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一波三折

字數:5538   加入書籤

A+A-


    第一節:雁字扣皇恩
    暮春,京城的承天門下,人頭攢動,喧鬧非凡。一張皇榜,如命運的判決書,高懸於眾人頭頂。張誌誠和李文遠擠在人群中,脖頸伸得如覓食的鵝,目光急切地在榜單上搜尋。終於,在那末尾處,看到了二人的名字。那一刻,壓抑許久的緊張與焦慮瞬間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滿心的歡喜與自豪,他們深知,自己為家族爭得了榮耀。
    然而,命運的齒輪才剛剛開始轉動。幾日前,他們在城中最負盛名的紅袖樓結識了歌妓柳若仙。柳若仙不僅有傾國傾城之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一曲琵琶彈奏,能讓滿座皆醉。張誌誠與李文遠常去聽她彈奏,一來二去,便有了交情。卻不想,柳若仙與太子少保的公子爺有著一段剪不斷理還亂的恩怨。
    太子少保的公子爺垂涎柳若仙的美貌已久,柳若仙卻始終不從。那日,公子爺帶著一群家丁闖入紅袖樓,欲強行帶走柳若仙。張誌誠和李文遠正好在場,年輕氣盛的他們怎會坐視不理,一番爭鬥之下,算是幫柳若仙解了圍。可這一插手,便卷入了一場錯綜複雜的因果之中。
    科舉放榜後,還沒等二人好好享受這份榮耀,便禍事臨門。嫉妒他們的學子聯名舉報,稱他們在考試前夕進入大獄,玷汙了皇恩浩蕩。一時間,風雲變色,大理寺迅速介入調查,二人還沒來得及辯解,就被投入了大獄。
    牢房陰暗潮濕,漏鬥形的天窗透進幾縷微光,像是對自由的遙遠呼喚。天窗垂下蛛網,張誌誠用指尖蘸著鐵鏽水在石壁上畫雁字,墨痕未幹就被水漬洇成黑蝶。李文遠正把發黴的稻草編成繩,編到第三十七匝時突然停手,指節叩得木枷篤篤作響:“記得金榜揭在承天門外那日,若仙踩著高蹺來賀,紅蓋頭掃過我的靴麵。”
    “那日你扯著她繡鞋上的流蘇說要題詩,”張誌誠轉頭,燭火在他瞳孔裏浮沉,“誰料鞋底暗格藏著太子少保的私契。”他突然把掌心按在牆上的雁陣上,十指滲出的血珠在雁翅上綻開朱砂花,“禮部侍郎連夜改了朱卷,我策論裏的‘安邊八策’轉眼成了某人的‘定遠宏圖’。”
    雨水順著箭孔灌進來,在青磚上拓出蓮花紋。李文遠把編好的草繩套在脖子上又取下,發間銅鈴撞出破碎的音:“彈劾折子是用蠶繭紙寫的,那些酸秀才把柳氏的《後庭花》說成妖歌,說我們用琵琶弦絞斷科舉公道。”他突然抓住張誌誠腕間鐵鏈,銅鏽粉末簌簌落在泥地上,“記得刑部大堂上,那舉子把若仙的發簪插進我指縫,血滴在聖旨黃綾上開成彼岸花。”
    張誌誠突然把血手印按在雁陣首雁的雁嘴上,五指蜷成攫取的形狀:“昨夜夢裏若仙來說黃泉路上鋪滿我們被撕碎的判詞。”話音未落,鐵門轟然洞開,李文遠慌忙將草繩塞進牆縫,卻有半截斷穗飄落,正落在張誌誠新畫的雁陣上——那雁竟似銜著發黃的舉子業,向著漏鬥形天窗振翅欲飛。
    大理寺少卿王崇義走進牢房,目光在二人身上掃過,神色複雜。他並非是個昏庸之人,也知道這其中或許有冤情,可上頭施壓,他也隻能秉公辦事。“張誌誠、李文遠,有人狀告你們在科舉前夕進入大獄,意圖賄賂考官,可有此事?”
    張誌誠挺直脊梁,大聲道:“大人,冤枉啊!我們是被人陷害。考試前夕,我們不過是偶然經過大獄附近,被歹人設計誣陷。”李文遠也跟著附和:“是啊,大人,我們一心向學,怎會做出這等玷汙科舉之事。”
    王崇義微微皺眉,他其實也查到了一些蛛絲馬跡,似乎這件事與太子少保府脫不了幹係,但太子少保位高權重,他也不敢輕易得罪。“證據確鑿,你們還想狡辯?有人親眼看到你們進入大獄,且在獄中與考官密會。”
    張誌誠心中一沉,知道這是有人精心布局,他們百口莫辯。“大人,這背後定有隱情。我們與柳若仙相識,得罪了太子少保公子爺,想必是他在背後搞鬼。”
    王崇義心中一驚,張誌誠這話若是傳出去,可就是一場軒然大波。“休要胡亂攀咬,沒有證據,可不要亂說。”
    此時,牢外突然傳來一陣喧鬧聲。原來是柳若仙聽聞二人被抓,不顧危險,前來為他們作證。她衣衫淩亂,發絲飄散,徑直衝進牢房。“大人,此事與張公子和李公子無關,是我連累了他們。那日在紅袖樓,太子少保家的公子爺欲對我不軌,是他們二人救了我,公子爺懷恨在心,才設計陷害他們。”
    王崇義看著柳若仙,心中有些動搖。他本就覺得此事蹊蹺,如今柳若仙又來作證,看來這背後確實不簡單。“柳若仙,此事非同小可,你可不要信口開河。”
    柳若仙跪在地上,淚流滿麵:“大人,奴婢所言句句屬實,若有半句假話,甘願受罰。”
    就在這時,太子少保府的管家匆匆趕來。“王大人,這歌妓妖言惑眾,意圖擾亂公堂,還請大人將她拿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王崇義心中糾結,一邊是太子少保府的壓力,一邊是似乎漸漸明朗的真相。他沉思片刻,道:“此事容後再議,先將柳姑娘帶回大理寺看管。”
    柳若仙被帶走時,回頭看了張誌誠和李文遠一眼,眼神中滿是愧疚與擔憂。張誌誠和李文遠望著她離去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
    回到大理寺後,王崇義決定深入調查此事。他暗中派人去紅袖樓收集證據,又仔細查看了舉報人的證詞,發現諸多漏洞。經過一番努力,終於查明真相,原來是太子少保公子爺買通了獄卒和幾個嫉妒張誌誠、李文遠的學子,設下圈套,陷害他們。
    真相大白,張誌誠和李文遠被無罪釋放,那些陷害他們的人也受到了應有的懲罰。科舉的公道雖曆經波折,卻終究沒有被掩埋。而張誌誠和李文遠,經過這場磨難,對科舉和官場有了更深的認識,他們帶著對未來的期許,重新踏上了人生的道路,而柳若仙,也成為了他們生命中一段難以忘懷的回憶,伴隨著那些在獄中寫下的雁字,銘刻在歲月的深處。
    第二節:權謀紅顏
    在繁華喧囂的京都,夜幕低垂後,華燈初上,街巷裏彌漫著脂粉香與酒香。醉月樓中,柳若仙一襲緋色羅裙,青絲如瀑,懷抱琵琶,輕啟朱唇,歌聲婉轉,引得台下賓客如癡如醉。張誌誠與李文遠本是進京趕考的士子,他們被柳若仙的才情與美貌所吸引,卻也因此卷入了一場風波。
    京都權貴之子太子少保公子爺趙康,垂涎柳若仙已久,見她對張誌誠與李文遠青眼有加,心生妒恨。一日,趙康帶著一群惡奴,在柳若仙歸家途中將她攔住,欲行不軌。恰好張誌誠和李文遠路過,二人血氣方剛,哪能容忍這等惡行,當即挺身而出,與趙康等人廝打起來。一番混戰,張誌誠和李文遠雖救下柳若仙,卻也因此得罪了趙康。趙康懷恨在心,利用家族權勢,誣陷二人意圖謀反,將他們投入大獄。
    大獄之中,陰暗潮濕,彌漫著腐臭之氣。張誌誠和李文遠戴著沉重的枷鎖,身上傷痕累累,卻仍對柳若仙的安危憂心忡忡。他們以為自己此番必死無疑,卻沒想到,幾天後,竟有人將他們從獄中救出。
    出獄後的張誌誠和李文遠,滿心感激,認定是柳若仙拚盡全力動用關係救了他們。柳若仙雖知其中另有隱情,但她也不敢隨意道出真相。
    其實,這一切的幕後主使,正是蔡府的大小姐蔡敏姬。蔡敏姬待字閨中,卻才情卓絕,心思縝密,遠超尋常女子。她知道父親蔡太傅早已內定金華羽做婿,金華羽才華橫溢,誌向高遠,是她認定的良人。張誌誠和李文遠是金華羽的至交好友,蔡敏姬深知,為了金華羽的未來,她要為他掃清一切障礙,哪怕隻是潛在的危機。
    蔡敏姬得知張誌誠和李文遠蒙冤入獄後,不動聲色地開始謀劃。她暗中拿出自己的積蓄,又憑借蔡府的人脈關係,上下打點。她先是找到了刑部尚書的把柄,以此為要挾,讓他在案件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又賄賂獄卒,確保張誌誠和李文遠在獄中不受欺淩。一切安排妥當後,她才示意柳若仙出麵,讓張誌誠和李文遠以為是她救了他們。
    這日,蔡敏姬在府中花園散步,微風拂過,花枝搖曳。她身著一襲月白錦緞長裙,裙角繡著精致的牡丹,步履輕盈,宛如仙子下凡。身邊的丫鬟輕聲說道:“小姐,張誌誠和李文遠已經出獄,他們對柳姑娘感激涕零呢。”蔡敏姬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如此便好,他們平安無事,日後也能幫襯華羽。”
    然而,他們的計劃並非一帆風順。趙康得知張誌誠和李文遠被救出獄,怒不可遏,發誓要查出幕後之人,報複到底。他四處打探消息,漸漸將懷疑的矛頭指向了蔡府。
    一日,趙康帶著一群家丁,氣勢洶洶地來到蔡府門前,要求蔡府交出救走張誌誠和李文遠的人。蔡府管家擋在門前,神色鎮定:“趙公子,您這是何意?無端上門鬧事,恐怕於您名聲不好。”趙康冷哼一聲:“別跟我裝糊塗,我知道是你們蔡府在背後搞鬼。今日若不交出人,我便砸了這蔡府!”
    就在雙方僵持不下之時,蔡敏姬從府中緩緩走出。她神色平靜,目光清冷,看向趙康:“趙公子,您口口聲聲說我蔡府救人,可有證據?若隻是無端猜測,便來我蔡府撒野,傳出去,您臉上也無光。”
    趙康被蔡敏姬的氣勢震懾住,但仍不死心:“哼,你少狡辯。我定會查出真相,到時候,你們蔡府和那兩個小子都別想好過!”說罷,帶著家丁憤憤離去。
    蔡敏姬望著趙康離去的背影,眼中閃過一絲憂慮。她深知,趙康不會善罷甘休,接下來的日子,恐怕會更加艱難。但她沒有絲毫退縮之意,轉身對管家說:“吩咐下去,加強府中戒備,密切關注趙康的動向。另外,讓張誌誠和李文遠暫時找個安全的地方躲起來,不要露麵。”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回到房間,蔡敏姬坐在窗前,望著窗外的夜色,陷入沉思。月光如水,灑在她的身上,卻驅不散她滿心的憂慮。她深知,自己選擇的這條路布滿荊棘,但為了金華羽,為了他們的未來,她會義無反顧地走下去,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
    “小姐,夜深了,早些歇息吧。”貼身丫鬟小溪輕聲勸道,她心疼地看著蔡敏姬日漸憔悴的麵容。
    蔡敏姬輕輕搖頭,目光依舊停留在窗外:“小溪,我怎能安心入睡?趙康那廝絕不會善罷甘休,張誌誠和李文遠的安危,始終讓我放心不下。”
    小溪咬了咬嘴唇:“都怪那趙康,如此陰險狡詐,若不是小姐您,張誌誠和李文遠兩位公子怕是...”
    “好了,莫要再說了。”蔡敏姬打斷小溪的話,“當務之急,是要想辦法徹底解決趙康這個隱患。”
    幾日後,蔡敏姬得到消息,趙康勾結了朝中一位位高權重的官員,打算再次對張誌誠和李文遠下手。蔡敏姬眉頭緊皺,手中的茶盞重重地放在桌上:“這個趙康,真是冥頑不靈!”
    小溪在一旁嚇得不輕:“小姐,這可如何是好?那官員位高權重,我們該怎麽應對?”
    蔡敏姬思索片刻後,眼中閃過一絲決然:“既然他不肯罷休,那我們便主動出擊!”
    說罷,蔡敏姬開始精心收集趙康平日裏作惡多端的證據。她動用蔡府的人脈,四處打聽,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又花重金買通了趙康身邊的一個小廝,對他千叮萬囑,讓他在關鍵時刻提供關鍵證詞。
    喜歡守護靈的聖杯是我請大家收藏:()守護靈的聖杯是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