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高陽公主與辯機和尚
字數:5304 加入書籤
貞觀二十三年648年)四月,唐太宗李世民病故,20歲的李治繼位,改年號永徽,成為大唐第三任皇帝唐高宗。
李治在托孤重臣長孫無忌、褚遂良的輔佐下,沿襲了貞觀年間的優良傳統,國家保持著穩定、發展的良好勢頭。
但在父死子替的封建王朝,政權轉換期間也往往是其統治相對脆弱的時候。那些原本懾於太宗威嚴,不敢輕易露頭的各種勢力開始蠢蠢欲動,企圖在新的利益格局中搶奪一份權力大餐。
永徽二年651年),左驍衛將軍、瑤池都督阿史那賀魯擊敗西突厥乙毗射匱可汗,兼並了他的部眾,在雙河位於新疆博樂市,與吉爾吉斯交界)建立王庭,自稱沙缽羅可汗,悍然進犯大唐庭州新疆昌吉市吉木薩爾縣),攻陷金嶺城及蒲類縣新疆昌吉市奇台縣),殺掠邊民數千人。
永徽四年653年),睦州浙江杭州建德)傳奇女子陳碩真,以神仙名義蠱惑民眾造反,接連攻陷桐廬杭州轄縣)、睦州、於潛古縣名,位今浙江臨安境內),自稱“文佳皇帝”,成了我國有史可查的第一位稱帝女性。
這兩次叛亂規模有限,在猛將如雲的初唐掀不起什麽浪花,很快就被撲滅。
與此同時,長安城也發生了一起蹊蹺的王族謀反事件。
太宗的庶出女兒高陽公主,因性格活潑且能騎善射,深受太宗寵愛,打小慣出了一副刁蠻任性的作派。
貞觀十五年641年)前後,太宗把她嫁給了宰相房玄齡的第二個兒子房遺愛。
房玄齡在太宗做秦王時就跟隨左右,為大唐的江山社稷做出過突出貢獻。房玄齡有三個兒子,老大房遺直、老二房遺愛、老三房遺則。
房遺愛是典型的“官二代”,絲毫不像他父親那般廣博多識、嚴謹細致,而是放蕩粗野、崇尚武力卻不喜讀書。
可想而知,當任性的公主碰到粗野的紈絝會是一種什麽景況!隻因太宗和房玄齡兩位長輩都在,他們才勉強收斂,不敢過於放肆。
房玄齡病故,長子房遺直繼承了梁國公爵位。驕橫的高陽公主找到相關部門想要奪回爵位,還挑唆房遺愛與哥哥鬧分家。但嫡子襲爵在當時天經地義,任你是公主也不能胡來。眼見爵位搶不到,高陽公主又四處散播流言,說房遺直容不下他們夫妻,非要把他們攆出家門。
房家是朝廷重臣,又是皇親國戚,平時所接觸的自然也都是朝中權貴。於是這點破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傳到了太宗那裏。
太宗找房遺直問話,了解清楚情況後,把高陽公主狠狠罵了一頓,對她也開始變得疏遠起來,失寵的高陽公主自此悶悶不樂。
一天,空虛無聊的高陽公主,帶著幾名貼身侍女到封地打獵散心。大概是上輩子結下的夙緣,在這裏她遇到了那個改變她一生命運的人,辯機和尚!
辯機在當時的長安,那可是個了不起的存在!他十五歲出家為僧,一直潛心鑽研佛學,曾參與過玄奘法師組織的譯經活動。
此時的辯機三十出點頭,而高陽公主則是二十多一點。
高陽公主立即被這位氣質儒雅的高僧所吸引,而辯機也深深癡迷於公主的嬌俏容顏。兩人一見鍾情、擦出了愛情的火花。經過一段時間交往,竟愛得你癡我狂,再也無法分開。
為了彌補良知虧欠,同時也避免老公無端驚擾到他們的鴛鴦美夢,公主竟大方送給了房遺愛兩位美女。於是,原本就沒啥感情的夫妻倆各得其所,倒也相安無事。
隻是這段過於美好的畸戀注定不能長久!
一天,官府在郊外搜拿盜匪時,無意進入辯機房中,在他鋪上發現一個精美玉枕,以及大量寶物。
官差們把辯機帶回,詢問他這些東西的來曆。辯機耐不住拷打折磨,隻得把他與公主交往的奸情說了出來,這些東西原來都是公主所贈。
官府得知此事哪敢怠慢,立即報告了太宗!
得知這一醜聞,太宗龍顏大怒,下令用腰斬酷刑處死辯機,殺盡了公主身邊的十餘位婢女。
痛失情郎又顏麵掃地的高陽公主恨透了父親,以至在太宗病故時,她竟一點悲傷的樣子都沒有。
高宗即位,公主更加沒有了忌憚。不僅變本加厲的攛掇房氏兄弟內鬥,還又與智勖等數名和尚搞到了一起,甚至安排掖庭令陳玄運窺探宮中動向。這個可是大忌,為她日後身亡種下了惡因。
而房遺愛也沒閑著,整日裏呼朋喚友、花天酒地,忙得不亦樂乎。在他的朋友圈中有位叱吒疆場的名將,與他同為駙馬的原左衛大將軍薛萬徹。
薛萬徹幾乎參與過大唐所有的對外戰爭,打仗異常勇猛,深得太宗嘉許。貞觀十八年644年),太宗在評價朝中將領時曾說:“當今名將,隻有李世積、李道宗、薛萬徹三人而已。”足以證明其武功之顯赫。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薛萬徹奉命從海路襲擾高句麗,任務完成的還不錯。但在班師凱旋後,他的副將裴行方卻上奏彈劾他獨霸專行、欺淩下屬,結果被免官流放象州廣西來賓市象州縣),後來又改遷到偏遠的寧州雲南玉溪華寧縣)任刺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回到長安辦理手續的薛萬徹心情非常低落,每次酒後都會對房遺愛發泄內心怨憤,指責朝廷不公,並拍著胸脯說:“我腿腳雖有毛病,但隻要在京城,量那些鼠輩也不敢欺侮你。”
同時,薛萬徹暗中交代房遺愛,萬一有事可擁立荊王李元景為帝。
李元景是李世民的異母弟,高宗李治的叔叔,女兒是房家老三房遺則的妻子。
因為這層關係,房遺愛與李元景走的很近。李元景與房遺愛臭味相投,也是個沒正形的人,有次在酒後胡說八道,愣稱自己經常夢到手捧日月,是天選之人,將來有望稱帝。
與他們廝混在一起的還有房遺愛的連襟、娶了巴陵公主的柴令武,他的父親柴紹既是開國名將,又是李世民親姐夫。他本來應到衛州古州名,治所位河南衛輝)赴任做刺史,可卻打著公主患病的幌子滯留於長安享樂。
要說這些人圖謀造反,簡直高看了他們。但妄議大政、發泄不滿肯定是有的。
所謂“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招禍”!
正在這幫紈絝在作死的路上飛奔之際,無法無天且無腦的高陽公主在無意中又送了他們一程。
高陽公主見總也扳不倒房遺直,惱怒之下竟然使出了奇葩招數,誣告房遺直非禮她!
這下可把事情搞大了,非禮自己的弟媳,而且還是皇帝的妹妹!這該是多大的罪過啊!
驚慌失色的房遺直趕忙為自己洗白,找到高宗連連解釋:“是遺愛等人欲圖不軌,恐怕會連累微臣滿門!”
高宗派自己的舅舅長孫無忌前往調查,這些人哪經得起查啊,他們曾經胡說八道的每句話現在都成了鐵證,牢牢坐實了欲圖造反的罪名。
長孫無忌與唐太宗自幼結識,感情深厚。太宗臨死前曾握著他的手叮囑,讓他務必輔佐好李治。長孫無忌也以此為己任,盡心庇佑年輕的外甥。
長孫無忌在大唐資格很老,位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朝中絕大多數官員對他都很尊重,但也有兩人讓他不是很放心。
他們一個是太宗之子吳王李恪,另一個則是宗室名將、江夏王李道宗。
李恪的母親是隋煬帝之女,為人英睿果決,文武兼備,李世民常誇吳王像自己。因李治懦弱,還一度動過改立李恪的念頭,全憑長孫無忌勸阻才沒成行。李恪在朝中享有很高聲望,長孫無忌很是忌憚。
而李道宗出身行伍久蹈戰陣,因個人性格原因,與長孫無忌、褚遂良這樣的文臣不是很對路,且曾在東征高句麗時與之產生齟齬。長孫無忌顧忌他手握兵權且能征善戰,早想除之而後快。
這幾個紈絝搞出的政治事件,讓老謀深算的他找到了可以光明正大除掉他們的契機。
他授意房遺愛在交代問題時攀扯李恪,活命心切的房遺愛自然照辦。於是在白紙黑字的供詞下,李恪無辜卷入其中。
永徽四年653年)二月初二,高宗下旨公開處斬房遺愛、薛萬徹、柴令武;賜李元景、李恪、高陽公主、巴陵公主自盡。
薛萬徹臨死前放聲高喊:“我乃大唐健兒,留我效命沙場豈不更好,為何讓我死得不明不白。”
李恪則大罵:“長孫無忌你耍弄權術,陷害忠良,我咒你你全族滅絕。”
二月初三,門下侍中宇文節、江夏王李道宗、左驍衛大將軍執失思力,均因與房遺愛交往密切被流放嶺南,李道宗於途中病故,再也沒能重返沙場。
二月初六,房遺直被貶為銅陵尉,薛萬徹的弟弟、名將薛萬備流放交州今越南境內),取消了房玄齡配饗太宗的待遇。
這場由風月事件演變的政治風波,在長孫無忌的鐵腕下迅速平息。
有人在談起這段史實時認為有編造嫌疑,稱《資治通鑒》作者司馬光有反佛傾向,想借此事“汙名化”佛陀。
我倒覺得是他們嚴重低估了古時史學家的操守,拿現代的標準去框上千年前的事毫無意義。是與非並不是永恒不變的,過去對的事放到現在未必正確,現在做不到並不代表原來就沒有,不能因為當下虛偽橫行就質疑古人的渾樸無華。
高陽公主追求人性解放、追求美好愛情,這種做法在現代也許是敢愛敢恨的典型。但在當時,她作為一國公主、有夫之婦,不知約束自身反而刁蠻任性、無事生非、背夫濫情,以致丈夫滿門橫遭血洗。功名顯赫的房氏一族,在有唐一代再未出過任何高官,堪稱是敗家中的極品!
至於長孫無忌,打著平叛名義公報私仇,接連毀掉李道宗、薛萬徹、薛萬備三員猛將,從中可看出其心胸之狹隘,如此強勢又富有心機的人也隻有太宗才能駕馭,最終在與甥媳武則天的對抗中敗下陣來,流放黔州落寞自縊。
喜歡大唐氣象請大家收藏:()大唐氣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