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機會
字數:3708 加入書籤
乾安城如此熱鬧,不可避免的影響到了正在準備科舉的徐文俊,他每天都要接到無數的帖子。
畢竟他名聲在這裏,若是有人能在他身上占到便宜,那也是出名的捷徑。
而徐文俊不到十六歲的年齡,更是讓某些人覺得是軟柿子好捏,機會在此,隻要能約出來徐文俊,再通過他為自己揚名,不是最簡單的成名之途嘛。
至於徐文俊來到京城後已經表現過一次的書法才華,被大家忽略不計,書法好不代表詩文好,無數學子想著和徐文俊討教討教詩文。
這就形成了一個循環,徐文俊不想出去應酬這些聚會,而他越不出現,京城考生們越覺得他是怯戰,應該就是詩文不怎麽樣不敢出現。
於是,又更多的往鍾府遞帖子邀請徐文俊。
要知道,江南府此次參加科舉的考生,舉人和府學學子一起就有一百多位,華朝共十五府,江南府學術水平大概在華朝居於中等,所有府按這個平均算大概來京城的考生就是超過了一千五百位。
這還隻是極小頭,還有京城各大學院的學子,最多的是曆年參加科舉落榜的考生,這才是科舉的主力,他們也有科舉資格,其中不乏白發蒼蒼的老者,“五十老明經”說的也就是這般情景。
這些人多年錘煉,科舉經驗豐富,往往不是因為才學沒有上榜,而是各種機緣巧合,名氣不顯,這些人才是科舉中的勁敵。
華朝曆年取中都在兩百位考生之內,錄取的比例在百分之一到二之間,也就是曆年參加科舉的考生會在兩萬到四萬之間。
可想而知,不說這些四五十歲的老者文人,就算是科舉平均年齡在三十歲左右的考生,對於能夠踏著十五歲的徐文俊揚名,能有多積極。
這天,鍾承誌再度拿了一疊帖子進來。
“喏,今天的,看不看?”
“有什麽好看的,反正我又不去。”
徐文俊頭也不抬,專注著手上的筆。
可是鍾承誌將最上麵一張帖子還是遞了過來。
“這個你得看看。”
徐文俊抬起頭,依舊沒接帖子,一臉疑惑的表情。
鍾承誌無奈,隻得解釋道。
“國子監舉辦的文會,學院官方性質,得到帖子的沒多少人。”
徐文俊歎了口氣,這不去不行。
國子監是隸屬於禮部的最高學府,掌管全國官學,既是學院,也是培養精英官員的地方,放在後世就是隸屬於教育部,地位甚至高於清北。
國子監下轄六學一館,國子學招收三品以上官員子孫,太學招收五品以上官員子孫,四門學招收七品以上官員子弟及普通百姓中的佼佼者。
官方性質的文會,徐文俊既然收到了帖子,不露麵肯定是不行了。
“往年可沒聽說過國子監會舉辦文會。”
“這是因為今年開了殿試,國子監為了表示重視,特意在科舉前舉辦一次文會,以激勵學子,而且今年參加科舉的國子監學子大大增加了。”
鍾承誌以前在太學進過學,應該是有他的消息渠道。
徐文俊有些憤青的說道。
“再激勵有何用,科舉還是要靠自己本事,沒有才華學識難道激勵一下就可以上榜了不成,有這時間多讀讀書不好麽?”
鍾承誌一臉鄙夷。
“你如今的名聲想不考上都難,你是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饑,別人要出名多難,多少人擠破了腦袋就想在這樣的場合出出風頭。”
徐文俊一想也釋然了,當初自己不也是想盡辦法出名,甚至改造曲轅犁。
進了府學又想拜獨孤月為師,如今心願已成才有科舉的順利,若不是已經拜獨孤月為師,想必現在也會跟這些學子一樣,到處投行卷,隻希望科舉前自己能夠出名。
鍾承誌湊近了些,低聲說道。
“最近你是不出門,這兩天有個事情可在京城傳遍了。”
徐文俊好奇的看了過來,鍾承誌繼續說道。
“早幾天,有位來自海州府的學子,在鬧市花千金買下了了一張古琴,然後邀請乾安城的很多名流學子共同盛宴鑒琴。”
“酒宴期間,這學子親自彈奏一曲,曲畢他竟然當場摔破這千金古琴,然後高呼:‘在下才高八鬥,不被重用,今日居然需要靠一把古琴來出盡風頭,懇請大家看看我的詩文?’然後,他將自己所做的詩文交給當場的名流學子鑒賞。”
“你說這是不是為了揚名無所不用其極?效果還是不錯的,我也記住了他的名字,海州府陸風允。”
徐文俊目瞪口呆,這貨有潛力啊!居然無師自通後世的炒作大法,繼而問道。
“這樣得來的名聲有用嗎?”
鍾承誌反而不能理解徐文俊的想法。
“為什麽沒用,所有人都記住了他,況且他也不是沒有才華,隻是家中世代經商,官路上無人提攜,考了三年都沒考上,這次這樣一弄,別人也都知道了他的才華。”
“而且這也能證明這人極其聰明,有小道消息說其實買古琴一事都是他自己一手策劃,那古琴本就是他自己的。”
徐文俊心裏卻在犯嘀咕,這人不應該來科舉,有這樣的策劃頭腦去經商多好,這還不賺的盆滿缽滿。
“他這是自己故意把口袋紮破,好讓口袋裏的錐子露出來啊!”
鍾承誌感慨道。
“這些人為了出名可算是絞盡腦汁,不過也能理解,我是沒壓力,年紀還不大,反正科舉不中,靠‘蔭補’也能派官,若我沒這身份,想必也在為了出名苦惱不已,還不如他們。”
徐文俊深以為然,轉念問道。
“國子監文會有什麽講究嗎?”
鍾承誌回答道。
“跟平常文會差不多,規格大點而已,有官員當場,想必也是請些大儒講講學,然後現場看考考我們這些考生。”
“這也是很多考生擠著想去參加的原因所在,在這文會能夠露臉,必然是一戰成名,比起到處行卷的效果好上不少,說不定名字還可以上達天聽。”
徐文俊聽到這裏,若有所思。
喜歡農家子的賺錢科舉日常請大家收藏:()農家子的賺錢科舉日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