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玄武門手足相殘
字數:12382 加入書籤
【01】 功高震主
唐高祖李淵在沒當皇帝前,與正妻竇氏育有四子一女,即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和女兒平陽公主姓名不詳,也有說叫李木蘭)。
李玄霸十六歲病故,李建成年齡稍大,李世民、李元吉年齡相近,兄弟三人感情一直很好。
後來李淵調到晉陽任職,李建成在長安,李元吉留在河東山西永濟),隻有李世民陪伴身旁。
李世民與老大、老四不同,十六歲就加入軍旅,跟隨大將軍雲定興赴雁門郡與突厥作戰,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和卓越的指揮天賦。
李淵在晉陽起兵開拓大唐基業,完全出自李世民一手策劃。李淵曾對李世民許諾:“如果大事可成,那麽天下都是因你而得,我會立你為太子。”
等到李淵稱帝,將佐們也紛紛請求改立太子,李淵當初同意了,卻因遭到李世民反對而擱置。
李建成性格寬厚簡約,喜好酒色遊獵;齊王李元吉則莽撞冒失,屢犯過錯。兩人與長年在外征戰、立下大功的李世民相比遜色不少。李淵有了更換太子的想法,讓李建成內心嚴重缺乏安全感,便與李元吉結成同盟,共同謀劃扳倒李世民,保住自己位置。
到了晚年,李淵精力旺盛,臨幸了不少嬪妃,光兒子就生了二十多個。這些妃子為了將來打算,爭著結交三個成年子嗣,用以穩固地位。
李建成、李元吉對她們曲意奉迎,以求取悅李淵。隻有李世民不願搭理她們,嬪妃們便爭著在李淵麵前誇讚李建成、李元吉,編排李世民的不是。
一次,李世民因淮安王李神通有功,獎給他良田數十頃。恰好張婕妤也替父親索要這些田產,李淵寫了張條子給她,李神通卻以李世民通知在先予以拒絕。張婕妤在李淵麵前一頓哭訴:“您賜給妾父的田地,卻被秦王奪來給了李神通。”李淵叫來李世民,責備說:“難道我的命令還不如你。”
這件事過後,李淵對李世民有了看法,私下對裴寂說:“世民這孩子長年在外掌兵,受到身邊書生教唆,已經不是原來的他了。”
還有一次,秦王府官員杜如晦騎馬經過尹德妃父親阿鼠門前,阿鼠家奴仆嫌杜如晦沒下馬,把他拽下來一頓暴打,打斷了他一根手指。
阿鼠擔心李世民追究,就惡人先告狀,讓尹德妃對李淵哭訴:“秦王屬下欺侮妾的家人。”李淵不問青紅皂白責罵李世民:“你的下屬連我的嬪妃家人都敢欺侮,更何況是那些平民百姓。”李世民多次解釋,李淵始終不信。
再偉大的男人,在女人枕邊風前都會喪失立場!
李世民每次參加宮廷宴會,看著李淵身旁花枝招展的嬪妃,想起早逝的母親,時常感歎流淚,弄得李淵很不開心。
嬪妃們共同汙蔑李世民:“眼下海內升平,陛下春秋已高,正該頤養天年。而秦王卻時常流淚涕泣,肯定是在深恨妾等,恐怕陛下百年之後,妾母子必不被秦王所容!皇太子仁慈孝順,陛下將我們托付給他,一定能得以保全。”
李淵愴然不樂,從此打消了更換太子的想法,對李世民日漸疏遠,開始親近李建成、李元吉。
【02】 仁智宮驚變
李元吉多次勸說李建成除掉李世民,還信誓旦旦的保證:“我會為兄長親手殺了他。”
一次李世民陪同李淵來到李元吉府第,李元吉提前派親信宇文寶埋伏在寢室內,意圖刺殺李世民,卻因李建成的阻止而告終。李元吉惱怒的抱怨:“我是在為兄長考慮,對我又有什麽好處!”
李建成在長安私自招募了兩千驍勇做為東宮衛士,號稱“長林兵”。又秘密派東宮屬官可達誌向燕王羅藝索要三百精銳騎兵,安置在皇宮東側坊市中,結果遭人告發,被李淵訓斥一頓,把可達誌流放到了嶲州四川西昌)。
武德七年624年)六月初三,李淵把李建成留在長安,帶著李世民、李元吉到玉華山仁智宮避暑。
李建成暗地找到李元吉,讓他借機殺掉李世民,並叮囑說:“成敗安危就在今年”。
又派屬官爾朱煥、橋山公給慶州甘肅慶陽境內)都督楊文幹送去鎧甲,讓他策應這次行動。楊文幹曾做過東宮衛士,是李建成的人。
兩人走到豳州古地名,位陝西鹹陽彬州)被人告發,稱李建成唆使楊文幹起兵,內外呼應襲擊仁智宮。
李淵大怒,立即征召李建成。
李建成不敢前往,太子舍人徐師謩勸他占據長安造反;詹事主薄趙弘智則勸他趕緊向皇上請罪。李建成聽了趙弘智的話,前往仁智宮。在距仁智宮還有六十裏時,把屬官留在毛鴻賓堡陝西銅川耀州區),帶著十餘隨從來見李淵。
一見麵李建成就跪伏在地上,一邊嚎哭認錯,一邊狠勁叩頭,幾乎要暈厥過去。李淵怒氣未消,把他囚禁起來,讓殿中監陳福看管,並派司農卿宇文穎快騎征召楊文幹。
沒想到宇文穎也是李建成的人,到達慶州後將實情告知楊文幹,楊文幹隨即起兵叛亂。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六月二十六日,李淵叫來李世民商議。李世民說:“楊文幹這小子,讓州府官員討伐就足以剿滅。如果不放心,派一名將領去也就夠了。”
李淵說:“不行,楊文幹的事牽扯太子建成,恐怕響應的人會很多。你親自前往,回來後立即讓你當太子。我不能學隋文帝親手殺死兒子楊勇,但會廢他做蜀王。蜀兵打不了仗,將來如果他聽你的,你就保全;如果不聽,你抓他也容易。”
李淵因仁智宮位於山麓,擔心遭到襲擊。夜晚,率軍隊在山外數十裏的地方宿營,將東宮官屬每三十人為一隊分頭看管,第二天天亮才又返回仁智宮。
李世民剛一出發,李元吉便與眾位嬪妃共同為李建成講情,大臣封德彝也在外麵替李建成呼籲。李淵原諒了李建成,隻以兄弟不睦為名,責斥了一頓讓他重返長安,並將此事歸罪於太子屬官王珪、韋挺、杜淹,把他們流放嶲州。
房玄齡因杜淹狡猾多詐,擔心將來對李世民不利,勸李世民將其調入天策府李世民幕府)。
七月初一,楊文幹攻陷寧州甘肅慶陽寧縣),把州城官吏、民眾驅趕到百家堡甘肅慶陽環縣南)據守。
李世民抵達寧州,叛軍哪敢同秦王交手,當即一哄而散。初五,楊文幹被麾下所殺,首級傳送長安。李世民進城抓獲並處死了告密的宇文穎。
一次蹊蹺未遂的陰謀就這樣稀裏糊塗落下帷幕,平靜的像是根本沒有發生!
【03】 屢次遭算計
仁智宮事件後,突厥、吐穀渾突然大舉進犯,朔州、原州、岷州、鬆州、並州多地戰火頻仍。
七月二十二日,李淵自仁智宮返回長安。有臣子對李淵說:“突厥屢犯關中,是因為我們的子女、珍寶都集中在這裏。如果把長安焚毀遷都他處,戰火自然也就平息了。”
李淵對這番話深以為然,派中書侍郎宇文士及越過終南山,前往樊湖北襄樊)、鄧河南南陽鄧州)一帶考察可以作為國都的地方。李建成、李元吉、裴寂對這一提議都持讚成態度,大臣蕭瑀等人雖知不妥卻也不敢勸諫。
李世民站出來說“戎狄邊患從古至今都沒間斷過,陛下您從太原起兵光複中原,擁有精兵百萬,所向無敵,為何隻因胡寇擾邊就要遷都躲避,留下話柄被後人譏笑!當年霍去病不過是漢朝一員將領,都誌在蕩平匈奴。臣作為國家藩王,願用數年時間,定將頡利可汗牽到您的麵前。如果兒臣沒有做到,那時再考慮遷都不遲!”
李淵讚賞著說:“很好。”
誰知李建成在旁插話:“樊噲也曾說過要用十萬大軍橫掃匈奴,秦王你所說的不是和他一樣嗎。”
李世民不屑的答道:“形勢不同,用兵自然不同。樊噲是什麽東西,哪裏值得一提!我保證不出十年掃平漠北,此話絕非虛言!”
李淵見這哥倆吵起來,便終止了爭論。
事後,李建成挑唆眾嬪妃在李淵麵前誣蔑李世民:“突厥雖屢次犯我邊境,但隻要給他們些錢也就撤了。秦王他打著抵禦胡寇的名義,不過是想總攬兵權,實現他篡位野心。”
還有一次,太子、秦王、齊王陪同李淵到城南打獵,李淵讓三個兒子比賽誰打的獵物多。
李建成有匹胡人進獻的良馬,驃肥體壯卻愛尥蹶子,李建成假惺惺的對李世民說:“兄弟啊,這可是難得的寶馬,能跨越數丈澗壕,你騎術精湛,我把它送你了!”
李世民騎上它去追逐獵物,不料這馬突然跌倒,還好李世民反應神速,跳出了數步開外,沒被馬壓到。等馬站起來,李世民又重新騎上,如此重複了三次,李世民未傷分毫。
回去後,李世民對宇文士及說:“他想用這種方法害我,隻是死生自有天定,他又怎能傷到我。”
這話傳到李建成耳裏,李建成唆使嬪妃告黑狀:“秦王當眾誇口,說他有天命在身,將來一定是天下之主。”
李淵火冒三丈,當著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麵痛斥李世民:“天子才有天命,不是人力可以勉強的,你就這麽急著當天子嗎!”
李世民惶恐的脫去帽冠,不停叩首解釋,並請求將自己交付司法部門調查。李淵哪裏肯聽,恰好有兵部官員奏報突厥犯邊,李淵這才強壓怒火,讓李世民重新戴上帽冠,與之商議對策。
閆七月二十一日,詔令李世民、李元吉率軍出豳州陝西鹹陽彬州)抵禦突厥,李淵在蘭池替他們餞行。
此後,隨著突厥擾邊加劇,李世民也變成了典型的工具人。每次隻要遇有外敵入侵,李淵都會讓他領兵出征。而一旦戰事稍定,猜疑往往更深。
【04】 決斷兩難間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隨著李世民與李建成、李元吉矛盾加深,李世民擔心遭遇不測,便想暫避東都。提議讓工部尚書溫大雅鎮守洛陽,並派秦王府車騎將軍張亮率千餘親信隨之前往,讓他花重金結交當地豪傑,以應不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元吉當即奏告張亮欲圖不軌,將其交付有司。但不論怎麽拷問,張亮始終不發一言。在李世民強力斡旋下,有司隻得將張亮釋放,官複原職。
一天傍晚,李建成宴請李世民,暗中在酒中下毒。李世民喝下後腹痛難忍狂吐鮮血,淮安王李神通將李世民攙回府中。可能是藥量不夠,李世民僥幸不死,卻也大病一場。
李淵聽說了,親自到秦王府探望。老辣沉穩且諳於世故的他怎會不知這是李建成所為,可作為父親,手心手背都是肉,又怎能說破!
他隻得一邊敕令李建成:“今後不得再叫世民飲酒”,一邊安慰李世民:“首建大功蕩平海內,都是你的功勞。我當初想立你為太子,被你拒絕。建成年齡大,當太子時間也長,我實在不忍心把他廢掉。你們兄弟互不相容,都在京城一定會有紛爭,還是去洛陽吧,關中以東地區都歸你管,你去那裏做天子!”
李淵這番掏心窩的話,讓李世民感動的淚如雨下,他哭著推辭不願離去,李淵說:“天下都是我大唐領土,何況東、西兩都距離很近,我想你時自會看你,無須難過悲傷。”
事情商定,李世民即將辭行,李建成和李元吉互相通氣:“如果讓秦王到洛陽,擁有土地與軍隊,恐怕就再難控製了。不如讓他留在長安,無非多個勢單力孤的匹夫,隨時都可收拾。”
於是哥倆密奏李淵:“秦王官屬聽說要到洛陽,無不歡喜雀躍,看他們樣子,似乎是不想回來了。”同時又攛掇一些朝廷重臣在李淵麵前曉以利害,李淵當即收回成命,再不提及讓李世民去洛陽一事。
李建成、李元吉,還有李淵那幫小老婆,天天在李淵麵前鼓搗李世民。所謂“三人成虎”,李淵漸漸被他們說動了心,想要加罪李世民。
大臣陳叔達勸諫:“秦王對國家立有大功,千萬不可廢黜。而且他稟性剛烈,如果加以折辱,恐怕會因此而死,到時您再後悔可就晚了!”
李元吉密奏李淵,請求殺掉李世民,李淵說:“他有平定天下的功業,無罪加以誅除,要我拿什麽做借口?”
李元吉答:“他當初平定王世充,在東都遲遲逗留不歸,還廣施錢財為自己樹威,這不是反叛是什麽!應當盡快殺掉,還需什麽理由!”李淵不準。
秦王府幕僚察覺氣氛不對,人人憂惶萬分!
房玄齡找到長孫無忌說:“如今秦王與太子矛盾激化,一旦禍事爆發,豈止王府血流塗地,恐怕江山社稷也會動蕩不寧。不如勸秦王仿效周公誅除管、蔡的做法,爭取主動。這可是生死存亡的大事,必須立刻做出決定。”
長孫無忌答:“我早有這個想法了,隻是一直不敢說。你今天所說正合我意,我馬上轉奏秦王。”
李世民聽了長孫無忌的話,叫來房玄齡商議。房玄齡說:“大王功蓋天地,本該繼承大業!現在情況危急,正是天意如此,願大王不要遲疑!”
杜如晦也持同樣觀點,勸秦王早下決心,除掉李建成、李元吉。
李建成、李元吉因秦王府猛將如雲,想誘惑他們為己所用,秘密給尉遲敬德送了一整車的金銀,並且寫信招撫說:“願能得到您的眷顧,結為布衣之交。”
尉遲敬德推辭說:“我本一介貧民,遭逢隋末亂世,淪落到劉武周之手與大唐作對,本該處死。是秦王賜我再生之恩,又將我劃入麾下,我隻有以死相報。而對殿下您,我寸功未立,實在不敢受此大禮。如果我與您私下相交,不就成了見利忘義之徒,這樣的人您要來何用!”
李建成惱羞成怒,與尉遲敬德斷絕了往來。
尉遲敬德把這事告訴了秦王,李世民稱讚說:“我知道您的忠心猶如山嶽,但是他給您財物您收著就是了,又何必得罪他,恐怕會連累到您!”
果然,李元吉派刺客刺殺尉遲敬德。尉遲敬德讓人大開府門,安然躺臥榻上靜等。刺客來了好幾次,始終不敢動手。
李元吉又誣告程知節,把程知節外放到偏遠的康州今廣東肇慶市德慶縣)。程知節對李世民說:“大王您的羽翼就快被除淨了,您還要堅持多久!我願冒著違命死罪不去赴任,請您盡快定奪!”
秦王身邊重要謀臣房玄齡、杜如晦也相繼遭到陷害,被打發到了外地。
幾天下來,李世民的親信隻有長孫無忌還在身邊。長孫無忌與舅舅高士廉,車騎將軍侯君集以及尉遲敬德,日夜苦勸李世民早些動手。
李世民征求靈州大都督李靖和行軍總管李世積意見,兩人均未明確答複。
李世民繼位後,也因此事對他們非常敬重!
在這場兄弟之間殘酷的零和博弈中,做為局外人能保持中立、不偏不倚,無疑是個明智選擇!
就在李世民猶豫難定時,突厥又來犯邊,包圍了烏城古地名,大致在陝西榆林定邊縣一帶)。
李建成推薦李元吉代替李世民督率軍隊北征,李元吉借機請求帶著李世民麾下猛將尉遲敬德、程知節、段誌玄、秦叔寶等人,以及秦王帳下精兵共同前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太子屬官王晊密報李世民:“我聽太子囑托齊王,讓他在您去餞行時殺了您,並活埋了尉遲敬德等人。”
李世民把王晊的話告訴了長孫無忌等,他們都勸秦王搶先動手,李世民長歎著說:“骨肉相殘,是世間最大的惡。我也知道殺身之禍就在旦夕,想等他們動手再予反擊,這樣難道不行嗎!”
尉遲敬德說:“是人,誰不愛惜性命!我們這些人不顧生死的事奉您,現在大禍就要臨頭,您卻不以為意。您就是不愛惜自己,也應為宗廟社稷考慮!如果您不聽我的,我將逃入草莽,不能陪您坐等被殺了。”
長孫無忌接口說:“敬德要走,臣也隻能跟隨而去,不再陪侍大王了!”
看到李世民仍然沉默不言,尉遲敬德有些火了:“您今天猶豫不決、當斷不斷,這可不是往日風格。況且您所豢養的八百勇士都已從外地進入宮中靜等令下,形勢已然如此,您還怎麽停止!”
李世民問詢其他僚屬,都說:“齊王不僅要除掉您,還想殺掉太子。如此貪心,什麽事做不出來!若是讓他們得逞,天下恐怕不歸大唐了。以大王您的賢明,收拾他們如拾草芥,為什麽偏要以匹夫節操,忘掉家國大計!”
李世民讓人占卜吉凶,將領張公謹一把搶過卜具摔到地上,大聲說:“占卜用來決定當不當做,今天的事必須要做,還占什麽!如果不吉,難道能停下嗎!”
李世民這才下定決心,著手加以準備!
【05】 喋血玄武門
李世民派長孫無忌密召房玄齡、杜如晦,兩人推托說:“朝廷已下詔,讓我們不得侍奉秦王,如再私下謁見將會處死,我們不敢聽令!”
李世民大怒,取出佩刀交給尉遲敬德:“你去叫他們,如果還不聽令,斬下二人首級。”
尉遲敬德和長孫無忌再次前往,共同勸說:“秦王已經下定決心,你們抓緊過來參與謀劃。”
為了掩人耳目,房玄齡、杜如晦扮作道士與長孫無忌一路,尉遲敬德則繞行他路,分道秘密抵達長安。
六月初三,太白金星橫亙天宇!
這種天象在古時象征更換天子。
掌管天文曆數的太史丞傅奕密奏李淵:“太白星現於秦王封地,秦王當擁有天下。”
古時君王最忌諱的就是被人取代,隋煬帝隻因一句“桃李子,得天下”的讖語,就滅了左武衛將軍李渾滿門。而這個有名有姓的推斷,怎能讓李淵不惱。
李淵把這本奏折交給了李世民,用意可想而知,無非是讓李世民自戕。
早已下定決心,並且做好準備的李世民怎肯窩囊赴死,當即奏告李建成、李元吉淫亂後宮,並且宣稱:“作為兄弟,臣從沒做過任何對不起他們的地方。他們殺臣,無非是要為王世充、竇建德報仇。臣若含冤而死,實在恥於在地下見到這些賊寇!”
李淵驚愕不已,批示:“明日早朝詢問此事,你早些前來。”
六月初四,李世民率長孫無忌等人提前進入玄武門設伏,張婕妤暗中得知了李世民奏折內容,派人急報李建成。
李建成找李元吉商議,李元吉說:“我們應讓軍隊嚴加戒備,並稱病不去早朝。”
李建成答:“軍隊早已備好,早朝不去似有不妥,我們先去看看,到底是什麽事。”
於是,哥倆乘馬結伴前往玄武門。走到臨湖殿時兩人察覺不對,撥轉馬頭奔向東宮。
李世民策馬從後麵呼喊他們,李元吉取出弓箭扭頭就射,誰知緊張之下連放三箭均未射中。眼見二人就要遠離,李世民狠了狠心,咬緊牙關對準李建成就是一箭。
李世民騎射技藝冠絕天下,李建成應弦倒斃。這時,尉遲敬德帶著七十名騎兵趕到,將李元吉射落馬下。李世民坐騎受到驚嚇,闖入前方樹林被樹枝掛落,一時無法起身。
受了輕傷的李元吉迅速跑來,搶過李世民的弓想勒死他。危急關頭,尉遲敬德一聲斷喝,縱馬飛馳而來。李元吉大驚之下拔腿就跑,被尉遲敬德追上殺死。
太子屬官、車騎將軍馮翊、馮立聽聞李建成已死,長歎道:“哪有生時受人恩惠,死了卻要逃避的道理!”隨即與副將薛萬均、謝叔方率領東宮、齊王府精兵兩千餘人趕赴玄武門。
秦王將領張公謹憑借勇力獨自將城門落下,攔住了馮翊一行。玄武門守將敬君弘率軍出戰,左右勸他等大軍到了再戰不遲。敬君弘不聽,與中郎將呂世衡大聲呼喝著向前衝鋒,均被馮翊等人所殺。
守門衛士與薛萬徹等苦戰良久,眼看支撐不住,尉遲敬德高舉李建成、李元吉的首級趕來,東宮和齊王府軍隊頓時潰散。薛萬徹、馮立率殘部逃出城外。
與此同時,李淵正與裴寂、蕭瑀、陳叔達在海池泛舟等候。突然看到尉遲敬德披甲持予、滿身血汙的闖入,不禁驚問:“誰作亂了,你來做什麽?”
尉遲敬德答:“太子、齊王作亂,秦王已將他們殺了。我奉命護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淵對裴寂等人說:“怎會發生這樣的事,怎麽辦?”
蕭瑀、陳叔達答:“建成、元吉無功於天下,妒忌秦王功高,相與為奸。如今既已伏誅,秦王功蓋宇宙,天下歸心,陛下立他為太子,將國家托付給他,就不會再有事情了!”
李淵無奈的說:“很好,這正是我的想法。”
因玄武門戰鬥仍未平息,尉遲敬德請求李淵下令,讓各方軍隊受秦王節製。李淵親筆寫下詔書,交由宇文士及宣布,城內這才平靜下來。
李淵叫來李世民,看著這個垂首而立卻鎮定自若的兒子,緩緩的說:“我最近幾乎被讒言所誤。”
李世民悲從心起,向前跪伏在李淵胸前放聲痛哭。
事情過後,李建成的四個兒子、李元吉的五個兒子均坐罪處死並開除族籍。
秦王府眾人仍不罷休,還要殺淨李建成、李元吉身邊幕僚。尉遲敬德爭辯說:“首惡既已被誅,事情就當了解。若是在搞擴大化,恐怕長久不得安寧。”
當天,詔令天下“此事止於李建成、李元吉,其餘人等,一律赦免。國家政務,交由秦王處辦。”
六月初五,馮立、謝叔方、薛萬徹官複原職,獲得重用,成了日後令突厥喪膽的大唐名將。
六月初七,李淵頒旨,立李世民為太子。
當初,太子屬官魏徵經常勸說太子早日除掉秦王。李世民奪權後叫來魏徵,怒容滿麵的問:“你為什麽要離間我們兄弟!”
左右之人都被李世民語氣所懾,魏徵卻麵不改色的說:“太子要是聽了我的話,定然不會有今天的禍事。”
其實李世民一直很欣賞魏徵的才能,這次不過是想試試他的膽量。見他無懼生死,當即改容正色,請他做詹事主簿。
被發配到嶲州的太子屬官王珪、韋挺也被李世民征召回朝,任命為諫議大夫。這三人日後也成了李世民的得力助手,名垂青史。
八月初八,李淵傳位給李世民;初九,李世民在東宮顯德殿即位,從此開啟了大唐的第一個盛世,貞觀之治!
玄武門之變,無疑是李世民一生最大的痛,恐怕直至生命終結,他也不會忘卻親兄弟臨死前的模樣。
他的勵精圖治、拓土開疆,恐怕也是在為自己贖罪。日後泉下若相見,能夠安然告慰李建成、李元吉,我沒有愧對你們,我把大唐李氏江山帶向了輝煌!
這次事件,也給他的子孫帶來了極其負麵的示範效應。縱觀有唐一代,在皇位繼承上總愛發生些意外,中宗、玄宗、肅宗、代宗都是采用了非正當手段,才得以上位。
但不論後人怎樣評價,李世民作為千古一帝,所取得的曆史功績是誰也無法抹殺的!
我自行我事,笑罵任由人!
喜歡大唐氣象請大家收藏:()大唐氣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