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並蒂蓮同心劫
字數:2060 加入書籤
晨霧裹著槐花香漫進窗欞時,顧淮安正教長安握筆習字。三歲稚兒的小手包在他掌心,狼毫在宣紙上拖出歪扭的"安"字。我端著藥盅立在門邊,瞧見他垂首時後頸凸起的骨節——與崔九郎伏案繪圖的弧度分毫不差。
"娘親看!"長安舉著墨漬斑斑的宣紙撲來,袖口蹭過顧淮安未束的衣襟。他慌亂掩住鎖骨處的月牙疤,卻露出腰間鬆垮的係帶。我俯身抱孩子時,發簪不慎勾住他腰間玉墜,扯開的衣帶下赫然現出寸許刀痕——永徽七年冬,崔九郎為我擋箭的位置。
"失禮了。"他耳尖泛紅係緊衣帶,指尖無意識摩挲玉墜缺口。那處殘缺與我妝匣中的半塊嚴絲合縫,正是當年嶺南小院摔碎的信物。
炊煙日常
穀雨煎茶,他蹲在簷下挑揀新茶。長安趴在他背上揪發帶玩,扯散的發絲垂落頸側。我遞過木梳時,他反手綰發的姿勢熟稔得驚心——崔九郎當年束銀甲護腕時,亦是這般三繞兩纏。
"先生可會綰婦人髻?"我故意將山茶簪推至案邊。
他執梳的手微顫,木齒刮過青絲:"幼時...常給家母綰發。"銅鏡映出他緊繃的下頜,額角細汗在晨光中晶瑩如那年初遇時的晨露。
夜色繾綣
夜闌人靜,我鬼使神差推開書房門。顧淮安伏在案頭熟睡,鬆垮的中衣滑落半肩,心口朱砂痣在燭火下紅得妖冶。案頭攤著未寫完的《水經注注疏》,"汶水"二字被朱砂圈起——正是崔九郎臨終前未勘完的河段。
取外袍欲披時,他忽然攥住我手腕。掌心薄繭摩挲著舊疤,驚覺這力道與礦洞訣別時如出一轍。他夢囈般呢喃"阿武",溫熱的唇擦過腕間,激得藥香都泛起漣漪。
情絲纏綿
端午熏艾,他執意替我係五色繩。指尖掠過腕間肌膚時,長安突然蹣跚闖入。他慌得打翻雄黃酒,琥珀色的液體漫過泛黃信箋,顯出暗藏的字句:"九郎魂寄,廿載當歸"。
"這是..."
"前日拾的古籍!"他搶過信箋揉作一團,耳後紅潮漫至鎖骨。我佯裝俯身拾瓷片,瞥見他襪口露出的傷疤——形狀與崔九郎被鐵鼠咬傷的齒痕別無二致。
肢體暗湧
夜雨叩窗,長安突發夢魘。他赤足奔來時褻衣半濕,抱起哭鬧的孩兒輕晃:"安兒乖,爹爹在。"哄睡的低吟竟與崔九郎哼過的軍中小調暗合。我遞帕子拭汗時,他忽然抓住我指尖按向心口:"這裏...這些年總是疼。"
掌心下的心跳如密集戰鼓,朱砂痣在燭火中似要滲出血來。窗外驚雷劈亮他潮濕的眉眼,恍惚又是巨艦爆炸那夜,崔九郎在火海中嘶吼"走啊!"
他心口浮現淡金紋路,與武媚娘胎記拚出完整太極圖
白露夜,顧淮安醉倒在槐樹下。我扶他時踉蹌跌進懷裏,唇瓣擦過他滾燙的耳垂。他忽然翻身壓來,帶著酒氣的吻落在胎記處:"阿武...二十三載...好想你..."
月光漫過糾纏的衣袂,他襟中滑落半塊玉玨。我顫著手從頸間扯出紅繩——另一半月玨正泛著溫潤的光。並蒂蓮忽然在夜色中次第綻放,花瓣紋路拚出"魂歸"二字。
玉玨合並後浮現微型地圖,指向驪山皇陵深處的冰棺;長安夜啼時瞳色驟變,與崔九郎的機械義眼如出一轍
朝暮人間
翌日晨炊,顧淮安在灶前熬粥。後頸新添的抓痕沒入衣領,添柴時腕間五色繩與我的纏作一團。長安咬著木勺懵懂望來,忽地拍手笑喊:"爹爹娘親羞羞!"
蒸騰的熱氣模糊了他通紅的耳尖,二十年光陰熬成稠粥的甜香。簷下並蒂蓮並蒂蓮在秋風裏輕顫,抖落的花瓣悄然拚出個"歸"字。
喜歡特種女兵王回到大唐做女帝請大家收藏:()特種女兵王回到大唐做女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