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四姓家奴
字數:5161 加入書籤
洛陽,宣政殿。
高楷笑問:“二位法師德高望重,不知有何教我?”
法嚴、曇均連道不敢:“秦王言重了,貧僧二人見識淺薄,不敢汙了尊耳。”
“二位法師太過自謙。”
高楷話鋒一轉:“卻要請教,洛陽可否為京師?”
聽聞此言,滿朝文武皆神色一震。
法嚴雙手合十:“此乃國之大事,貧僧不便置喙。”
“望秦王恕罪!”
“阿彌陀佛!”曇均低聲道,“洛陽已是東都。”
高楷微微一笑:“傳我令,賜白馬、少林二寺,禦製鎏金匾額各一塊。”
他心中暗思,這兩人頭頂佛光普照,隱約有禪唱之聲,倒是法力深厚,不妨拉攏一番。
“謝秦王!”法嚴、曇均連忙拜謝。
等兩人告退,崔皓按捺不住:“大王,沙彌舌綻蓮花,隻圖幸進,切不可聽信。”
高楷搖頭失笑:“我怎是癡迷佛法之人?”
“這兩位法師,修為不俗,更難得,謹言慎行,並不口出誑語。”
“若以兩塊匾額,得白馬、少林二寺相助,可安撫洛州民心。”
“何樂而不為?”
王景略讚道:“大王深思熟慮!”
封長卿倏然開口:“大王,洛陽宮殿壯麗,城池繁華,比長安更勝一籌,何不遷都,以洛陽為首?”
徐晏清反對:“此言差矣,長安才是秦國京師,洛陽最多為陪都。”
程通拱手道:“洛陽居天下之中,形勝險要,且糧食充足,無饑餒之憂,實為上佳之地,足以成為秦國京師。”
李光焰搖頭:“洛陽雖好,但長安坐擁八百裏秦川,亦然豐衣足食,且更為險固。”
“以長安為京師,方才實至名歸。”
兩方各抒己見,誰也說服不了誰,隻能看向上首。
高楷笑問:“景略、伯當,你二人有何見解?”
王景略拱手:“長安、洛陽皆可為京師,微臣並無異議。”
吳伯當附和:“周朝有東西二都,秦國亦可,何須為此爭執?”
高楷淡聲道:“此話有理!”
“長安為西都,洛陽為東都,皆是秦國都城,無需爭論。”
“是!”兩方偃旗息鼓。
不過,高楷看得分明,這是地域之爭,歸根究底,涉及資源、權力之爭。
目前,他麾下文武出身,以隴西,劍南、關中為主,天然親近長安。
封長卿、程通土生土長,自然希望遷都洛陽,得地利優勢,更有話語權。
此次爭議隻是暫時擱置,遲早舊事重提,背後牽扯,也非一朝一夕可解。
不過,秦國首要之事,仍是統一神州。
這時,唐檢前來稟報:“大王,楚帝蕭憲,派使者田懷光求見。”
“哦?”
“請他進殿一見。”
“是!”
不一會兒,田懷光叉手一禮:“外臣拜見秦王!”
“免禮!”高楷好奇,“蕭憲派你來,有何要事?”
“袁弘道侵略我楚國,威逼江陵。”
“陛下想請秦王出兵相助。”
高楷吃了一驚:“袁弘道打到江陵城下了?”
田懷光神色尷尬:“這倒沒有,不過,吳軍咄咄逼人,還請秦王施以援手。”
高楷不置可否:“貴使遠道而來,車馬勞頓,且先歇息一番。”
“來日,我必有答複。”
“謝秦王!”田懷光並未多說。
等他走後,高楷問道:“關於此事,你們有何意見?”
趙喆神色振奮:“大王,這可是天賜良機。”
“蕭憲不通軍事,連戰連敗,丟了黔中道,隻剩山南東一道。”
“不如立即起兵,擊敗吳國,順便拿下江陵。”
夏侯敬德附和:“末將願為先鋒,覆滅楚國!”
高楷但笑不語。
王景略斷然否決:“都畿、河南二道尚未平定,怎能分心他顧?”
徐晏清點頭:“先北後南,才是穩妥之策。”
“等我們平定北方,即便袁弘道拿下楚國,又有何懼?”
封長卿蹙眉:“蕭憲派人求援,若強硬拒絕,豈不把他推向吳國?”
“萬一他領兵進犯京畿道,亦是一樁麻煩。”
高楷微微頷首:“回複使者,我需平定都畿、河南二道,暫且無力分兵。”
“倘若袁弘道兵臨江陵,我必不會袖手旁觀。”
“是!”
此事議定,忽有捷報傳來,懷、汝二州刺史,上表歸降。
群臣皆賀:“恭喜大王!”
高楷笑道:“傳我令,讓他們官居原職。”
“是!”
“鄭州如何了?”
唐檢回言:“鄭州刺史乃竇至德族弟,誓死不降。”
“既如此,張建兆、郭恪,你二人率一萬兵馬,攻取鄭州。”
“是!”
鄭州攏共七縣,管城、滎陽、滎澤、原武、陽武、新鄭和中牟。
其北依嵩嶽,西望洛陽,乃是汴河、通濟渠的重要節點,又是陸路驛道的樞紐要衝。
因此,州中商旅往返,舳艫千裏,車馬輻輳,日夜不絕,論繁華僅次於洛陽。
拿下鄭州,整個都畿道皆納入掌控。
蘇行烈忽然提起一事:“大王,鄭州不足為慮。”
“倒是河南道齊州,尚有鄭國餘孽,須得平定。”
高楷頷首:“齊州形勢如何?”
“奉宸司探知,徐智遠親征之前,安排長子徐豪監國,讓中書令方善行、懷化大將軍皇甫懿輔佐。”
高楷笑了笑:“皇甫懿,倒是一個熟人。”
他先後輔佐王玄肅、趙德操、竇至德、徐智遠,可謂四朝元老。
且接連得到重用,屹立不倒,當真不凡。
封長卿建言:“大王,微臣與皇甫懿,有些交情,願修書一封,勸他歸降。”
“好!”高楷頷首,“他若歸降,我可允諾,升他為輔國大將軍。”
“此外,徐豪可為鄭國公,食邑五千戶。”
“遵令!”
若能不費一兵一卒,拿下河南道,自是最好不過。
……
齊州,曆城。
徐豪六神無主:“父皇不幸身亡,高楷必然發動大軍來攻。”
“這可如何是好?”
方善行歎道:“為今之計,隻能獻上玉璽,開門投降。”
想當初,陛下召集十萬大軍,浩浩蕩蕩殺向洛陽。
本以為必能擊敗高楷,奪取都畿道。
然而,天命不眷,陛下竟然兵敗身死。就連夏帝竇至德,也死在高楷手下。
一戰殺二帝,何等威勢?
縱然不甘心,卻也無力回天。
徐豪心中掙紮。
“大王,方善行該殺!”皇甫懿陡然喝道,“未作絲毫抵禦,便鼓動大王投降,置鄭國社稷於不顧,分明早有異心。”
方善行麵色漲紅:“四姓家奴,竟敢血口噴人?”
“此時不降,莫非等著高楷兵臨城下,將我等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