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請願”臨安府
字數:4045 加入書籤
主審此案的張叔夜,自然不會隻聽信一麵之詞。
在親自提審李逵的同時,他派出心腹手下,按照羅掌櫃遺書所說一一核實。
結果兩邊的結果都對李逵十分不利!
大牢裏,隻有兩人麵對麵,李逵矢口否認自己主動索賄,不過對借錢一事供認不諱,包括王貴借自己的那五百兩。
這講義氣的黑廝,甚至從頭到尾都沒提過王貴的名字,他不想連累“兄弟”。
而派出去核查的心腹返回稟報,無論是越州府的檔案卷宗,還是梅龍鎮的民間走訪,甚或李逵在越州回春堂以及臨安各店鋪的消費記錄,都和羅掌櫃遺書中所說一一對應、不差分毫!
至此,案件的真相似乎已經大白於天下,且鐵證如山、不容辯駁。
可也就是一切證據都太完美了,絲絲入扣得就像提前計劃好的,反而讓張叔夜心中起了疑。
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張叔夜為人有些古板不假,可不代表老頭無能。
宦海沉浮數十載,中央和地方都待過,曆經兩朝而不倒,咋尼瑪可能是個簡單人兒?
指鹿為馬、顛倒黑白的事情他見得多了,越是完美無瑕的證據背後,越有可能暗藏玄機。
若非如此,以老夫子一貫的脾氣秉性,哪還等得到武從文聖旨到達,早就把那黑廝斬立決了!
......
王貴這些日子除了當值,很少出門,表麵若無其事的他,其實內心早已惶惶不可終日。
自己做過什麽自己最清楚,以己度人,他可不敢去想李逵會講義氣到隻字不提自己的地步。
其實他也沒有想到事情會鬧得這麽大,以至於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最初他也隻是貪財而已,羅掌櫃托他為自己和李逵搭線的時候,也給他送了兩千兩。
然後就是一步錯、步步錯,李逵每借一筆銀子,他都有同樣的孝敬落袋。
沒有他的配合,江南貢院的建材怎麽可能進出得了臨安城門?
在聽聞主殿坍塌、當場砸死十餘人的時候,王貴頓時目瞪口呆,心裏把羅掌櫃的祖宗八代罵了一萬遍。
房子都沒蓋好就塌了,那他媽叫偷工減料?
小孩子搭積木都不敢那麽隨便,姓羅的怎敢如此大膽?!
他心裏清楚,這事兒要是發了,自己的罪責絕不會比李逵那憨貨小多少。
緊跟著羅掌櫃的死訊傳來,王貴更如五雷轟頂。
那麽個膽大包天的主,出了事兒第一時間不想著逃走,居然會畏罪自殺?
這裏麵要是沒有隱情,打死他都不信!
不得不說,這貨的腦子的確好使,一眼就看得比所有人都深。
當然,這也有他本就身在局中的原因。
王貴的猜測果然沒錯,當晚就有人找上了門。
來人什麽也沒說,隻給了他一份羅掌櫃遺書的副本,還有一張一萬兩的銀票。
死士!
王貴隻用了一秒鍾就確定了羅掌櫃是個死士,同時也知道從這一刻開始,自己已經是羅掌櫃背後勢力手裏的提線木偶了。
......
張叔夜承受著難以想象的壓力。
既然察覺到了蹊蹺,他自然想要深查到底,還天下人一個真相,還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隻可惜有心無力,最主要的問題是沒人。
之前就說過,數年戰亂使原有的官僚體係遭到了極大破壞。
這種情況下,按照曆朝曆代的慣例,新朝通常會大批留任前朝官員,甚至就地簡拔人才,以求依仗他們對當地的熟悉來迅速穩定地方。
可武從文不但沒有那麽做,還在江南來了一次大清洗,使得江南各地的官吏缺員更為嚴重。
張叔夜從汴梁帶來的幕僚班子,籌備即將開始的第一次科舉都捉襟見肘,天天忙得幾乎沒時間睡覺,哪裏分得出人手查案?
就算他能狠下心暫停科舉籌備也沒用,一幫人生地不熟的北方人怎麽調查?
隨便一個配合的小吏陽奉陰違幾句,就能讓案件瞬間進展陷入停頓,你還挑不出來毛病,人家也忙啊!一個人當好幾個人使呢!
所以張叔夜能做的隻有拖,不停向汴梁上疏,請求陛下或者增派人手南下,或者幹脆將李逵押回汴梁細審。
貢院貪腐案久懸不決,江南輿論逐漸發酵。
在此期間陸續有台、溫兩州的難民逃至臨安,看著這些人的慘狀,臨安百姓內心愈加不滿。
在他們看來,新朝武不能蕩寇保民,文治縱容貪腐、草菅人命,一時間簡直成了“文不成武不就”的代名詞。
至於“滅金複夏”之功?
那都發生在千裏之外的北方,和我們江南人有什麽關係?
國家分裂不過區區數年,可對人心造成的影響,卻需要更大的努力、更長的時間去彌合與重新凝聚......
華夏三年,二月二十三。
十三名身亡工人的家屬突然齊聚臨安,數百人身穿孝衣、手捧牌位、一路哭嚎喊冤,就像滾油中突然潑進了一瓢冷水,徹底引燃了臨安百姓胸中的怒火。
百餘名因趕考提前到達臨安的士子率先走上街頭,無數百姓或真心、或湊熱鬧的不斷加入,上萬人浩浩蕩蕩的圍住了臨安府衙。
在工人家屬的悲哭聲中,人群的口號從“嚴懲貪官”發展到“誓殺李賊”,最後變成了謾罵新朝“官官相護”。
如此規模的群體事件,臨安府的差役已經不夠看了,王貴急調兩千城防軍到場,既是維持秩序,也是防止現場演變成暴亂。
張叔夜出麵安撫,解釋說所有涉案嫌犯已經收押,具體案情還在調查,自己一定秉公審理,懇請大家耐心等待。
可惜人群絲毫不給麵子,反而鼓噪的更厲害了,話裏話外叫嚷著張叔夜也是北邊來的,自然會袒護同為北人的李逵,這番說辭根本就是敷衍。
聽了人群鼓噪,張叔夜倏然心驚,不但更加肯定此案另有隱情,還反應過來背後隱藏之人所圖甚大!
不信任北官?那信任誰?
那些賦閑在家的、出身江南本地的弘光朝舊臣?
這是有人想要趁機複出啊!
眼看現場形勢就要失控,王貴突然湊到張叔夜耳邊,咬著牙問道:“張相公,我看這些刁民背後必是有人指使,不然哪能如此眾口一詞?要不要......”
說著右手在身體遮擋處做了個向下切的手勢。
喜歡瘋批武大郎,開局大戰潘金蓮請大家收藏:()瘋批武大郎,開局大戰潘金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