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傳旨而定 牛趙投秦

字數:6701   加入書籤

A+A-


    昭寧元年 九月初六 辰時
    乾陽宮乾陽殿內,莊嚴肅穆的氣氛如同厚重的帷幕,籠罩著每一個角落。
    陽光透過殿門,灑在光潔的金磚地麵上,折射出金黃的光芒,將整個大殿映照得輝煌無比。
    時年二十八歲的昭寧帝楊起,身著明黃色龍袍,頭戴冕旒,端坐在巍峨的龍椅之上。
    龍袍上繡著的九條金龍,在光線的照耀下栩栩如生,仿佛隨時都會騰空而起。
    冕旒隨著他的微微動作輕輕晃動,發出細碎而清脆的聲響,更增添了幾分威嚴。
    龍椅之側,司禮監總管太監戴權,微微躬身站立,臉上帶著恰到好處的恭敬與謙卑。他目光掃視著大殿,時刻準備著傳達皇帝的旨意。
    禦階之下,文武百官左右分立,整齊有序。
    文官身著緋色、青色朝服,頭戴烏紗帽,神色莊重;武官身披內甲,外罩錦袍,俗稱文武袖,腰懸佩劍,身姿挺拔,透著一股英武之氣。
    昭寧帝楊起目光沉穩,緩緩掃過大殿內的群臣,聲音清朗而威嚴:“朕登基伊始,天下初定。今有兩件要事,需昭告天下。”
    群臣立刻行禮,齊聲高呼:“陛下聖明!”
    楊起微微抬手,示意眾人起身,接著說道:“朕之先父楊義,一生殫精竭慮,為大秦基業披荊斬棘,立下不世之功。
    《左傳》有雲:‘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先祖,乃國之重典。今朕追封先父為秦高祖,以彰其功,以顯其德。”
    說罷,戴權上前一步,展開手中明黃色的冊封聖旨,聲音尖細卻清晰地宣讀起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聞‘父之美德,兒之遺產’。先父楊義,胸懷壯誌,心憂天下,以非凡之勇毅,開大秦之基。
    其一生奔波,為江山社稷,瀝血嘔心。創業維艱,功在千秋。
    今追封先父楊義為秦高祖,尊其廟號,享後世祭祀。凡我楊氏子孫,需永念其恩,銘記其勳。欽此!”
    宣讀完畢,群臣再次伏地,高呼:“陛下仁孝,秦高祖英靈庇佑大秦!”
    楊起微微頷首,神色間帶著一絲暖意,繼而又道:“朕之母親梅老夫人,一生慈愛賢良,
    含辛茹苦將朕養大。《詩經》雲:‘母氏聖善,我無令人。’母親之德,如明月照心,如清泉潤田。
    今朕封母親梅老夫人為康頤太後,居慈頤宮,尊其位,享其福,以盡孝道。”
    戴權又展開另一道聖旨,宣讀: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慈母愛,愛幼雛,趙家光義為皇儲。”
    朕之生母梅氏,溫婉淑德,賢良恭謹。自朕幼時,悉心照料,教誨有方。
    操持內宮,井然有序,以柔弱之軀,擔家國之責。今冊封為康頤太後,於東苑建慈頤宮,
    位居尊榮,頤養天年。望太後福壽安康,大秦昌盛綿延。欽此!”
    兩道冊封聖旨宣讀完畢,大殿內一片寂靜。片刻後,群臣紛紛躬身行禮,山呼萬歲,聲音在大殿內久久回蕩。
    這一次,沒有不知死活的人跳出來反對。畢竟,楊義的功績有目共睹,梅老夫人的賢名也深入人心,這樣的冊封,實至名歸。
    昭寧帝楊起看著群臣,心中感慨萬千。追封先父與冊封母親,不僅是他的一片孝心,更是穩固大秦根基、凝聚人心之舉。
    他深知,大秦剛剛建立,前路充滿挑戰,唯有團結一心,才能讓這個新生的王朝長治久安。
    “眾卿平身。”楊起的聲音再次響起,“朕既承大統,當以天下為己任。願與諸位愛卿齊心協力,共創大秦之輝煌。”
    群臣起身,眼中滿是對這位年輕皇帝的忠誠與期待。
    這一刻,乾陽殿內的氣氛,既有新皇登基的莊重威嚴,又湧動著一股奮發向上的力量,
    仿佛預示著大秦王朝在昭寧帝的帶領下,將開啟一段波瀾壯闊的盛世華章。
    大朝會仍在繼續,未來的道路雖充滿未知,但此刻,所有人都對大秦的明天充滿了信心。
    ………
    昭寧元年 九月十六
    山西布政司,燎原軍林風部,牛繼宗和趙昀再一次被請到林風的營帳,馮唐作為此次宣旨欽差站在林風身側,二人見到馮唐大為詫異,“老馮,你怎麽在這兒?你也被這些人抓了?”
    馮唐麵帶微笑的看著牛繼宗和趙昀,拱手行禮,“知節兄、子龍賢弟,久違了!”
    牛繼宗和趙昀一臉疑惑地看著馮唐,馮唐笑著擺了擺手,說道:“二位莫急,且聽我慢慢道來。”
    他神色變得鄭重起來,緩緩說道:“如今這天下局勢,已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昌隆皇帝在臨終之前,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將皇位禪讓給了秦王楊起。
    就在九月初五,秦王楊起正式登臨皇帝之位,改國號為大秦,年號定為昭寧,如今已然是大秦昭寧元年了。”
    牛繼宗和趙昀聽聞,皆是滿臉震驚之色,一時之間說不出話來。
    馮唐接著說道:“陛下深知二位將軍皆是難得的將才,心懷天下,不忍百姓再受戰亂之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因此,特意下了兩道聖旨。”說著,他從袖中鄭重地取出聖旨,展開第一道,清了清嗓子,開始宣讀: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以眇眇之身,君臨天下,仰承天命,俯順輿情。
    今四海初定,百廢待興,正需賢能之士共襄盛舉。
    牛老將軍,久曆沙場,戰功赫赫,素有忠義之名;
    子龍將軍,武藝高強,謀略過人,乃當世難得之英豪。朕心甚悅,誠邀二位將軍歸我大秦麾下。
    若牛老將軍願意歸順,朕封其為大秦徐國公,世襲罔替,榮耀加身。
    並領兵部右侍郎一職,掌管天下軍事要務,協助朕整軍經武,保我大秦疆土安寧。
    趙昀將軍,封其為大秦齊國公,賜婚靈玥長公主楊瑤為妻,享盡榮華。
    且任命為從三品虎威大營統領,執掌精銳之師,拱衛京畿。
    二位將軍若能順應天命,歸心大秦,朕必不吝賞賜,與卿等共享太平盛世。望二位將軍深思熟慮,切莫錯失良機。欽此!”
    宣讀完畢,馮唐看向牛繼宗和趙昀,隻見二人臉上滿是複雜之色。
    牛繼宗皺眉沉思,趙昀則微微低頭,似在權衡利弊。
    馮唐見此也不催促二人,又展開第二道聖旨,繼續宣讀: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山西布政司各府官員、軍民人等聽旨!朕已登大寶,大秦新立,天下歸一乃大勢所趨。
    今朕念及山西百姓無辜,不忍生靈塗炭。
    特下此旨,令山西各府即刻開城投降,歸順大秦。凡主動開城者,朕既往不咎,
    各府官員仍可留任原職,繼續為大秦效力,保境安民。
    若有違抗旨意,負隅頑抗者,朕必遣大軍攻城,屆時兵鋒所指,玉石俱焚,城破之日,雞犬不留。
    望爾等權衡輕重,莫要因一時之執迷,而陷萬千百姓於水火之中。朕言出必行,勿謂言之不預也。欽此!”
    牛繼宗和趙昀聽完兩道聖旨,心中久久不能平靜。牛繼宗率先開口道:“老馮,此事太過突然,容我二人商議一番。”
    馮唐微笑著點點頭,退到一旁。
    牛繼宗和趙昀走到營帳一角,低聲交談起來。
    牛繼宗說道:“子龍,如今這局勢,看來大秦已然是大勢所趨。
    陛下開出的條件如此優厚,歸順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趙昀微微皺眉道:“知節兄,我亦知此乃良機,隻是一朝易主,心中難免有些顧慮。”
    牛繼宗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子龍,如今天下大亂,百姓渴望太平。
    秦王既有如此誠意,又能給我們施展才華的機會,何不順從?況且,若不歸順,這山西之地恐將陷入戰火,無數百姓又要遭殃。”
    趙昀思索片刻,緩緩點頭道:“知節兄所言極是,我聽你的。”
    二人商議已定,轉身回到馮唐麵前。牛繼宗拱手道:“馮大人,煩請您回複陛下,我二人願意歸順大秦,聽從陛下差遣。”
    馮唐大喜,笑道:“二位將軍深明大義,陛下必定龍顏大悅。”
    林風見此,也上前一步,對著牛趙二人行禮,“二位,如今咱們也成了同僚,之前有什麽失禮之處,還望海涵!”牛繼宗趕忙伸手扶起林風,哈哈大笑著說道:“林將軍,快別多禮!過去之事,各為其主,大家行事都有身不由己之處,哪有什麽失禮之說!咱們往後齊心協力為大秦效力才是正途。”
    趙昀也滿臉笑意地接話:“沒錯沒錯!林將軍足智多謀、英勇非凡,我二人早有耳聞,欽佩得很。以前的事一筆勾銷,不必再提。”
    這時,馮唐笑著舉起酒杯,說道:“今日能看到三位如此投緣,實在是幸事。來,咱們同飲此杯,為大秦的昌盛,也為咱們這難得的緣分!”
    眾人紛紛舉杯,一飲而盡。
    席間,四人越聊越投機,話語如江水般滔滔不絕。
    從往昔戰場的驚險瞬間,到對大秦未來的宏偉憧憬,無話不談。酒過三巡,大家都已滿臉通紅,卻興致不減。
    林風站起身來,搖晃著又滿上一杯酒,大聲道:“今日與諸位相聚,真是痛快!咱們不醉不歸!”
    牛繼宗和趙昀齊聲應和:“好,不醉不歸!”
    馮唐也爽朗大笑:“對,一醉方休!”
    四人就這樣在營帳內盡情暢飲,笑聲、談天聲交織在一起,直至深夜,都醉倒在這歡樂的氛圍之中 。
    ………
    三日後,消息傳開後,山西布政司各府收到旨意,皆是兩股顫顫。
    他們深知大秦皇帝的決心,也明白抵抗的後果。在經過一番權衡之後,各府紛紛開城投降。
    一時間,山西各地城門大開,大秦的旗幟在城頭獵獵作響。
    林風看著這一幕,心中感慨萬千。
    他深知,這是大秦走向繁榮昌盛的重要一步。而牛繼宗和趙昀二人,也帶著各自的使命,踏上了新的征程。
    牛繼宗深知兵部右侍郎責任重大,他決心輔佐皇帝,整頓大秦軍隊,讓大秦的武力更加強盛。
    趙昀則滿心期待著與靈玥長公主楊瑤的婚事,兩人兩情相悅,隻是因為戰事耽誤了婚事,如今,能在一起自然非常開心。
    同時也對虎威大營統領這一職位充滿幹勁,他要將虎威大營的威名繼續保持下去。
    隨著山西各府的歸順,大秦的版圖進一步穩固。
    昭寧帝楊起在乾陽殿內得知這一消息後,龍顏大悅。
    他深知,這一切的順利,離不開馮唐的努力,也離不開牛繼宗和趙昀等人的識時務。
    他相信,在眾多賢能之士的輔佐下,大秦必將開創出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
    而這,僅僅隻是一個開始,未來的大秦,還有著更加輝煌燦爛的篇章等待著書寫。
    喜歡執戟戰紅樓請大家收藏:()執戟戰紅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