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新朝氣象,開科取士!

字數:4719   加入書籤

A+A-


    同一時間,縣衙公堂。
    “大人,下官真是佩服的您五體投地,無話可說。”
    “自從您上任之後,咱們定遠縣終於改頭換貌,和以往有著雲泥之別!”
    “截止到昨天,城裏的入住的商戶多了四五成,隨之帶來的人口,也正在與日俱增,水漲船高......”
    “這可真是,百年難得一遇的景象!”
    此刻,縣丞正躬著身子,把最近發生的變化,如實的向李芳做出匯報。
    言語之間,透著難以隱藏的喜悅。
    同時,還不忘對自己頂頭上司恭維討好,極力讚揚。
    幾乎做得麵麵俱到,滴水不漏!
    話說的雖然有些阿諛奉承,不乏溜須拍馬之嫌,但事實的確如此。
    得了自家老爹的真傳後,李芳便開始勵精圖治,大展拳腳!
    短短幾個月時間,讓定遠縣有了卓越的改變,一舉摘掉了貧窮落後的帽子。
    如今,城中一座座商鋪拔地而起,數量逐漸增多,毫無疑問的,帶來了全新的發展。
    街市上,耍把式賣藝和兜售貨品的小販,更隨處可見,比比皆是。
    白天,孩童們無憂無慮,嬉戲打鬧。
    那些大人,也很容易就能找到份收入還不錯的工作,低頭勞作,賺錢養家。
    不知得了哪位高人指點,酒樓和茶館中,紛紛增設了‘說評書’這種全新的娛樂項目,引人駐足圍觀。
    此舉,不僅極大的拓展了客流量,收入也隨之提升。
    濃鬱的文化氣息,蔚然成風!
    到了晚上,城中更是燈火通明,笙簫鼎沸,人氣依然居高不下,很是熱鬧。
    即使深夜淩晨,人們仍舊往來奔走,車馬不息。
    如果有人站在空中往下看,方圓幾百裏之內,定遠縣是唯一明亮耀眼的地方。
    宛如一幅現實版的《清明上河圖》,在眼前徐徐展開,可謂氣象萬千!
    而包括縣丞在內,以及那些本地戶籍的百姓,有生以來,還是第一次見到自己的家鄉,有了如此巨大的改變。
    不禁笑口常開,喜氣洋洋。
    生而為人,誰不願意過吃飽穿暖,衣食無憂的好日子呢?
    隻是沒想到,這一天竟然真的會實現!
    甚至,被突如其來的幸福砸的頭暈目眩,眼冒金星......
    功勞嘛,自然都算到了新任縣令的頭上。
    心中千恩萬謝,感激不盡!
    但作為具體執行人,李芳當然知道,這一切應當歸功於誰。
    要不是老爹在背後出謀劃策,他就是想破了腦袋,也琢磨不出如此精妙絕倫的點子。
    僅僅是撤除了宵禁的命令,就帶來的意想不到的改變。
    一時間,仿佛整座縣城都活過來了。
    可喜可賀!
    畢竟,李芳還是個頭銳氣蓬勃,角崢嶸的年輕人,骨子裏的理想與熱血生生不息。
    看到自己親手打造的局麵,內心成就感十足!
    同時,沒忘了感激自己老爹,幸虧他老人家保駕護航,指點迷津,才得以坐穩這個縣令。
    讓眼前的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
    “臣等參見陛下!”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京城,奉天殿上。
    文武百官依次入朝見駕,向朱元璋行君臣大禮。
    而這些人裏,最興奮的,莫過於胡惟庸了,心情直接爽到飛起。
    畢竟,丞相的位置,是最靠前的!
    極大的滿足了他的虛榮心,以及愛出風頭的性格。
    “哼,瞧瞧!”
    “雖說都是臣子,但你們誰有官大?”
    “連見皇帝,都要站在第一排,看得清楚!”
    “怎麽樣,羨慕吧?”
    殊不知,盡管他極力克製,但那點自娛自樂的想法,仍舊不可避免的流露出來。
    臉上微妙的表情,被朱元璋盡收眼底。
    雖然沒說什麽,但心裏不免暗暗嘲弄一番。
    “胡惟庸啊,你和楊憲鬥得死去活來,拚命證明自己比他強。”
    “可依我看,你們誰也別笑話誰,都一個德行!”
    “剛當了幾天丞相,就原形畢露了!”
    “行啊,喜歡裝大尾巴狼是吧,先讓你狗日的高興幾天的!”
    “咱們騎驢看唱本,走著瞧!”
    有錦衣衛在,胡惟庸的所作所為,豈能瞞過他的眼睛。
    早就通過密報,了解得一清二楚。
    現在不予理會,並非他老朱有多麽心慈手軟,寬待臣下,隻是火候還沒到罷了!
    其次,楊憲剛死沒多久,胡惟庸板凳還沒坐熱呢,再換一個來,有些過於頻繁.......
    搞得堂堂一國宰相的位置,好像可以隨上隨下,跟鬧笑話似的。
    長此以往,容易削弱帝王權威。
    就這件而言,曆朝曆代,沒有哪個皇帝會向漢武帝看齊,換丞相比換褲衩都勤!
    算了,先湊合著用吧!
    收回了思緒,朱元璋旋即開口,把朝會的調子拉回了正題。
    “諸位愛卿!”
    “我大明建國以來,曆經四年有餘,如今海內升平,社稷安穩,隱隱有盛世前兆!”
    “朕決定,遵照前朝舊例,重開科舉,為天下遴選人才!”
    “不知你們意下如何?”
    話音剛落,朝堂上立馬掀起了一陣風波。
    很多人都在心中暗暗呼喊,總算等到這一天了!
    自隋唐以來,基本都把廣開科舉,招納賢良,定為朝廷的基本政策,紛紛效仿。
    尤其兩宋時期,把科舉定為三年一次,而且每次進士的入選名額,大約有幾百人上下!
    前後相加,更是高達十幾萬人,為曆史之最!
    但在大明朝,這還是頭一次!
    奉天殿上,幾乎所有人異口同聲,喊出了那句萬能公式。
    “陛下英明,臣等複議!”
    “新朝新氣象,科舉必須提上日程,廣招天下學子,讓他們施展才學,為朝廷所用!”
    “更要以公平公正為主,杜絕徇私舞弊的現象。”
    這種事情,是改變命運的上升通道,且對文官極其有利,當然是不遺餘力的讚成。
    雖然和自己無關,但武將也不會站出來反對,兩邊很默契的達成了一致。
    “嗯,如此甚好!”
    見進展非常順利,朱元璋老懷大慰,接著又問。
    “那麽,作為本朝第一任主考官,首先要德高望重,聲名顯赫,該選何人為宜啊?”
    喜歡大明:我,李善長,辭官不幹了請大家收藏:()大明:我,李善長,辭官不幹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