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大寧重建:困局與破局
字數:7326 加入書籤
天剛破曉,寒風凜冽,朱權大步跨出王府,眼神堅定地邁向城中。在一處修繕中的民居前,他停下腳步,伸手撫過新砌的磚石,眉頭緊緊擰成了個死結:“這灰漿的比例明顯不對,若再來一場風雨,這牆如何能扛得住?”監工官員見狀,急忙小跑上前,滿臉堆笑地想要解釋。朱權卻大手一揮,語氣強硬地打斷道:“大寧的重建是百年大事,一塊磚、一道工序都和百姓的安危緊密相關,容不得半點差錯!”說罷,他親自彎腰,拿起一塊磚石,熟練地示範起壘砌的技巧,周圍的工匠們屏氣斂息,全神貫注地學習著。
與此同時,沈書瑤也試圖為大寧的重建貢獻力量。然而,作為側妃,她每邁出一步都困難重重。她向朱權表達了想要救助百姓的想法,朱權雖支持卻也麵露擔憂:“瑤兒,我明白你的心意,可這世道對女子限製頗多,行事千萬要小心。”沈書瑤堅定地點點頭。
她先是向掌管民政的官府衙門呈交了詳細的救助計劃,包括救助對象、物資來源、救助方式等內容,言辭懇切地說明此舉是為協助官府安撫百姓,穩定大寧局勢。經過漫長的等待,官府終於批準了她的部分請求,允許她在有限的範圍內開展救助活動。
沈書瑤走進一戶人家,屋內彌漫著濃重的藥味,一個孩子病懨懨地躺在床上,疫病雖已過去,可留下的病根仍在無情地折磨著他。沈書瑤心疼地摸了摸孩子的額頭,轉身輕聲且細致地叮囑孩子的父母調養的方法。走出屋子,她正好與朱權迎麵碰上。兩人目光交匯,僅僅一瞬間,便已心意相通,仿佛世間萬物都在這對視中悄然隱去。沈書瑤微微皺眉,低聲說道:“百姓們身體在慢慢恢複,可心裏的創傷,怕是一時半會兒難以愈合。”朱權輕輕歎了口氣,微微點頭,眼神裏滿是憂慮和堅定。
突然,一陣急促的馬蹄聲由遠及近,一名士兵匆忙下馬,跪地報告:“王爺,城西新建的倉庫突然塌了,幸好暫無人員傷亡!”朱權臉色一沉,立刻和沈書瑤趕到現場。看著倉庫的廢墟一片雜亂,朱權怒目圓睜,厲聲質問負責的官員:“怎麽會出這種事?之前是如何檢查的?”官員嚇得渾身發抖,朱權馬上命令徹查此事,嚴懲失職之人。
回到王府,朱權強壓著怒火,召集城中的工匠和建築師,以及他王府中的幕僚。這些幕僚中,既有曾被朝廷貶黜而投身王府的官員,帶著朝廷的眼線屬性;也有本地的文人墨客,因欽佩朱權的才學而追隨。
朱權展開大寧的地圖,沉聲道:“這次重建,必須做到完美。我聽聞南方有一種用糯米灰漿、石灰和砂石混合製成的建築材料,特別堅固,能扛住風雨。諸位可有見解?”幕僚們相互對視,其中一位曾在朝廷任職的幕僚謹慎開口:“王爺,此等大事,朝廷定是極為關注。從選派人員、運輸路線,到成本核算,每一項都需斟酌再三,以免授人以柄。”眾人紛紛附和。朱權聽後,神色凝重,隨後與眾人詳細商討每一個細節。
待討論完畢,朱權親自監督,按照朝廷規定的格式撰寫奏章。奏章起首以工整小楷書寫官銜、姓名,行文采用嚴謹的四六駢體,條理分明地闡述重建計劃,從材料選用、施工隊伍組建到預算分配,逐一詳述,並附上詳細的圖紙和預算清單。寫好後,蓋上王府的印信,裝入特製的奏匣,派親信快馬加鞭送往京城。
這一等,便是數月之久,期間朱權多次派人打探消息,得到的回複都是“朝廷正在商議”。終於,朝廷的批複來了,不僅有內閣票擬、皇帝朱批的文書,還派了一位經驗豐富、行事嚴謹的欽差前來傳達旨意。欽差抵達大寧王府時,朱權率領王府上下,身著朝服,恭敬地迎接聖旨。欽差宣讀旨意後,又與朱權閉門長談,詳細詢問重建工作的籌備情況,要求朱權對選派人員的背景進行嚴格審查,額外派遣朝廷官員參與監督,確保整個過程在朝廷掌控之中。
與此同時,沈書瑤在有限的救助活動中,結識了一些民間女性。她深知要成立互助小組困難重重,於是先邀請這些女性到王府,向她們說明自己的意圖,並表示一切活動都將在官府監督下進行。隨後,她再次向官府提交申請,經過多番審核與補充材料,官府最終允許她們成立一個小型的、專門負責照料傷病百姓的互助小組。沈書瑤和小組成員們盡心盡力,雖然活動範圍局限在幾個指定區域,但也切切實實地幫助了不少人。
然而,就在眾人積極籌備重建工作時,意外接踵而至。派往南方學習建築材料製作方法的隊伍,好不容易學成歸來,在運輸材料的途中,卻遭遇了山體滑坡。巨石滾落,道路瞬間被阻斷,滿載著關鍵建築材料的車隊被困其中,無法按時送達大寧,重建工作麵臨著停工的危機。
朱權得知消息後,心急如焚,當機立斷,迅速按照朝廷奏章格式要求,詳細寫下此次突發狀況以及自己計劃的應對措施,在奏章結尾處,言辭誠懇地表達自己對此次意外的愧疚以及全力解決問題的決心。寫好後,立即命八百裏加急送往京城。同時,他親自帶領一隊精銳士兵和經驗豐富的工匠,奔赴受阻地點。他們不顧山上隨時可能再次滾落的石塊,爭分奪秒地清理道路。朱權身先士卒,揮舞著鐵鍬,大聲呼喊:“大家加把勁,大寧的重建可就靠這些材料了!”在他的鼓舞下,眾人齊心協力,雙手磨出了血泡也毫不停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而在大寧城中,沈書瑤也沒閑著。她敏銳地察覺到百姓們因材料延誤而產生的焦慮情緒,立刻組織互助小組成員,協同官府的差役,一起安撫民眾。她還帶領眾人將現有的建築材料進行細致盤點,重新規劃分配,優先保障那些關乎民生的關鍵建築,如糧倉、醫館的建設。她耐心地向大家解釋:“鄉親們,材料雖暫時短缺,但隻要我們團結一心,合理使用,就一定能挺過這難關!”在她的努力下,城中百姓逐漸安定下來,有條不紊地繼續投入到重建工作中。
經過連續幾日幾夜的奮戰,朱權終於帶領眾人打通了道路,材料順利運抵大寧,重建工作得以繼續推進。而朝廷在收到朱權的加急奏章後,雖對他積極解決問題的態度表示肯定,但也嚴厲斥責他對運輸路線勘察不足,要求他日後行事更加謹慎,並派遣了更多朝廷官員前來監督重建進度。
夜幕降臨,王府花園裏安靜又祥和,月光如水般灑在二人身上。朱權和沈書瑤在花園中緩緩散步,沈書瑤輕輕歎了口氣:“今天去看那些疫病後落下病根的百姓,心裏真不是滋味。”朱權握住她的手,溫柔地說:“別太擔心,有你在,百姓們就有盼頭。我們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讓大寧回到以前安寧的樣子。”話還沒說完,一名侍衛神色匆匆地過來,在朱權耳邊小聲說了幾句,朱權臉色突變,對沈書瑤說:“瑤兒,軍中出了緊急情況,我得去一趟。”沈書瑤關切地點點頭:“你快去吧,萬事小心。”
朱權趕到軍營,隻見士兵們神色緊張,原來是在檢查兵器時發現部分兵器存在質量問題。朱權大發雷霆,當場質問負責采購兵器的軍官:“兵器關係著士兵的性命、大寧的安危,你們怎麽能這麽敷衍!”但他深知兵器采購流程嚴格,任何變動都需朝廷批準,於是強壓怒火,按照朝廷要求的規格,詳細記錄下兵器問題,包括兵器種類、損壞程度、疑似問題源頭等,擬好奏章,如實向朝廷匯報,並請求朝廷派遣專員協助調查,同時重新審查兵器采購的每一個環節,保證每一件兵器都鋒利耐用。
這次朝廷的回應更是遲緩,足足等了半年,批複才姍姍來遲。不僅要求朱權對所有兵器進行重新審查,還削減了他下一年度的軍備預算,理由是他監管不力。朱權雖滿心無奈,但也隻能遵從。此後,朱權每天都會到軍營,和士兵們一起訓練。他親自示範格鬥技巧,大聲喊道:“大寧剛經曆了磨難,我們更要時刻警惕,保衛家園!”
他結合多年戍邊經驗,製定了一套獨特的訓練方法。將士兵按兵種和作戰能力分為不同小隊,開展針對性訓練。比如,對於騎兵,著重訓練他們在複雜地形下的奔襲和突擊能力,設置模擬山地、雪地的訓練場景,要求騎兵能在短時間內完成衝鋒、包抄等戰術動作;對於步兵,則強化他們的協同作戰能力,通過盾牌手、長槍兵和刀斧手的配合演練,提升整體戰鬥力。同時,朱權還注重軍隊的紀律性培養,製定嚴格的獎懲製度,對於訓練刻苦、表現優異的士兵給予獎勵,對違反紀律、訓練懈怠的士兵進行嚴厲懲處。在軍隊編製上,他也有自己的思考,根據大寧的防禦需求,合理調整各兵種的比例,增強軍隊應對不同戰況的靈活性。
每次訓練計劃調整,朱權都會召集幕僚商議,而幕僚們在討論時,因有朝廷眼線在場,都格外謹慎。那些帶有朝廷眼線屬性的幕僚,雖會發表意見,但更多是在試探朱權的真實想法,同時將討論情況暗自記錄,準備密報朝廷。而本地追隨朱權的文人幕僚,在發言時也會反複斟酌,既要考慮朱權的戰略意圖,又要避免觸碰到朝廷的敏感點。在這種艱難處境下,幕僚們隻能隱晦地提出一些兼顧軍事需求與朝廷管控的建議,例如在訓練內容上,強調遵循朝廷既定的軍事訓練大綱,隻是在具體訓練方式上進行微調,以增強訓練效果。
與此同時,大寧的經濟複蘇迫在眉睫。朱權深知藩王在商業事務上權限有限,於是他先向朝廷呈遞了關於促進大寧商業複蘇的奏章,詳細闡述大寧當前的經濟困境以及吸引商賈的必要性,言辭間處處強調是為貫徹朝廷對地方民生的關懷。在漫長的等待後,終於得到朝廷極為有限的許可與相關嚴格指示後,他才接見各地的商賈。見麵時,朱權言辭懇切卻又謹慎地傳達朝廷對於商業活動的支持態度:“諸位,朝廷心係大寧重建與民生,特恩準商業活動。但務必遵循朝廷律法,在大寧安心做生意,朝廷自會保障你們的人身安全和合法商業利益。”當發現有不法之徒妄圖哄抬物價、壟斷市場時,朱權立即將情況上報官府,並協助官府依照朝廷商業法規進行處理,確保市場秩序穩定。事後,他再次向朝廷詳細匯報處理結果,事事皆在朝廷的監管與指令下進行。
周邊藩王聽聞大寧重建,反應各異。鄰近的燕王朱棣,主動送來重建物資,並派來能工巧匠協助,還提出合作開發邊境貿易的意向。朱權心中十分糾結,一方麵感激燕王的援助與合作提議,這對大寧的經濟複蘇和長遠發展無疑是巨大助力;另一方麵,他又擔憂過度合作會引發朝廷猜疑,影響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和大寧的自主性。他與沈書瑤徹夜長談,沈書瑤溫柔而堅定地說:“王爺,大寧如今百廢待興,這是難得的機遇。隻要我們行事光明磊落,做好權衡,想必朝廷也會理解。”朱權聽後,心中漸漸有了主意,他先與燕王展開初步洽談,將洽談內容詳細記錄,按照朝廷規定的機密文件記錄格式和要求,把每一個討論細節、雙方表態都如實記載。同時加急上奏朝廷,表明自己的立場和規劃,反複強調一切以朝廷利益和地方穩定為出發點,等待朝廷的進一步指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朝廷收到奏章後,長時間沒有回應,朱權在忐忑中度過了數月。終於,朝廷下旨,允許他與燕王進行有限度的合作,同時派遣了專門的監察禦史常駐大寧,監督合作的每一個環節,確保朱權不會借機擴充勢力。合作過程中,每一項決策、每一筆資金流動都需監察禦史審核簽字,朱權行事如履薄冰。
在重建過程中,朱權的心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從最初單純關注軍事防禦的將領,逐漸轉變為全麵考量民生、經濟、文化的統治者。在製定經濟政策時,他再次召集幕僚商議。幕僚們圍繞降低商稅的利弊展開激烈討論,有人擔憂財政收入減少會影響王府開銷和軍備,有人則認為這是吸引商賈、繁榮經濟的良機。朱權認真聽取每一種意見,將這些觀點和自己的思考整理成詳細的奏章,呈遞給朝廷。這時,沈書瑤給他講起在民間走訪時聽到的百姓心聲:“百姓們渴望生活早日恢複,集市繁榮。若能在前期給予商賈優惠,帶動商業發展,或許能形成良性循環,長遠來看,對大寧有益。”朱權將沈書瑤的建議也融入奏章中,著重表明這是為了更好地執行朝廷的仁政,促進地方繁榮。最終朝廷根據實際情況,批準了在一定期限內適度降低商稅的方案,以促進商業複蘇,但同時要求朱權定期匯報商業發展情況和稅收變化,每月需提交詳細的商業動態奏折。
沈書瑤在救助百姓的過程中,醫術和組織能力得到了極大提升。她深知民間組織活動受到官府嚴格監管,於是在組織救助活動時,先向官府報備,說明活動目的、參與人員範圍以及物資來源等信息,得到官府許可後才行動。她組織的特殊義診,邀請疫病康複者分享經曆,讓大家相互鼓勵,共同走出陰霾,每次義診結束後,都會將詳細情況,包括參與人數、治愈病例、後續康複計劃等記錄下來,上報官府留存備案。
在聯絡商人收集情報一事上,沈書瑤也格外謹慎。她通過官府牽線搭橋,在官方監督下與熟悉北元情況的商人會麵交流。這些商人帶來的信息十分瑣碎且真假難辨,有的提到北元商隊交易時的物資種類和數量變化,有的說起在邊境看到的一些人員調動,但都無法直接表明北元內部的權力爭鬥情況。沈書瑤和朱權沒有輕易下判斷,而是找來王府中熟悉北元事務的謀士,與這些商人反複核實信息。他們還查閱了朝廷多年來積累的關於北元的情報資料,分析北元過往軍事行動和權力更迭的規律。經過多日的研究和推斷,他們才初步得出此次北元騎兵行動可能與內部權力爭鬥有關、為首將領或有掠奪擴充實力動機的結論,但在呈遞給朝廷的報告中,明確說明這是基於有限信息的推測,可信度有待進一步驗證 。
在王府內部,沈書瑤與正妃張氏的矛盾逐漸浮現。正妃張氏一直對沈書瑤得寵且在大寧重建中嶄露頭角心懷嫉妒。她暗中指使一些下人在沈書瑤組織的救助活動和文化傳承事務中製造麻煩,故意拖延物資發放,散布不利於沈書瑤的謠言。沈書瑤察覺到這些小動作後,沒有直接與張氏正麵衝突。她深知王府內部等級森嚴,處理妻妾矛盾需遵循宗法禮教和家族規矩。於是,她私下將收集到的證據整理好,先呈交給王府中的長輩,如朱權的嫡母或者家族中的耆老,由長輩出麵主持公道。在長輩的幹預下,張氏的行為被揭露,朱權雖心中不滿,但在長輩麵前,隻是委婉地表達了對張氏的失望,並告誡她不可再犯。經此一役,沈書瑤在王府中的地位在長輩的支持下更加穩固,也贏得了更多人的尊重。
大寧重建過程中,不同階層的百姓有著各自的經曆和挑戰。普通農民們在恢複農業生產時困難重重,種子短缺,土地因雪災板結難以耕種。朱權得知後,立即下令官府發放種子,並組織士兵幫助農民翻耕土地。他將農業生產恢複情況、農民麵臨的困難及解決措施等,定期上奏朝廷,每次奏章都詳細到每個村落的耕種進度和麵臨的具體問題。手工業者們積極恢複生產,木工們日夜趕工製作建築工具和家具,陶工們燒製磚瓦和生活用品。商人李福原本在大寧經營藥材生意,疫病和雪災讓他的生意遭受重創。但隨著大寧的重建和市場的複蘇,他敏銳地察覺到商機,重新聯絡各地藥商,不僅滿足了大寧百姓的用藥需求,還通過與周邊地區的貿易,為大寧帶來了豐厚的利潤。朱權對李福等商人的商業活動進行監管,確保其合法合規,並將大寧商業複蘇的情況匯報朝廷,商業往來的每一筆重要交易都記錄在案,以備朝廷隨時查驗。
文化傳承也是朱權心中的大事。他本想在大寧舉辦一場盛大的文化盛會,邀請各地的文人墨客、民間藝人齊聚大寧,展示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傳統技藝等。但考慮到朝廷對藩王的管控以及可能引發的猜忌,他先向朝廷呈上詳細的文化盛會策劃方案,包括活動目的、參與人員範圍、安保措施、預計花費等內容,表明舉辦此次活動是為了凝聚大寧民心、傳承文化,絕無任何不軌之心,且處處體現對朝廷文化政策的遵循。然而,朝廷經過慎重考慮,認為當前大寧重建任務艱巨,應將主要精力放在民生和軍事防禦上,暫時駁回了舉辦大規模文化盛會的請求。朱權雖感遺憾,但也表示理解,轉而在王府內組織一些小型的文化交流活動,邀請本地的文人雅士參與,並將活動情況簡單記錄,定期上報朝廷,表明自己對朝廷旨意的遵從。每次小型活動的內容、參與人員都如實匯報,不敢有絲毫隱瞞。
此外,隨著大寧的逐漸恢複,朝廷對藩王的管控也日益嚴格。朱權察覺到朝廷對自己的猜忌,行事愈發謹慎。他主動削減了自己的護衛兵力,並定期向朝廷進貢特產,以表忠心。同時,他還將自己的一些軍事訓練、經濟發展計劃提前上報朝廷審批,獲得許可後才實施。軍事訓練計劃中,詳細到每日的訓練科目、士兵的考核標準;經濟發展計劃則涵蓋每一項產業的扶持政策、預期收益等,都一一向朝廷報備。
喜歡醜顏謀世:醫女風華傾天下請大家收藏:()醜顏謀世:醫女風華傾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