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當頭一棒
字數:4539 加入書籤
“請立世子?”楊夫人神色一凜。
“秦公可曾答應?”
楊燁搖頭:“這些人還未上書,便迎來當頭一棒,誰還敢造次?”
“主上若答應了,何必讓我和蕭郎中考核百官?”
楊夫人若有所思:“如此說來,主上不欲立世子。”
“夫君,您可得勸諫一番。”
“不可!”楊燁斷然否決,“立世子之事,主上分明想乾綱獨斷,不讓他人插手。”
“前車之鑒在此,我怎能明知故犯?”
楊夫人百思不得其解:“夫君,秦公對穠哥兒,百般寵愛,這是前朝後宮皆知之事。”
“卻為何,不早立世子,反倒大動肝火?”
“自古以來,事關世子、儲君之位,皆是重中之重。”楊燁沉聲道,“哪個當權者,不反複思量?”
“何況,主上乃不世出的明主,必定不喜他人多加置喙。”
楊夫人歎道:“穠哥兒那孩子,聰明可愛,不光阿娘,我也喜歡得緊。”
“他又是嫡長子,立為世子乃天經地義的事,秦公為何猶豫不決?”
“慎言!”楊燁麵色一變,喝道,“隔牆有耳,不可妄加揣測!”
“你這後宅婦人都知曉的事,主上豈會不知?”
“隻是,主上春秋鼎盛,年不過二十五,無需早早立下世子。”
“可是……”楊夫人蹙眉,“眼下秦公惟有穠哥兒這一子,若不早定名位,待來日,豈不諸子相爭?”
楊燁搖頭:“穠哥兒既嫡又長,隻要不犯大錯,誰能和他相爭?”
“況且,宮中有皎兒這個秦王正妃,宮外有我楊家,豈會坐觀此事?”
楊夫人嗔怪道:“你這做舅父的,也不多操點心。”
“旁人都上書了,你倒是毫無動靜。”
楊燁歎道:“正因我是穠哥兒舅父,才不能上書。”
“否則,惹得主上不悅,便是因小失大。”
楊夫人領悟幾分,轉而問道:“這些舊臣,你打算怎麽處置?”
楊燁淡聲道:“與蕭公商議,秉公辦理即可。”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臨近年關,朝中也該辭舊迎新了。”
……
吐穀渾,伏俟城。
慕容承泰神色征忪:“這麽說來,高楷將封秦王了?”
“正是!”司馬德堪頷首,“秦國公坐擁七道,天下群雄皆難以望其項背,稱王乃順理成章之事。”
慕容承泰歎了口氣:“區區數年,他便縱橫捭闔,奪取神州半壁江山,實在叫人欽佩。”
“甚至,連突厥始羅可汗,與草原諸部,也一一敗在他手下。”
恒通道人附和:“依貧道愚見,縱觀天下,惟有突厥,吳王,才能與秦國公媲美。”
司馬德堪笑道:“隻可惜,突厥一分為二,勢力衰減。”
“吳王袁弘道受製於大周朝廷,遲遲難以稱帝。”
“卻比不上秦國公這般,麾下疆土皆是一州一縣打下來的,根基穩固,無內亂之憂。”
下首一名大將不悅道:“爾等為何長他人銳氣,滅自己威風?”
“高楷雖據有七道,我吐穀渾豈會怕他?”
“大汗,不如派遣大軍,攻掠隴右道,再兵臨長安。”
“不可!”司馬德堪、恒通道人異口同聲。
“今非昔比,秦國公聲勢蒸蒸日上,我吐穀渾卻經數年戰亂,底蘊大減,怎能擅起戰端?”
“況且,西突厥阿史那賀,一直對我等虎視眈眈,不可不防。”
提到突厥二字,諸將登時泄氣。
這個龐然大物,雖然一分為二,但也不是好相與的。
實際上,若非高楷大敗突厥,殺得始羅可汗狼狽奔逃,他們吐穀渾早就被突厥吞並了,哪裏還能重整旗鼓。
慕容承泰歎道:“以你們所見,我該如何應對?”
司馬德堪拱手道:“大汗,為今之計,隻能交好秦國公,抵抗阿史那賀。”
恒通道人建言:“秦國公即將舉辦稱王大典,大汗不妨派人出使,送上一份賀禮,以示誠心。”
“可!”慕容承泰微微頷首,“將國中美玉、青海驄,奉予高楷,希冀兩國交好,互不侵犯。”
暗歎,生不逢時,時不我待,吐穀渾早已錯過大好時機了。
從今往後,或許隻能在高楷與阿史那賀之間,夾縫中求生存。
……
天佑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長安城,太極宮。
卯時,寒霜凜冽,漏聲嘀嗒作響。
高楷起身,在楊皎與諸位宮女服侍下,穿戴冠冕。
依照儀製,秦王之位,可戴九旒冕冠,穿九章紋袞服。
冕冠由綖板、旒、配飾組成。前後各垂九旒,每旒穿五彩玉珠九顆,共計一百六十二顆。
耳側懸紅絲纓綴黃玉,寓意對讒言“充耳不聞”。
袞服則是玄衣纁裳,上衣織龍、山、華蟲、火、宗彝,五章紋;下裳繡藻、粉米、黼、黻,四章紋,合為“九章”。
另有蔽膝、玉佩、赤舄及五彩大綬。
一整套冠冕穿戴好,足足花了一個時辰。
“我今日才知道,什麽叫做泰山壓頂。”高楷忍不住歎道。
眾人皆忍俊不禁,楊皎笑道:“夫君為秦王,七道之主,身負萬民之望,受世人景仰,自然格外貴重。”
高楷笑了笑:“今日你也有典禮,先歇著吧,不然,可得勞累一整天。”
楊皎輕聲應下,再仔細檢查一番,望著他,雙眼亮晶晶:“夫君著實姿儀俊偉,器宇軒昂。”
“不如此,怎能與你相配?”高楷握了握她的手,夫妻倆相視一笑。
殿外,響起王寅虎輕聲稟報:“郎君,吉時將至。”
高楷點了點頭:“走吧。”
“起駕!”
乘著禦輿,從武德殿出發,過朱明門,來到太極殿。
此刻,滿朝文武早已到齊。文官,位於左手下側,以楊燁為首。武將,位於右手下側,以夏侯敬德為首。
諸位刺史,站在文武百官兩側,皆拱手肅立。
殿中設禦帳,升寶座,高楷一步一步走上九層丹陛,回過頭,麵南而坐。
王寅虎手捧傳國玉璽,站在他下首一側。
“臣等拜見秦國公!”
“平身吧。”
“謝秦國公!”
這時竇儀出列,小步走到丹陛之下,拱手一禮。
早有小黃門端來泥金紙謄寫的敕封製書,其上,加蓋玉璽。
禮部司奏響雅樂,角、簫、箱、笛、桃皮觱篥一一響起,樂曲為《古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