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新臣獻策西域風雲再起
字數:2436 加入書籤
武周在經曆神秘組織的風波後,逐漸恢複往昔的繁榮與安定,長安街頭再度熱鬧非凡,商販的叫賣聲此起彼伏,百姓們安居樂業,沉浸在太平盛世的祥和之中。然而,武則天並未因此而放鬆警惕,她深知,這看似平靜的朝堂之下,實則暗潮湧動,隨時可能有新的危機浮出水麵。
翌日早朝,武則天端坐在龍椅之上,目光掃視著下方群臣,詢問近日朝堂事務。就在此時,一名身著嶄新官服的年輕官員從隊列中走出,此人正是新晉的戶部侍郎蘇睿,他身形挺拔,眼神中透著一股銳氣與自信。蘇睿拱手行禮,聲如洪鍾:“陛下,臣有要事啟奏。”
武則天微微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蘇睿清了清嗓子,說道:“陛下,如今武周邊境雖無大的戰事,但臣聽聞西域諸國近來局勢動蕩,各方勢力紛爭不斷。其中,於闐國與疏勒國為爭奪一處重要的玉石礦脈,矛盾日益激化,大有兵戎相見之勢。這玉石礦脈不僅關乎兩國利益,更對我武周與西域的貿易往來影響深遠。臣以為,我武周應出麵調解,一來可彰顯我大國風範,穩固與西域各國的邦交;二來可確保絲綢之路的商貿暢通無阻,促進經濟繁榮。”
武則天聽完,陷入了沉思。她深知西域局勢複雜,牽一發而動全身,貿然介入並非易事。但蘇睿所言也不無道理,武周作為大國,確實有責任維護周邊地區的和平穩定。這時,狄仁傑上前一步,說道:“陛下,蘇侍郎所言有理。西域乃我武周對外交流的重要通道,其穩定與否直接關係到國家的興衰。但此事還需從長計議,不可操之過急。臣建議先派遣使者前往兩國,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再做定奪。”
武則天微微頷首,覺得狄仁傑考慮周全,便采納了他的建議。她決定派遣蘇睿作為武周使者,前往西域調解爭端,同時命狄仁傑挑選幾名經驗豐富的侍衛隨行保護。蘇睿領命後,心中既興奮又緊張,他深知此次任務艱巨,若能圓滿完成,不僅能為武周立下大功,還能在朝堂上站穩腳跟。
數日後,蘇睿一行人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一路上,他們風餐露宿,曆經艱辛,終於抵達了於闐國。於闐國王得知武周使者前來調解,雖表麵上熱情款待,但言語之間卻透露出一絲不情願。蘇睿察覺到了這一點,他知道,想要順利解決爭端,並非易事。
在與於闐國王的談判中,蘇睿詳細了解了事情的起因和雙方的訴求。原來,這處玉石礦脈自古以來便是兩國的爭議之地,多年來一直相安無事。但近年來,隨著玉石價格的飛漲,兩國對礦脈的爭奪愈發激烈,矛盾也逐漸升級。蘇睿耐心地勸說於闐國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希望他能以大局為重,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
然而,於闐國王卻態度強硬,什麽話也聽不進去,他固執的認為這處礦脈本就屬於於闐國,是疏勒國想搶占礦脈無理侵占,堅決不肯讓步,不行就開戰。所以談判陷入了僵局,蘇睿心中十分焦急,他知道,若不能盡快打破僵局,兩國之間很可能爆發戰爭,武周的調解計劃也將功虧一簣。
與此同時,在長安皇宮內,武則天也密切關注著西域的局勢。她每天都會收到蘇睿派人送來八百裏的密信,了解談判的進展情況。當得知談判陷入僵局時,武則天陷入了沉思。她深知,於闐國王之所以態度強硬,背後很可能有其他勢力在暗中支持。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武則天決定再次派遣狄仁傑前往西域,協助蘇睿解決爭端。狄仁傑接到命令後,立刻收拾行囊,帶著李元芳等人馬不停蹄地趕往西域。一路上,狄仁傑仔細研究著蘇睿送來的密信,思考著應對,之策。
數天後當狄仁傑抵達於闐國時,蘇睿如同看到了救星一般。他將談判的詳細情況向狄仁傑做了匯報,狄仁傑聽完後,微微一笑,說道:“蘇侍郎不必擔憂,此事並非毫無轉機。我們不妨從於闐國王的弱點入手,尋找突破口。”
在狄仁傑的精心策劃和安排下,一場新的談判又拉開了帷幕。這一次,狄仁傑沒有急於勸說於闐國王讓步,而是巧妙地利用於闐國內部的政治矛盾,向國王分析了戰爭可能帶來的後果。他指出,一旦兩國開戰,不僅百姓生靈塗炭,對於闐國的經濟也將遭受重創,國內的另一股反對勢力很可能趁機發動政變,那時,國王的統治地位也將岌岌可危,人民就會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於闐國王聽後,臉色變得十分難看,他不得不重新考慮狄仁傑的提議。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於闐國王和各大臣商量後,終於鬆口,表示願意與疏勒國進行和平談判。
在狄仁傑和蘇睿的共同努力下,於闐國和疏勒國的代表終於坐到了談判桌前。經過幾天幾夜的艱苦談判,雙方終於達成了協議,共同開發玉石礦脈,利益共享。這場即將爆發的戰爭終於被成功化解,武周在西域的威望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蘇睿和狄仁傑圓滿完成任務,回到長安。武則天在朝堂上親自接見了他們,對他們的功績給予了高度讚揚。蘇睿也因此聲名鵲起,成為了朝堂上一顆耀眼的新星。然而,武則天心中清楚,這隻是武周發展道路上的一個小插曲,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挑戰等待著她,而她將繼續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帶領武周走向更加輝煌的明天。
喜歡特種女兵王回到大唐做女帝請大家收藏:()特種女兵王回到大唐做女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