽色?”蔡敏姬扯下鬢邊珠花,語氣中滿是不滿,“他分明是看穿了爹爹的局——《通鑒》裏夾東廠牙牌,分明是要他拿人命換婚書!”她對父親的做法並不認同,也為金華羽的處境擔憂。
蔡太傅起身負手,緩緩踱步:“為父這是給他機會。”他忽然駐足,“你方才那曲《漢宮秋》,可是暗示昭君出塞?”他似乎察覺到女兒琴聲中的深意。
紗簾後寂靜如水,半晌飄來輕笑:“女兒不過隨口哼唱,太傅倒聽出《胡笳十八拍》的調子?”蔡敏姬巧妙地回避了父親的問題,語氣中帶著一絲俏皮。
老太傅鐵如意頓地有聲,驚起簷角銅鈴叮當,似在為這場充滿玄機與深意的對話畫上一個別樣的句號,也預示著金華羽即將麵臨的艱難考驗與未知的命運。
第二節:閣中暗訪
此時,金華羽來訪。他一襲青衫,身姿挺拔,麵如冠玉,眼中透著儒雅與堅毅。見到女扮男裝的蔡敏姬,他微微欠身行禮:“蔡“公子”,多謝你暗中相助,救了誌誠和文遠。”蔡敏姬臉頰微紅,輕聲說道:“你我既已定親,你的朋友便是我的朋友,我自然不能坐視不理。”
兩人在花園的石凳上坐下,蔡敏姬神色認真地說:“華羽,這京都看似繁華太平,實則暗流湧動。往後你的路還長,定會遇到諸多險阻。我雖為女兒身,不能像男子一樣拋頭露麵,但我願做你的後盾,為你謀劃,做那幕後的無冕之王,助你實現抱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金華羽看著蔡敏姬,眼中滿是感動與敬佩:“敏姬,有你如此,是我金華羽之幸。待我考取功名,定不負你。”
一切準備就緒後,蔡敏姬把金華羽請到府中。金華羽一見到蔡敏姬,便急切地說道:“敏姬,我聽說趙康又有動作,你可千萬要小心。”
蔡敏姬微微一笑,神色鎮定:“華羽,莫要擔心。我已準備好了一切,此次便是要讓趙康得到應有的懲罰。”
說著,她把收集到的證據遞給金華羽:“你拿著這些證據,去大理寺狀告趙康。大理寺卿定會有所忌憚,不敢輕易偏袒。”
金華羽接過證據,看著蔡敏姬,眼中滿是敬佩與感動:“敏姬,你為我做了這麽多,我...”
“莫要說這些見外的話。”蔡敏姬打斷他,“你我夫妻一體,你的事便是我的事。況且,張誌誠和李文遠是你的好友,我又怎能坐視不管?”
金華羽拿著證據,來到大理寺。大理寺卿接到狀紙後,不敢怠慢,畢竟蔡府和金華羽背後都有一定的勢力。他立刻著手調查,經過一番徹查,趙康的罪行被一一揭露。
朝堂之上,大理寺卿將調查結果呈給皇上。皇上龍顏大怒,當即下令將趙康革去官職,打入大牢。
消息傳來,蔡敏姬終於鬆了一口氣。金華羽再次來到蔡府,這一次,他的臉上滿是喜悅與輕鬆:“敏姬,多虧了你,趙康終於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蔡敏姬笑意盈盈:“這下,張誌誠和李文遠可以安心了,你也能專心仕途。”
金華羽握住蔡敏姬的手,鄭重地說:“敏姬,往後無論遇到什麽困難,我們都一起麵對。你的這份情誼,我定當銘記一生。”
蔡敏姬臉頰微紅,輕輕點頭:“好,我們一起麵對。”
第三節:幕後鳳影
夜,如墨般濃稠,燭火在窗欞後搖曳,映出三道身影。張誌誠和李文遠對著喬裝打扮的蔡敏姬,深深地彎下了腰,行起大禮。
張誌誠聲音裏滿是感激:“蔡姑娘,此番若不是你,我和文遠怕是早已身首異處,更別提還能繼續追隨金公子了。”
李文遠也連忙附和:“是啊,蔡姑娘心思縝密,救我們於危難,這份恩情,我二人沒齒難忘。”
蔡敏姬微微側身,避開大禮,輕聲笑道:“二位不必如此多禮。金公子心懷大誌,我不過是略盡綿薄之力,咱們共同的目標,是輔佐金公子成就大業,眼下這點小事,不足掛齒。”
張誌誠直起身子,看向蔡敏姬,眼中滿是敬重:“蔡姑娘,你為金公子謀劃至此,往後可有何打算?”
蔡敏姬目光望向窗外的夜色,神色平靜卻透著堅定:“我既認定了金公子,便會一直在幕後為他出謀劃策。這世間對女子束縛太多,我雖不能像你們一樣拋頭露麵,但也能以我的方式,為金公子鋪就一條坦途。”
李文遠握緊了拳頭,語氣激昂:“好!有蔡姑娘在,再加上我和誌誠,定要助金公子在這渾濁的官場中闖出一片天地!”
在那座古韻悠悠的城池中,有一處不起眼的小院,便是金華羽與他的摯友們為夢想拚搏的據點。從三人表明一心輔佐金華羽的心意後,小院的生活便如齒輪般緊密轉動起來。
白日裏,陽光傾灑,張誌誠身形魁梧,走路虎虎生風,率先推開小院門,轉頭對著屋內喊道:“金公子,文遠,這天色正好,莫要辜負了出門的好時候!”李文遠緊隨其後,他身形清瘦,眼神透著靈動,笑著附和:“是啊,今日約了城中幾位飽學之士,可不能遲到。”
金華羽身著一襲素色長袍,溫潤如玉,從屋內穩步走出,點頭道:“有勞二位,如此便出發吧。”一路上,三人談論著當下的學風與文壇趣事。
到了約定的書齋,幾位士子早已等候。眾人一番寒暄後,圍坐在一起。一位年長的士子捋著胡須,率先開口:“如今科舉重策論,可這天下局勢變幻莫測,不知各位對西北戰事有何見解?”金華羽剛要起身作答,張誌誠卻暗暗扯了下他的衣角,輕聲道:“先聽聽他們怎麽說,摸清風向。”金華羽心領神會,微微點頭。
另一位年輕士子激動地站起身:“依我看,應速派大軍強攻,一舉蕩平敵軍!”眾人紛紛議論起來,李文遠湊近金華羽,低聲道:“這想法過於激進,西北地勢複雜,貿然強攻怕是損失慘重。”金華羽目光閃爍,思索著如何給出更周全的見解。
待眾人討論得差不多,金華羽才緩緩起身,言辭懇切:“諸位所言皆有道理,然西北戰事,攻伐固然重要,但糧草補給與地形勘察同樣關鍵。依我之見,可先穩紮穩打,派精銳斥候摸清敵軍虛實與地形,再分兵多路,互為策應,徐徐推進。”他的一番話條理清晰,贏得眾人連連點頭,也成功在士子間留下深刻印象,積攢了人脈。
夜幕低垂,繁星點點。喬裝打扮成公子哥的蔡敏姬在蔡府別處宅屋內燭光搖曳,昏黃的光映在她專注的臉上。金華羽三人過來拜訪,蔡敏姬起身相迎,微笑道:“今日出門可有收獲?”張誌誠搶著說:“收獲頗豐,結識了不少有識之士,不過也發現了些科舉風向的微妙變化。”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蔡敏姬示意眾人坐下,然後鋪開一張紙,上麵密密麻麻寫滿了時局分析。她指著紙上的內容,神色認真:“我今日也收集了些消息,如今朝堂上黨派林立,科舉考官背後各有勢力。咱們既要展現才學,又不能卷入無謂的黨派紛爭。就拿今日的西北戰事來說,穩健的策略雖好,但也要注意措辭,不能得罪主和派。”
她接著拿起另一張紙,上麵是近期各位考官的喜好與言論記錄:“比如這位禮部侍郎,他喜好經史子集的旁征博引,咱們準備策論時,不妨多引用經典,從古人智慧中尋得解決當下問題的思路。”金華羽聽得入神,不住點頭:“蔡姑娘所言極是,是我之前考慮欠妥。”
然而,就在科舉前夕,變故突生。城中突然傳出金華羽抄襲他人文章的謠言,一時間流言蜚語漫天飛,不少原本與他交好的士子也開始疏遠他。張誌誠氣得滿臉通紅,一拳砸在桌上:“這定是有人故意陷害!我這就去找出造謠之人!”
李文遠則眉頭緊鎖:“當務之急是如何澄清此事,離科舉沒幾日了,不能讓這謠言影響到金公子的心境與前程。”蔡敏姬沉思片刻,眼中閃過一絲篤定:“莫要慌亂,我已讓人去查謠言源頭。咱們先在士子間散布金公子平日刻苦求學、才思敏捷的事跡,找幾位德高望重的前輩為金公子背書。同時,準備好金公子這些年的習作,一旦有人質疑,便可拿出鐵證。”
在蔡敏姬的謀劃下,眾人分頭行動。張誌誠四處奔波,尋找能為金華羽作證的人;李文遠則整理習作,拜訪城中有名望的大儒;金華羽雖心中焦慮,但仍強自鎮定,繼續專心備考。
幾日後,蔡敏姬終於查明,謠言是一位嫉妒金華羽才華的落榜士子,受他人蠱惑所傳。他們將證據呈交給官府,謠言不攻自破。
喜歡守護靈的聖杯是我請大家收藏:()守護靈的聖杯是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