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禳星之術

字數:4454   加入書籤

A+A-


    衍一真人啞口無言,悄然一望,卻見張伯玉頭頂氣運散溢,仿若烈日下的薄雪,迅速消融,不由大吃一驚。
    “陛下登基不過數日,卻有亡國之兆,莫非應在此事之上?”
    “德智,其心可誅!”
    沉思片刻,他沉聲說道:“陛下,貧道劫數纏身,罪孽深重,恐怕身死不遠。”
    “先帝禮遇信重之恩,未能報答,便盡付與陛下。”
    “陛下可於城南建一座高台,效仿軒轅黃帝故事,起名玄女台。”
    “貧道拚盡一身道行,施展禳星之術,為大涼延綿國祚。”
    “竟有這等妙法?”張伯玉喜不自禁。
    衍一真人頷首:“所謂南鬥注生,北鬥注死,貧道正要拜南鬥,禳七星,祈求天命眷顧。”
    張伯玉迫不及待:“有勞真人施為,若能功成,朕必不敢忘真人大德。”
    當下,召集城中百工,及三千將士,不惜大耗錢財民力,擇城南一處吉地,大造玄女台。
    ……
    且說高楷平定甘州之後,於張掖坐鎮數日,接見官吏,考核任免之事。
    又開倉放糧,賑濟百姓。
    這一日,忽見唐檢匆匆來報:“主上料事如神,張伯玉果然逃回酒泉,繼承大涼帝位。”
    “不過,瓜、沙、西、伊四州大旱,牽連甚廣,災民遍地,湧入酒泉。”
    “然而,張伯玉竟聽信僧人誑語,不思賑濟。又聽從衍一所說,靡費錢財人力,建造高台,不知作何用處。”
    楊燁冷哼道:“國之將亡,必有妖孽。”
    “道士和尚皆趁機興風作浪,西涼覆滅不遠。”
    唐檢點頭,轉而說起一事:“張伯玉派人強行驅趕百姓,入我隴右道鄰近鄯、廓等州。”
    夏侯敬德大怒:“不當人子!”
    “百姓何辜,他不思賑濟便罷,竟然強行驅趕,將麾下百姓視為草芥。”
    楊燁沉聲道:“主上,此為禍水東引之計,不可不慎。”
    高楷眉頭一皺,當機立斷:“傳令褚公、長孫,命他二人好生相待,開倉賑濟。”
    “另外,傳令竇公、王公,將購來之糧,轉運至湟水、達化,由褚公、長孫分派,以免不足。”
    “是!”唐檢答應一聲,領命而去。
    楊燁讚道:“所幸主上未雨綢繆,提早購來糧食,否則,無力賑濟災民,必然引發大亂。”
    夏侯敬德附和道:“主上仁德!”
    高楷歎道:“但願多救一些人,少死一些人。”
    安興仁驀然開口:“主上,張伯玉倒行逆施,我等正可興兵,將其剿滅。”
    高楷頷首:“我早有此意。”
    當即下令,以夏侯敬德、李安遠為將,楊燁、安興仁、唐檢隨行,宇文凱督運糧草,統率三萬大軍,直趨酒泉。
    ……
    且說張伯玉屢下嚴令,連日督促,終於在數日之間,建成玄女台。
    隻見其高達五丈,聳入雲霄,巍峨壯觀。
    登上台頂,放眼望去,可將整座城池收入眼底。
    府中文武一見,皆瞠目結舌。
    張伯玉拱手笑道:“玄女台已然建成,還請真人施展妙法。”
    衍一真人微微頷首,緩步登上高台。
    其羽衣星冠,大袖飄飄,仿佛隨時乘風而去。
    城中百姓遙遙望見,不由下跪驚呼:“神仙!”
    “五星為五髒,七星開七竅,以衛大涼國運。”
    高台之上,衍一真人盤坐蒲團,緩緩念誦。
    道音綿綿,似有若無,冥冥之中似有無窮至理,隻可惜,凝神去聽,卻又虛無縹緲,不由叫人悵然若失。
    城外,高楷聽聞,不由笑道:“禳星之術,人為善,則其星光大而明,人為惡,則其星冥暗而小。”
    “善積則福至,惡積則災生,星光墜滅則身死。”
    西涼君臣不修德行,不賑濟百姓,不止殺戮,無德無福,竟有臉麵祈求天命,以延長國祚,當真可笑!
    夏侯敬德濃眉擰起:“主上,如此妖術,豈能放任其施展,為禍河西?”
    “末將願領五千兵卒,攻破此城,斬下張伯玉首級來獻。”
    李安遠亦然請戰:“主上,我願與夏侯郎將同去。”
    一時間,群情洶湧。
    高楷淡笑道:“爾等稍安勿躁。”
    “衍一此舉,不過癡心妄想,必然自作自受。”
    “甚至,為他人做嫁衣。”
    “主上何出此言?”楊燁疑惑不解。
    高楷並未解釋:“且靜觀其變,一看便知。”
    在他眼中,高台之上,兩道氣機糾纏。一道清光熠熠,含湧道家至理,與天上星辰相接。
    一道金光璀璨,仿若佛國現世,隱約有禪唱誦經之聲,隻是藏於幕後,不為人知。
    眾人一頭霧水,隻得在城外觀望。
    玄女台上,衍一真人念誦之聲越發急促。
    隨著道音輪轉,他一頭青絲變為雪白,身形佝僂,滿臉丘壑,仿若耄耋老翁。
    竟一瞬間蒼老數十載。
    天穹之上,南鬥七星大放光明,倏然降下無窮星光,仿若銀河瀑布,徑直落在張伯玉頭頂。
    星光流轉,凝成華蓋,氣運散溢之勢瞬間停滯。
    本已傾倒的天柱,陡然立起,直入雲霄,接天連地,綻放五彩光華,蔚為壯觀。
    張伯玉隻覺醍醐灌頂,胸中一切陰霾之氣盡皆掃去,一舉一動,仿佛與天地共鳴。
    又覺勇力無窮,似乎輕輕一擊,便能砸碎這重至萬鈞的玄女台。
    “陛下,幸不辱命!”衍一真人嗓音嘶啞。
    張伯玉轉頭一望,大驚失色:“真人,怎會如此?”
    隻見衍一真人已然老邁不堪,一道道垂暮之氣縈繞不散,隨時可能一命歸西。
    衍一真人嘶聲道:“向天借運,豈能毫無憑借?”
    “貧道一身修為,皆已散盡,與凡夫俗子無異。”
    說話間,玉如意轟然墜地,黯淡無光,遍布裂隙,再無半分靈性。
    衍一真人慘笑道:“為我一人修行,玉虛至寶淪為凡物,門中氣運盡失,已然道統淪喪。”
    “道宗所有弟子,再無氣運加持,隻能枯坐山中,終其一生,也不得寸進。”
    “哈哈哈,天道,果然無情!”
    “道友此言差矣。”驀然,一道洪亮之音響起,“天道分明有私,偏愛爾等道家弟子。”
    張伯玉循聲望去,又驚又喜:“德智大師?”
    喜歡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請大家收藏:()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