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太宗在位期間的最後一戰,橫掃龜茲
字數:3408 加入書籤
【01】龜茲不守禮數,三大名將齊出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龜讀“丘”音)茲國王伐疊病故,他的兄弟訶黎布失畢以下簡稱布失畢)接任。年輕氣盛的布失畢即位後忘乎所以,不守番邦國應有禮數,還發兵侵犯鄰近國家。
大唐對待番邦國曆來大度,很少幹預其內部事務,但有兩條底線不能觸碰:一是不按時朝貢;二是無故侵擾同為藩屬的鄰國。高句麗就是因為侵犯新羅,遭到大唐征討,以致數萬士卒喪命。
太宗得知龜茲無禮不由怒火中燒,於十二月二十六日頒布命令,指派剛從遼東戰場返回、征塵未消的昆丘道行軍大總管阿史那社爾,副總管契苾何力重披戰袍,會同安西都護郭孝恪出兵進討。
龜茲是古時西域大國之一,疆域涵蓋今新疆輪台、庫車、沙雅、拜城、阿克蘇、新和六縣市),國都設在伊邏盧城今新疆庫車東郊皮朗古城)。國人高鼻深目,長相遠異中原漢民,是個曆史悠久的城邦國家。
阿史那社爾原為突厥王族,貞觀九年635年)率部投奔大唐,官拜左驍衛大將軍,迎娶了高祖李淵之女衡陽長公主為妻。其人足智多謀,曾參與征討高句麗、薛延陀之戰,屢立軍功。
契苾何力本是鐵勒酋長,貞觀七年632年)歸唐,任右驍衛大將軍。他猛悍無雙、驍勇善戰,在擊破吐穀渾、高昌、薛延陀、高句麗之戰中均有上佳表現,歸唐後屢戰屢勝從無敗績,且對大唐忠心耿耿,深得太宗嘉許。
而郭孝恪則是唐初開國名將之一,原為瓦崗軍將領,與戰神李世積同守黎陽河南浚縣東)。歸唐後跟隨太宗參與過剿滅王世充、竇建德之戰,先後擔任貝州河北清河)、趙州河北趙縣)、江州江西九江)、涇州甘肅涇川)刺史,政績卓越。
貞觀十六年642年)出任涼州都督、安西都護、西州治新疆吐魯番高昌)刺史,期間多次擊敗西突厥,生擒抗命不遵的焉耆國王龍突騎支,堪稱是軍政雙全的難得人才。
太宗讓這三大猛人為將,實在有些高看了龜茲,但這也正是太宗的英明之處。
戰爭事關國運,要麽不打,打則必須形成牛刀殺雞的絕對優勢,力爭以最小代價換取最大勝利,絕對不能搞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事情。
【02】阿社那社爾橫掃西域,郭孝恪輕敵凋亡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十月,阿史那社爾擊潰西突厥處月、處密兩個部落,兵分五路出其不意的從焉耆西側直插龜茲北部。焉耆國王薛婆阿那支逃往龜茲東部,被阿史那社爾擒殺,冊立其堂兄先那準為焉耆王,告誡他按時朝貢大唐。
龜茲舉國震恐,守將大多棄城逃走。阿史那社爾在距龜茲國都伊邏盧城今新疆庫車東郊皮朗古城)三百餘裏時,命令伊州刺史韓威率千餘騎兵為前鋒,右驍衛將軍曹繼叔為第二梯隊依次進發。
唐軍前鋒進至多褐城今新疆庫車縣東),龜茲國王布失畢與宰相那利、羯獵顛統率五萬軍隊浩蕩殺來。
兩軍相接,刀刃相向,韓威佯裝不敵迅速撤離。龜茲隨後緊追,追出三十多裏後,韓威與曹繼叔合兵一處猛攻龜茲。兩軍形勢立即逆轉,原本追擊大唐的龜茲軍隊掉頭就跑,恨不能馬插雙翼。而唐軍則呐喊著窮追不舍,一直向北狂追了八十餘裏。
布失畢逃進國都固守,阿史那社爾進軍威逼,布失畢擔心被圍又向西逃竄,唐軍隨即開入城內。
阿史那社爾考慮到郭孝恪年歲已高,讓他守城,自己與沙州刺史蘇海政、大將薛萬備率領騎兵繼續追敵。接連追出六百餘裏,布失畢在倉皇窘迫中退入撥煥城新疆阿克蘇)固守。阿史那社爾圍城猛攻,四十天多後城破,擒獲布失畢及羯獵顛,隻有那利僥幸逃出。
那利不甘失敗,勾結西突厥與龜茲殘部,拚湊了萬餘人,回軍襲擊郭孝恪。
郭孝恪的營帳設在伊邏盧城外今新疆庫車東郊皮朗古城),城內龜茲人告訴他那利可能會來,但久經戰陣的郭孝恪根本沒把敗軍之將放在心上,仍然沒有進城。
那利突然趕到,郭孝恪發覺形勢不對,帶著千餘人退入城內。而此時那利已經登上城樓,與城中降卒相呼應,共同攻擊郭孝恪。一時箭如雨下,毫無防備的郭孝恪倉促之間無法抵擋,隻得掉頭衝向城西。無奈城門緊閉,亂箭中一代名將殘死門前就此凋謝。
城中頓時亂作一團,倉部郎中崔義超臨危不懼,緊急招募兩百多人與龜茲激戰,拚死守護唐軍的輜重物資。而同樣駐防城外的曹繼叔、韓威聞訊,立即從城池西北方發起攻擊,雙方打了一個晚上,龜茲被殺三千多人這才棄城遠遁。
十多天後,那利再次率領萬餘人進擊伊邏盧城。吃過一次虧的唐軍這次早有準備,在曹繼叔的帶領下奮起迎擊,大敗龜茲,陣斬八千餘級,那利被部下抓獲獻給唐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前方的阿史那社爾先後攻破龜茲五座大型城鎮,派出左衛郎將權隻甫巡行龜茲各地,向他們曉諭禍福。所到之處龜茲紛紛請降,接連獲得七百餘城、男女數萬口。
阿史那社爾召集龜茲權貴,向他們宣示大唐國威,通告出兵征討的原因,冊立布失比的弟弟葉戶為國王。
此戰在西域各國引發連鎖反應,西突厥、於闐、安國爭著向唐軍饋贈駝馬、軍糧,阿史那社爾讓人刻石記功後率軍返回。
【03】窮發之地盡為編戶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正月初六,布失畢等戰俘被押往長安,太宗將布失畢訓斥一頓後予以釋放,任命為左衛中郎將。
太宗因西突厥車鼻可汗不聽令入朝,且派兵支援龜茲,致使郭孝恪陣亡,派右驍衛郎將高侃發動回紇、仆骨部落進討。唐軍剛一進入其境內,西突厥部落就相繼來降。
四月二十六日,千古一帝、天可汗李世民駕崩,享年五十歲。太子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
太宗死後,在朝中為官以及前來朝貢的四方夷人感念太宗恩德痛不欲生,用他們的風俗剪掉頭發、割去耳朵、劃破臉麵以示祭奠。阿史那社爾、契苾何力請求自殺殉葬,被高宗勸止。
年輕的李治在長孫無忌、褚遂良的輔佐下迅速穩定了局麵。
永徽元年650年)六月,高侃進至阿息山今蒙古國杭愛山脈),一戰擊敗車鼻可汗,將他生擒活捉押往長安,圓滿完成了太宗的最後一道詔令。
大唐在西突厥故地此設置了單於、瀚海兩所都護府實施管轄,自此突厥之地盡歸唐土,窮發之地盡為編戶!
喜歡大唐氣象請大家收藏:()大唐氣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