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大寧戰雲下的權力漩渦
字數:7969 加入書籤
大寧的清晨,日光穿透淡薄雲層,灑在巍峨的城牆上,為這座軍事重鎮鍍上一層金黃。朱權身著勁裝,在王府的庭院中練習騎射。他身姿矯健,拉弓射箭一氣嗬成,每一支箭都穩穩射中靶心,盡顯藩王的英武之氣。他的騎射動作不僅展現出高超的武藝,更體現出他對軍事技能的嚴格要求,這也是他為應對複雜軍事局勢所做的日常準備。
沈書瑤站在一旁,眼中滿是關切與欣賞,手中拿著一件披風,待朱權練習完畢,她款步上前,輕聲說道:“王爺,您歇一歇吧,別太累著了。”聲音如同春日裏的微風,輕柔而溫暖。
朱權放下弓箭,走到沈書瑤身邊,微笑著接過披風,披在肩上:“書瑤,有你在身邊,真是我的福氣。大寧如今看似安穩,可我總覺得危機四伏,一刻也不敢鬆懈。” 這番話不僅體現出他對愛人的柔情,更透露出他對大寧局勢的深深憂慮,彰顯出他作為藩王對邊疆安危的責任與擔當。
沈書瑤輕輕點頭,目光堅定:“王爺心係大寧百姓,殫精竭慮,妾身定會全力支持您。不管遇到什麽困難,我們都一起麵對。”
兩人正說著,王府管家匆匆走來,神色略顯慌張:“王爺,蕭指揮使求見,說是有緊急軍情。”
朱權聞言,臉色微微一變,與沈書瑤對視一眼,立刻說道:“快請他進來。”
片刻後,蕭燼羽快步走進庭院,單膝跪地行禮:“王爺,卑職剛收到情報,北元的一支精銳騎兵正在向大寧邊境逼近,人數大約有三千左右。他們行動隱秘,意圖不明。”
朱權皺起眉頭,心中暗自思忖:“三千騎兵,絕非小股騷擾力量。北元此番舉動,究竟是試探,還是有更大的陰謀?”他抬眼看向蕭燼羽,問道:“蕭指揮使,你對此事有何看法?” 這簡短的詢問,體現出朱權在麵對軍情時的冷靜與理智,他善於傾聽下屬意見,以此作為決策參考。
蕭燼羽站起身,挺直脊背,認真說道:“卑職認為,這很可能是北元的一次試探性進攻。他們想看看我們大寧的防禦部署和應對能力。但也不能排除他們有更大的戰略企圖,或許是想趁著我們放鬆警惕,一舉突破邊境防線。”
朱權微微點頭,認可了蕭燼羽的分析:“你說得有道理。傳令下去,讓各衛所加強戒備,進入一級戰備狀態。同時,派出偵察騎兵,密切監視敵軍動向,一旦發現異常,立刻回報。另外,將此事快馬加急送往京城,稟報陛下,等待陛下進一步指示。”朱權迅速且有條不紊的指令,展示出他出色的軍事指揮能力和對軍事流程的熟悉,也反映出他在政治上的敏銳,知道及時向朝廷匯報以避免猜忌。
蕭燼羽領命而去。朱權轉身對沈書瑤說:“書瑤,看來大寧又要麵臨一場考驗了。我得去軍營親自指揮,你在王府也要多加小心。”
沈書瑤眼中閃過一絲擔憂,但很快又恢複了鎮定:“王爺放心,妾身會照顧好自己,也會打理好王府事務。您隻管安心禦敵,我等您平安歸來。”她輕輕握住朱權的手,傳遞著自己的力量和支持。
朱權在沈書瑤的額頭上輕輕一吻,然後轉身大步離開王府,前往軍營。
來到軍營,朱權立刻召集眾將領以及王府中的幕僚,召開軍事會議。營帳中,氣氛緊張而壓抑,將領們的臉上都帶著嚴肅的神情,幕僚們也交頭接耳,小聲議論著局勢。
朱權站在帥案前,目光掃視著眾人:“如今北元騎兵逼近,大寧危在旦夕。我們身為大寧的守衛者,絕不能退縮半步。大家說說,該如何應對?但一切策略需以陛下旨意為準,我們先提出建議,再呈交陛下定奪。” 他的話語堅定有力,充滿感染力,瞬間凝聚起眾人的注意力,激發大家出謀劃策的熱情,體現出強大的領導力。
一位年輕的將領站起身,激動地說道:“王爺,末將願率領騎兵出城迎敵,給北元人一個下馬威!”
朱權微微搖頭:“不可貿然出擊。敵軍來勢洶洶,我們對他們的虛實還不清楚。若是出城迎戰,萬一陷入敵人的圈套,後果不堪設想。況且,沒有陛下旨意,我們不可輕舉妄動。”朱權憑借對軍事局勢的精準判斷,果斷否定冒險策略,展現出他的軍事謀略和謹慎作風,同時時刻牢記藩王權力受限。
這時,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將緩緩說道:“王爺,依老臣之見,我們可先堅守城牆,利用大寧堅固的防禦工事抵禦敵軍。同時,派出小股精銳部隊,騷擾敵軍後方,打亂他們的部署。不過,具體行動還需等待陛下批示。”
朱權沉思片刻,覺得這個建議有一定道理,但還不夠完善。他看向一旁的幕僚,說道:“諸位先生,你們對此有何高見?但務必考慮到朝廷規製和陛下對軍事行動的把控。”朱權重視幕僚意見,善於集思廣益,這也是他作為領導者的智慧體現,有助於製定更周全的戰略,同時符合曆史背景下藩王行事準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一位幕僚站起身,拱手說道:“王爺,依在下之見,此次北元來犯,不可輕視。朝廷對藩王的軍事行動多有規製,我們行事必須謹慎。從以往戰事經驗來看,堅守城牆雖穩,但需有後續策略。可在堅守的同時,派人快馬聯絡周邊衛所,請求支援,形成合圍之勢。當然,這一切都要等陛下恩準。”
朱權微微點頭,又看向蕭燼羽:“蕭指揮使,你有什麽想法?同樣,任何計策都要以符合朝廷要求為前提。”
蕭燼羽向前一步,說道:“王爺,卑職認為,我們可以在城外設下埋伏。當敵軍攻城時,佯裝不敵,打開城門,放他們進城。然後關閉城門,將他們困在城中,再與伏兵前後夾擊,定能將其一舉殲滅。不過,此計需精準把握時機,且要提前安排好城內的接應和城外的伏兵。最重要的是,要呈請陛下批準後才可施行。”
朱權聽後,眼前一亮:“此計甚妙!但正如先生們所言,我們行事要考慮朝廷規製和陛下的絕對權威。設伏的地點和兵力部署還需仔細斟酌,形成詳細方案後,盡快上報朝廷,等待陛下聖裁。”朱權既能敏銳捕捉到精妙的戰略,又能全麵考慮政治因素和作戰細節,體現出他卓越的軍事和政治素養,同時嚴格遵循藩王權力受限的曆史事實。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眾人初步製定了作戰計劃。朱權立刻安排幕僚將詳細計劃整理成奏折,快馬送往京城。
幾日後,朝廷回旨。朱權接到旨意後,仔細研讀,嚴格按照旨意要求和作戰計劃,命令各將領迅速行動,務必做好戰前準備。在籌備過程中,朱權親自檢查物資調配,激勵士兵士氣,確保各項準備工作萬無一失,展現出出色的組織協調能力,同時確保每一步行動都在朝廷允許範圍內。
夜幕降臨,大寧城籠罩在一片緊張的氣氛之中。城牆上,士兵們手持武器,嚴陣以待,目光緊緊盯著城外的黑暗。城外,蕭燼羽親自率領一支精銳騎兵,悄悄埋伏在預定地點,等待著敵軍的到來。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寂靜的夜晚讓人感到格外漫長。突然,遠處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打破了夜的寧靜。蕭燼羽心中一緊,知道敵軍來了。他立刻握緊手中的韁繩,低聲命令士兵們保持安靜,準備戰鬥。
北元騎兵在夜色的掩護下,迅速逼近大寧城牆。他們在距離城牆一箭之地停了下來,為首的將領騎著一匹高大的黑馬,手中揮舞著長刀,大聲喊道:“大寧的守軍聽著,速速打開城門投降,否則城破之日,雞犬不留!”
城牆上,朱權冷笑一聲:“哼,想要我大寧投降,簡直是白日做夢!傳令下去,放箭!”朱權的回應堅定果敢,盡顯無畏氣勢,極大地鼓舞了守軍士氣。
隨著朱權的一聲令下,城牆上的士兵們萬箭齊發,如同雨點般射向敵軍。北元騎兵紛紛舉盾抵擋,但仍有不少人中箭落馬。
為首的將領見狀,大怒:“攻城!給我拿下大寧!”
北元騎兵呐喊著,衝向城門。他們推著攻城車,試圖撞開城門。城牆上的士兵們則不斷地投擲石塊、檑木,奮力抵抗。
戰鬥進入了白熱化階段,雙方死傷慘重。就在這時,朱權見時機已到,按照朝廷批準的計劃,下令打開城門。北元騎兵以為有機可乘,歡呼著衝進城中。然而,他們剛一進城,城門便迅速關閉,將他們困在了城中。
與此同時,蕭燼羽率領伏兵從兩側殺出,截斷了敵軍的退路。北元騎兵頓時陷入了混亂,他們四處逃竄,卻無處可逃。朱權趁機率領城中的守軍,與蕭燼羽的伏兵前後夾擊,對敵軍展開了猛烈的攻擊。
戰鬥持續了整整一夜,直到黎明時分,才漸漸平息。北元騎兵全軍覆沒,大寧守軍取得了一場輝煌的勝利。
朱權站在城牆上,望著城外的戰場,心中感慨萬千。這場勝利雖然來之不易,但也讓他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大寧的未來依然充滿了挑戰。
回到王府,沈書瑤早已在門口等候。她看到朱權平安歸來,眼中的淚水奪眶而出:“王爺,您終於回來了,我擔心死了。”
朱權輕輕抱住沈書瑤:“書瑤,讓你擔心了。我這不是好好的嗎?大寧也平安無事。”
沈書瑤破涕為笑:“平安就好,平安就好。王爺,您快進去休息吧,我已經讓人準備了熱水和飯菜。”
朱權點了點頭,與沈書瑤一起走進王府。然而,他還沒來得及休息,又有新的麻煩找上門來。
朝廷得知大寧擊退北元騎兵的消息後,因朱元璋對藩王勢力的警惕,特意安排了有著豐富監察經驗且深受信任的監察禦史周世良前來大寧。周世良為官清廉,辦事嚴謹,在朝中以公正嚴明著稱。他此次前來,表麵上是嘉獎慰問大寧守軍,實則肩負著秘密調查朱權是否有借機擴充勢力行為的重任。
朱權得知朝廷派人到來的消息後,心中暗自叫苦。他深知朝廷對藩王的猜忌從未減少,此次周世良前來,必定會對他進行一番嚴格的審查。但他也沒有辦法,隻能硬著頭皮率領王府眾人出城迎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城門口,朱權見到了周世良。他恭敬地行禮:“下官朱權,見過禦史大人。不知禦史大人遠道而來,有失遠迎,還望恕罪。”
周世良臉上露出溫和的笑容,快步上前扶起朱權:“寧王不必多禮,本官此番前來,一是代陛下犒勞有功將士,二是了解下大寧近況,並無他意,寧王莫要多心。” 看似溫和的話語裏,卻藏著讓人捉摸不透的意味。
朱權心中一緊,臉上卻依舊保持著微笑,腦海中迅速權衡著利弊:絕不能在禦史麵前露出絲毫破綻,大寧的安穩和自己的聲譽都容不得半點閃失。他鎮定地回應道:“禦史大人有什麽問題,盡管問便是。下官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周世良目光平和地看著朱權,緩緩說道:“聽聞寧王在大寧擁兵自重,此次擊退北元騎兵,是否趁機擴充了兵力?陛下對大寧之事十分關切,我也隻是如實回稟,並無刁難之意,寧王但說無妨。”
朱權的心猛地一沉,麵上卻波瀾不驚,迅速思索著措辭:若回答稍有不慎,便可能被抓住把柄,給大寧和自己招來大禍。他連忙解釋道:“禦史大人誤會了。下官一直恪守本分,從未有過擴充兵力的想法。此次擊退北元騎兵,靠的是大寧守軍的英勇奮戰和朝廷的英明領導,與下官個人並無關係。而且,軍餉發放、兵力調配等事務都遵循朝廷規製,下官不敢有絲毫僭越。”
周世良微微點頭,若有所思:“本官相信寧王的為人,不過陛下聖意難測,凡事還是謹慎些好。這幾日,我會詳細調查一番,若真如寧王所說,本官定會在陛下麵前為寧王美言。”
接下來的日子裏,周世良在大寧展開了全麵的調查。他憑借監察禦史的職責權限,仔細審查軍隊的編製和裝備,詳細核查軍餉賬目,詢問眾多士兵和百姓,還調查了王府與戶部、兵部等部門的公文往來。在調查過程中,周世良看似隨意地與朱權和將領們交談,實則從他們的言語、神態中捕捉每一個細節,巧妙地權衡著各方利益,既不輕易得罪朱權,又確保能完成朱元璋交代的任務,盡顯政治智慧。
與此同時,朝廷內部權力鬥爭的暗流也悄然波及到了大寧。朱權收到一封匿名密信,信中隱晦地提及朝中兩位權重之臣正在暗中較勁,其中一方有意拉攏朱權,承諾隻要他表態支持,便會在朝廷為他美言,助他穩固地位,還暗示若他拒絕,恐會招來麻煩。朱權看完信後,臉色凝重,陷入了沉思。他深知這是一場危險的博弈,稍有不慎便會陷入萬劫不複之地。支持任何一方,都可能被另一方視為敵人,而朝廷本就對藩王猜忌重重,卷入這場爭鬥隻會讓自己的處境更加艱難。
沉思良久,朱權找來自己最為信任的幕僚商議。幕僚聽完此事,眉頭緊鎖:“王爺,此事幹係重大。這兩方勢力在朝中爭鬥已久,我們貿然站隊,隻會成為另一方的眼中釘。況且陛下對藩王本就多有防備,若讓陛下知曉我們參與朝廷黨爭,後果不堪設想。”朱權微微點頭,神色嚴峻:“我自然明白其中利害。可如今對方已經拋來橄欖枝,若不妥善應對,也恐生事端。”經過一番商討,朱權決定以大寧事務繁忙為由,委婉回絕對方的拉攏,同時密切關注朝廷動向,以防不測。
然而,事情並未就此平息。不久後,又有消息傳來,有人在朱元璋麵前進讒言,誣陷朱權在大寧私自擴充軍備,意圖不軌,還提及他與朝中某些勢力暗中勾結。朱權得知此事後,心中既憤怒又焦急。他深知必須盡快采取行動,消除陛下的疑慮。於是,朱權一方麵再次詳細整理大寧軍隊的編製、裝備以及此次戰事的各項細節,寫成奏折呈交朝廷,主動接受朝廷審查;另一方麵,他親自挑選了一批大寧的特產和繳獲北元的珍貴戰利品,派心腹快馬送往京城,獻給朱元璋,以表忠心。
在等待朝廷回應的日子裏,朱權表麵上依舊有條不紊地處理大寧事務,可內心卻始終忐忑不安。他時常在王府庭院中踱步沉思,思考著如何應對這複雜多變的局勢,守護好大寧,也守護好自己和家人。
然而,事情並沒有那麽簡單。就在周世良調查期間,大寧城內突然發生了一起離奇的命案。死者是一位朝廷派來的官員,死狀慘烈,身上多處刀傷,顯然是被人謀殺。
周世良得知此事後,立刻將此事納入調查範圍,由於案件涉及朝廷官員,按規製需會同地方三司進行徹查。朱權雖被列為懷疑對象之一,但周世良並未貿然定論,而是有條不紊地與地方官員一同從死者身邊的隨從入手,詳細詢問他們事發前後的情況,又對城內與死者有過接觸的人逐一排查,整個調查過程嚴格遵循司法程序,每一步進展都及時記錄並匯報朝廷。
朱權得知周世良將自己列為懷疑對象後,又驚又怒,滿心委屈,不禁在心中呐喊:我一心為大寧,從未有過任何不軌之舉,怎能無端被懷疑?可他明白此刻必須冷靜,若慌亂應對隻會讓局麵更加糟糕。他向周世良解釋道:“禦史大人,此事與下官毫無關係。下官一直奉公守法,怎會做出這種傷天害理的事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周世良意味深長地看著朱權:“寧王莫急,在真相未明之前,本官不會妄下論斷。隻是這命案關乎朝廷官員,陛下定會關注,還望寧王配合調查,早日查明真相。”
朱權無奈,隻能配合調查。他暗中吩咐蕭燼羽,利用其在軍中的人脈協助調查,一定要盡快查明真相,還他一個清白。
經過一番深入調查,線索逐漸指向了大寧衛指揮使張澤。張澤曾是朱權的心腹將領,一直以來都深得朱權的信任。但他做出貪汙軍餉、殺人滅口之事,背後有著複雜的原因。近年來,大寧官場腐敗之風漸起,張澤起初並未參與,但家中突遭變故,他的幼子身患重病,急需大量錢財醫治。在巨大的壓力下,他一時糊塗,被不法商人誘惑,開始暗中勾結,貪汙軍餉。當負責監督軍餉發放的官員發現他的罪行準備舉報時,他為了保住幼子的性命和家族的顏麵,在慌亂與恐懼中派人殺害了該官員。
蕭燼羽將調查結果告訴了朱權。朱權聽後,大為震驚,內心五味雜陳,既為張澤的背叛感到憤怒和痛心,又對他的苦衷感到一絲憐憫 。他在心中長歎:“沒想到張澤竟因如此苦衷做出這種事情!他雖有難言之隱,但犯下大錯,國法難容。”
於是,朱權立刻下令將張澤逮捕。張澤被抓後,滿臉懊悔,將自己的苦衷和罪行一一道出 ......
喜歡醜顏謀世:醫女風華傾天下請大家收藏:()醜顏謀世:醫女風華傾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