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避鋒芒

字數:6835   加入書籤

A+A-


    安葬的事宜主要由興安伯徐亨和工部右侍郎張琦負責,朱予煥和朱瞻墡倒是不用插手太多,隻要負責監管就夠了。
    一路上暮春風光、綠意盎然,若非是要護送太皇太後的棺槨下葬,倒像是一行人前去踏青。
    叔侄兩個也借著這個機會簡單敘舊,一路上絲毫沒有隔閡,一到歇腳的時候,兩人便聊了起來。
    朱瞻墡倒是沒什麽好說的,畢竟他就是個閑散王爺,能夠提及的隻有襄陽等地的風光。
    相較之下,朱予煥可就有不少話能說了。
    朱瞻墡對於京中的事情隻略知一二,加上接下來少不得要在京城小住幾日,還要應對皇帝侄子,總不能一無所知的上陣吧。
    朱予煥自然能夠看出朱瞻墡的那一絲微妙的擔憂,寬慰道:“五叔放心吧,有我在呢。”
    朱祁鎮讓她和朱瞻墡一起跟隨安葬太皇太後的隊伍的時候就曾經說過,讓她對襄王多加觀察,確認他是否有不軌之心。
    畢竟朱瞻墡當初可是傳聞中“備受歡迎”的人選,差一點就成了皇帝。
    朱瞻墡見她如此從容,早就已經不是當初機靈的小丫頭了,忍不住感慨道:“好歹如今也是要輔政的公主了,自宋以來可是第一人,果然和從前大不相同了。”
    朱予煥聞言不由笑了笑,道:“那也是承襲奶奶的遺誌,受祖宗家法庇佑,即便如此,外間的議論難道還少嗎?”
    光是在來京的路上,每到一處落腳的地方,但凡消息流通得快一些,朱瞻墡都偶爾能聽到人們對此的議論。
    隻不過在距離直隸更加偏遠的地方,大都是讀書人在議論,而這樣明顯有悖倫理綱常的事情,自然是不會得到什麽正麵反饋。
    也就是大部分人懼怕錦衣衛,不敢將話說的太難聽,生怕一不小心招惹來了什麽禍端。
    見朱瞻墡神色有異,朱予煥也隻是說道:“都說‘日哭夜哭,能哭死董卓否’,日罵夜罵,難不成能罵死我?”
    朱瞻墡聽她拿自己比董卓,忍不住噴笑出聲,笑道:“虧你能想得出來。”
    朱予煥似是感慨,道:“隻要陛下能早日親政,不為人蒙蔽,我也就算是完成了奶奶對我的交代,無愧於心了。”
    朱瞻墡聽她如此說,又見朱予煥神情坦然,顯然並沒有其他多餘的想法,便也說道:“你能這樣想就好,可不要因為外人的幾句話就影響了咱們一家人的感情。”
    他很清楚自家侄女絕對不是個蠢貨,不會做犯傻的事情,也就不願意像兄長那樣猜忌朱予煥。
    更何況侄女這次也是為他頂鍋,避開皇帝的猜忌,朱瞻墡也願意承朱予煥的情,若是有什麽能幫得上的力所能及之事,朱瞻墡也不會扭捏。
    “正是五叔說的這個道理。”
    朱瞻墡確認了自家侄女的心意,也不在這件事上過多糾纏,隻是道:“待到娘下葬之後,我在京城小住幾日,還得讓你帶我在京城裏好好逛逛。我可是聽人說了,你的生意做得火熱,什麽茶坊、布莊,很是紅火。”
    “五叔放心,到時候知會小叔叔一起,保準帶你好好逛逛。”朱予煥見朱瞻墡已經放鬆下來,這才轉而開口道:“五叔還不知道,陛下對政務十分勤勉,又時常有開源之舉,如今正在籌備要事,到時候少不得五叔幫著一起多多籌謀。”
    朱瞻墡本來還算是放鬆,驟然聽到這個消息,立刻警惕起來,疑惑地問道:“什麽開源之舉?什麽要事?”
    他出京就藩的時候,朱祁鎮還是個奶娃娃,他隻知道自己這位皇帝侄子是被千嬌萬寵著長大的,畢竟朱祁鎮出生不久後就被冊封為皇太子,又有了太子莊田,雖然平日裏都由朱予煥手下的人打理,但足以看出朱瞻基對自己兒子的寵愛,後麵的郕王哪裏還有這樣的待遇?
    至於朱祁鎮本人,朱瞻墡並不算了解,隻是從朱予煥的口中隱約聽出來了,朱祁鎮確實有幾分任性妄為。
    正因為這一點,朱瞻墡絕不想被牽扯到這些事情中,他如今有妻有子,就算和皇家關係疏遠,也一樣拿著頂格藩王的待遇,一輩子窩在藩地也一樣衣食無憂,自然是要遠離這樣的是非。
    朱予煥微微一笑,道:“陛下打算正式開辦武舉,以後便和文舉一般,依照慣例舉行,選拔武官。”
    朱瞻墡聞言不由一愣,驚詫道:“以後也要每三年一次選拔武官?那群勳貴能接受這樣的事情?”
    自開國以來,國家的武官大都是依靠父子傳承,上至武官、下至兵士,幾乎全都如此,即便是從底層提拔上來的武官,也並無二致。
    雖然也有武舉的舊例,但往往沒有定期,尤其是在如今這樣的太平盛世之下,本就沒有補充武官的需要,皇帝貿然舉行武舉,隻怕要引得武勳的那群人鬧翻天。
    有一個坑就有一份俸祿,誰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家的蘿卜坑被別人占去?
    朱予煥笑眯眯地說道:“如今陛下隻是有這個念頭,具體如何施行這件事,還未有具體的方案,所以才需要五叔幫著參詳參詳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朱瞻墡後背一涼,趕緊道:“無論如何,這件事也輪不到我幫著陛下思量吧?”
    這種隻會得罪人的事情,他才不會去做呢,這不是明晃晃的得罪那群勳貴們嗎?
    就算不是從自己的角度來說,朱瞻墡也一樣對朱祁鎮的行為有些擔憂,這種明晃晃會,這件事要是做不成該怎麽收場?
    朱予煥看出朱瞻墡的慌亂,心中忍不住嘲笑起來。
    隻需他們三番五次地試探自己,她照樣也可以逗他們玩。
    朱予煥壓著嘴角,先是打量周圍一番,確認不會被其他人看到,這才接著安撫朱瞻墡道:“五叔放心,陛下詢問也不過是在心中有自己的成算罷了,五叔一向善於應對這樣的事情,又有什麽可擔心的。”
    朱瞻墡聽她這麽說,才鬆了一口氣,歎息道:“我未曾和陛下見過幾麵,不清楚陛下的個性,就怕一不小心惹來禍事。”他有些猶豫,最終還是開口問道:“不過……這件事陛下是下定決心了?”
    若是朱祁鎮還像以前那樣僅僅是太子之身,那至少還有先帝幫忙托底,總能將場麵圓過去。
    但如今朱祁鎮要獨自治理一個國家,還是這樣隨心所欲,於國於家甚至於他自己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
    朱予煥微微頷首,道:“陛下的個性和爹爹一般,比誰都要堅韌,一旦認準某件事,無論如何也要做到。”
    朱瞻墡聞言不由歎了一口氣,他看向朱予煥,不免有些同情,道:“即便你是陛下的姐姐,也總有迫不得已的事情……也是難為你了。”
    若是朱祁鎮的個性稍微溫和幾分,朱予煥也方便從旁勸阻幾句,但結合之前朱祁鎮對幾個官員的處置結果來看,隻怕朱予煥這個百年一遇的“輔政長公主”恐怕也就是表麵風光,背地裏不知道要受多少罪。
    要是張太皇太後再撐幾年,朱予煥便也不用在這裏受這樣的夾板氣了。
    朱瞻墡雖然心疼自家侄女,但如果沒有朱予煥,隻怕遭殃的會是自己,朱瞻墡自然也不會多說什麽,隻是好心提醒道:“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陛下的意思才是最要緊的,你可千萬不要和陛下抬杠,哪怕是挨些罵也沒什麽大不了。”
    朝臣也好,其他人也罷,誰敢罵皇帝?
    皇帝怎麽會有錯,有錯的都是下麵的人罷了。
    尤其朱予煥又是個女子,更容易站在風口浪尖之上,一不小心,之前積攢的美名恐怕也會成為所謂的“沽名釣譽”。
    朱予煥聽他這麽說,隻是付之一笑,道:“我知道,隻是既然奶奶將這件事交給我,不就是希望我能夠為陛下遮風擋雨嗎?我又怎麽能有所退卻?”
    朱瞻墡聽到她的話,不免陷入沉默。
    他捫心自問,即便是自己這個藩王,也未必能像朱予煥這樣盡職盡責,甚至於舍棄自己本能理所當然享受的榮華富貴。
    朱瞻埏不得不感慨,自家親娘確實找到了一個最合適的輔政人選。
    放眼皇家,也就隻有胡善祥母女能夠做到這種事情。
    朱瞻墡長歎一聲,隨後半開玩笑道:“如此也好,等到武舉的事情告知群臣,恐怕他們也就沒心情罵你了。”
    朱予煥被朱瞻墡的話逗笑,道:“五叔說的正是。”她接著叮囑道:“比起我,五叔才更應該小心一些。陛下即位之初的那些流言蜚語,陛下可都記得一清二楚,好在君王一向寬宏大量,陛下並不打算深究……”
    朱瞻墡已經明白朱予煥的弦外之音。
    朱祁鎮對於曾經傳出襄王繼位的消息十分不滿,朱予煥從旁勸阻,朱祁鎮這才不打算繼續追究,隻是心中始終惦記著這一點,所以打算借著這次叔侄見麵的時候好好考量襄王一番。
    朱瞻墡若是能表現“出色”,朱祁鎮便可以既往不咎,盡管叔侄兩人見麵次數不多,但以後仍舊是好叔侄,畢竟朱祁鎮如今也隻有襄王這唯一一個親叔父了,自然也希望能夠和朱瞻墡相安無事。
    朱瞻墡如今算是大徹大悟,心裏不由暗自嘀咕,自己這個侄子年紀不大,心眼也一樣,小小年紀就這樣計較,多虧當初他沒有選擇留在京城,否則肯定要被這小子好好磋磨一通。
    想到郕王是這小子的親兄弟,朱瞻墡都有些憐憫郕王了。
    誰叫朱祁鎮現在還沒有大婚,趕在他的子嗣長成之前,恐怕郕王都沒辦法離開京城,隻能活在皇帝侄子的陰影下了。
    朱予煥見朱瞻墡已經領會自己的意思,這才道:“以五叔的智慧,定然不會禦前失禮,到時候若是我們一起麵見陛下,就更不必擔心了。”
    朱瞻墡聞言笑道:“五叔還要多多謝你,看來當初的鋪子沒有白送。”
    待到叔侄兩人從獻陵回來,朱祁鎮果然召見兩人入內麵見,倒是絲毫不擔心兩人有所串通。
    朱瞻墡已經從朱予煥這裏得了消息,應對朱祁鎮還算是有底氣,一見麵便先畢恭畢敬地同朱祁鎮見禮,話裏話外一點叔父架子都沒有,時不時給朱祁鎮戴上幾頂高帽子,很快便將朱祁鎮哄得服服帖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朱予煥就在旁邊聽著,麵上不顯露什麽情緒,心裏卻早已經樂開了花。
    朱祁鎮還是年紀小,朱瞻墡不過用了幾句輕飄飄的話,他便已經心花怒放,和當時與朱予煥商量如何考驗襄王時的神情大相徑庭。
    不過朱予煥特意誇大了朱祁鎮的小氣量,本來就是在詐唬朱瞻墡,反正這兩人也不會因為這點小事就“對答案”。
    “大姐姐可有告知五叔武舉一事?”
    朱瞻墡見他終於問到這一步,隻停頓片刻,立刻便將自己早就想好的答案奉上,道:“陛下聖明仁慈,朝乾夕惕,對國家大事無不通曉、高瞻遠矚,行事都是為了國家安定、百姓富足,臣不敢多言。”
    朱祁鎮見他神情恭敬,沒有半分偽意,心中已經滿意許多,但還是接著說道:“襄王是皇考的胞弟,又曾在皇考平叛時留守京城監國,按理說輔政一事應該由襄王來才是。”
    朱瞻墡打了個哈哈,道:“臣不過是一閑散藩王,雖然曾習讀詩書,但才學遠遜於先帝,又豈敢對政事指指點點。”他說完還不忘誇讚道:“誠孝皇後早已有所安排,慈惠皇太後廣施仁善、慈名在外,順德長公主對皇家中心一片赤誠忠心,與陛下更是骨肉血親,臣得陛下庇佑足矣,何須其他。”
    這個答案合上了朱祁鎮的心意,他笑道:“都是一家人,五叔這麽說見外了。”
    朱予煥聞言不由垂下眼,免得自己笑出聲來。
    朱瞻墡是何等的人精,朱祁鎮這種話也就隻能糊弄他這種一心求退的人了。
    朱瞻墡順著朱祁鎮的話頭道:“是啊,這次若非陛下寬和,準許臣入京,臣連母親的最後一麵都見不到……如今母親已經入土為安,臣懇請返回藩地,以免群臣議論。”
    朱祁鎮對於襄王已經沒有了防備之意,揮揮手道:“不急,三大殿馬上便要落成了,五叔留著一起吃完宴席再回襄陽也不急。”
    朱予煥見朱瞻墡歸心似箭的模樣,也開口安撫道:“既然陛下挽留,五叔也不必著急了,約摸著再過一個月,三大殿的修繕便能正式結束。”
    朱瞻墡自然明白這已經算是不錯的結果了,立刻借坡下驢,道:“臣明白。”
    喜歡穿成堡宗他姐,一不小心拯救大明請大家收藏:()穿成堡宗他姐,一不小心拯救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