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先禮後兵
字數:4691 加入書籤
天佑十六年,八月。
江陵城。
“徐州形勢如何?”
“大王料敵先機,提早命薛刺史防備,徐州安然無恙。”
“那便好!”
高楷淡聲道:“讓李元崇率京畿、河南兩道兵馬,鎮守泗州。”
封長卿驚訝:“吳軍不過佯攻河南道罷了,大王為何如此興師動眾?”
前幾日,高楷忽然傳令,讓徐州刺史薛績提高警惕,防備吳軍來攻。
正如他所料,錢惟治果然大軍壓境,卻並未強攻,倒像是耀武揚威。
眾人轉念一想,便知這是為袁文毅打掩護。
然而,大王今日卻讓李將軍屯兵兩國邊境。
莫非有意出兵,攻打淮南道?
夏侯敬德按捺不住:“大王,末將願為先鋒,拿下揚州!”
高楷搖頭失笑:“袁弘道既然派兵牽製,我自當奉陪。”
“不過,先把黔中道拿下來,再談淮南道。”
張建兆不解:“黔中道偏遠荒僻,何不先取淮南道?”
“黔中道與我秦國劍南、山南西、山南東三道毗鄰,又和吳國江南西道、嶺南道接壤,雖然荒僻,但地勢險要,莫要小瞧了。”
至於淮南道,這是吳國核心統治區,取之不易,先讓李元崇和錢惟治互相牽製,轉移主戰場。
徐晏清讚同:“拿下黔中道,可對江南西、嶺南兩道形成居高臨下之勢。”
“此外,全據長江上遊、拱衛中遊,待來日,可一鼓作氣,直取金陵。”
高楷笑道:“正是此理。”
“黔中道形勢如何?”
唐檢回言:“斥候探知,袁文毅率軍,從澧州進發,接連攻取溪、思、錦等州。”
“郝金稱不敵,棄了黔州,沿涪陵江南下,逃往播州。”
“如今,黔州落入吳軍手中。袁文毅又兵分各路,攻取珍、費、夷等州。”
高楷若有所思,這位袁家二郎,果然能征善戰,區區半月,便奪取這麽多州縣。
不可小覷。
他忽然想起一事,之前曾派人出使黔州,不知郝金稱可願歸降。
唐檢忙道:“此人願上表稱臣,請大王派兵相救。”
封長卿目光一亮:“如此一來,我軍師出有名。”
褚俊頷首:“若要攻取黔中道,先奪黔州。”
“我軍可從峽州清江口進發,一路向西,抵達施州。”
“先把施州拿下,再攻打黔州。”
“可!”高楷讚同,“召集兵馬,明日立即出發。”
“江陵便由封長卿、吳伯當,你二人鎮守,轉運糧草輜重。”
“遵令!”
……
黔州,彭水城。
旭日東升,連綿不絕的霧氣逐漸消散。
袁文毅打了個噴嚏,隻覺涼意侵人。
“黔中道氣候,與我江南諸道迥然不同。”
戴雅賢附和:“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如今本是夏季,黔中道卻有秋風蕭瑟之感,著實奇妙。”
柳公寂笑道:“黔中道一年四季,都不甚熱,反倒頗為涼爽。”
說話間,一名武將大步來報:“大將軍,江陵傳來消息,高楷親率兵馬,從清江口溯流而上,直取施州。”
柳公寂麵色一變:“竟如此之快?”
按他設想,至少要拿下涪陵江以北十五州,才算大功告成。
然而,這節骨眼上,高楷竟悍然來攻。
施州倘若易主,黔州便難保了。
戴雅賢忙道:“大將軍,不可再懷柔了,立即攻取施州,將秦軍擋在門外要緊。”
此前,為了安撫各州軍民,袁文毅一直奉行先禮後兵的計策。
每到一州,先派人招降,若不願,再動兵攻打,城破後,也未大肆殺戮,隻誅首惡,從者一律赦免。
因此,各州刺史紛紛投降,迫使郝金稱棄城逃跑。
隻是,這施州刺史頑固不化,屢次招降皆不為所動。
袁文毅眼神一厲:“冉澤,你率三萬大軍,拿下施州。”
“是!”這武將領命去了。
柳公寂歎道:“若這姚衝願降,便可招攬施蠻,收為己用,可惜!”
施蠻悍勇,為黔中道諸多蠻族中佼佼者,若能納入麾下,上陣廝殺,必是一大臂助。
奈何,施蠻首領姚衝,冥頑不靈,非要和吳軍抗衡。
戴雅賢冷笑:“一介蠻人,鼠目寸光,待我吳國大軍一至,必化為齏粉。”
袁文毅淡聲道:“施蠻雖然悍勇,但族人甚少,不足為慮。”
“倒是充州雲蠻,巫州溪蠻,人多勢眾,若能招攬,必是一大助力。”
柳公寂頷首:“溪蠻較為順服,並不好鬥。”
“這雲蠻,卻頗為狡猾,日益壯大,隱隱成為諸蠻第一。”
袁文毅好奇:“據說,雲蠻首領是個女子?”
“正是!”
“雲蠻首領名為蕭麗質,是我漢人苗裔。”
“漢家娘子怎會成為蠻人首領?”袁文毅吃了一驚。
“郡公有所不知,此女經曆頗為玄奇。”
柳公寂娓娓道來:“她本是洛陽人,蘭陵蕭氏一支,因父獲罪於夏帝竇至德,淪為官奴,充入紫微宮為婢女。”
“機緣巧合下,隨一名禦醫學習醫術。”
“後又觸怒皇後,發配至充州。”
“途中,她趁機逃入深山,依靠一身醫術,融入雲蠻,建立山寨,成為首領。”
“充州刺史曾派人討伐,卻不敵戰敗,淪為俘虜。”
隨後,蕭麗質占據充州,開始經商,商隊遍布十五州、劍南道,甚至抵達南詔國。
施蠻首領姚衝聽聞她芳名,娶她為妻,婚後居於施州。
袁文毅笑道:“倒是有趣!”
戴雅賢眸光一閃:“此女遠嫁施州,雲蠻豈非無人統領?”
“倒不如派人拿下充州,斷其退路。”
袁文毅自無不可:“將兩人一窩端了,施蠻、雲蠻自當臣服。”
柳公寂提醒道:“涪陵江以南,尚有諸多蠻人、僚人、越人、濮人,須得拉攏,以免其往來肆虐。”
戴雅賢不屑:“這些人和野人無異,有何值得拉攏?”
柳公寂搖頭:“戴參軍不可輕視。”
“譬如蠻人之中,便有三謝蠻,常與漢人往來,頗有見識。”
“黔中道魚龍混雜,若想長治久安,必須仰仗這些人。”
“不求他們為國效力,隻求安分守己,不和我軍作對即可。”
袁文毅頷首:“此話有理!”
“立即派使者前去,一一招撫。”
“遵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