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諸葛長明的歸宿(九)

字數:8027   加入書籤

A+A-


    武陽聽完諸葛長明的這番話,非但不怒,反而隻是淡淡地搖了搖頭,神情中竟透出一絲憐憫與惋惜。
    “諸葛先生依舊冥頑不悟。”他低聲歎息,緩緩轉身,向身後舉手一揮。
    三千銀甲騎兵見狀,戰陣緩緩調整,刀槍依舊如林,但卻不再推進,而是將諸葛長明一眾人圍而不攻,如甕中養敵。
    火光下,山風卷動旗幟,戰馬嘶鳴不止。營地內的謝家軍殘部個個麵露惶然,他們雖忠於諸葛,但眼下兵敗如山,武陽又持王詔而來,殺氣騰騰,三千精騎壓境,已是敗局在即。
    就在此刻,武陽朝後方望了一眼,眸光微動。
    隻見一騎飛馳而出,自陣後奔至前方,戰馬雪白如霜,騎者身披沉銀鱗甲,頭盔掀起,露出一張熟悉的麵孔。
    “諸葛先生,降了吧。”來者沉聲開口,語氣平和卻不容置疑。
    諸葛長明眼神一凝,定睛一看,臉上頓時浮現震驚之色“許文安?!”
    他的聲音中充滿難以置信與怒意“你竟然投降了武陽?!”
    那名騎兵正是謝家軍舊部中,蔣安所統五千鐵騎的中的一名大統領——許文安,如今卻已披掛銀甲,站在了武陽麾下。
    許文安神色無懼,目光平靜地望著昔日的上司“我沒投降,是歸順。”
    他揚起頭,聲音如磐石般堅定“諸葛先生,這天下已經亂夠久了。謝必安嘴上說著平定天下,實則心胸狹隘,疑人不用,用人不信。我們這些老兄弟在他手下多年,哪個不是戰死九死一生?可他何曾信任過我們?又何曾真心善待過百姓?”
    他語氣一頓,掃視四周謝軍殘兵,眼神複雜,“你們難道就甘願為他賣命?看著弟兄一個個白白死去,看著百姓流離失所?”
    諸葛長明咬緊牙關,沉聲道“你……你這是背主!”
    許文安卻朗聲回應“我不是背主,我隻是認清了謝必安的模樣!”
    他目光投向武陽,眼神堅定,“武陽將軍,有王詔為憑,仁義為本,治軍有度,敬賢禮士。他是真正想為劉蜀百姓開太平之人!”
    “你們以為他來是為私欲?可他若要殺你們,剛剛三千騎早已踏平此地,為何圍而不攻?為何給你們機會?”
    這番話如驚雷落入營中,令那些謝家軍殘兵麵麵相覷。
    他們原本因舊情追隨諸葛長明,但謝必安近年行事偏執殘酷,人心早已不穩。如今見許文安高坐馬背,披甲無恙,說出這番話,更添動搖。
    趙玄清猛地跨前一步,指著許文安怒斥“你個叛徒,還敢來我等營前叫囂?狼心狗肺之徒,哪還有半點鐵騎大統領的氣節!”
    孫景曜也冷聲道“許文安,你的骨氣呢?你投敵求生,也配在這兒說教?”
    李仲庸神情複雜,雖未言語,但手握兵刃,顯然亦站在了諸葛一方。
    然而他們話音未落,又有數騎自武陽身後馳出,皆是披甲戴盔,赫然是昔日謝家軍中小有名氣的統領石坤、田鬆、何剛三人——皆是蔣安麾下的骨幹舊部。
    他們不約而同駕馬至陣前,高聲呼喊“趙玄清、孫景曜!我等與你們並肩浴血多年,難道連我等也要斥為叛徒?”
    “謝必安早已心術不正,為一己之私驅兵屠城,視士卒為草芥,視百姓為牲畜!我們今日歸武陽將軍,是為救百姓,為靖劉蜀天下!”
    “你們若還有良知,便該思量今日之後,何去何從!”
    幾名統領此番現身,更如火上澆油。
    營中眾謝家軍士卒心神俱亂,低聲私語此起彼伏。
    “田統領竟然也去了武陽那邊……” “石統領不是最恨賊寇麽?連他都歸順了?” “這些人可是與咱並肩作戰多年的兄弟啊!”
    原本鐵板一塊的謝軍殘兵,此刻已然開始動搖。有人握刀的手不自覺地鬆了鬆,也有幾人默默低下頭,不再怒視對方。
    而武陽始終站在那火光最明亮之處,沉默不語,眼神清澈如鏡,鋒芒藏而不露,仿佛早已看透人心變幻。
    他沒有催促,隻任憑許文安等人一一道來。
    許文安收刀入鞘,馬首一轉,又向營中高聲道“我不求你們立刻投誠,也不求你們馬上交出兵刃。隻望你們靜下心來想一想,這場仗,值不值得打下去!”
    “你們是為誰而戰?是為謝必安?還是為那早已被遺忘的劉蜀百姓?”
    一時間,火光下的營地陷入死寂。
    許多謝軍兵卒低頭不語,連趙玄清等人也一時語塞。連日來逃亡與奔命的疲憊,加上親眼所見同袍投誠的現實,使他們內心再難堅定如初。
    諸葛長明神情微微動容,他看得出,軍心已亂。
    他猛然回頭,看向那些仍在等待他命令的將士,看見他們眼中不僅有疑惑,還有期盼。
    他們……真的已經撐不住了。
    諸葛長明嘴唇動了動,終究什麽也沒說。
    火光照亮他額角的汗珠,也照亮他眼中那一點遲疑。
    而武陽,依舊靜靜站在原地,等著他的答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營地的火光仍在跳躍,夜風徐來,旌旗獵獵作響,山林中傳來戰馬低嘶的聲音。三千餘名銀甲騎兵穩穩環繞在營地四周,槍刃出鞘,殺氣逼人,仿佛隨時可以淹沒這支已然風雨飄搖的隊伍。諸葛長明立於火光之下,眼神複雜,麵上雖仍保持鎮定,但內心卻早已翻湧不休。
    諸葛長明看著站在前方的武陽,那個名不見經傳卻屢創奇功的少年,如今已是義軍主帥,兵強馬壯,銳氣逼人。諸葛長明緩緩吐出一口氣,目光越過武陽,看向身後列陣的三千騎——這些人個個盔明甲亮,紀律嚴整,其中不少麵孔他甚至還曾在謝家軍麾下見過。
    再回頭看自己身後的殘兵敗將,那些昔日浴血奮戰的袍澤,如今臉上早已看不見鬥誌,隻剩疲憊、彷徨與疑慮。趙玄清、孫景曜、李仲庸三人沉默無言,站得筆直,但眼神中也有掙紮與憂慮。
    諸葛長明沉默良久,心思百轉千回。終於,他開口,聲音低沉而有力“要我諸葛長明率領眾位弟兄歸降可以……”
    話未說完,身側的李仲庸猛然前衝一步,失聲道“諸葛先生——!”
    他的聲音帶著急切與不甘,仿佛一瞬間點燃了心底最後的執念。諸葛長明卻隻是輕輕抬手,眉目中滿是沉靜。趙玄清則更快一步,上前一步按住李仲庸的肩膀,搖了搖頭,示意他冷靜,不可妄動。
    “李將軍。”趙玄清低聲道,眼神沉重,“我們……已別無他路。”
    李仲庸望向趙玄清,再望向四周火光下麵色凝重的將士,終於緩緩垂下頭去,拳頭攥緊,但不再言語。
    諸葛長明眼神掠過他們三人,麵上浮現一絲淡淡的悲涼。他曾一手調教的三位牙門將,此刻卻要伴隨他共走這條未知的路。
    他轉回頭,麵對武陽,語聲緩緩“我可以率眾歸降,但你需答應我兩個條件。”
    武陽一身銀甲,立於火光之中,宛如戰神。他聞言毫不遲疑地說道“請諸葛先生直言,隻要不是違逆王詔、逆亂軍綱之事,我武陽皆可應下。”
    諸葛長明看著他,嘴角微微一揚,似是讚賞,又似是感慨。片刻後,他終於緩緩開口“第一,我諸葛長明麾下將士皆是忠勇之士,此番歸降之後,武帥不可對他們進行盤查、清洗、拆分調派。軍心不可散,我與三位牙門將仍將繼續統率舊部。”
    武陽聞言,毫不猶豫地點頭“好,我答應你。我既求天下安寧,豈會疑人用人?你率眾歸我,我便信你用你,既然歸降,便是我之人,斷無再拆兵解將之理。”
    諸葛長明眼神略顯柔和,點了點頭,又繼續說道“第二,我所率之軍,在編之中,歸附於你,但日後作戰調遣,並不接受你直接號令。我可以向你保證,我麾下之人,絕不會背叛你武陽之軍,必要之時,亦可為你而戰。但指令、調遣,仍由我自決。”
    這一次,武陽微微沉吟,眉頭略皺。一名天武騎將士在他身側低聲道“主公,此舉恐留後患。”
    武陽卻擺了擺手,示意不必多言。
    他望著諸葛長明的目光,變得格外深邃“你的意思,是你歸我旗號,但保有軍隊獨立?”
    “不錯。”諸葛長明神情坦然,“你可以視我為盟友,而非部下。我不圖權,不求位,隻求保住這群隨我出生入死的兄弟性命與尊嚴。”
    武陽沉默了許久。火光在他眼中跳躍,他仿佛在衡量、在考量,也在揣摩這個老謀深算之人的深意。他不是不知道諸葛長明心機過人,若留此人一支軍隊於側,確有隱患。但眼下局勢之危,何嚐不需一員能謀能斷的大將助力?
    再者,他既已三千騎圍山,卻仍選擇“圍而不攻”,心中自有算盤——這支殘軍雖然疲敝,但若能歸順自己,既能削弱謝必安勢力,又能壯大自身軍力,是再好不過的結局。
    他抬頭,看向諸葛長明,認真地說道“我答應你。”
    話音一落,營地中先是一片寂靜,繼而爆發出一陣驚呼。
    “主公!”身後那名天武騎低聲勸道,“此事三思——”
    武陽卻伸手製止“不必多言。”
    他再度望向諸葛長明“先生既歸,便是我軍之柱。你之軍,我予你統率;你之誌,我願相合;你之信,我且信之。若有一日你負我,我武陽必不念舊!”
    諸葛長明點頭“若我諸葛長明負你,天誅地滅!”
    兩人之間雖無誓言文字,卻以心交心,以兵合兵。就在這一夜,天狼山之上,昔日謝家軍最後一支殘軍,正式歸於武陽麾下。火光映照下,諸葛長明與武陽並肩而立,山風吹過,旌旗獵獵。
    夜色濃重,火把映紅了營地的每一寸土地。漫天星光之下,三千銀甲騎兵肅穆立於營地四周,冷風吹拂,旌旗獵獵,卻無人喧嘩。戰場的氣息仍未散盡,血腥混著煙火,隨夜風而飄蕩,令人心頭沉重。
    諸葛長明站在武陽麵前,麵色複雜。他自認深諳人心,足智多謀,卻未曾料到今夜竟落入武陽之手,還不得不向這個昔日無名小輩低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但事已至此,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他凝視著武陽,神情一瞬間變化莫測。終於,他長歎一聲,朝著武陽緩緩拱手一禮,沉聲道“拜見主公。”
    聲音不大,卻如山穀回響,沉穩有力。
    身後的趙玄清、孫景曜、李仲庸三人神色各異,終究還是隨著諸葛長明的動作,齊齊躬身,口中高呼“拜見主公!”
    這一聲,瞬間如石落水潭,引起漣漪。數百名跟隨諸葛長明浴血奮戰至此的將士,紛紛麵露猶豫,但在牙門三將的帶頭下,最終齊聲鞠躬呼喊道“拜見主公!”
    聲音轟然,震撼山穀。
    他們雖未跪地,隻是拱手行禮,卻已是一種態度的轉變,一種勢力的歸屬。
    武陽立於火光之間,望著這一幕,嘴角浮起一抹若有若無的笑意。他看得出,這不是徹底的臣服,至少不是出自每個人的內心。但沒關係,他要的不是一夜之間的忠誠,而是一場真正的轉變。
    他負手而立,目光掠過諸葛長明,又掠過牙門三將,最後落在眾多謝家軍殘部的臉上。
    “眾位將士,今夜之後,你們將不再是被人驅使、任人宰割的棄卒。”武陽的聲音不大,卻清晰有力,“從今日起,你們是我靖亂軍軍中的一員,是真正為劉蜀百姓而戰的英雄!”
    這番話雖未激起熱血沸騰的呼應,但不少將士的目光悄然柔和,眼中多了一份迷惘後的希冀。
    武陽隨即轉身,對諸葛長明微笑道“諸葛先生,今夜之事,想必已勞頓,便請安排將士休整片刻。待你我稍作歇息,後麵還有好戲,想請你一同觀賞。”
    “哦?”諸葛長明挑眉,嘴角微翹,“不知主公所說的‘好戲’,指的是哪出?”
    武陽卻未明言,隻道“到時候你自然知曉。”
    言罷,武陽將一枚令箭遞予諸葛長明,“此令可調我軍輜重營,糧草藥品一應無憂。你率部暫駐天狼山,選一險隘駐守,我則留下,稍後會合。”
    諸葛長明接過令箭,目光閃動,心中既驚又疑。武陽之意,分明是給予自己相當的自由與信任——哪怕明知他尚未完全歸心。
    “你就不怕我拿兵另立山頭?”諸葛長明故意試探。
    武陽淡淡一笑,“諸葛先生若真有此心,今夜就不會立於我麵前。”
    這一語封喉,諸葛長明嘴角微微一抽,竟無言以對。
    隨即,牙門三將各自召集舊部整隊。趙玄清仍是神情肅冷,一言不發地巡視隊列;李仲庸則悄聲安撫弟兄情緒,盡量維穩軍心;孫景曜則大喇喇地大笑著誇讚武陽“神機妙算”,仿佛今夜之敗也成了成功。。
    不多時,數千殘兵在三將帶領下,列隊有序向天狼山北麓緩緩進發。
    月光如銀,映照下山林靜謐如畫,而在這寧靜之中,正醞釀著另一場風暴的降臨。
    諸葛長明並未隨軍而去,而是與武陽並肩而行,在火把照耀的營地內,緩步而行。
    “你說的好戲……”諸葛長明忽然開口,“該不會是謝必安那邊的動靜吧?”
    武陽微微一笑,並未正麵回答,隻輕聲道“謝必安此人,刀不離身,疑心極重,終究走不了多遠。”
    “你準備如何讓他現出原形?”
    “很簡單,”武陽望向夜空,“隻需他親眼看到,自己手中最信任的將領、最驕傲的軍隊,一個接一個倒向我便足矣。”
    諸葛長明聞言,長長歎了口氣“你是在借我,來逼謝必安崩盤。”
    “非也。”武陽輕輕搖頭,“我是在借謝必安,成就諸葛先生你我。”
    二人對視一眼,皆不再言語。
    營地火光漸弱,夜色也愈發深沉,而一場驚天之變,正在不遠處的山道中悄然醞釀。
    諸葛長明背手而立,望著天狼山的方向,目光幽深如夜。
    “且看你這出戲……能否精彩至極。”
    喜歡亂世梟雄,從縣令之子到帝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亂世梟雄,從縣令之子到帝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