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開門揖盜
字數:4453 加入書籤
高楷目光讚賞:“此言正合我意!”
按照如今形勢,自然是走以北統南的路線,一一攻滅群雄,平定其餘十一道。
見主上一錘定音,眾人自無異議,紛紛建言獻策。
高楷笑問:“河東道形勢如何?”
唐檢回言:“據奉宸司探知,劉競成興兵三萬,劍指都畿道。”
高楷若有所思:“王玄肅此前趁他兵敗,突襲蒲州,可惜功敗垂成。”
“想來,劉競成早有奪取洛陽之心,趁我等立足未穩,正是出兵的絕佳時機。”
楊燁讚道:“主上一語中的。”
“長安易主,劉競成雖不甘心,卻也無可奈何。”
“他攻取洛陽,倒也在情理之中。”
畢竟,劉競成雖然占據兩道,卻也四麵皆敵——北方有突厥人,西麵是高楷,南麵是王玄肅,東麵是竇至德。
柿子挑軟的捏,他自然拿王玄肅開刀。
高楷笑了笑:“劉競成兵強馬壯,謀士猛將濟濟一堂,王玄肅絕難守禦,若無意外,洛陽危矣!”
崔皓蹙眉:“主上,怎能讓劉競成得逞?”
“不如派兵相助,襲擾河東。”
“不可!”高楷斷然否決,“這寒冬臘月之時,滴水成冰,不可輕啟戰端。”
“況且,無需我等出兵,必有人坐不住,為王玄肅解圍。”
徐晏清目光一亮:“主上可是說,竇至德?”
高楷頷首:“竇至德占據河南道,和都畿道近在咫尺,怎會坐視劉競成拿下洛陽?”
“主上料事如神!”唐檢讚歎不已,“據聞,竇至德同樣興兵三萬,攻打都畿道。”
楊燁笑道:“兩虎相爭,王玄肅正可居中得利,穩如泰山。”
唐檢搖頭:“恰恰相反,王玄肅膽戰心驚,四處派人求援。”
“不光我等,便是蕭憲、袁弘道,他也照去不誤。”
崔皓哂笑道:“他妄想左右逢源,殊不知,這是開門揖盜。”
眾人點頭讚同。
唐檢忽然提起一事:“主上,突厥始羅可汗曾派兵南下,攻掠河北道幽州。”
“卻遭滄州刺史趙德操擊敗,無功而返。”
“哦?”高楷頗為好奇,“這趙德操是何方來曆?”
“此人家道中落,卻有一身武力,曾是河北道燕國公——羅士衡麾下悍將。”
“後來,羅士衡被劉競成擊殺,此人便投效新主。”
“如今,他因功升為幽州刺史。”
高楷眸光一閃:“命奉宸司多加關注此人,若有異動,時刻來報。”
能憑一州之力,擊敗突厥,絕非庸碌之人。
“是!”
“說起此人,微臣倒想起一件趣聞。”崔皓倏然開口。
高楷興致盎然:“有何趣聞?”
“據說,河南道滑州,有一介匪寇,名為柴讓。”崔皓一五一十道。
“他聚眾作亂,殺官吏,占據滑州諸縣。”
“竇至德屢次清剿,皆未能建功,直到他拜齊魯名士為謀主,方才設計,大敗這柴讓。”
“本可將其覆滅,卻不料,此人竟反敗為勝。”
“竇至德無可奈何,隻能退兵。”
眾人聽聞,皆是驚奇。
竇至德占據河南道二十五州,竟拿不下這區區一州之地,反倒讓人在臥榻之側蹦噠。
“這倒是個人才。”高楷玩味一笑,“唐檢,命奉宸司好生關注。”
“遵令!”
這時,夏侯敬德按捺不住,甕聲道:“主上,那石重胤占據關內道十二州,屢屢來犯,不如先行起兵,把他滅了!”
“以免他趁我等攻打河東道,偷襲關中。”
諸將皆是讚同。
然而,高楷搖頭不許:“石重胤誌大才疏,不足為慮。”
“留著他,尚有用處,不必急於把他滅了。”
“他有何用?”夏侯敬德迷惑不解。
李光焰咂摸片刻,恍然:“主上之意,以他為屏障,擋住突厥?”
高楷微微頷首:“突厥強盛,不宜和其接壤,興起戰事。”
當然,這隻是權宜之計,待天下一統,必要與突厥一戰,擊敗這個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
動武之事議定,高楷轉向民政。
“楊燁,你為吏部司郎中,對五道八十州刺史的政績,做一個考核。”
“上者擢升,中者平調,下者貶黜,務必澄清吏治。”
“若有貪贓枉法、戕害百姓者,一律依法處置,絕不姑息。”
“遵令!”楊燁肅然應下。
高楷繼續說道:“竇公,你率禮部司官吏,安置宗廟、社稷壇,不得有誤。”
“是!”竇儀拱手。
“此外,長安城牢獄中,囚犯甚多。”高楷忽然想起一事,“其中有罪有應得者,也不乏無辜之人。”
“蕭公,有勞你重新審查,將無罪者釋放。”
此前,長安城破之時,便有囚犯暴動,獄吏不知所蹤,可見,須得整頓一番。
“老臣遵令!”蕭宇連忙應下。
想了想,高楷囑咐唐檢,命奉宸司校尉散於河東、河北、都畿、河南、山南東、淮南諸道,刺探軍情。
同時,命宇文凱對長安城各坊修整一番,拆除違章建築,彌補破損、掃除汙穢。
尤其是東、西二市,粉刷一新,以招攬八方來客。
又讓沈不韋負責,引西域胡商前來長安,連通絲綢之路。
諸事已畢,高楷朗聲笑道:“臨近新春,諸位可輪流休沐幾日,歡度佳節!”
“謝主上!”眾人喜氣洋洋。
……
天佑十四年,元月十四日,巳時一刻。
長安城,長安縣,西市。
春寒料峭,薄霧蒙蒙,一輪旭日掛在城頭,沿著亙古未變的軌跡,逐漸升上中天。
“轟!”兩扇重達千鈞的坊門緩緩開啟,門楣上,一麵旗幟迎風招展,隱約可見開明獸翻滾舞動。
坊門外,一支支胡人商隊喧騰起來,管事們呼喝著仆役,清點貨物,揮舞牛皮鞭催駱駝起身。
一個個高鼻深目,卷發胡服的大賈,操著異國他鄉的語言,互相攀談,偶爾冒出幾句大周官話,蹩腳的口音,此起彼伏,惹得些許長安人暗暗發笑。
隨著坊門大開,西市署的小吏們擺下桌案,一手持書簿,一手持毛筆,蘸一蘸墨,示意胡商們依次上前,勘驗身份、貨物。
“這西市竟如此熱鬧,不亞於本朝盛世之時!”人群中,一名年輕郎君口中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