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一出好戲(上)
字數:7080 加入書籤
第二日清晨,天色方亮,山風凜冽,吹動著天狼山林海間的霧靄,薄薄一層似煙似紗,繚繞山巔,籠罩山腰,整座山如沉睡的巨獸,靜謐而神秘。山鳥偶爾振翅而鳴,驚起陣陣鬆濤湧動,伴隨著穀風嗚咽,仿佛在訴說即將來臨的風暴。
天狼山腳,一支兵馬緩緩列陣整裝,正是昨日謝家軍麾下的牙門三將趙玄清、孫景曜、李仲庸。此刻三人已然換下了謝家軍銀底紅紋的戰袍,身披靖亂軍黑底金紋之甲,旗幟隨風獵獵作響,金黑相間間映著初升日光,肅穆森然,氣勢一新。
三將默然無語,心情複雜,卻又帶著隱隱的振奮,謝家軍諸將早被壓得透不過氣,如今投歸靖亂軍,雖前途未卜,但諸葛長明信諾以誠,武陽更是胸懷遠略,仿佛黑夜長路終見曙光。
諸葛長明立於山巔,看著三將整隊領兵,聲如洪鍾“三位將軍,天狼山深處險阻叢生,古道崎嶇,敵軍難入,此乃天賜之地,倘能固守,便可再起。爾等謹記,不可懈怠!”
“謹遵軍令!”三人齊聲,拱手而拜,鎧甲嘩然作響,顯出肅然之意。
諸葛長明點頭,眼中露出一絲期待。趙玄清等人率領麾下殘兵數千,步履沉穩、刀槍整肅,向天狼山深處行去。其勢沉靜如淵,鋒芒內斂,卻隱隱透出一股誓死不屈之意,似沉沙待湧,蟄龍欲飛。
三人領軍走到山口,齊齊回首,目光沉沉,朝諸葛長明深深一揖,隨即毅然轉身,消失在霧色氤氳的山道之中。山林吞沒了他們的身影,隻留旌旗殘影隨風飄舞。
諸葛長明站在坡頂目送良久,歎息一聲,正待回身,卻見身旁一人颯然而立,笑意淡然,不是武陽又是誰?
“諸葛先生果然膽識過人,能信人而托重兵。”武陽輕聲道,語氣中有讚許之意。
諸葛長明微微一笑,撫須苦笑“事到如今,何敢不信?趙玄清等三人雖曾為謝家軍爪牙,然心誌未死,非甘為苟全之輩。若非謝必安逼人太甚,今日又怎至於此?”
“信得過他們,正好。”武陽抬手一指,“先生隨我來,今朝且看一出好戲。”
諸葛長明愕然,心生疑惑,忙隨武陽登上一處更高山坡。兩人立足峰巔,極目遠眺,前方山穀漸顯真容,隻見遠處官道塵土飛揚,煙塵滾滾如浪,似有千軍萬馬奔騰而來。
“那是……”諸葛長明心中一動,眯眼細看。
塵煙之中旌旗招展,刀槍如林,鐵騎鋪地,鼓聲沉沉如雷。旗幟上赫然是熟悉的紅底銀紋“謝”字大旗。
“謝家軍!”諸葛長明心中沉沉如鐵,長歎一聲“謝必安終是不死心,還是追來了……”
武陽聞言,搖頭輕笑,眼中精光閃爍“謝必安?他怕是今日還未明白,自己將墜何局。”
諸葛長明驚疑交加,側目道“主公何意?莫非另有計較?”
武陽神秘一笑,並不言明,隻看著遠處謝家軍緩緩停下,正在穀口紮營安歇。鐵甲軍士解甲卸鞍,或安營紮寨,或煮食喂馬,陣形鬆懈,毫無警覺之意。
“好戲在後頭。”武陽轉身對身後天武騎統領吳靖道“挑十名精銳,護諸葛先生,隨我入敵營看戲。”
吳靖應聲,立刻挑選十名天武騎,俱是身高體壯、目光炯炯之士,銀鱗甲衣,黑披風獵獵生風,腰佩長劍,鞍馬皆俊良健碩。
諸葛長明聞言,麵色微變“主公竟要親入敵營?豈非太過凶險?”
武陽淡然笑道“謝必安此刻軍心未定,以為大局在握,豈料我們暗渡陳倉,今日正是探虛實之良機。更何況……吾軍中已有謝家故將歸順,料無風險。”
“歸順之將?”諸葛長明眼神一凝,滿腹疑問,卻知此時問之無益,唯有點頭“既如此,願隨主公一觀。”
於是武陽拍馬當先,帶著諸葛長明與十名天武騎,緩緩下坡,循著山道直向謝家軍營地而去。
山道曲折而幽,翠林濃密,藤蘿垂掛,偶爾有鹿影閃過。風吹草動,露珠滾落,晶瑩如淚。馬蹄踏過濕軟泥土,發出低沉悶響,金屬鎧甲撞擊聲、韁繩摩挲聲清晰可聞,仿佛戰前的低語。
諸葛長明坐在馬上,心中暗暗警覺,目光不時掃視林中。十名天武騎分列左右,目光如鷹,警惕四周。武陽策馬在前,銀鱗槍斜指鞍旁,鋒芒畢露,神色自若,仿佛身臨故地,無絲毫懼色。
行至半途,山穀豁然開闊,隻見前方謝家軍大營已現。車帳林立,旌旗招展,數千精銳正在穀口紮寨。巡邏騎士緩緩穿行,寒光閃爍,殺氣隱隱。
烈日偏西,陽光穿透層雲,灑落在謝家軍大營之間。營盤之外,旌旗翻卷,兵甲森然,萬馬齊喑,隻待將令。唐承安身披重甲,手執長劍,巡視完大營後,命令親兵傳令全軍將士就地安營,紮下大帳,整頓軍械,修整軍馬,不得妄動。
命令傳下,營中將士各自散開,有的扶刀卸甲,有的清洗兵刃,也有操練弓弩之聲隱隱傳來。唐承安緩步走回中軍大帳,吩咐親兵去通知大統領以上諸將,半個時辰後務必齊聚帥帳,召開緊急軍議,不得遲誤。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時間流轉,半個時辰轉瞬即過。
中軍大帳內,篝火已燃,香爐嫋嫋,氛圍沉凝壓抑。帥案之上擺放著謝必安親賜的黑金代帥令,冷光逼人,似有寒芒外泄。唐承安端坐首座,目光如電,掃視眾將,神色難辨。
左下首,周子衡身披青銅重甲,麵色沉靜,眼神深邃,嘴角含著一絲若有若無的冷笑,似在醞釀什麽。右下首楊謙禮身著銀甲,虎目圓睜,額角青筋微跳,麵色頗有不悅,顯然心中積鬱難消。
在楊謙禮之後,三位偏將依次坐列,皆是楊謙禮麾下舊部,目光如炬,眉宇間多有冷意,不時斜睨周子衡,神色不善。顯然對這位突然高升的“新偏將”心懷芥蒂。
大帳內氣氛凝滯,如刀鋒遊走。火光映照眾人甲胄,閃耀著寒冷的光輝。
唐承安默然不語,似在沉思,似在等候。帳中眾將也無人出聲,唯有銅爐中木炭偶爾炸裂發出微響,愈發襯出這詭異靜謐。
終於,楊謙禮忍不住沉聲問道“唐將軍召集眾將,可有軍令急報?此時敵情未明,軍中不宜久留。”
話音未落,周子衡已是含笑出聲“楊將軍莫急,唐將軍心憂軍國大事,自然有重事相商,何必催促?”
此言一出,楊謙禮眉頭一挑,冷哼一聲,心中愈加不滿——堂堂正將,何須被一偏將插言?更何況這周子衡素來隻是大統領,如今驟然晉升,言行竟如此輕慢?
三位偏將亦目光不善,其中一人忍不住低語“新官上任三把火,倒是把火燒到咱楊將軍身上了……”
周子衡聽在耳中,卻不動聲色,嘴角冷笑加深,神色傲然,仿佛未將眾將軍放在眼中。
唐承安終於輕咳一聲,穩穩壓住眾人爭執之勢,緩緩開口“召諸位來此,確有大事相告。”
眾將齊齊凝視,營中氣氛更顯壓抑,連帳外巡邏甲士的腳步聲都似被掩蓋。
“軍中探騎來報——”唐承安頓了頓,掃視一圈,聲音低沉如鐵,“靖亂軍主將武陽,率兵尾隨我軍而來,已然逼近天狼山南麓。”
此言一出,帳中諸將皆色變。
楊謙禮沉聲道“他竟敢追擊至此?莫非不畏我謝家軍威勢?”
周子衡冷笑“不畏?怕是胸有成算。否則豈敢來蹈虎口?”
三偏將相視冷哼,皆覺武陽不過匹夫之勇,不足為慮。楊謙禮擰眉,卻覺事有蹊蹺。
唐承安手指輕敲帥案,聲音清晰如鼓“探騎言之鑿鑿,武陽確有異動。諸位,此戰不可大意。”
周子衡忽然輕聲笑道“唐將軍既然如此慎重,可曾定策?何不早作安排,截殺武陽於山道之間?”
唐承安未答,楊謙禮卻已按劍而起,冷然開口“此事非你偏將之位可議,軍中謀戰,當由正將定奪!”
周子衡目光驟冷,劍眉倒豎,寒光乍現,帳中寒意大盛。三偏將紛紛起身,怒視周子衡,氣氛頓時劍拔弩張。
唐承安喝聲止住“夠了!”
帳中一靜如死,連篝火搖曳聲都聽得清清楚楚。
“眼下敵情未明,內訌無益。周子衡,楊謙禮,汝等皆為我軍柱石,豈能自亂陣腳?”
兩人對視,皆冷哼而坐,卻心中各自警惕——這一場軍議,怕是暗流湧動,危機四伏。
唐承安目光如炬,盯視帥案上的黑金代帥令,良久,沉聲道“謝帥親令在此,我等不可辱命。此戰……關乎大局。”
眾將默然,心思各異。
正當議事未定之際,唐承安忽然緩緩起身,臉帶一絲神秘莫測的笑意,沉聲開口道“楊將軍,各位將軍,在下今日,特意帶兩位舊人,欲與諸位一敘。”
此言一出,帳內頓時一靜。
楊謙禮微微皺眉,目光銳利如刀,帶著一絲疑惑與防備望向唐承安“哦?唐將軍所言兩位舊人,不知是何人?”
三位偏將也是麵麵相覷,滿眼好奇。
唐承安輕咳一聲,臉色間透出一股難以言說的意味,似是懷著難言的心事。他伸手一指帳後一角,語氣緩緩“請。”
隻見帳幕一掀,夜風灌入,帶著幾分涼意。一老一少,兩道身影從陰影中緩步走出。
那老者身材高大,麵容清臒,鬢發斑白,雖衣袍樸素卻難掩身上沉凝之勢,步履之間自有一股久居上位、智計無雙的氣度。
少年身著青袍,麵若冠玉,雙目清亮,嘴角掛著一抹若有若無的淡笑,身形雖瘦削,但站姿筆挺,渾身透著一股難以掩飾的鋒芒與沉穩。
那少年才一現身,楊謙禮便忍不住細細打量。
“這少年……為何如此麵熟?似曾相識?”楊謙禮心中暗忖,卻一時想不起究竟在何處見過。正思索間,目光一轉,當看清那老者之麵目時,楊謙禮身軀一震,猛地騰身而起,驚駭失聲“諸……諸葛長明?!這……這怎麽可能?!”
身後三位偏將也俱是大駭,齊聲呼道“諸葛長明?!真的是他?!”
此刻大帳中風聲肅殺,氣氛一瞬凝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諸葛長明麵色複雜,目光如炬,掃過楊謙禮等人,眼中同樣充滿意外。他本以為大帳內有謝必安坐鎮,未曾料到竟是這支先行軍,令他一時躊躇,不由得皺眉沉思。
“楊將軍,諸位。”諸葛長明緩緩拱手,神色沉穩如昔,卻也難掩心頭疑惑,“老夫以為此處是大帥本營,不料竟是爾等。”
楊謙禮心神未定,強壓心中波瀾,滿麵戒備之色,目光警惕如刀,盯著諸葛長明“諸葛先生,你……怎麽會在此?!”
諸葛長明淡淡一笑,搖頭未語。
這時,楊謙禮忽然把目光移向那少年,眼神淩厲“這少年是誰?看著麵生,又覺熟悉……說,你是誰?”
少年嘴角浮起一抹淺笑,目光淡然卻銳不可擋,緩緩上前兩步,朗聲開口“楊將軍,久仰大名。”
“在下——武陽。”
“什麽?!”
楊謙禮隻覺腦中轟然炸響,幾乎懷疑自己聽錯了,死死盯著那少年“你說……你是武陽?!那個在墜龍穀死裏逃生、力挽狂瀾,平定西州的靖亂軍主帥——武陽?!”
三位偏將更是瞠目結舌,麵麵相覷,仿佛見鬼。
“果真是他?!怎會出現在此?!”
武陽淡淡一笑,目光清亮,毫無懼意“正是在下。”
“怎會這樣……你……你與諸葛長明同行?!”楊謙禮步步後退,滿心警覺,冷汗涔涔而下。
武陽微微頷首,目光含笑,語氣卻如鋒如刃“楊將軍勿驚。今日相見,非為兵戈,實乃共謀大事。”
諸葛長明長歎一聲,上前一步,道“楊將軍,你我本為同袍,今日之事,非是叛逆,而是事出無奈。謝必安疑我、害我,逼我等自保……此行實為欲說清曲直,非為興亂。”
楊謙禮目光微閃,死死盯著二人,心中千頭萬緒翻湧——昔日敵將,今日竟成盟友?謝家軍舊帥與靖亂軍新主,竟聯袂而來?此事若非親眼所見,焉能信?
帳中一片沉默,隻餘燭火搖曳之聲。
武陽坦然站立,目光如炬,掃過帳內諸人“楊將軍,靖亂軍非叛軍,西州非亂地。此番歸來,實為拯國救民。謝必安心懷不軌,圖謀不臣,諸葛先生與我誌同道合,欲以正道匡扶劉蜀社稷。”
諸葛長明朗聲補充“楊將軍,今日你若相助,來日功業蓋世,天下共仰;若執迷不悟,恐為權臣所棄,屍骨無存!”
喜歡亂世梟雄,從縣令之子到帝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亂世梟雄,從縣令之子到帝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