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
字數:7187 加入書籤
4月20日早上,北方經濟特區廣播電台,在8點新聞時間,公布了20萬英法聯軍分別在錦州港和錦西港登陸的消息,慈禧太後震驚得早飯都不想吃了,內心的忐忑無以複加,但她不確定自己是怕什麽,禁衛軍戰敗,那就少了一個尾大不掉的戈輝,可是如果沒有戈輝在不斷的為朝廷送銀子,她不知道朝廷還能撐多久。戈輝讓她又愛又怕,戈輝是在她的支持下發展起來的,如今已經尾大不掉了,有一個這麽強大的北方經濟特區,對朝廷究竟是好是壞,她不知道,她不知道當初支持戈輝,是對是錯。
就在慈禧太後患得患失的時候,磐石村43團的前沿陣地,隱蔽觀察哨傳回來消息,英軍大部隊上來了,估計很快更大規模的炮擊就要來了。
果不其然,鋪天蓋地的炮擊,像犁地一樣,一層一層的平推過來。大地在顫抖,天空被撕裂,43團防禦陣地上的泥土被拋向天空,整個防線都在經受著最痛苦的煎熬。
不僅是磐石村陣地,英軍計劃繞路明溪村和夾山村,再次順利支付了輕敵冒進的學費之後,對明溪村陣地,和夾山村陣地,給予了同樣猛烈的炮擊。
明溪村的45團,夾山村的41團,都卡在了英軍的必經之路上,除非英軍打算進山,不過,不好意思,進山之路也不通,因為作為預備隊的42團和44團都在位置更好的山路上張網以待,不敢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但占據著有利地形,進可攻,退可守,守個十天半個月似乎不成問題。
所以這三個村的陣地,成為英軍必須占領之地。炮火準備了兩小時後,英軍步兵的身影出現在43團、45團、41團前沿陣地觀察哨的視野裏,尖利的哨子聲響徹整個陣地,防炮洞裏的禁衛軍士兵在長官們的催促下,快速回到射擊位,等待英軍跑進更近的距離,幾千英軍像潮水一樣漫了上來,隊伍散的很開,亂中有序,三人為一組,三角形排列,壓低身形,沉默著衝鋒,快速的向前突進。
精銳,這是一支絕對的精銳,幾千人衝鋒,形成的強大氣場,像一座高山一樣壓向禁衛軍陣地,和上次遇到的烏河之眾完全不一樣,一種從來沒有過的壓力,壓在禁衛軍士兵的心頭,但是他們沒有畏懼,在長官沒有下令開槍之前,甚至扣扳機的手指都沒有伸出去。
300米,有人報出了距離,禁衛軍士兵調整了一下臥姿,讓自己感覺更舒服。
250米,再次有人報出了距離,扣動扳機的手指伸了出來,輕輕扶在扳機上。
200米,很快又有人喊出了距離,禁衛軍的士兵們將側臉貼向槍身,一隻眼睛瞄向步槍的瞄準基線,三點成一線,槍口對準正前方英軍士兵的胸口。
“開火”嘶吼出來的命令終於下達。已經壓抑到極致的陣地上終於得到了釋放,fa1903、fa1、fa26、fa42、fa64、fa80,匯成了一曲別樣的交響樂。
衝進100米的英軍士兵像被鐮刀割倒的麥子,一茬一茬的倒下。英軍士兵不明白,禁衛軍陣地上到底有多少機槍,感覺子彈是無窮無盡,永遠打不完一樣。特別是重機槍子彈,不論擊中身體的哪裏,直接掏空那裏,十死無生。
禁衛軍陣地大後方,fa112式輕型榴彈炮,依然靜靜地等候在那裏,現在還不是它們上場的時候。fa112中,112是毫米口徑)
特區廣播電台,直播團隊的“戰場特別報道”還在繼續,但已經進入一個小高潮,蔣尚武副團長已經回團指揮部了,廣播電台的記者隻能自己親自上陣,他一邊舉著望遠鏡看向禁衛軍陣地,一邊對著話筒,操著勉強還算流利的北京話,進行解說:
“收音機前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這裏是禁衛軍9師43團陣地的大後方,我是北方經濟特區廣播電台的記者,我叫騰衝,聽這名字就像是雲南人,沒錯,我就是兩年前從雲南來的,我現在給大家講一下前方陣地的情況。”
“英軍士兵抱著李恩菲爾德短步槍,壓低身體,漫山遍野的衝上來,然後在43團的陣地前成片的倒下,開始我以為他們要匍匐前進,但是……後來他們一直沒動,好像是永遠也不打算動了,哪怕是大清移動了,他們也不動。”
“不得不說,禁衛軍的火力也不賴,各種口徑的槍械瘋狂射擊,子彈像不要錢似的射出去,還有那2寸口徑和2.5寸口徑的小炮,炮口也在不停的噴出火光,英軍進攻的路上,不時炸出絢爛的煙火,不得不說,北京人過年的時候都沒有這樣放過煙花,這可不是不差錢就能做到的。”
“啊,對啦,我身後不遠,還有好多嚇死人的大家夥,它們現在是擺設,聽那個叫劉錚的政委說,後麵那些東西是梭哈的時候用的。我不知道“梭哈”是什麽意思,收音機前的聽眾朋友們,你們知道嗎?”
“哦——”騰衝像是被炮彈砸中了腳指頭,一聲驚叫,把收音機前的聽眾嚇了一跳。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已經守在收音機旁幾個小時的慈禧太後也嚇了跳,這個解說員應該馬辭掉,不帶這樣嚇人的。
“英軍暫退卻了,他們留下了滿地的屍體,沒能衝上禁衛軍陣地。”騰衝對著話筒沒形象的大吼。
英軍進攻兩個小時後,不得不暫時收兵,傷亡太大了,沒想到禁衛軍火力這麽猛。
隨著英軍的暫時退卻,禁衛軍開始抓緊時間修複陣地工事。
事實證明,科學合理的陣地工事,的確能最大化的減少防守一方的傷亡,還能最大化的殺傷敵人。如今的防禦工事結構,都是在十幾次火力打擊演習中,從毀傷效果分析中,不斷的總結出來的。像這樣的防線,在朝錦公路上設置了五條,計劃每條防線阻止英法聯軍兩天,五條防線正好十天,有了這十天,大淩河防線上的鋼筋混凝土永固防禦設施,通過不斷的細心養護,應該能達到最結實的狀態。
英國遠征軍總司令陸軍中將沃克,在臨時搭建的指揮部裏,一邊優雅喝著大吉嶺紅茶,一邊聽幾位負責進攻的團長,匯報此次進攻失利的原因。把幾個團長說的話,綜合起來說就是:
1、炮火準備時間不夠長,敵人的陣地毀傷不夠徹底。
2、敵人隱藏機槍的火力點,沒有完全清除,機槍的密集火力,實在太可怕了。
3、敵人的炮兵還在,密集的炮彈,不斷的落在進攻的路上,幹擾了進攻的速度。
4、炮火沒有大量的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所以抵抗十分激烈。
5、敵人的步槍似乎射擊速度更快,比以射擊速度快而聞名的李恩菲爾德步槍更快。
沃克想了一下,他們不遠萬裏來到這裏,可不是遇到這麽點困難就退卻的,更長時間的炮火準備,更大口徑的火炮準備,把150毫米的重炮也拉上來,他決定用重炮為大英遠征軍轟出一條坦途出來。
英軍更長時間,更大規模,更大口徑,更猛烈的炮擊開始了。
在此之前,禁衛軍已經簡單加固了必須加固的工事,然後躲進了後方的防炮洞裏,陣地上隻留下前沿觀察哨。
北方經濟特區廣播電台,“戰場特別報道”直播團隊,請來了幾名禁衛軍士兵,要采訪一下他們。
騰衝操著感覺稍有些不對味的北京話,問道:“請問這位小戰士,您怎麽稱呼?”
“我叫錢守住,是43團3營1連2排2班的精確射手。”錢守住開心的回答。
本來他不願意來,但是團長王鬆告訴他,被采訪之後,你就出名了,總司令都會記住你,於是他就傻嗬嗬地來了。
騰衝覺得眼前的小戰士很可愛,於是又問:“那你對英軍之前的進攻有什麽看法?”
“看——法?”錢守住疑惑了一下,馬上說道:“跑的慢,就他這速度,要是換在我們訓練場上,教官不得抽他幾百鞭子,三天都不給他吃飯。虧他們長那麽高的個子,那麽壯的體格子,才背那點兒東西,跑得跟蝸牛似的。”最後總結:“白瞎了,啥也不是。”
騰衝哭笑不得,又覺得小戰士的回答風趣幽默。於是又問:“你們訓練時比他們跑的快是嗎?”
“必須滴呀!”錢守住自豪地說:“我現在身上的戰鬥負重25公斤,行軍的時候達到45公斤。”錢守住一臉不屑的表情:“我背著25公斤的東西,跑起來,至少要比他快三分之一。”
騰衝想象了一下自己背著25公斤的東西,能走多遠,就不說跑了。
騰衝又分別采訪了另外幾名戰士,得到了很多讓他震驚的回答。
守在收音機旁的袁世凱等人,聽了禁衛軍戰士的回答,陷入了深深的深思之中。他們不明白,實在想不通,禁衛軍是怎麽訓練的,不過還好,現在北京禁衛軍和北洋常備軍都各有600名三個批次)軍官在朝陽陸軍講武堂“留學”。兩年後,見分曉。事實上,禁衛軍並沒有對這1200名大齡國內軍事“留學生”區別對待,一切和禁衛軍相同。
英軍的炮擊還在繼續,43團、45團、41團,各自己防守的陣地上,橘紅色的火焰就沒有熄滅過,像嬌豔的花朵,一層層的,在綻放,在奔騰,妖嬈無比,此起彼伏,就像在萬華鏡裏看到的,千變萬化,絢爛的極致,卻孕育著死亡,任何與它接觸或沾染,都將灰飛煙滅。
隱藏在距離前沿陣地不遠,不在陣地的正麵,在側後方,又相對非常安全的角落,三台電影機正在忠實地記錄著陣地上的真實情況,以後播放的時候,雖然是沒有聲音的,但依然能真正反映出戰爭的殘酷。
這種活動電影機最早就是1891年托馬斯愛迪生發明的,1895年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發明了一種集照相機、膠片處理室、電影機三者的綜合體,1902年8月初,李勁鬆來到朝陽時,帶來了這個綜合體的技術及生產許可。在戈輝的強烈要求下,加裝了電機,使用1.1寸35毫米,去掉了零頭)的膠帶,拍攝速度定為24格每秒,而不是原來的16格每秒,隻要錄影帶足夠長,就可以長時間拍攝。雖然還不能解決聲音的問題,但是相信也不會等太久。1905年初,朝陽已經有了第一家電影院,播放有專人解說的無聲電影,有點像有配音的皮影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英軍這次的炮火準備足足持續了四個小時,翻來覆去的炮火開始向禁衛軍陣地後方延伸。這個變化立即被前沿觀察哨察覺,並通知了團指揮部。
王鬆判斷英國人要進攻了。
讓王鬆沒有想到的是,英國人幾乎是踩著自己炮彈的炸點,衝了上來。
當哨子聲響徹禁衛軍陣地的時候,英軍士兵已經衝進了43陣地前的200米以內了。英國人這次要正麵突破,把43團的磐石村陣地作為主要突破方向,而45團的明溪村陣地和41團的夾山村陣地,隻作為佯攻,牽製。英國人要中央突破,一錘定音。
43團的士兵,幾乎是衝出防炮洞就開始射擊。
fa64,正接架設在防炮洞門,大體設定,直開炮。
fa80幾乎是拉出隱蔽所,就開始迅速設定諸元,然後開炮。
一直沒有機會上場表現的fa112式輕型榴彈炮,此時炮口也火光連閃,開始遮蔽射擊,阻止更多的英軍士兵衝上來。
200米不到的距離,幾十秒就能衝上禁衛軍的前沿陣地。大量的英軍士兵,像潮水一樣漫過禁衛軍的坑道,向前猛插。
fa67式手榴彈,被禁衛軍士兵鋪天蓋地的扔出去。
fa26式班用輕機槍,換上全新的200發彈鏈,也不用挑地方架設,直接端起來,扣下扳機不撒手,0.2寸口徑子彈,幾乎剛剛出膛就射進了英軍士兵的身體,直接穿透,又衝進後麵士兵的身體。強大的後坐力,推著禁衛軍的機槍手不斷的後退,一塊石頭絆倒了機槍手,子彈直接射向了天空。機槍手索性不起來,坐在地上換上新的彈鏈,端著機槍繼續射擊。
“出刺刀”,戰場上的一線指揮官們,不約而同的吼出來同樣三個字。
fa1903式半自動步槍,有一把可拆卸的單麵開刃,脊背厚實的劍形刺刀,必要的時候可以抽出來套在槍管上,此時,就是必要的時候,到了刺刀見紅的時候了。
“殺——”所有的禁衛軍戰士,同時吼出了同一個字。
四個月的初級步兵養成訓練,六個月的中級步兵養成訓練,六個月的高級步兵養成訓練。不論是哪一個階段的訓練,拚刺刀,都是必修科目。從鎮妖峰軍事基地,最早傳下來的“拚刺九式”,到濃縮成今天的“三板斧”,第一式:來無影,去無蹤,就強調一個字——快。第二式:像霧像雨又像風,強調兩個字——多變。第三式:三生萬物,不強調了,你自己琢磨,隻要把對方捅死就行。
經曆了鎮妖峰軍事訓練基地,朝陽陸軍講武堂,從這兩條標準化流水線上走出來的禁衛軍戰士和一線戰場指揮官們,同樣的動作,同樣的吼聲,同樣的眼神,一往無前,視死如歸。狹路相逢勇者勝,刀鋒入骨不得不戰,逆水爭雄不勝則亡。每名戰士都知道,他們沒有退路,禁衛軍沒有退路,朝陽沒有退路,新成立的經濟特區沒有退路。以牙還牙,以血還血,這不是一句悲壯的口號,這是一條血路,一寸山河一寸血。禁衛軍就是要用自己的鮮血,重新澆築新的鋼鐵長城。
相較於身型高大的英軍士兵,禁衛軍戰士大部分體形要矮小一些,但更靈活,想捅死對方的決心卻是一樣,哪怕是一命抵一命。加上劍形刺刀磨得異常鋒利,可以輕鬆刺穿人體,再用力攪動一下,那種感覺,你細品……
被劍形軍刺捅進身體,再被攪動一下的英軍士兵,那種痛苦的感覺就不多說了,想象一下都會寒毛炸起。然而,比被劍形軍刺捅進身體更慘的是,抱著你拉響手榴彈。本來已經重傷要死的禁衛軍戰士,共同的想法是拉一名英軍士兵一起死。
同歸於盡的爆炸此起彼伏,在各個戰壕裏上演。
手裏的槍脫手了,直接抽出折疊工兵鏟,單側開刃,像鋒利的砍刀,掄起來虎虎生風。砍在槍管上,火花四濺。還是那“三板斧”精神:來無影,去無蹤,像霧像雨又像風,三生萬物,隻要弄死你就行。
喜歡禁衛軍請大家收藏:()禁衛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