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藩王謀策:礦山、朝堂與邊疆風雲

字數:5821   加入書籤

A+A-


    朱權在書房裏來回踱步,眉頭緊鎖,心中暗自思忖:“礦山開采一事,關係大寧安危,可朝廷猜忌未減,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複。”這時,沈書瑤輕手輕腳地走進書房,見他滿麵愁容,輕聲說道:“王爺,如今局勢雖險,但大寧百姓皆盼安寧,咱們為保家衛國而開礦山,問心無愧。”朱權停下腳步,看向她,目光漸漸堅定起來,沉聲道:“你說得對,我身為藩王,守土有責,絕不能因朝廷猜忌就退縮。這礦山,開定了!”
    朱權拿定主意,正襟危坐於案前,緩緩鋪開特製的奏疏宣紙,飽蘸徽墨。他下筆時,不僅在內容上引經據典,詳細闡述開采礦山純粹是為增強大寧防禦以應對北元,遵循聖人之道與祖宗規製,絕無僭越之心;格式上更是嚴格遵循朝廷規定,起首以“臣朱權誠惶誠恐,頓首上書”開篇,結尾以“臣昧死上聞,伏惟聖鑒”作結 ,每一個稱謂、每一處措辭都反複斟酌,不敢有絲毫差錯 。
    待朝廷批複期間,朱權一邊仔細梳理著礦山開采計劃的細節,一邊喃喃自語:“這礦山開采的祭祀禮儀,可千萬不能出錯,不然又得落人口實。”隨後叫來王府管家,神色關切地叮囑道:“你去準備些上等的祭品,到時候祭祀要用,務必要合乎規製,不可有半點馬虎。”管家連忙點頭,恭敬地應道:“王爺放心,小的一定辦好。”
    朱權主動與禮部、工部、戶部溝通。給禮部的信件,同樣遵循官方文書格式,行文典雅,詳細詢問礦山開采相關儀式、祭祀等禮儀規範;致工部的信,探討開采技術改良,用詞專業且懇切;與戶部通信,如實上報礦山預計收益,表明願嚴格納稅,字裏行間盡顯對朝廷財政製度的尊重 。
    終於,朝廷使者帶著批複抵達大寧。朱權早早率王府官員在王府正門前迎候,心中緊張又期待,暗自想著:“不知這批複是福是禍,且看朝廷如何決斷。”待使者至,朱權整衣斂容,恭恭敬敬地行叩拜大禮。進入王府後堂,朱權按照宴請朝廷使者的禮儀,安排座次、上菜順序皆合乎規製 。宴會上,朱權言辭謙遜,笑著說道:“有勞大人奔波,一路辛苦了,大寧能有今日,全賴朝廷庇佑與大人關照。”使者微笑回應:“王爺客氣了,皇上對大寧之事十分關切,特命我送來批複。”
    在用人方麵,朱權嚴格遵循朝廷製度。王府長史司官員的選拔,他都會詳細擬定候選人的履曆、才能和品行報告,呈交朝廷備案 。對於地方官員的考核,朝廷會派遣專門的監察禦史前來主持,朱權雖身為藩王,但也隻是協助參與。在考核過程中,監察禦史依據朝廷製定的考滿、考察等製度,對官員的政績、操守等進行全麵評估 。朱權會提供地方官員在軍事配合、民生事務處理等方麵的表現信息,但最終的考核結果和獎懲決定皆由朝廷定奪 。
    等待批複的日子裏,朱權充分調動王府各機構資源。審理所、典膳所、奉祠所各司其職,為礦山開采籌備助力。同時,朱權也沒忘記暗中留意朝廷扶持的地方官員動向,以及衛所將領與朝廷的密奏往來,在權力製衡的微妙局勢中謹慎行事 。
    朱元璋在京城密切關注大寧動向,授意地方官員與衛所將領製衡朱權。朱權雖心中明白,卻始終以忠誠示之,行事愈發謹慎。
    朱權還親自挑選王府侍衛作為礦山護衛,召集城中工匠商討開采方案,不斷完善計劃。這些匠籍工匠們社會地位較低,他們大多居住在大寧城郊簡陋的棚戶區內,房屋狹小破舊,一家老小擠在一起 。匠籍世代承襲,他們的子女也難以擺脫匠籍身份,從事其他職業 。盡管工作辛苦,但為了維持生計,隻能默默忍受 。
    然而,錢富通敵叛國,企圖破壞礦山開采。朱權得知此事後,怒不可遏,迅速下令展開調查。審訊錢富時,朱權怒目而視,厲聲質問道:“你為何通敵叛國,置大寧百姓安危於不顧?國法難容,你就等著接受懲處吧!”錢富嚇得癱倒在地,哭喊道:“王爺饒命,是北元人威逼利誘,小的一時糊塗啊!”朱權冷哼一聲,厭惡地別過頭去 。
    朱權依照《大明律》嚴懲錢富,並借此在大寧開展整風肅紀,張貼律法條文,安排專人講解,以朱元璋“以猛治國”理念威懾眾人。在處理這起案件時,朱權嚴格遵循《大明律》中關於通敵叛國的條文,從審訊流程到定罪量刑,每一步都有法可依 。案件審理期間,允許百姓旁聽,以彰顯法律的公正與威嚴 ,也讓民眾深刻認識到違法的嚴重後果 。
    解決錢富問題後,礦山開采正式開始。朱權關注朝廷監察官員動向,減少礦山對民生幹擾。他深知大寧衛所士兵屯田對軍事和民生的重要性,屯田產出不僅保障士兵口糧,還支援礦山開采。備戰時,朝廷減輕田賦;災荒年,田賦減免,確保士兵能專注軍事任務。
    在治安管理方麵,若大寧城內出現盜匪等治安事件,衛所士兵會與地方官府迅速聯動 。衛所出兵協助官府抓捕盜匪,地方官府則負責提供詳細的民情信息和協助維持社會秩序 。在民政事務上,遇到災荒賑濟,衛所會配合地方官府發放物資,保障賑濟工作有序進行 。軍事補給時,衛所所需的糧草、兵器等物資,由地方官府負責統籌調配,確保衛所的戰鬥力 。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大寧地區主要流通寶鈔和銅錢,礦山工人薪酬以寶鈔支付。朱權關注物價,與商戶協商穩定物價,確保工人生活穩定,礦石交易也嚴格遵循貨幣製度與稅收政策。
    冬季礦山開采遇阻,朱權和沈書瑤在書房裏商議對策。朱權皺眉,滿臉憂慮地說:“這嚴寒天氣,工人難以作業,礦山進度停滯可不行。再這樣下去,大寧的防禦計劃就要被耽擱了。”沈書瑤思索片刻,認真地說:“要不咱們給工人發放厚棉衣,再調整工作時辰,避開酷寒時段。或許能解燃眉之急。”朱權眼睛一亮,拍手稱快:“此計甚妙,就這麽辦,務必保障開采順利。”
    朝廷要求舉辦軍事演練,朱權召集眾人商討。他引經據典闡述演練遵循朝廷要求與祖宗成法,精心籌備。演練中,衛所士兵按編製分組,協同作戰,通過信號旗、號角緊密聯係 。朱權任命將領指揮,根據“敵軍”動向靈活調整戰術 。
    軍事演練順利完成,朱權看著士兵們整齊的隊列,心中滿是欣慰,希望借此減輕朝廷猜忌,但並未放鬆警惕,繼續加強城防與訓練。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朱權關注礦山開采,發動百姓保衛大寧。組織百姓修繕城牆、製作防禦器械、設立預警機製,軍民一心。
    隨著春節臨近,大寧城內張燈結彩。朱權身著繡有九蟒圖案的藩王禮服,頭戴翼善冠,盡顯尊貴身份 ,而普通百姓則身著樸素的布衫,顏色多為青、黑、白等素色 ,從服飾上便能清晰區分階層 。王府建築氣勢恢宏,紅牆黃瓦,殿宇的規模、開間數量都嚴格遵循藩王規製 ,與百姓低矮的民居形成鮮明對比 。朱權安排士兵加強巡邏,組織軍民共慶春節。王府前廣場舉辦廟會,既有舞龍舞獅,也有軍事裝備展示,士兵與百姓互動,軍民關係融洽。朱權笑著對百姓們說:“大家吃好喝好,大寧有你們,定能固若金湯!”百姓們紛紛歡呼,回應著王爺的熱情 。
    元宵節時,大寧舉辦花燈會。朱權提前布置暗哨,以防北元奸細作亂。花燈會上,百姓們猜燈謎、賞燈,其樂融融,同時也感受到大寧在軍事防禦下的安寧。
    除了衛所兵和王府侍衛,大寧還有巡檢司弓兵維護地方治安。在軍事演練中,朱權將巡檢司弓兵納入其中,安排他們負責後方補給線路的安全保衛 。弓兵們熟悉本地地形,在演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民間義勇也積極參與,他們雖未經專業軍事訓練,但在朱權的組織下,負責傳遞情報、協助搬運物資 。在抵禦外敵的模擬場景中,民間義勇配合衛所兵和王府侍衛,展現出強大的凝聚力 。
    大寧雖地處北疆,但也設有社學。礦山開采和軍事活動讓社學的學子們深感大寧局勢的嚴峻 。一些學子主動組織起來,為士兵和礦山工人提供後勤幫助,如燒水做飯、照顧傷病 。他們還在社學中展開討論,探討如何為保衛大寧貢獻更多力量 。朱權得知後,對學子們的愛國熱情表示讚賞,安排軍中將領到社學講解軍事知識,培養學子們的國防意識。朱權對將領囑咐道:“這些孩子是大寧的未來,你務必將真本事都傳授給他們 。”
    大寧緊鄰蒙古草原,與蒙古族等少數民族貿易往來頻繁。在礦山開采過程中,朱權與周邊少數民族部落溝通,確保開采活動不會影響雙方的貿易和友好關係 。他調整貿易政策,鼓勵少數民族商人與大寧進行合法貿易,同時加強對邊境貿易的監管,防止北元利用貿易之便滲透奸細 。對於一些親附明朝的少數民族部落,朱權給予一定的貿易優惠,增強他們對明朝的認同感 。在軍事防禦上,朱權與少數民族部落達成默契,共同防範北元的侵擾 。
    當災荒發生後,大寧地方官員迅速響應。他們第一時間組織人手,深入各個鄉村和城鎮,按照人口戶籍檔案,挨家挨戶統計受災百姓信息,詳細記錄受災麵積、受災程度 。統計完成後,以加急公文的形式,通過專門的驛道,逐級上報至朝廷 。
    朝廷批複賑災指令後,賑濟物資運達大寧。負責賑災的官員在城內和各鄉村設立專門的發放點,百姓們需憑借官府發放的憑證前來領取 。發放過程中,官員們仔細核對百姓信息,逐一登記領取的物資種類和數量 。同時,朱權派遣王府侍衛監督發放過程,防止出現貪汙舞弊現象 。此時,一些宗族勢力也積極參與其中 。大寧的幾個大家族,各自組織族人協助官府分發物資 ,維持秩序 。他們憑借在地方的威望和人脈,確保賑災物資能快速、公平地發放到每一位受災百姓手中 。在災荒期間,宗族還會自發組織互助,為族中貧困家庭提供額外的生活幫助 。
    在兵器製造方麵,朱權組織的工匠們大多來自匠籍。這些工匠們按照朝廷規定的工作時長勞作,每日從清晨到傍晚,中間有固定的休息時間 。他們的待遇由朝廷統一規定,除了基本的口糧和衣物,還會根據製造兵器的數量和質量給予一定的獎勵 。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兵器製造完成後,朱權會邀請朝廷派來的工部官員進行驗收。驗收標準嚴格,從兵器的尺寸規格、材質硬度到工藝細節,都有明確的要求 。一旦發現不合格的兵器,工匠們需返工重造,嚴重者還會受到懲罰 。
    在外交與情報傳遞上,大寧設有專門的驛館,接待來自周邊國家和少數民族的朝貢使者 。當有朝貢使者抵達時,朱權會依據禮部製定的詳細接待流程行事 。他先派遣王府官員出城迎接,將使者引入驛館休息 。隨後,朱權身著符合藩王身份的朝服,在王府中舉行莊重的接見儀式 。儀式上,使者呈上進貢禮品清單,朱權會安排專人進行清點和記錄 。回贈禮品時,嚴格按照朝廷規定的規格,挑選絲綢、瓷器、茶葉等具有代表性的物品 ,既展現明朝的富庶,又不失禮儀規範 。朱權笑著對使者說:“貴國與我大明情誼深厚,願往後互通有無,共促太平 。”使者連忙起身致謝 。
    在民間,百姓間若發生土地糾紛,雙方會先到地方官府報案 。官府依據《大明律》中關於田宅糾紛的條文,派人實地勘察土地邊界、核查地契等相關文書 。審理過程中,朱權雖不直接參與,但會關注案件進展,確保地方官員依法裁決 。若遇到複雜案件,地方官員還會參考以往判例和宗族長老的意見 ,力求公正解決糾紛 。
    大寧城內有著熱鬧的集市,每逢特定日子,周邊百姓和商人都會匯聚於此。集市上商品琳琅滿目,有來自中原的絲綢、瓷器,也有本地的皮毛、牲畜等。商會組織在大寧商業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他們協調商戶之間的關係,製定行業規範。大寧的主要商業行業除了與少數民族的貿易,還有糧食、鹽鐵等生活必需品的買賣。商業活動的繁榮不僅促進了大寧經濟發展,還為城市的防禦建設和民生保障提供了經濟支持。
    喜歡醜顏謀世:醫女風華傾天下請大家收藏:()醜顏謀世:醫女風華傾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