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三方立場,考官人選!
字數:4802 加入書籤
主考官一詞,顧名思義。
簡單的說,就是皇帝委派的科舉負責人。
主要責任有,給考生們出題,考完審閱卷紙,再根據考生的成績排定名次,最後向皇帝匯報。
雖然隻是個臨時官職,但人選一定不能馬虎。
首先,必須品行端正,作風良好。
這一點,直接把那些唯利是圖,蠅營狗苟的貨色給排除在外了。
其次,就是要學問紮實,博古通今。
畢竟是為朝廷選定人才,主考官的出題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進士科的含金量。
最後,還要具備深厚的資曆,在文壇德高望重。
能到京城來考試的學子,都是經過層層篩選,滿腹經綸,學富五車的主。
個個傲氣淩人,眼高於頂。
作為主考官,若不是名聲在外,他們怎肯服氣?
要是被人家當麵說出,你算老幾,憑什麽出題考我們,那樂子就大了!
基於以上考慮,朱元璋有些為難。
放眼望去,殿內的文官不下數十人,皆是舞文弄墨,胸懷錦繡文章的儒士。
三個條件,滿足其中一項的,並不少。
能滿足其中兩項的,寥寥無幾。
而三個條件全部達標的,一時半會兒,還真找不出來。
所以,才問出了那句,該以何人為宜?
此話一出,下麵的文官便開始交頭接耳,竊竊私語,目光閃爍間,都在打量別人。
表麵謙辭推讓,但內心躍躍欲試。
畢竟,科舉選出來的,是大明的棟梁之才,砥柱中流。
誰能當上主考官,就意味著對那些考生有提拔之恩,自然而然的奠定了感情基礎。
掌握了這麽多的人脈關係,以後在朝堂上,還不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以後有什麽事,也能伸出援手。
更何況,這是大明第一次科舉,主考官的名字,是要被寫進史冊的......
可謂一舉兩得,名利雙收!
如此炙手可熱的職位,誰能不眼紅呢?
“怎麽了,都不說話?”
見半天沒人言語,官員們都在下麵開小會,朱元璋臉色愈發難看。
“科舉乃當朝大事,諸位趕快議定幾個人選。”
“實在不行,毛遂自薦也可以!”
這句話,多少有點玩笑了。
眼下,所有人都盯著主考官的位置,生怕被別人搶先了。
真要腆著老臉,大言不慚,搞出我選我自己的操作,可能會迅速成為眾矢之的,當場讓口水噴死!
“啟稟陛下!”
“臣等幾人,有話要說......”
在朱元璋期許的目光中,很快有人出班陳奏。
但他們推舉的人選,大抵上和淮西一派,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屬於焦不離孟,孟不離焦了。
甚至,不乏舉薦胡惟庸做主考官的,說得冠冕堂皇,大義凜然。
這種扯淡的論調,差點給朱元璋氣笑了。
如今,隨著胡惟庸登臨丞相之位,淮西派如日中天,風頭正盛。
長此以往,恐怕會有獨霸朝堂的趨勢!
若是再將本次主考官的人選,定為胡惟庸或他的那些親信爪牙,則勢必會借機拉攏那些考生學子,讓大明的新鮮血液,為己所用。
到時候,淮西派的實力進一步增強,羽翼逐漸豐滿,他們就更加無法無天,肆無忌憚了。
不管從哪個方麵考量,朱元璋絕不會讓這些人如願的.......
至此,朱元璋神情冷漠,目光不善的看向了胡惟庸,心中念念有詞。
咋的?
你是嫌官太小了,想要一步登天呐!
再讓你繼續拉幫結派,把朝堂上下都變成自己人,是不是連咱也不放在眼裏了?
哼!真是癡人說夢,不知所謂!
腹誹了幾句,朱元璋挪開視線,無意之中,落到了一言不發的劉伯溫身上。
這老家夥......
平心而論,學問肯定是有的,而且才高八鬥。
把學富五車當做人生頂點的話,他至少掌握了四車半。
智謀方麵,也有著不輸給三國時期的諸葛臥龍的水平,堪稱孔明再世。
而且,劉伯溫名聲在外,號‘青田先生’,那些即將赴京趕考的學子中,有不少是他的崇拜者......
如果作為本次科舉的主考官人選,倒也合適。
但這個念頭,僅僅一閃而過,就被朱元璋給否定了。
劉伯溫哪裏都好,隻是過於惜命,時刻謀劃著明哲保身,國家大事,他是能不管就不管。
整天裝聾作啞,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老朱還記得,前些日子,為了朝中勢力,私底下找到了劉伯溫,要封他為督察院左都禦史。
其目的,就是讓他站出來,帶頭衝鋒,和胡惟庸分庭抗禮。
可惜,這老家夥太過聰明,仿佛看出了端倪!
愣是一個頭磕在地上,苦苦推辭了半天,說自己年老力弱,不能勝任,請陛下另選賢能......
最後,迫不得已,隻得收回成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件事,如同埋下了一根刺,令朱元璋老大不爽。
他心目中理想的臣子,必須能在關鍵時刻能派上用場,忠心耿耿,絕不藏私的忠正賢良。
需要的話,甘願犧牲自我,赴湯蹈火,也無怨無悔!
而劉伯溫,顯然不是!
升官明明是好事,他居然敢一口回絕,太不給咱麵子了!
老劉啊,咱不過是想把你武裝起來,去和胡惟庸打擂台,別讓淮西派的勢力繼續擴大。
這種合作共贏的好事,你怎麽就不明白咱的用心良苦呢?
作為頂級謀臣,你怎麽可以隻考慮自身安危,遇事就躲,整天琢磨著遠離朝堂,回家養老呢?
不行!
咱需要你!
大明的江山需要你!
現在命令你,必須支棱起來!
“陛下,關於主考官的人選,您考慮的如何了?”
就在朱元璋神遊天外之際,眾臣見他久不開口,還以為是內心拿不定主意,故而出言相問。
“哦,這個啊......”
朱元璋揉了揉眉心,把目光對準了那幾個出言舉薦的淮西派官員。
“左丞相胡惟庸總覽朝政,日理萬機,事務繁重......”
朕理當寬厚仁慈,體恤臣下,怎麽能繼續施壓,讓他在科舉的事情上浪費心血呢?”
這番話,直接斷送了他們的念想。
連胡惟庸都無法擔當主考官,淮西派的其他官員,更沒戲了。
喜歡大明:我,李善長,辭官不幹了請大家收藏:()大明:我,李善長,辭官不幹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