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軟硬不吃
字數:4740 加入書籤
不遠處,唐檢眼見董澄死於鄉民之手,不由笑道:“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正如主上之言。”
又見鄉民痛惜耕牛慘死,個個哀戚,便交代道:“鴻鄉民眾無辜,遭此橫禍。”
“你取百貫錢,交予裏長,好生安撫一番。”
“是!”一名校尉連忙應下。
……
天佑十三年、九月二十五日。
趙喆率眾,攻破啟夏門,第一個進入長安。
高楷聽聞,大笑道:“趙喆,不愧將門虎子!”
從此,三軍將士皆稱趙喆為趙虎子。
天子被殺,董澄逃走,長安城本就亂作一團。
啟夏門一破,一眾軍民再無抵抗之心,紛紛跪地投降。
趙喆搶了頭功,諸將不甘示弱。
馬規元、哥舒浩經明德門,鮮於通、元整過金光門,八萬大軍,齊聚朱雀大街。
不多時,高楷自春明門,率眾七萬,過萬年縣諸坊、東市,來到皇城、朱雀門外。
十五萬大軍令行禁止,所過之處軍紀嚴明,秋毫無犯。
城中軍民見此,逐漸放下心來,忍不住稱讚:果然義軍!
高楷站在眾軍之前,環顧眾人,沉聲道:“敬德、光焰,你二人鎮守皇城,敢有趁機作亂,燒殺搶掠者,一律軍法處置。”
“遵令!”
“其餘諸將,肅清長安、萬年二縣衙、諸坊、東西二市,把守四方城門,恢複秩序,安撫百姓。”
“遵令!”
“楊燁、晏清,你二人接管各府衙,收攏戶籍圖冊、律法文書,經史子集,庫藏文獻。”
“遵令!”
“崔皓,有勞你召集朝中文武,待來日,我一一接見。”
“遵令!”
諸事交代完畢,高楷率眾,經朱雀門,踏入皇城外朝。
……
此刻,萬年縣,牢獄中諸多囚犯,趁城中大亂、獄吏不知所蹤,一個個逃出生天,來到東市,一番打、砸、搶。
卻不曾想,惹來高軍士卒鎮壓。
這些囚犯,大多是地痞流氓,欺負小老百姓,綽綽有餘,對付軍中廝殺漢,卻不夠看。
一個照麵,便死得七七八八,餘者見狀,慌忙四散奔逃。
其中數人不知不覺,經平康坊,來到皇城。
恰逢夏侯敬德、李光焰二人奉命鎮守,見了這些罪囚作亂,當即下令射殺。
沒想到,卻有一人高聲大呼:“我曾助秦國公招攬匪軍,有微薄之功,還請饒命!”
夏侯敬德循聲望去,竟是一個須發斑白的中年文士,身穿囚服,手纏鎖鏈,披頭散發,模樣頗為狼狽。
不由喝問:“你不過一介死囚,犯上作亂,何來功勞?”
“休要攀誣我家主上!”
當下,命人彎弓引箭。
這囚犯慌忙叫道:“夏侯將軍莫要動手。”
“我名許晉,曾在周至縣,說動匪寇何善誌來降,投靠秦國公。”
“夏侯將軍可向薛績薛明府求證,一問便知。”
“許晉?”夏侯敬德濃眉一掀,大笑道,“你這足智多謀之人,竟也身陷囹圄?”
許晉苦笑一聲,他本想扮作囚犯,在牢獄中避一避風波,瞞過高軍搜捕。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獄吏逃走,眾囚犯失去約束,肆意妄為,卻將他連累,身不由己地陷入其中。
終究撞到夏侯敬德手上,隻能表明身份,尋求活命之機。
“夏侯將軍見笑了,草民才疏學淺,不識天數,方才落得今日下場。”
他以退為進,希冀夏侯敬德憐憫。
可惜,夏侯敬德軟硬不吃,冷聲道:“你數次與我家主上作對,主上寬仁,不予追究。”
“如今,你落在我手上,我卻不能饒你!”
許晉急忙道:“秦國公興義軍,鏟除亂臣賊子,撥亂反正,乃世間明主。”
“怎會因一己之私,擅殺壯士?”
夏侯敬德神色一震,暗中嘀咕:這許晉所說不無道理。
主上最是仁德,絕不會隨意殺人,我若擅自動手,恐怕壞了主上名聲。
想到這,他甕聲道:“你雖有薄功,然而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我便打你三十鞭,以作懲戒。”
許晉大驚失色:“夏侯將軍手下留情!”
他這老胳膊老腿的,已是年近五十的人了,怎能經受三十鞭?
夏侯敬德置之不理,執意要給這許晉一個教訓。
正要行刑時,忽聞一陣馬蹄聲響起:“且慢!”
來人卻是李光焰,他勸阻道:“大將軍,切莫動手。”
“主上素來愛才,對這許晉頗為欣賞,常為緣鏗一麵而遺憾。”
“如今,許晉自投羅網,正可送進皇城,聽憑主上處置。”
夏侯敬德冷哼一聲:“看在光焰麵上,我便饒你鞭刑。”
“日後,老老實實為主上效力,若敢有異心,我必殺你!”
許晉頷首歎道:“若非擔憂秦國公不能相容,我怎會東躲西藏,如此狼狽?”
李光焰搖頭道:“主上寬容並包,絕不會因此記恨,你不必憂心。”
“自討苦吃!”夏侯敬德冷哼一聲。
許晉麵露慚愧,把鎖鏈解開,換下囚服,等候秦國公召見。
……
皇城之中,高楷先去太廟,拱手施禮,命人好生看管。
隨後,經承天門大街,來到外朝,過承天門、嘉德門、太極門,來到太極殿。
升玉階,至禦榻之下,高楷環視一圈,朗聲道:“宮中婢女、內侍,若願歸家,一律放還。”
“另外,封存大明宮、興慶宮,暫且無需啟用。”
“是!”徐晏清連忙應下。
高楷轉而問道:“陛下龍體現在何處?”
內侍少監連忙道:“董賊將陛下龍體,置於承香殿。”
承香殿之後,便是玄武門、西內苑。
高楷微微點頭,鄭重道:“好生安置龍體,不得有誤。”
“另外,收殮韋貴妃、陰皇後、董皇後遺體。”
“待來日,與陛下合葬皇陵。”
“謹遵秦國公之令!”內侍少監忙不迭地應下。
高楷看他一眼,這宦官倒是機靈,待他入宮城,即刻投效。
想了想,他忽然提起一事:“崔皓,命禮部,擬定陛下諡號。”
對於帝王來說,身後名極為重要,不可輕忽。
同時,此舉也可安撫大周宗室,遺老遺少。
“是!”崔皓肅然應下,暗讚主上思慮周全。
便在這時,一名小校飛奔來報:“主上,唐將軍傳來消息。”
“董賊宿於同官城外鴻鄉,魚肉百姓,已被鄉民殺死。”
“闔家老小,四百親衛,盡皆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