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賦稅風雲起,大寧謀生機
字數:7456 加入書籤
朱權緊攥著齊王的信件,臉上的肌肉不自覺緊繃,牙關輕咬,眼神中滿是憂慮。這朝廷賦稅政策一旦變動,大寧多年的心血怕是要付之東流。眼下大寧百廢待興,與建州女真的合作才剛有起色,額外的賦稅壓力,無疑是雪上加霜。他在書房中來回踱步,每一步都踏得極重,仿佛要把心中的憂慮都踩進地板裏。
“來人,速速把林公請來!”朱權猛地停下腳步,對著門外候著的侍衛厲聲吩咐道,聲音裏帶著幾分不容置疑的急切。
不多時,林公匆匆趕來,神色關切:“王爺,喚老夫前來,可是出了大事?”
朱權將信件遞給他,語氣沉重:“林公,你看看這封信。朝廷賦稅政策恐有大調整,且聽聞會更加嚴苛,這對大寧而言,是生死存亡的關頭。”
林公接過信,迅速瀏覽一遍,隨後陷入沉思。片刻後,他緩緩說道:“王爺,朝廷賦稅加重,大寧的軍屯和商業必將遭受重創。軍屯是大寧邊防的根基,賦稅過重,百姓難以承受,軍心民心恐將不穩;商業方麵,商戶利潤被壓縮,積極性受挫,物價也可能隨之失控。如今科舉穩定,大寧正盼著借此培養和留住人才,可賦稅重壓之下,百姓生計艱難,恐無心向學,這對大寧的長遠發展極為不利啊。”
這時,書房門被輕輕推開,沈書瑤走了進來。她身姿挺拔,步伐間帶著利落勁兒,雖是女子,卻有著不讓須眉的英氣。作為朱權的側妃,她平日裏就對大寧事務格外上心,聽聞賦稅之事,趕忙前來。
朱權抬眼看向沈書瑤,眉頭微蹙,說道:“書瑤,你來得正好,這朝廷賦稅之事,實在棘手,本王思來想去,覺得這背後定是陛下在試探我們藩王的態度。”
沈書瑤微微欠身,目光專注地看著朱權,認真傾聽他的話語,待朱權說完,她輕輕點頭,眼中滿是認同,溫和地回應道:“王爺所言極是,從這些方麵確實能看出朝廷的深意,足見王爺對局勢的洞察敏銳。陛下近年來對藩王管控愈發嚴格,此次賦稅變動,想必是有多重考量。”
朱權微微點頭,眼神中透露出深思熟慮後的堅定:“林公所言極是,書瑤所言也在理。本王認為,這賦稅調整背後,定有更深層的政治意圖。陛下近年來對藩王管控愈發嚴格,此次賦稅變動,或許是對我們的一次試探。藍玉案剛過,朝廷局勢微妙,我們行事必須萬分謹慎。但本王絕不會坐以待斃,大寧的百姓和基業,本王定要護好。”藍玉案不僅讓朝廷上下人心惶惶,也使得朱元璋對軍權把控更為嚴格,藩王手中的軍事力量也被納入重點監管範圍,這賦稅調整說不定也是加強管控的一環,朱權心裏暗自揣測,但他的眼神中沒有絲毫畏懼,反而閃爍著破局的決心。
林公捋了捋胡須,眼中滿是讚賞:“王爺高見。如今之計,我們一方麵要摸清朝廷賦稅調整的具體細則,做到心中有數;另一方麵,需提前謀劃應對之策。在軍屯上,可進一步優化土地分配,提高生產效率,以增加產出應對賦稅;商業方麵,鼓勵商戶拓展新的貿易路線,降低成本,同時,加強對市場的監管,防止物價失控。對於因賦稅而可能中斷學業的學子,王爺或許可出手相助,一來能為大寧留住人才,二來也能贏得民心。”
沈書瑤接著說道:“王爺,我在城中了解情況時,想到一些或許能助力軍屯和商業的法子,不知當講不當講。像軍屯方麵,聽聞農戶們有特殊耕種技巧,或許能一試;商業上,我有些朋友熟悉商路,也許能開拓新路徑,為大寧謀求出路 ,不知王爺覺得如何?”
朱權沉思片刻,目光堅定:“林公所言有理,書瑤這想法也不錯。隻是,要摸清朝廷賦稅調整的具體細則,談何容易?朝廷向來行事謹慎,這消息恐怕還在醞釀之中,一時難以獲取確切內容。但本王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們定能找到突破口。”
林公微微一笑,說道:“王爺,此事雖難,但並非毫無辦法。老夫聽聞,朝中戶部尚書的一位遠房親戚在大寧經商,或許可通過他打探一二。”
朱權眼中閃過一絲希望,隨即又黯淡下來:“這等機密之事,那商人即便知曉,又怎會輕易透露?”但他很快又振作起來,“不過,隻要有一線可能,我們就不能放棄。林公,此事就拜托你了,務必小心行事。”
林公胸有成竹地說:“王爺放心,老夫與那李掌櫃曾有過一麵之緣,知曉他近期在生意上遇到了些麻煩。我們先幫他解決難題,他想必會投桃報李。”
朱權點頭同意:“那就有勞林公去辦此事。務必小心行事,切不可讓朝廷察覺我們在打探消息。如今藍玉案餘波未平,朝廷內人人自危,稍有不慎,我們便會陷入萬劫不複之地。但我們為了大寧,哪怕前路荊棘密布,也絕不能退縮。”
林公領命而去。朱權望著他離去的背影,心中雖依舊忐忑不安,但眼神中卻多了幾分堅毅。他深知,這隻是應對朝廷賦稅調整的第一步,後續還有諸多艱難險阻等待著他,但他已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戰的準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與此同時,在遙遠的京城,一場關乎大寧命運的朝會正在奉天殿舉行。朱元璋高坐在奉天殿的龍椅之上,目光冷峻地掃視著殿下的群臣。此時正值洪武二十六年,曆經多年的南征北戰與治國理政,朱元璋的臉上刻滿了歲月的滄桑,眼神中卻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與決絕。藍玉案後,朝堂之上人心惶惶,官員們行事愈發小心翼翼,生怕觸怒龍顏被牽連其中,整個朝廷的權力結構也悄然發生了變化,一些原本依附藍玉的勢力被清洗,新的權力格局正在形成,而朱元璋也借此機會進一步加強了對朝堂的掌控。
“諸位愛卿,如今國家初定,邊疆雖安,但各項開支仍十分龐大。朕思來想去,決定對藩王封地的賦稅政策進行調整,以充實國庫。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朱元璋的聲音低沉卻有力,在空曠的大殿內回蕩,其中隱隱帶著對國家長遠發展的考量。他深知,藩王勢力若不加以製衡,日後恐成大患,而賦稅調整不僅能充實國庫,還能借此試探藩王的態度,為國家的長治久安奠定基礎。但他也並非不關心民生,隻是在權衡利弊後,認為此舉利大於弊。
戶部尚書趙勉,神色凝重,趨前一步:“陛下聖明。藩王封地近年來發展迅速,適當增加賦稅,既能充實國庫,也能讓藩王們明白,他們的富貴皆源於朝廷。隻是,此事還需謹慎行事,以免引起藩王們的不滿。藍玉案才過,藩王們本就人心惶惶,賦稅調整一事,還望陛下三思而後行。”趙勉自藍玉案後,行事愈發謹慎,深知朝廷局勢複雜,此次賦稅調整牽一發而動全身,在提出建議時,既考慮到增加財政收入的迫切需求,又擔憂藩王的反彈,他背後代表著一批務實派官員,期望在穩定政局的前提下推動改革,同時也害怕因改革引發新的動蕩而被波及。
“哼,朕的旨意,他們敢不滿?”朱元璋冷哼一聲,眼中閃過一絲威嚴,“朕對藩王已是格外寬厚,如今不過是讓他們盡些本分。若有人敢違抗,朕絕不姑息!藍玉的下場,便是他們的前車之鑒。”朱元璋借藍玉案樹立權威,對藩王勢力的警惕從未減少,此次賦稅調整,也是他進一步削弱藩王潛在威脅、加強中央集權的重要舉措。
禮部尚書劉仲質,一臉憂慮,拱手進言:“陛下,臣以為,賦稅調整一事,可先在部分藩王封地試點,觀察效果後再全麵推行。這樣既能避免引起太大的動蕩,也能根據試點情況對政策進行優化。當前朝廷局勢不穩,官員們還未從藍玉案的陰影中走出,平穩過渡才是上策。”劉仲質飽讀詩書,深受儒家思想浸潤,秉持以和為貴、循序漸進的理政理念,在朝中,他的觀點常體現著那些重視穩定與秩序的官員立場,藍玉案後,他更明白穩定朝堂的重要性,希望通過平穩過渡的方式實現朝廷政策的調整,避免因操之過急引發混亂,危及自身家族在朝中的地位和利益。
吏部尚書李邦彥此時也站出來說道:“陛下,賦稅調整關乎民生與藩王穩定,在推行時,不妨考慮各地實情。大寧地處北疆,戰略位置關鍵,但其經濟依賴軍屯與邊境貿易,賦稅過重,恐影響邊防穩固。臣聽聞,大寧去年因旱災,糧食產量已然減少,若賦稅大幅增加,百姓怕是難以承受,屆時不僅民生艱難,邊防士兵的補給也會受到影響,還望陛下斟酌。”李邦彥在朝中主管官員任免,對各地情況較為了解,他此番發言,既考慮到大寧的實際情況,也擔憂賦稅過重引發的連鎖反應會影響朝廷對邊疆的掌控,同時也想借此機會展示自己對國家全局的把控能力,提升在朝堂中的話語權。
刑部尚書周新也上前一步,憂心忡忡地說:“陛下,賦稅調整若引發藩王不滿,他們暗中串聯,後果不堪設想。藍玉案才過,朝廷根基未穩,此時更應謹慎行事。臣建議,在試點前,可先派遣密探前往各藩王封地,探清他們的態度和動向,再做定奪。”周新為官清廉,剛正不阿,以善於斷案和洞察局勢著稱,他的擔憂代表了一部分對朝廷局勢有著深刻認識的官員的想法。
朱元璋微微點頭,目光中透露出沉思:“諸位愛卿所言皆有道理。大寧與齊王封地情況特殊,確實需要慎重考慮。但國庫空虛,賦稅調整又迫在眉睫。朕意,先派密探前往大寧與齊王封地,了解民情與藩王動向。同時,讓戶部與工部協同核算,若在這兩地試點,賦稅調整到何種程度既能充實國庫,又不致引發民變與藩王反抗。三日後,再議此事。”朱元璋心思縝密,深知此事關乎重大,雖有決心加強對藩王的控製,但也明白不可操之過急,需權衡各方利弊,確保萬無一失。
三日後,朝堂之上,氣氛凝重。密探回報,齊王為人謹慎,雖對賦稅調整有所擔憂,但不敢有違抗之意;大寧百姓因賦稅之事人心惶惶,朱權表麵平靜,卻在暗中聯絡各方,似有應對之舉。戶部與工部呈上核算結果,詳細分析了在大寧與齊王封地不同賦稅調整方案下的財政收入與民生影響。經過一番激烈討論,朱元璋最終決定:“就先從齊王和寧王的封地開始試點。這二人,一個向來謹慎,一個在大寧經營多年,頗具影響力,若他們能率先接受賦稅調整,其他藩王想必也不敢有異議。大寧地處北疆,戰略位置重要,加強對大寧賦稅的管控,有助於增強邊疆防禦力量,穩固國家的北部防線。但賦稅增加幅度需循序漸進,密切關注民生與藩王反應,若有異常,立即調整策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眾大臣紛紛點頭表示讚同。朱元璋的目光望向窗外,心中盤算著如何通過賦稅調整,進一步加強對藩王的控製,鞏固大明江山的統治。
大寧這邊,林公按照計劃找到了李掌櫃。
“林公,您說的這事,可是朝廷機密,我一介商人,怎敢隨意打聽?萬一被朝廷知曉,那可是殺頭的大罪啊!藍玉案的慘狀,我可不想經曆。”李掌櫃麵露難色,連連擺手。
林公微笑著說:“李掌櫃,大寧如今麵臨困境,若能提前知曉賦稅調整細則,對大家都有好處。您在大寧經商多年,想必也不希望大寧衰敗。聽聞您運輸受阻,我與關卡官員有些交情,或能幫忙。”
李掌櫃眼睛一亮,隨即又猶豫道:“林公,您的好意我心領了。隻是這朝廷機密……”
林公趁熱打鐵:“李掌櫃放心,絕不會牽連您。”
李掌櫃思索良久,終於下定決心:“好吧,林公,我也是偶然聽親戚提起,此次朝廷賦稅調整,主要針對藩王封地的軍屯和商業。軍屯賦稅預計增加兩成,商業稅根據不同行業調整,一些利潤較高的行業,稅率可能提高一倍。”
林公心中一驚,但表麵上仍保持鎮定:“多謝李掌櫃告知。您放心,您的恩情,大寧上下不會忘記。關於貨物運輸的事情,我會盡快幫您解決。”
林公告辭後,立刻趕回王府,將打探到的消息告訴了朱權。
朱權聽完,臉色變得十分難看:“兩成的軍屯賦稅,一倍的商業稅,這對大寧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看來,陛下這次是真的要對藩王下手了。藍玉案後,我們藩王的處境愈發艱難,此次賦稅調整,恐怕隻是個開始。但本王絕不會任由朝廷擺布,大寧定能挺過這一關。”
沈書瑤在一旁堅定地說道:“王爺的決策深謀遠慮,定能帶領大寧度過此次難關。我定會全力以赴,聯絡各方,協助王爺落實這些應對之策。”說完,她便迅速行動起來,開始聯絡各方人士,踐行自己的承諾。
林公安慰道:“王爺,事已至此,我們隻能想辦法應對。以大寧如今的實力,雖有困難,但也並非無法承受。隻要我們合理規劃,定能度過難關。聽聞朝廷與東南亞貿易頻繁,大寧商業或許能另辟蹊徑,王爺不妨派人探尋商機;同時,對於那些因賦稅而麵臨學業困境的學子,可設立專項資助,為大寧培養後備人才。”
朱權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林公說得對,書瑤也快去安排。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必須主動出擊。立刻召集軍屯和商業的負責人,本王要與他們商討應對之策。同時,派人去打聽朝廷與東南亞貿易的具體情況,看看大寧如何能參與其中。本王要讓大寧在這困境中闖出一條生路。”
很快,軍屯指揮使和幾位大商戶代表被召集到王府。大寧地處北疆,氣候幹旱少雨,土地多為沙質土壤,冬季漫長且寒冷,這對農業生產造成了極大的限製。在人口結構方麵,除了漢族百姓,還有不少少數民族聚居,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經濟來源各有不同。而大寧的經濟基礎主要依賴軍屯和與周邊少數民族的貿易,商業規模相對較小,且多集中在少數幾個城鎮。
“諸位,想必你們也聽說了朝廷賦稅調整的消息。此次賦稅大幅增加,對我們大寧的軍屯和商業都是巨大的挑戰。但本王相信,隻要我們齊心協力,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大家有什麽想法,都可以說出來。如今朝廷局勢受藍玉案影響,對我們愈發不利,我們更要團結一心。”朱權目光堅定地看著眾人,眼神中透露出破釜沉舟的決心。
軍屯指揮使皺著眉頭說:“王爺,軍屯賦稅增加兩成,這意味著百姓們要多交不少糧食。咱們大寧此地,氣候幹旱,土地貧瘠,要增加產出實在太難。而且,開墾新荒地談何容易,冬季又長,一年到頭能種的時間沒多少,百姓們怕是有心無力啊。藍玉案後,軍中人心也有些浮動,這賦稅壓力一來,恐怕更難穩定。再者,如今朝廷對蒙古防禦吃緊,軍屯的壯丁們時常要抽調去充實邊防,這耕種的人手就更少了,賦稅卻還增加,實在艱難。”
一位商戶代表也憂心忡忡地說:“王爺,商業稅提高一倍,我們商戶的利潤將大幅減少。大寧本就地處偏遠,往來客商不多,生意本就難做,這下很多小商戶可能會因此倒閉,這對大寧的商業發展極為不利。如今朝廷與東南亞國家有往來,可這賦稅一高,我們連參與貿易的資本都快沒了。”
朱權沉思片刻,說道:“關於軍屯,我們可以引進耐旱耐寒的作物品種,像蓧麥、胡麻這些,更適合大寧的氣候和土壤。組織有經驗的農戶,指導大家改進種植方法,合理灌溉,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時,設立獎勵製度,對產出高的農戶給予獎勵,激發他們的積極性。至於商業,我們可以鼓勵商戶聯合起來,共同采購貨物,降低成本。此外,本王打算派人去探尋與東南亞貿易的機會,拓展商業渠道。聽聞朝廷與東南亞往來頻繁,大寧不能錯失良機。同時,本王決定設立專項資助,幫助那些因賦稅而麵臨學業困境的學子,為大寧培養人才。本王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隻要我們團結一心,大寧定能化險為夷。”
林公補充道:“還有,我們可以在大寧城內設立專門的市場監管機構,防止商戶惡意抬高物價。對於那些因賦稅增加而麵臨困境的小商戶,給予一定的扶持和幫助。王爺,咱們也可借此機會,培養本地人才,為大寧長遠發展考慮,正好順應科舉大勢。另外,近日聽聞有東南亞學子來京城求學,大寧也可與之交流,吸引人才。”
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讚同。朱權看著眾人,心中湧起一股暖意:“隻要我們團結一心,大寧就一定能度過這次難關。大家回去後,立刻按照我們商討的辦法行動起來。”
喜歡醜顏謀世:醫女風華傾天下請大家收藏:()醜顏謀世:醫女風華傾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