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賢良淑德
字數:4626 加入書籤
母子二人又說了會話,見張氏麵露疲倦,高楷便起身告辭。
待他走後,張氏歎道:“楷兒越發有主見,卻也心思難測。”
“不光朝臣,便是我這個當母親的,也不知他心中所想。”
蘭桂不好接這話,隻能委婉道:“老夫人且放寬心,郎君待您至孝,便是最要緊的。”
“這話倒是!”張氏笑道,“不癡不聾,不做家翁,楷兒後宮之事,自有他和皎兒拿主意,我卻不必摻和。”
“兒孫自有兒孫福,老夫人您啊,操勞了半輩子,也該享享清福了!”蘭桂寬慰道。
“正是!”張氏頷首,“從今往後,我便含飴弄孫,前朝後宮之事,自有他們年輕一輩處置。”
說完這話,她登時想起寶貝孫兒,不由絮絮叨叨:“穠哥兒出生在蘭州,不滿周歲,又遷到南鄭。”
“還未熟悉,又搬到長安,也不知他習不習慣這關中水土?”
這時節,倘若水土不服,嚴重起來,極有可能丟掉小命。
想到這,她如坐針氈,便想去瞧一瞧孫兒。
蘭桂連忙勸道:“老夫人,夜已深了,想必小郎君早已睡下,明日再去瞧也不遲。”
“況且,有郎君、夫人照顧,小郎君斷不會有恙,您盡管放心。”
她不由暗歎:人們常說,小兒子大孫子,老太太的命根子,果然不假。
“是了!”張氏搖頭失笑,“你瞧我,竟忘了此事,可見是老了!”
“您哪裏老了?”蘭桂打趣道,“奴婢瞧著,您和十年前的模樣,沒有區別,不改當年分毫。”
“你這嘴,抹了蜜不成!”張氏喜笑顏開。
“托賴老夫人鴻福,奴婢如今是延恩殿掌事女官,有頭有臉的人物。”蘭桂笑吟吟,“可不得能說會道麽?”
她心中不勝感慨,昔年一介小小校尉之妻,又中年喪夫,如今,卻母憑子貴,成為秦國太夫人,受內外命婦朝拜。
甚至,隨著郎君步步高升,有朝一日,可母儀天下。
怎不叫人歆羨?
……
另一頭,高楷回返武德殿,正見楊皎於殿外等候,他連忙快步上前,嗔怪道。
“夜深寒涼,勿要在外久候,以免傷了身子。”
楊皎輕施一禮,搖頭道:“妾身哪有如此羸弱?”
高楷握住她雙手,佯怒道:“手這樣冰涼,還說這話?”
“妾身不敢了!”楊皎笑意盈盈。
夫妻二人攜手進了寢殿,早有侍女點亮燭光。
“穠哥兒呢?”高楷環顧一圈,卻不見這小兒。
楊皎笑道:“穠哥兒白日裏滿宮裏瘋跑,早在寅時,便睡下了!”
高楷點了點頭,屏退左右,欲言又止。
“夫君可有何事吩咐?”楊皎見狀,主動開口道。
高楷躊躇片刻,委婉道:“今日,朝臣諫言我納侍妾,我想與你商議一番。”
楊皎輕點螓首:“不知是哪家小娘子?”
高楷看一眼她麵色,輕聲道:“薛衍之女,名為采薇。”
“哦?”楊皎麵露喜色,“竟如此之巧?”
這段日子,她本想和高楷提起,卻見他政事繁忙,方才耽擱下來。
沒想到,朝臣提議之人,和她所想不謀而合。
高楷詫異道:“夫人對這薛家女,頗有好感?”
楊皎點頭:“妾身曾在司竹園,與她有一麵之緣。”
“她知書達禮,容貌昳麗,性子柔順,著實是良配。”
高楷笑了笑:“夫人卻不知,她曾扮作男子,收降三位胡商,平定三縣動亂。”
“可非尋常女子。”
楊皎目露讚賞:“如此奇女子,正可服侍夫君。”
聽聞這話,高楷五味雜陳:“夫人,竟不生氣?”
楊皎頗為詫異:“妾身為何要生氣?”
“妾身既為大婦,自當為夫君考慮,使高家瓜瓞綿綿。”
高楷鄭重道:“你若不願,我便回絕此事。”
楊皎輕搖螓首,正色道:“夫君如今為秦國公,日後當更加尊貴。”
“後宮卻惟有我一人,既不合情理,也於國無益。”
見高楷頗為愧疚,她寬慰道,“妾身為秦國公夫人,自當賢良淑德,不會因此事不悅。”
高楷歎道:“高處不勝寒,你我當互相扶持。”
“這後宮,再添一人足矣。”
一夜無話,次日,他召來竇儀,命他擇吉日,納薛衍之女為側室。
恰逢十月,金秋時節,以蕭宇為使,接薛采薇入宮,拜見張氏、楊皎,住東配殿。
從此,宮中皆稱她為薛娘子。
……
時光匆匆,轉眼已至十二月,臨近年關,大雪紛飛。
武德殿中,群賢畢至,炭火融融。
高楷朗聲道:“天下兩都十六道,我已得五道,八十一州。”
“然而,天下大半未平,群雄逐鹿。”
“諸位認為,下一步,該取哪一道?”
崔皓拱手出列:“主上,依微臣愚見,豫國公王玄肅碌碌之輩,正可攻取都畿道,拿下洛陽。”
“屆時,兩都在手,足以大增聲勢。”
殿中交頭接耳,不少人附議。
高楷不置可否,忽見徐晏清朗聲道。
“都畿道為四戰之地,北有劉競成、東有竇至德,皆對洛陽虎視眈眈。”
“若攻取此道,必定惹來群敵環伺,反倒不美。”
“晏清有何高見?”高楷笑問。
“依微臣看來,不如南下,奪取山南東、黔中兩道,與如今五道連成一片。”
崔皓搖頭道:“徐司馬此言差矣!”
“蕭憲出身名門,文韜武略頗為不凡,早早拿下這兩道,經營得如鐵桶一般,輕易難以攻下。”
“何況,吳王袁弘道一向覬覦這兩道,一旦我等興兵,他必定從中作梗。”
“他據有四道,兵多糧足,聲勢正盛,微臣以為,不宜與他開啟戰端,以免讓他人得利。”
高楷微微頷首,江南富庶繁華,人煙稠密,確實不宜和袁弘道相爭,徒耗底蘊。
思考片刻,他看向下首一人:“楊燁,依你之見,該攻打何方?”
楊燁不假思索:“微臣以為,攻取河東道,乃第一要緊事。”
“哦?”高楷驚訝,“何以見得?”
楊燁娓娓道來:“其一,京畿道四周,石重胤、王玄肅、蕭憲,這三人皆不足為慮。”
“惟有劉競成,據守河東、河北兩道,兵多將廣,占據地利,又一直覬覦關中,對我等來說,威脅最大,理當優先剪除。”
“其二,主上起家於西北,奪漢中、占巴蜀、取關中,所得五道,與秦皇漢祖頗為相似,應當采取先北後南之策。”
“先取北方諸道,連成一片,再南下滅蕭憲、袁弘道,一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