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二十人會議(下)

字數:9057   加入書籤

A+A-


    很多人輕輕點頭,確實如此,換作他們,肯定會第一時間掐死在萌芽裏。
    “你的想法沒錯”載洵先肯定,然後說道:“但是目前的困難高聳入雲,我們拚盡全力也抓不住,可能我說的有些絕對,但我相信在座的人,大部分和我的想法相同。”
    戈輝沉默了,其他人也沉默了。
    “你們可能不知道我們正在研發什麽?”良久之後,戈輝說道:“有一種消炎藥,他不會讓傷口感染,我們已經研發出來了,兩年內就能實現小規模量產,貴比黃金。如果發生大規模戰爭,你們猜猜這樣的消炎藥,能賣多少銀圓?”
    除了寧遠以外,所有人露出了震驚的眼神。
    “是的,這是真的。”寧遠肯定地說道:“臨床測試過幾百次了,無一例外,效果是真好。”但他不會說,有人用了這個藥,直接死了,沒有查到原因因為過敏),估計身體本來就有病。
    “前段時間,特區內務部有個人在行動中受重傷,最後活下來了……”胡又瑉說道。
    “沒錯,他受了很多外傷,因為使用了一號消炎藥,所以傷口沒感染,活了下來。”寧遠說道:“這個藥,我們是用來賺銀圓的,不是給普通人用的,我們要賣出黃金的價格。”
    不給普通人用?賣出黃金的價格?很多人陷入沉思,不得不說,這個初衷不太正確。
    “我們搞定了以後穿衣服的問題,我們不需要大量的放牧羊群,大量的種植棉花,就可以有穿不完的衣服。”戈輝繼續道:“未來的兩年內就能搞定這個問題,因為我們已經在實驗室裏成功了。”
    “千真萬確,不光能用來做衣服。還能用來做更結實的繩子,用來做更結實的魚網,我們有機會向大江大河向海洋索取食物。”寧遠說道。
    事實確實如此,在結實的魚網出現之前,江河湖海裏的蛋白質,我們獲取的並不多,非常非常有限。漁民很辛苦,但是漁貨有限,不然,古代的饑荒不會死那麽多人。
    “這是什麽時候的事情?”孫再芝終於坐不住了:“為什麽不告訴我?”
    “為了保密,盡可能的減少知情者。”寧遠說道:“特別是一號消炎藥,那是和黃金等價的東西。”
    “你確定兩年內能實現大規模量產嗎?”孫再芝問。
    “這是一年前的事,他們計劃是三年,還差兩年。”寧遠說道。
    “我再說一個”戈輝繼續道:“打個比方,我們今天在這裏開會,無數人可能通過一種圖像傳遞技術,坐在家裏就能看到聽到。”
    這回輪到寧遠震驚了,扭頭看向戈輝:“這是什麽時候的事情,我怎麽不知道?”
    “還沒來得急告訴你”戈輝說道:“相比前兩個,這個是最容易的。”
    “什麽時候能實現?”孫再芝問道。
    “一年內,實現機械層麵的圖像傳遞,再兩三年後,就是電子層麵的,一千公裏外的人們也能看到。”戈輝肯定地說道:“理論模型已經搭建完成,現在正在努力把理論變成現實,然後就是更清晰的電子層麵的千公裏外的圖像傳遞。很多歌舞節目,坐在家裏就能看了,”
    “千公裏外的人能看到我們開會?不可能,這怎麽可能?”孫再芝不敢相信,這超出了他的認知。
    “人不能飛到天上去,但是現在有人做到了。”戈輝說道:“我想說,沒有什麽是不可能的?隻是我們還沒有找到方法。”
    寧遠太清楚老大的神奇之處,他說的肯定靠譜,於是說道:“我雖然還沒親眼看到,但我相信這是真的。”
    “這個機器一但量產,你們說值多銀圓?”戈輝問道:“三年後,我們還會缺銀圓嗎?會有無數人排隊給我們送銀圓。”
    在座的都相信,戈輝剛才說的都是真的,因為往回看,戈輝真沒和他們撒過謊。
    “那麽,我們能堅持三年嗎?”孫再芝問道。
    “這已經不是能不能的問題了,是必須堅持。”張翼說道。
    “沒錯,誰也不準放棄。”陳懷寧說道:“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全力堅持下去。”
    “這是北方特區的最高機密,我希望在座的諸位……”戈輝沒有說下去。
    “我會嚴守秘密”載洵直接說道。
    “我也會守住秘密”奕匡說道。
    “我也沒問題”張翼說道。
    在他們三人看來,這和朝廷無關,不存在不忠誠皇帝的問題,所以答應的很痛快。
    會議開到這裏,大家已經達成了共識——拚命堅持下去。
    但在此之前,他們還是需要親眼看到,不是他們不信,而是太想看到了。
    他們第一站要去工業局大院後麵的鳳凰技術大廈。
    從朝陽大道18號到2號並遠,幾分鍾的車程,而且還得慢點開。
    朝陽大道2號是特區工業局,對麵的1號是特區儲備銀行。兩個單位都把著十字街角,劉文濤選這個緊把邊的位置,就是為了離特區儲備銀行近點,去聊貸款方便。
    三十幾輛龍旗榮耀,包括戈輝的十輛,還有一輛加長款龍旗星耀,是孫再芝的。直接駛進工業局大院,然後繞過工業局大廈的三棟主樓,直接往後門去了。
    工業局直屬的鳳凰實驗室,就在工業局的後麵。從工業局正門進入,後門出去,就是鳳凰技術大廈的地上停車場,一棟十層毫無新意的長方體大廈,大院正門就是工業局大院後門。
    此時,一位身著白色長褂的雞窩頭人家就是這發型)精神小夥和工業局長劉文濤,站在大廈門口注視著陸續駛入的三十七輛龍旗轎車。
    戈輝的龍旗榮耀和孫再芝龍旗星耀停在最前麵。
    其中二十輛車的車門幾乎同時被推開,這些經常出現報紙上的人,今天同時出現在這裏。
    這些人不想和劉文濤廢話,他們不是來看劉文濤的,劉文濤也不和他們廢話。
    眾人步入鳳凰技術大廈,在一樓大廳,孫再芝看到了正對正門的牆上:鳳凰不死,涅盤重生。腳步不停,抬手指著牆上的八個大字,隨口讚了一句:“說得好!”
    所有人都需要換上白色長褂,白色頭套,在劉文濤和雞窩頭精神小夥的帶領下,來到了三樓的實驗室,門上醒目地寫著:康德拉馬克實驗室。
    劉文濤指著雞窩頭精神小夥:“他就是康德拉馬克。”
    眾人想聽的可不是這個,等進了實驗室,戈輝提醒劉文濤:“直接介紹特區纖維。”
    於是,劉文濤就把特區纖維,也就是尼龍,發明的整個過程,詳細的介紹了一遍。
    特別是看到拉製的纖維具有絲的外觀和光澤,手指撚過,也是絲的感覺。
    劉文濤告訴他們,這種絲在結構和性質上也接近天然絲,其耐磨性和強度超過當時任何一種纖維。雖然不比絲綢,但是比絲綢結實,關鍵是它的產量隻和產能有關係,和蟲子數量沒關係。
    觸摸著這些人造絲線,這東西如果真的那麽好,以後確實不愁沒衣服穿了。同時,這也是發財的機會,南方的絲商可能距離破產不遠了。
    “你的量產工作進行到哪一步了?”載洵問出了所有人關心的問題。
    “由於特區製造能力的進步,很可能明年這個時候就能小規模量產。”劉文濤說道:“但是要想大規模量產,至少要到後年這個時候吧!”
    後年,後年,兩年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堅持下去並不容易。
    “你們現在,還在研究什麽?”宋孝仁問道。
    “受特區纖維的啟發,和它相近的類似的東西有很多,比如意外發現的聚酰亞胺,我們在集中測試這東西。”劉文濤說道:“我們已經確定這東西也很有用,但究竟能用於什麽,現在還不確定,這東西能經受住較高的溫度。”後世這東西用來製作電路板)
    “怎麽樣?相信了嗎?”戈輝說道:“以後,可能再也看不到帶補丁的衣服了,還會看到更多花色的麵料。”
    “去看下一個地方。”孫再芝說道。
    於是,眾人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頂著雞窩頭的康德拉馬克一臉的莫名其妙:“他們是什麽意思?”
    劉文濤輕輕搖頭,然後肯定地說道:“有他們的支持,我們以後會更加順利。”
    三十七輛龍旗車排成一條長龍,停在朝陽工業大學校門口,蘭方舟快速下車,出示的證件,並告訴門衛,後麵的車全是,然後就直接放行了。
    朝陽工業大學目前已經完成了規劃中的三分之二的建設,教學樓和宿舍樓都完成了,一些附屬設施還在建設中,計劃明年結束前,全部建設完成。
    還是蘭方舟,他去教學樓問,確定尼古拉特斯拉教授正在上課,於是大家坐在車裏等待。
    校長李勁鬆出來邀請他們上樓,但被拒絕了。
    他們的目的很明確,就是來看尼古拉特斯拉教授的,其他人不見。
    大約一個小時後,他們接到邀請,去了特斯拉教授的實驗室,20人全部進入實驗室。
    特斯拉專門為他們演示了圖像傳遞的整個過程,實驗並不複雜,但絕對比戈輝給特斯拉演示的實驗複雜很多,成像效果要更好。
    特斯拉告訴他們,這個技術路線是絕對正確的,這絕對是一個偉大的進步,我們在一年內就能實現機械層麵的圖像傳遞,至於電子層麵的圖像傳遞,也不會太久,我們正在對陰極射線管進行專門的研究。
    雖然得到的答案不是十分肯定,但是和戈輝說的也不差太多,而且人家說了,技術路線是正確的,那麽,成功就是時間的問題。
    戈輝強調:“一旦他們在陰極射線管上取得了關鍵突破,我們距離電子層麵的圖像傳遞就是臨門一腳了。”
    直到20人再次回到特區長官府三號樓三樓的會議室,除了戈輝和寧遠以外的18人,還在思考今天看到的,絕對超出了他們的認知,也在感慨北方特區的變化。
    “我們什麽時候能去看一號消炎藥?”陳懷寧問道。
    “看不了”戈輝直接拒絕,說道:“我隻能給你們看成品。”
    戈輝的話音剛落,門外響起了敲門聲,蘭方舟推門而入,將一個寸許的小藥瓶送到戈輝手中,然後轉身離開會議室。
    戈輝捏著寸許的小藥瓶,舉起來說道:“軍方內部代號,一號消炎藥,20萬單位一瓶,僅有0.12克。價格卻比同等重量的黃金還要貴6倍。甚至拿著一根金條也不一定能夠換到一瓶救命的一號消炎藥。”
    十八個人的目光,同時鎖定了戈輝的左手上。
    戈輝繼續道:“一號消炎藥,極大增強了人類抵抗細菌性感染的能力。很多無藥可治的病如大葉性肺炎、淋病、梅毒等,青黴素可以做到藥到病除。稱之為‘神藥’並非誑言,因此,我把它的價格和黃金劃等號,沒毛病吧!”
    “可是普通人就買不起了”胡又瑉道:“其實,需求最大的還是普通民眾。”
    “那就管不了了,我還指望用一號消炎藥翻身呢!”戈輝淡淡地說道:“自己都要活不下去了,管不了那麽多,先讓自己活下去,然後再想其它。”
    不能說戈輝說的不對,但是戈輝作為特區總督,這話說的就很不負責任,極不負責任。
    “這個事兒先放下”孫再芝說道:“關於缺銀圓的問題,我認為應該盡快發債,不可能沒有效果,最差應該也能解燃眉之急。”
    “同意”書同文直接舉手。
    戈輝強調:“首先,在建項目不能停工,其次,關於今天我們看到的那兩個項目,還需要繼續投入,最後,保密,至少保密三年。”
    真的能守住秘密嗎?長期保密可能性不大,但是三年問題不大,除非有人主動泄密。
    “關於發債,還是上次會議上確定的,等剩下的三艘軍艦到了,再發債。”孫再芝說道。
    寧遠舉手說道:“三艘軍艦已經進入安達曼海了,下一步就是馬六甲海峽,然後是南清國海,距離我們不遠了,不會等太久。”
    “除了發債以外,我考慮再增印十億兩銀圓紙幣。”戈輝說道。
    “不行”宋孝仁和胡又瑉同時反對。
    “大清寶鈔的教訓難道還不深刻嗎?”宋孝仁提醒道:“我們決不能走大清寶鈔的老路。”
    鹹豐三年發行的大清寶鈔,以銅錢為單位,與戶部官票並行,由於清廷沒有準備金製度,或者說沒有建立有效的準備金製度,大清寶鈔迅速貶值,最終成為廢紙。
    “更遠的還有大明寶鈔,那個更加害人不淺,元朝也有,紙幣。”胡又瑉說道:“所以,紙幣的發行一定要慎重,老百姓寧可花硬幣和銀圓,也不願意花紙幣,也是這個原因,他們不確定什麽時候紙幣會變成廢紙。”
    “什麽是銀圓?隻有銀子壓鑄的才是銀圓嗎?能買到東西就是銀圓,哪怕是一張廢紙。”戈輝說道:“我們儲備的糧食、食鹽、棉布、毛呢麵料,還有煤炭,這些東西,既是用來平抑物價的,也是為了發行紙銀圓的。”
    孫再芝猶豫了一下說道:“增發紙銀圓,會進一步加劇通貨膨脹,這樣合適嗎?”
    “增發的銀圓,是為了應付迫在眉睫的應付賬款,我們不能拖延。”戈輝的聲音不大,卻不容質疑:“我們不能讓人懷疑特區政府的償付能力,必須讓人們對特區政府有信心。”
    “可是……”陳懷寧一臉為難地說道:“增發紙銀圓,就相當於我們在明搶百姓的東西。”
    “你這話說的不對”戈輝直接反駁,說道:“這十個億不是憑空出現的,我們是有物資作抵押的。”
    孫再芝證實到:“我們儲備的物資價值接近15億銀圓,特區的物資儲備一直維持著15億左右,所以不需要擔心我們的紙銀圓買不到東西。”
    “我還是覺得發債靠譜一點,畢竟大清寶鈔的殷鑒不遠,市場上的紙銀圓已經夠多,不能再多了。”奕匡插話道:“我們的紙銀圓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信用,決不能毀掉,要死守。紙幣,能不增發,盡量不增發。”
    “我讚同慶親王”載洵說道:“增發紙幣隻能是我們的最後選項,萬不得已的選擇。”
    “那就盡快發債吧!不用等軍艦了。記賬式債券,30億規模,10年期。”戈輝讓步了,這麽多人持反對或懷疑態度,戈輝如果再堅持,二十人管理團隊的意義就沒有了。
    “關於發債,不一定非要以建設海軍的名義。”孫再芝說道:“新奉天建設債、海軍建設債、北部開發債、鐵路建設債、教育事業債。我們同時發行這五種債券,讓人們像挑衣服樣,挑自己喜歡的債券購買。”
    “我同意”戈輝直接舉手同意。既然無法增發紙銀圓,那就要盡快發債。
    “利息呢?多少合適。”卓越問道。
    “4厘”戈輝說道:“利息不高,沒人會買,國際上比這利息還要高,8甚至綜合下來11都有。”
    “4厘”奕匡咬牙切齒,他和李鴻章和十一國談判時,庚子賠款的利息就是4厘。
    寧遠笑了,笑過之後,問道:“有沒有想到,有一天我們還不起。”
    “不可能”戈輝再次舉起小藥瓶,非常自信地說道:“隻要我們把一號消炎藥死死的握在手裏,財源滾滾來是肯定的。還有特區纖維,還有圖像傳遞技術,還債是問題嗎?輕鬆拿捏。”
    “現在開始表決,同意發債的舉手。”孫再芝說完,第一個舉起了右手。
    孫再芝舉手了,黃星、宋孝仁也緊跟著舉手。
    戈輝、寧遠也先後舉手。
    權民陣線的書同文、黃明禮、夏洛,看到戈輝和寧遠舉手了,他們也同時舉手。
    特區商會的孫翰林、李成合、張紫雲,一直沒有發表意見,三人思考再三,還是舉起了右手。
    農工聯合會的卓越、陶宇、張群嶺,也舉手了。他們三人把控著北方特區農林牧副漁相關的一切事務。特區北部大開發,也是由他們具體負責,他們當然支持發行北部開發債。
    卡米耐斯特的陳懷寧、房誌武、吳首依,都支持發債,發行教育事業債,陳懷寧是特區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他一直在學校裏宣傳卡米耐斯特。
    載洵、奕匡、張翼,也都舉手了。
    全票通過,七天後,正式開始發行組合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