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北疆危局:大寧保衛戰與權力漩渦

字數:9061   加入書籤

A+A-


    天剛破曉,第一縷曙光艱難地穿透層層厚重的雲層,灑在大寧王府那曆經歲月雕琢的琉璃瓦上,反射出清冷的光。自明朝建立已有二十餘年,洪武朝的政治、軍事體係早已成型,可大寧這片北疆要地,此刻卻被陰霾籠罩。
    朱權一夜未眠,雙眼布滿血絲,死死地盯著桌上那幅詳細標注著山川地形與兵力部署的地圖。他的手指在地圖上緩緩移動,眉頭擰成了一個“川”字。身為寧王,自就藩大寧以來,他便將守護北疆視為自己的使命,這些年殫精竭慮,卻還是沒能阻止朵顏三衛的叛亂。
    沈書瑤輕手輕腳走進書房,手中捧著一碗熱氣騰騰的參湯,柔聲道:“王爺,喝口參湯,暖暖身子,一夜未睡,可別累壞了。”
    朱權抬起頭,勉強扯出一絲笑容,接過參湯,卻隻是放在一旁,沉聲道:“瑤兒,朵顏三衛此次突襲雖被擊退,但他們背後有北元撐腰,必定不會善罷甘休,大寧的危機遠未解除。咱們手中兵力有限,周邊防線漫長,要守住大寧,談何容易。”
    沈書瑤微微頷首,目光落在地圖上,沉思片刻後說:“王爺,如今咱們雖有朝廷旨意可調動軍隊,但兵力仍顯不足。不如向周邊藩王求援,共同抵禦朵顏三衛。燕王朱棣與王爺向來交好,且燕軍實力雄厚,定能助咱們一臂之力。”
    朱權皺了皺眉,緩緩踱步,神色凝重:“向藩王求援,此事非同小可。如今朝廷對藩王本就多有猜忌,若處理不當,恐引火燒身。但大寧危在旦夕,為保百姓安危,或許隻能冒險一試。” 朱權深知,身為藩王,一舉一動都被朝廷監視,稍有不慎就會招來災禍,但此刻大寧的局勢,已容不得他猶豫。
    於是,朱權立刻修書一封,詳細說明了大寧的局勢,言辭懇切地向朱棣求援。信寫好後,他又挑選了一名最為得力的親信,命其快馬加鞭送往北平燕王府。
    信使日夜兼程,終於抵達北平。燕王府內,朱棣正背負雙手,在書房中來回踱步,他身材高大,眼神中透著一股與生俱來的威嚴與狡黠。這些年,他在北平苦心經營,麾下兵強馬壯,對北方局勢的變化一直保持著高度關注。聽聞大寧信使到來,立刻命人將其帶入。
    信使呈上朱權的書信,朱棣展開閱讀,臉色逐漸變得凝重。看完信後,他將信遞給一旁的幕僚,沉聲道:“諸位對此事有何看法?”
    一位幕僚上前一步,拱手說道:“王爺,大寧乃北疆重鎮,戰略地位極為重要。若大寧有失,北平也將岌岌可危。依屬下之見,王爺應即刻出兵相助。”
    另一位幕僚卻麵露擔憂之色,說道:“王爺,此事需謹慎行事。朝廷對藩王用兵本就管控甚嚴,若貿然出兵,恐被朝廷猜忌,落下把柄。”
    朱棣陷入沉思,他深知幕僚所言皆有道理。大寧局勢危急,他不能坐視不理,但出兵又可能引發朝廷的不滿。此時,他腦海中不僅想著大寧的危機,更思考著這背後可能帶來的政治影響,以及對自己未來發展的利弊。
    這時,徐氏從內室走了出來,她儀態端莊,眼神中透著聰慧與堅毅。她似乎早已得知大寧之事,輕聲說道:“王爺,妾身以為,咱們可先向朝廷上表,陳明大寧局勢之危急,請求朝廷允許咱們出兵相助。如此一來,既能解大寧之圍,又能避免朝廷猜忌。”
    朱棣眼前一亮,拍手稱讚道:“夫人所言極是,就依夫人之計。” 朱棣與徐氏夫妻多年,深知徐氏智謀過人,她的建議往往能切中要害。
    於是,朱棣立刻命人起草表章,詳細闡述大寧的危機以及出兵相助的必要性,言辭恭敬而懇切。表章寫好後,他又挑選了一名得力的使者,將表章送往京城。
    而此時,遠在應天的皇宮,朱元璋高坐奉天殿龍椅之上,龍椅上的金龍雕刻在晨光下顯得越發威嚴。他身材魁梧,不怒自威,歲月雖在他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皺紋,但那雙眼睛依舊銳利如鷹。這些年,他夙興夜寐,即便已入暮年,對朝政的把控仍堅如磐石。朵顏三衛叛亂的消息傳來,讓他意識到自己對藩王和邊疆的布局,或許存在著一些漏洞。
    “諸位愛卿,”朱元璋聲如洪鍾,威嚴的聲音瞬間鎮住全場,“朵顏三衛禍亂北疆,朕決意派兵馳援大寧,此事無需再議。朕命郭英為帥,即刻點齊精銳騎兵奔赴大寧,務必在半月之內平定叛亂,若有延誤,軍法處置!”
    兵部尚書耿炳文本欲進言防守策略,見朱元璋如此堅決,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隻得拱手領命:“臣遵旨!”
    這時,禮部侍郎黃子澄滿臉漲紅,急切地往前跨出一大步,雙手不自覺地揮舞著:“陛下,寧王朱權手握重兵,此次朵顏三衛之亂,他守土不力。當下正是削弱藩王兵權、加強中央集權的絕佳時機啊!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陛下一定要抓住這次機會!”他一心想要在皇上麵前展現自己的遠見卓識,急切地希望能推行自己的削藩主張,完全沒注意到周圍幾位大臣投來的不滿目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吏部侍郎齊泰微微皺眉,目光在眾人臉上掃過,心中暗自思忖,此刻朝堂局勢微妙,不可貿然直言。他向前一步,微微欠身,恭敬又含蓄地說道:“陛下,黃大人所言也有其道理,隻是當下北疆戰事緊急,若貿然行動,恐怕會引起不必要的動蕩。臣以為,先平定叛亂,穩定局勢,再從長計議藩王之事,或許更為妥當。”齊泰深知在這複雜的朝堂之上,行事需謹慎,要兼顧各方利益,不能操之過急。
    朱元璋臉色一沉,目光如刀般射向黃子澄:“黃子澄,朕已說過,先平叛,後議藩王之事。你若再敢擾亂軍心,休怪朕不客氣!”黃子澄嚇得臉色蒼白,連忙跪地請罪。
    退朝之後,朱元璋獨自留在奉天殿,眉頭緊鎖,陷入了更深的沉思。
    幾日後,郭英秘密抵達應天,連夜入宮麵聖。在禦書房中,郭英跪地行禮:“臣郭英參見陛下。”郭英身形矯健,眼神中透著忠誠與果敢。朱元璋起身,親手將他扶起,說道:“郭英啊,此番召你回來,是為了北疆的戰事,你常年在外統兵,眼光獨到,且直言無妨。”
    郭英沉思片刻,說道:“陛下,臣定當竭盡全力。此次作戰,臣計劃先派精銳斥候深入敵境,摸清敵軍虛實與部署。我軍可利用騎兵的機動性,在敵軍意想不到的地點發起突襲,重點攻擊其糧草輜重。同時,正麵戰場以火器配合步兵、騎兵協同作戰,相互呼應。朝廷需確保糧草、兵器等物資的及時供應,前線將士方能無後顧之憂。”郭英作戰經驗豐富,性格沉穩,對此次作戰已有成熟的戰略思考。
    朱元璋微微頷首,眼中露出讚許之色:“郭英,朕信你不會讓朕失望。此去一切行動要聽從朝廷指揮,不可擅自做主。”
    然而,郭英出征前,就感受到了來自各方的阻力。負責糧草調配的官員總是以各種理由拖延,一會兒說賬目混亂,一會兒又說運輸人手不夠,導致糧草遲遲無法按時足量裝車。郭英心急如焚,卻又不能發作,隻能一次次耐心催促。
    同時,朱元璋為他安排的副將,表麵上對他恭敬有加,實際卻陽奉陰違。在製定作戰計劃時,副將總是提出一些看似合理,實則會打亂整體部署的建議。郭英深知這背後可能是朝中某些勢力在暗中搗鬼,但他隻能強壓怒火,不動聲色地周旋,一方麵堅持自己的作戰策略,另一方麵尋找機會向朱元璋密奏這些情況。
    與此同時,大寧王府內,朱權也在焦急地等待著各方消息。他一麵加強大寧的城防,組織士兵日夜巡邏,修繕防禦工事;一麵派出多批探子,密切關注朵顏三衛的動向。
    然而,幾日過去了,燕王的援兵遲遲未到,朝廷的旨意也石沉大海。朱權心中愈發焦慮,坐立不安。
    這日,朱權正在校場督訓士兵,一名侍衛匆匆跑來,神色慌張地稟報道:“王爺,不好了!朵顏三衛又有新動向,他們聯合了周邊一些小部落,兵力大增,正朝著大寧方向趕來!”
    朱權臉色驟變,他立刻召集將領,商議對策。將領們紛紛趕到,看著地圖上不斷逼近的敵軍標記,眾人的臉色都十分凝重。
    “王爺,如今敵軍來勢洶洶,咱們兵力懸殊,該如何是好?”一位將領焦急地問道。
    朱權眉頭緊鎖,沉思片刻後說:“如今之計,隻能先堅守城池,等待援兵。同時,咱們可派出小股精銳部隊,騷擾敵軍後方,打亂他們的部署。咱們大寧的士兵,平日裏刻苦訓練,裝備了火銃、弓弩與長刀,隻要堅守住,定能等到轉機。”朱權深知大寧士兵訓練有素,且裝備了洪武年間的精良兵器,隻要指揮得當,定能堅守到援軍到來。
    眾將領紛紛點頭表示讚同,隨後各自領命而去,準備迎敵。
    朱權回到王府,心中仍在擔憂局勢。他深知,此次大寧麵臨的危機前所未有的嚴峻,稍有差池,便可能萬劫不複。
    沈書瑤看出了朱權的憂慮,她輕輕握住朱權的手,說道:“王爺,別太擔心了,咱們一定會度過這次難關的。燕王定會出兵相助,朝廷也不會坐視大寧淪陷。”
    朱權看著沈書瑤堅定的眼神,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輕輕點了點頭,說道:“瑤兒,有你在我身邊,我便安心許多。你那些新奇的想法,總能給我啟發,可你從未與我說起,這些奇妙的知識究竟從何而來?”
    沈書瑤微微一愣,猶豫片刻後,緩緩說道:“王爺,實不相瞞,我自幼被一位雲遊四方的奇人收養,他學識淵博,精通醫道、算術、機關之術 ,甚至知曉諸多前朝秘辛。我跟著他四處遊曆,見識了世間種種,這些知識便是他傳授於我的。隻是他行事低調,從不願被人知曉,所以我之前未曾提起。” 朱權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對沈書瑤的話信了幾分,心中也對她背後那位奇人充滿好奇。
    在大寧王府,朱權依舊在為應對危機而忙碌。這日,他接到朝廷旨意,得知郭英將率領精銳騎兵前來支援,心中稍安。但他也深知,朝廷此舉既是為了平定叛亂,也是對他的一種監視。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與此同時,沈書瑤在王府中利用現代知識,協助醫官研製出了一種新型的外傷藥膏,對治療士兵們在戰鬥中受的創傷有顯著效果。她還組織王府的女眷們,趕製了一批保暖的棉衣,準備發放給前線的士兵。大寧地處北疆,冬季寒冷,士兵們在前線作戰,急需保暖衣物。
    朱權得知此事後,來到沈書瑤的住處,看著忙碌的女眷們和堆積如山的棉衣,心中滿是感動:“瑤兒,辛苦你了。有你在,本王真是如虎添翼。”
    沈書瑤微微一笑:“王爺,這都是我應該做的。隻要能幫上忙,我就心滿意足了。”
    而朱棣在北平,得知郭英將支援大寧後,心中暗自警惕。他深知郭英深受朱元璋信任,其到來可能會改變大寧的局勢。他與徐氏商議後,決定加快北平防禦工事的建設,同時加強對周邊地區的巡邏,防止北元趁機偷襲。
    深夜,朱棣屏退左右,與徐氏在書房密談。朱棣神色凝重,低聲道:“夫人,此次大寧危機雖解,但朝廷對藩王的猜忌隻會加深。咱們需早做打算,暗中擴充軍備,廣納賢才,以備將來之變。”
    徐氏秀眉微蹙,輕聲回應:“王爺,此事千萬不可大意。我已安排絕對信得過的心腹,以幫附近村莊修建灌溉水渠的名義,招募身強力壯的年輕人。每次招募不超過十人,分散安排到不同的偏遠山穀中訓練,每個山穀隻安排一名經驗豐富的教官,嚴格限製訓練時間和活動範圍。購置兵器時,聯係了城外三家不同的鐵匠鋪,每次隻讓他們打造少量兵器,分批次秘密運到山中隱秘的山洞裏存放,洞口用巨石和樹枝偽裝。糧食則存放在城中最隱蔽的地窖,賬本由我親自保管,每日深夜核對,絕不讓外人知曉。府中之人,我逐個麵談,稍有風吹草動,咱們便能及時應對。”
    此後,徐氏不僅在暗中籌備軍備事宜,還頻繁與朱棣的幕僚們交流。一天,她將幾位核心幕僚召集到一間密室。幕僚們神色各異,有的焦慮,有的謹慎。徐氏微笑著看向眾人,輕聲說道:“諸位先生,王爺心懷大誌,咱們如今雖處艱難之時,但隻要齊心協力,必能成就大業。”
    一位幕僚憂心忡忡地說:“王妃,如今朝廷對王爺多有猜忌,咱們行事處處受限,這可如何是好?”
    徐氏目光堅定,緩緩說道:“越是艱難,咱們越要團結。王爺在外征戰,府中事務就靠諸位與我共同支撐。日後若有分歧,咱們在這密室中暢所欲言,但出了這門,必須保持一致。”她的話語如同一劑強心針,讓幕僚們原本有些渙散的精神為之一振。此後,幕僚們更加緊密地圍繞在朱棣身邊,為他出謀劃策,共同應對可能出現的危機。
    郭英率領精銳騎兵抵達大寧後,朱權親自出城迎接。在王府中,兩人進行了一番密談。郭英表示,自己此次前來,是為了協助寧王平定叛亂,一切以大局為重,希望朱權不要有顧慮。朱權心中雖對朝廷的安排有所不滿,但也明白此時不是計較的時候,他表示願意全力配合郭英作戰。
    一日,朱權與郭英、張玉等人議事完畢,忍不住感慨道:“此次承蒙燕王與郭將軍相助,大寧得以保全。但經此一役,朝廷對我藩王怕是更加戒備,往後行事,更是艱難。”郭英與張玉對視一眼,皆從朱權的話語中聽出了無奈與憂慮。張玉安慰道:“王爺不必過於憂心,咱們一心為朝廷效力,想必陛下會看在眼裏。”朱權苦笑著搖頭:“話雖如此,但朝堂之上,波譎雲詭,豈是咱們能輕易預料的。”郭英微微歎氣,接著說:“王爺所言不假,我此次前來支援,朝中也有不少人質疑,擔心我與藩王過從甚密。但為了北疆安寧,我也隻能盡力而為,隻望王爺能理解。”朱權聽後,心中對郭英多了幾分理解與共鳴。
    就在朱權和沈書瑤交談之際,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一名侍衛匆匆走進來,單膝跪地,興奮地稟報道:“王爺,燕王的援兵到了!”
    朱權大喜過望,他立刻起身,說道:“快,隨本王前去迎接!”
    朱權和沈書瑤來到城門口,隻見遠處塵土飛揚,一支浩浩蕩蕩的軍隊正朝著大寧趕來。為首的正是燕王朱棣的心腹將領張玉,他見到朱權,立刻下馬行禮:“末將張玉,奉燕王之命,前來支援大寧!”
    朱權連忙將張玉扶起,感激地說道:“張將軍,多謝燕王仗義相助!有燕軍相助,大寧有望了!”
    張玉微微一笑,說道:“王爺客氣了,燕、寧二王本是兄弟,如今大寧有難,燕王豈會坐視不理。”
    就在這時,又有一名信使匆匆趕來,帶來了朝廷的旨意。朱權連忙跪地接旨,隻聽信使宣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燕王朱棣、寧王朱權、武定侯郭英,著爾等協同作戰,務必平定朵顏三衛之亂,保我北疆安寧。欽此!”
    朱權和張玉接旨後,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了地。有了朝廷的旨意,他們便可以名正言順地出兵作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朱權、郭英和張玉立刻開始商討作戰計劃,他們根據朵顏三衛的兵力部署和行軍路線,製定了一套周密的作戰方案。決定由燕軍正麵迎敵,吸引敵軍主力,憑借步騎協同作戰穩住陣線;寧軍繞到敵軍側翼騷擾,打亂敵軍陣腳,利用地形優勢靈活出擊;郭英則率領精銳騎兵直搗敵軍後方,先偵查敵軍虛實,再利用騎兵的機動性,出其不意地攻擊敵軍薄弱之處,在關鍵時刻動用火器,製造混亂,並與正麵戰場緊密配合。
    一切準備就緒後,朱權、郭英和張玉率領大軍出城迎敵。戰場上,軍旗飄揚,喊殺聲震天。燕軍、寧軍和郭英所率騎兵士氣高昂,與朵顏三衛的軍隊展開了激烈的廝殺。
    正麵戰場上,張玉身先士卒,帶領燕軍奮勇殺敵。他手持長刀,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燕軍在他的帶領下,步騎配合默契,火銃齊發,給朵顏三衛的軍隊造成了巨大的傷亡。
    朱權帶領寧軍從側翼殺出,靈活地穿插在敵軍之間,不斷衝擊著朵顏三衛的防線。他們利用弓弩遠距離攻擊,打亂敵軍的衝鋒節奏,再以長刀近戰,與敵軍展開激烈拚殺。
    而郭英則率領精銳騎兵,風馳電掣般地衝向敵軍後方,成功偷襲了他們的糧草輜重。一時間,敵軍後方火光衝天,糧草被燒,軍心大亂。郭英指揮騎兵,巧妙地利用火器,在敵軍中製造混亂,讓朵顏三衛的軍隊陣腳大亂。
    朵顏三衛的首領見後方起火,糧草被燒,頓時驚慌失措。他連忙下令撤軍,想要回救後方。然而,此時燕軍、寧軍和郭英的騎兵已經三麵夾擊,將他們團團圍住。
    在三方的猛烈攻擊下,朵顏三衛的軍隊漸漸抵擋不住,紛紛潰敗。經過一番激戰,朵顏三衛的軍隊死傷慘重,首領也被生擒。
    這場戰役,燕軍、寧軍和郭英的騎兵大獲全勝。朱權、郭英和張玉率領大軍凱旋而歸,大寧百姓夾道歡迎。街道兩旁,百姓們衣衫襤褸,麵黃肌瘦,但眼中滿是劫後餘生的欣喜。一位頭發花白的老者眼中含淚,感慨道:“這些年日子本就艱難,朝廷推行軍屯,村裏的好地都被占了去,收成一年比一年少。邊境貿易管控後,鹽巴、布匹這些生活物件兒都難買得很。如今這場仗打贏了,但願往後能好過些。”旁邊一個年輕後生接著說:“是啊,真盼著能趕緊重新把地種起來,日子也能慢慢好起來。”
    王府內,普通士兵們圍坐在一起,興奮地分享著戰鬥的經曆。一個小兵滿臉自豪地說:“咱這次能贏,多虧了王爺指揮有方,還有燕軍和郭將軍的支援。”另一個老兵卻沉穩地說:“是啊,不過也不能忘了咱們平日裏的苦練,還有那些幫忙的百姓。”仆人們也在忙碌著,為凱旋的將士們準備慶功宴,雖然物資並不豐富,但每個人都充滿了幹勁。
    朱權站在王府的高台上,看著熱鬧卻又疲憊的大寧城,心中五味雜陳。沈書瑤走到他身邊,輕聲說:“王爺,一切都過去了,大寧會好起來的。”朱權微微點頭,目光堅定:“有你在,有將士們和百姓們的支持,大寧定能重振往日安寧。接下來,還要好好安撫百姓,恢複民生,應對朝廷的種種考量。”
    與此同時,朱棣在北平收到了大寧勝利的消息。他與徐氏對視一眼,眼中既有欣慰,也有對未來局勢的憂慮。徐氏輕聲說:“此次大寧之役雖勝,但朝廷對藩王的猜忌恐怕更重了,咱們行事得更加小心。”朱棣微微頷首,握緊了拳頭:“不管如何,我都要為自己、為燕地謀一個未來。”
    而在應天,朱元璋得知大寧平定的消息後,臉上並未露出太多喜悅。他深知,這場叛亂雖平,但藩王與朝廷之間的矛盾,以及北疆的隱患,遠未徹底解決。他坐在龍椅上,陷入了對未來局勢的深深思索,思索著如何進一步穩固大明江山,平衡各方勢力 。
    喜歡醜顏謀世:醫女風華傾天下請大家收藏:()醜顏謀世:醫女風華傾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