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自食惡果

字數:4628   加入書籤

A+A-


    高楷微微點頭:“多行不義必自斃,他這也算咎由自取。”
    “傳令,免除鴻鄉民眾三年賦稅,賜錢財撫恤。”
    “是!”
    崔皓不勝感慨:“董賊自食惡果,終究身死族滅。”
    高楷繼續說道:“宣告天下,陛下駕崩,治國喪,摘冠纓、服素縞,不得逾越禮製。”
    “遵令!”眾人自無異議。
    楊燁暗思:主上深謀遠慮!
    為陛下治喪,以示忠義,傳揚開來,天下人人敬服。
    並且,董賊身死,主上為陛下報仇,大得忠臣義士之心。
    正思量時,高楷再度開口:“派人前往洛陽、金陵發喪,鹹使聞之。”
    “另外,新朝開創之前,仍用年號天佑。”
    楊燁眸光一閃,笑道:“主上此舉,大有深意。”
    徐晏清咂摸片刻,回過味來:“陛下為先帝長子,依照禮法,乃大周正統。”
    “洛陽、金陵二位聖人,為次子、三子,由王玄肅、袁弘道擁立,憑一己私欲,自作主張,必不得人心。”
    “延用年號天佑,正是將洛陽、金陵二帝,視為偽帝。”
    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
    失去禮法依托,王玄肅、袁弘道難堵天下悠悠之口。
    高楷笑了笑:“古人雲,天無二日,土無二王。”
    “如今,大周天下,卻有兩位皇帝,也該平息這等亂象了。”
    崔皓笑道:“周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其等意欲奉天子以令不臣,卻是癡心妄想。”
    正說話間,忽見流星馬來報:“主上,關內道傳來消息,薛衍擊敗魏帝石重胤,收回鄜、坊、丹三州。”
    “此刻,正率軍屯駐於鄜州洛交城。”
    “哦?”高楷麵露笑意,“薛老將軍果然驍勇善戰,不減昔年風采。”
    徐晏清笑道:“石重胤一敗再敗,短時間內,必不敢再來進犯。”
    高楷點頭讚同:“董澄已死,陛下殉國,正該將薛老將軍請來,共謀大事。”
    崔皓毛遂自薦:“主上,微臣不才,願往洛交一行,說動薛將軍歸降。”
    “好!”高楷自無不可,“你可告知薛衍,他若願降,可官居原職,仍為左威衛大將軍,統率本部兩萬兵馬。”
    “是!”崔皓拱手領命,“微臣必定盡心竭力!”
    徐晏清倏然開口:“主上,京畿道六州,其中岐、邠、華、同、雍,五州已定,惟有商州未平。”
    “不如派人傳檄,讓商州刺史獻城歸降。”
    “可!”高楷頷首,“便由你書寫檄文,命趙喆領軍,前往收降。”
    “此外,可招攬商洛縣令曹斌,我必將重用。”
    “是!”徐晏清領命去了。
    不多時,忽見一員小校來報:“主上,夏侯將軍捉住一個故人,請您處置。”
    “故人?”高楷好奇。
    “此人名為許晉。”小校一五一十道,“其滯留長安,扮作囚犯,意欲逃過搜捕。”
    “哦?”高楷笑道,“這倒是有趣。”
    “請他進來一見。”
    “是!”小校匆匆去了。
    眾文武皆麵露驚奇,這許晉為避戰亂,竟出此下策,著實叫人難評。
    片刻後,許晉一身粗布滿衣,大禮參拜:“罪人許晉,拜見秦國公!”
    “起來吧!”高楷饒有興致,“許晉,兜兜轉轉,你我終究在長安相見,不知你有何感想?”
    許晉慚愧道:“罪人鼠目寸光,不識天數,以致明主近在眼前,卻不思投效,反而舍近求遠,虛度光陰。”
    高楷笑道:“既如此,你可願為我效力?”
    “蒙秦國公不棄,罪人願效犬馬之勞!”許晉連忙應下。
    “好!”高楷朗聲道,“今授你為府中兵曹參軍,於我麾下聽用。”
    “謝主上!”許晉大喜。
    他心中感慨,此前屢次與主上為敵,主上卻不計前嫌,仍然重用。
    如此仁德之主,我必將竭盡全力輔佐,期望來日,建立一番功業。
    ……
    且說關內道、鄜州、洛交城。
    薛衍擊敗石重胤之後,便在此地駐守,觀望形勢。
    不久,消息傳來,陛下被鴆殺,他一時老淚縱橫,麵北下跪,又命三州軍民,盡著素服。
    未過一日,忽有探馬來報,董賊身死族滅,長安城落在秦國公手中。
    他喟然長歎:董賊不得人心,落到這個下場,實乃罪有應得。
    秦國公卻施仁德,以民為本,善待百姓。
    以有德對無德,焉有不勝之理?
    長安城為秦國公奪取,實在情理之中。
    隻是,他這兩萬兒郎,三州之地,孤懸在外,該何去何從?
    想到這,他憂心忡忡。
    正無法可想,忽見管事匆匆來報:“郎君,秦國公派人來使!”
    薛衍神色一振:“快請使者進府。”
    “不,我當親迎。”
    他連忙出府,正見一人峨冠博帶,飄然屹立,不由又驚又喜。
    “崔賢弟?”
    他曾在朝為官,與崔皓多有往來,引為知己。
    “薛兄,別來無恙?”崔皓笑問。
    “我尚且安好。”薛衍不勝感慨,“一別數年,我已滿頭華發。”
    “賢弟卻風采依舊,通身氣派,更甚往昔!”
    “薛兄謬讚了!”崔皓謙遜道。
    兩人入府,進前堂,分賓主落座。
    薛衍問道:“賢弟此來,可是為秦國公做說客?”
    “正是!”崔皓直言不諱,“董賊鴆殺陛下,倒行逆施,如今已死,長安城為主上所得。”
    “主上拜大周太廟,為陛下治喪,擬定諡號,放還宮娥,接濟百姓,安撫群臣,著實為一代明主。”
    “薛兄何不順勢歸降?”
    薛衍歎道:“不瞞賢弟,我雖有投效之心,奈何,這兩萬兒郎,三州軍民……”
    “薛兄不必擔憂!”崔皓笑道,“臨行前,主上特命,讓薛兄官居原職,仍為左威衛大將軍,鎮守鄜、坊、丹三州。”
    “秦國公如此寬仁,老夫自當歸降!”薛衍大喜過望,連忙上表一封。
    兩人笑談片刻,崔皓忽然提起一事:“薛兄可知,令愛招降何善誌、馬仲文、丘仁利三人,平定武功、鄠縣、周至三縣?”
    薛衍點了點頭:“我已有知曉。”
    說實話,當初他聽聞此事,連連感歎,可惜薛采薇非男兒身。
    不然,他薛家門楣必將光大。
    崔皓笑道:“令愛巾幗不讓須眉,著實令人讚賞。”
    薛衍神色一動:“賢弟有話但說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