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光緒再親政
字數:8218 加入書籤
時間,還不到淩晨5點,還沒到天亮的時候,東華門下馬碑外,卻已經停了一排的龍旗榮耀轎車,雖然天氣寒冷,但司機們依然很規矩地站在轎車外麵,隨時聽候主人的吩咐。
轎車裏坐著的都是四品以上,準備參加乾清宮叫大起的朝臣們。
性格稍顯孤僻的,或者想獨自思考問題的,就坐在自己的轎車裏,吹著暖烘烘的空調,慢慢等待。
喜歡說話的,就串到關係要好的朋友車裏,小聊幾句。
“你說陛下再次親政,會不會再次發生變故?”朝臣a問。
“說不準啊!太後老佛爺的心思,是你我能揣度的嗎?”朝臣b遙頭說道。
“那陛下呢?突然乾清宮叫大起,會不會有什麽重大的決定要說呢?”朝臣a又問。
“這個也不好講啊!陛下難得重新親政,肯定需要時刻揣摩太後的心思,應該以穩健為主吧!”朝臣b謹慎地說道。
朝臣a沒有再問,朝臣b也沒有再說話,兩人就這麽坐在車裏,各思各事。
慈禧太後好好的,為什麽突然要還政給陛下?突如其來的變化,讓很多人措手不及,包括袁世凱本人。袁世凱此時獨自一人坐在自己的轎車裏,他在思考陛下親政後,朝廷會有什麽變化,北洋一係應該如何應對。不知道為什麽,他突然有了一種很不好的預感,具體是什麽,他自己也說不清楚。
也不光是袁世凱心情忐忑,其他朝臣們也都或多或少心事重重,就連光緒皇帝自己也內心矛盾。
此時光緒皇帝已經坐在了禦書房裏,麵前擺著筆墨紙硯,他卻完全沒有動筆的意思。他想起了自己十八歲那年,也就是光緒十五年1889年),那是自己第一次親政。十八歲,自己腦子裏隻有書本上的那點東西,其實什麽都不懂。後來受康有為和梁啟超等人的蠱惑,在光緒二十四年六月1898年)實行變法,不足百日,變法失敗,自己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
“那時候自己好傻啊!真的好傻!”光緒無聲地笑了,卻把心裏話說出來了。
再後來,發生了八國聯軍進北京的事件,自己跟著慈禧逃往陝西,回來後不知道為什麽,居然沒有繼續囚禁自己,隻是加強的監視,還換上了年榮做自己的近身太監,貼身監視。光緒一直覺得很奇怪,覺得這很有可能是慈禧的什麽陰謀,所以他一直很小心,非常小心,從不作為,堅決不作為,過一天算一天。
其實,不僅光緒自己奇怪,最初戈輝也十分奇怪,慈禧為什麽沒有繼續囚禁光緒,百思不得其解,最後戈輝認為,很有可能是自己橫空出世,產生的蝴蝶效應。
昨天,在長春宮光緒和慈禧太後聊了很久,直到聽完《新聞聯播》才離開。光緒了解到,慈禧確實是真心的,確實想把權力歸還給光緒。她讓光緒不要多想,以後不論光緒做出什麽樣的決定,哪怕是把康有為和梁啟超叫回來重新變法,她都不會幹涉。
慈禧最後告訴光緒:“過幾天,我就去朝陽,我要親眼看著,戈輝能把朝陽變成什麽樣子。”
這可把光緒嚇到了,太後要去朝陽,聽那意思,還要留在朝陽,這也太……光緒都不知道說什麽好。從大清入關到現在,還從未有過先例。
“就這麽定了,固守著老祖宗那一套,事實已經證明是守錯啦!”慈禧很嚴肅地告訴光緒:“時代變了,你不主動改變,就會被別人改變。”慈禧無奈地歎氣道:“我老了,變也沒用了,也很難改變,隻能看著你們改變,能變成什麽樣,看你自己的造化了。”說完,朝光緒擺手,示意他可以走了。
此時再次回想起昨晚那些話,光緒又陷入了新的沉思之中。如今自己再次親政了,又能做些什麽呢?自己能給這個朝廷帶來什麽改變呢?在朝陽的時候,醇親王載灃私下裏告訴他的一句話:“欲強皇室,必掌兵權。”這是載灃出訪德國的時候,德皇威廉二世的親弟弟,威廉享利親王告訴載灃的一句話。為了這句話,光緒昨晚想了一夜,到底要不要那麽做?一旦做了,會有什麽後果?朝局會不會亂?光緒很矛盾。
“陛下,時辰到了,該上朝了,文武百官都在乾清宮外候著了。”聲音略顯尖利,此時說話的已經不再是年榮了。說話的太監名叫元福曆史上並無此人),是光緒在回乾清宮的路上,遇到的打掃處的太監。當時正在被打掃處的管事批評,光緒看著小太監很順眼,於是就叫到身邊,讓他做了近身太監。
年榮昨天就被慈禧太後留下了,慈禧讓光緒自己再選一個總管太監,光緒明白慈禧太後的用意。於是在回乾清宮的路上,隨便找了一個小太監,留在身邊聽招喚。
聽到小元福的提醒,光緒收回思緒,輕歎一聲:“走吧!”
在光緒一腳踏進乾清宮正殿的時候,突然想到了慈禧太後說的話:“你不主動改變,就會被別人改變。”內心中的矛盾一掃而空,眼前一片明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光緒座在正大光明匾下的禦座上,內心澄明,眸光深邃,腦子裏反複回想著“你不主動改變,就會被別人改變。欲強皇室,必掌兵權”。
光緒的臉上,漸漸地綻放出自信的笑容,不管以前是什麽樣子,我現在還是皇帝,我說的話,不管政令能達多遠,起碼在這個朝廷上,還是算數的。
“陛下……”元福不是總管太監,他沒資格喊“升朝”,所以他不得不提醒皇帝陛下。
“叫升朝”光緒可沒有那麽多想法。
“升——朝——”皇帝發話,元福沒再猶豫,直接開喊。
隨著元福的一聲喊,兩名太監同時拉開乾清宮正門,有資格進殿的朝臣們,開始按照品階次序快步走進乾清宮正殿站好。
“拜”隨著元福的口令,文武百官同時跪拜,標準的公式化禮儀,大家做得毫無瑕疵。
“眾卿平身”光緒的聲音中氣實足,朝臣們都能聽得出皇帝誌得意滿的心情。能夠再次親政,換了誰都會非常高興吧!
“謝陛下!”朝臣們齊聲回應,然後起身站好。
光緒居高臨下俯視著群臣,卻並不說話,就這麽俯視著,耐心觀察著每一個人的表情。
眾朝臣也不主動奏事,就站在那裏等著皇上開口,有些朝臣低著頭,用心觀察金磚的縫隙,會不會有什麽東西爬出來。
良久之後,光緒開口說話了:“眾卿可有事奏報?”
袁世凱猶豫了一下,走出班列,躬身說道:“臣,袁世凱有事奏報。”
“講”光緒很幹脆,一副自信滿滿地樣子。
“目前,北洋六鎮總兵力共計7.5萬人,每一鎮轄1.25萬人,每鎮轄兩協,每協轄兩標,每標轄三營,這樣一個鎮直接指揮12個營,相比以前的編製要進步許多,但是和東北禁衛軍1.5萬人的標準師相比,還略顯不足。額……”說到這裏,袁世凱覺得很有必要解釋一下:“臣,指的是人數上略顯不足,武器配置,不敢與東北禁衛軍相提並論。”
光緒並不插言,他在等著袁世凱的下文。他沒想到,袁世凱的奏報是關於北洋軍的,這正合他意,所以他很有耐心地聽著。
“這兩天,東北禁衛軍在奉天,與日軍激烈交火,昨天還消滅了日軍的騎兵第一旅團,擊斃中將旅團長。”語聲微頓,袁世凱繼續說道:“臣在想,如果是我北洋軍與日軍對戰,能否保持不敗?”頓了頓,袁世凱自己直接給出答案:“不能,我們甚至連一天都無法堅持。”
光緒雖然沒有去看過北洋常備軍,但他相信,北洋常備軍絕不是日軍的對手。
“所以,臣,想擴軍,再增加兩鎮,總兵力增加到10萬人。”袁世凱直接說出了結論。
“準了”袁世凱的話音剛落,光緒直接同意了。
袁世凱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謝主隆恩就更沒想起來,他愣在那裏,不知說什麽好。
“袁中堂,您該謝恩了。”太監元福提醒袁世凱。
袁世凱瞬間反應過來,如夢初醒,慌忙躬身,謝主隆恩。
光緒饒有興趣地看了袁世凱一會兒,他想起了當年袁世凱背叛他,在兵變的前夜,向慈禧太後告密的事情。中南海瀛台的幽禁時光,是他此生都無法忘記的。光緒的目光,看得袁世凱渾身發毛,陛下為什麽這樣看著我,是我哪裏做的不對嗎?。
“從光緒二十一年,你在小站練兵,到現在有十年了吧!”光緒終於開口說話了。
“回陛下,有十年了。”袁世凱小心地回答。
“北洋常備軍能有今天的規模,袁卿勞苦功高啊!”光緒誇獎道。
“都是太後和陛下的恩典,臣,隻是聽命行事,不敢居功。”袁世凱連忙說道。
“袁卿不必過謙,這個功勞,袁卿當得。”光緒肯定地說道:“有功則賞,朝廷法度本該如此。”
“謝主隆恩,臣,願為大清江山社稷,鞠躬盡瘁,以報太後和陛下厚愛之恩。”袁世凱懇切地說道。
光緒輕輕點頭,很滿意袁世凱的奏對。
“袁世凱”光緒突然嚴肅地說道。
“臣在”袁世凱立即回應。
“著,袁世凱升任內閣總理大臣,直接對朕負責,除軍事以外,總理包括外交在內的一切事務。”
“臣……謝主隆恩。”袁世凱立即惶恐地跪在地上,磕頭謝恩,但內心深處,卻無比沉重,因為他失去了嘔心瀝血十年的北洋軍權。
眾臣皆驚,陛下真是太狠了,再次親政第一日,就奪了袁世凱的軍權。十年前袁世凱做了什麽,大家都有所了解,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這不,剛好十年,剛好不晚。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
“王士珍、徐世昌、段祺瑞、馮國璋”光緒繼續點了四人的名字。
“臣在”四人同時回應,心中一片悲苦。
“著,王士珍……”
“著,徐世昌……”
“著,段祺瑞……”
“著,馮國璋……”
袁世凱、王士珍、徐世昌、段祺瑞、馮國璋,五個人都升官了,都是位極人臣的大官,特別是袁世凱,直升總理大臣,也算走到了人臣巔峰了。但是,有一點,五個人都被剝離出了北洋係,沒有他們五人,特別是沒有袁世凱的北洋,還是北洋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今後,北洋常備軍,何去何從?光緒當然不需要他們再操心。
沒有人知道光緒皇帝為什麽要這麽做?隻有光緒自己知道,他這麽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昨夜一夜未睡,反複思考的就是這件事,“欲強皇室,必掌兵權”,這一步,他必須走。
“朕,決定,北京禁衛軍和北洋常備軍合並,重新整編,總兵力增加到10萬人,更名為大清皇家近衛軍,遠近的‘近’,不是禁衛軍的‘禁’,就像大內侍衛一樣,是皇家近衛。”光緒說的每一句都擲地有聲。
眾朝臣凝神屏息,不敢再多發一言。眼前的光緒陛下,再也不是那個像木偶一樣坐在台前,隻會順著慈禧太後附和,從不作為的皇帝了,這是眾朝臣共同的認識。
“朕,決定,親自擔任大清皇家近衛軍總司令。”光緒又一句石破天驚的話,嚇傻眾朝臣。
完了,全完了。這是袁世凱、王士珍、徐世昌、段祺瑞、馮國璋,五個人共同的心聲。他們努力了這麽些年,才有了今天的北洋,現在被皇帝陛下直接摘了桃子。
“眾卿,還有事要奏嗎?”光緒問道。
無人答話,無人敢開口,誰都不想做第二個袁世凱。
“退朝吧!”光緒示意小太監元福。
“退——朝——”元福大聲喊道,他現在挺高興,自己雖然不是總管太監,但卻在做著總管太監的活兒。
光緒起身回禦書房,眾朝臣齊聲“恭送陛下”,直到光緒的身影消失在乾清宮正殿的側門,眾朝臣才輕輕拭去額上的汗水,轉身按次序退出乾清宮。沒有人說話,都低頭急行,都想快點離開紫禁城。
“傳阿林山覲見。”光緒回到禦書房直接下令。
不多時,新任大內侍衛總管阿林山快步來到光緒麵前,單膝跪地,單手扶地,標準的武臣覲見禮節:“奴才,阿林山,叩見陛下。”
“平身吧!”等阿林山的覲見禮節做完,光緒才擺手說道。
“謝,陛下。”阿林山起身。
“朕決定恢複‘粘杆兒處’皇帝的私人情報收集機構,始於雍正皇帝),你當大總管,人手由大內高手組成,也可以招一些民間人士。”光緒說的很幹脆。
“奴才……遵旨。”阿林山還是應下了這個差事。
光緒親自寫了一個手諭,遞給阿林山:“錢不是問題,問題是你能不能做好,有什麽需要,直接找朕。”光緒提醒阿林山:“你隻對朕負責。”
“奴才……全力以赴,為陛下肝腦塗地。”阿林山表忠心。
“去吧!”光緒直接送客。
阿林山再次磕頭謝恩,轉身離開了禦書房。
“擺駕長春宮”光緒覺得必須要去一趟長春宮,他要和慈禧太後說說他的想法,其實他內心中還是有些不安,所以需要聽聽慈禧的看法,為了自己安心,也為了慈禧安心,慈禧安心了,他才能真的安心。
“唉——心真累啊!”光緒在心中無奈地歎息著:“當皇帝都要像我這麽累嗎?真有點懷念‘堅決不作為’的時候。”
袁世凱、王士珍、徐世昌、段祺瑞、馮國璋,五個人的龍旗榮耀不約而同的都駛向了袁世凱在北京的宅院。
“中堂,怎麽辦?”剛一坐定,王士珍便急不可耐地問道。
“為人臣子,還能怎麽辦?陛下怎麽說,就怎麽辦。”袁世凱也是無奈呀!
袁世凱突然瞟了一眼王士珍,問道:“怎麽?你還敢有別的想法?”
袁世凱提醒王士珍:“記住了,圖窮匕見要不得,我相信,你也不是那麽想的。”
王士珍輕輕搖頭:“中堂誤會了,為人臣子的本分我是有的,我就是不甘心啊!這麽些年的心血,就……”
哎——袁世凱無奈地歎息:“不甘心又能如何?我們十年練兵,不如戈輝三年,我們還有何顏麵繼續把持著兵權。”
袁世凱的話,是說給自己聽的,也是說給王士珍、徐世昌、段祺瑞、馮國璋,四人聽的。
袁世凱最後結束談話:“就這樣吧!散了吧!以後全力為陛下辦事吧!”說完,抬手,示意他們可以走了:“我想靜靜。”
袁世凱暫時放棄了自己的野心,或者說暫時把野心藏在了心底,靜待機會。
“靜靜是誰?”王士珍、徐世昌、段祺瑞、馮國璋,四人對視了一眼,未敢多言,肯定是中堂大人的某個得寵的小妾。四人就這樣在心中八卦著袁世凱的私事,離開了袁世凱的宅院。
喜歡禁衛軍請大家收藏:()禁衛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